《教父》

搜索文档
刚当上全球首富,甲骨文太子又盯上华纳兄弟探索
36氪· 2025-09-16 07:59
并购交易概述 - 派拉蒙天舞计划对华纳兄弟探索发起以现金为主的收购,这是一起“蛇吞象”式交易 [1][2] - 华纳兄弟探索市值约300亿美元,净债务约300亿美元,收购总代价约600亿美元 [4] - 市场反应剧烈,华纳兄弟探索股价盘中一度暴涨30%,派拉蒙股价上涨15% [4] 收购方背景与战略 - 收购方派拉蒙天舞由大卫·埃里森主导,其父拉里·埃里森提供资本支持,该实体由天舞传媒新近收购派拉蒙全球后形成 [1][2][8] - 大卫·埃里森行事风格凌厉务实,天舞传媒完成对派拉蒙收购仅五周后即筹备对华纳兄弟探索的收购要约 [8] - 天舞传媒以成功投资制作《壮志凌云2:独行侠》(全球票房近15亿美元)等大片闻名 [6] 财务支持来源 - 拉里·埃里森个人财富因甲骨文股价单日暴涨36%而激增超过1000亿美元,总资产突破4000亿美元 [1][10] - 甲骨文云业务增长强劲,剩余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同比增长359%,预计云基础设施收入未来五年增长14倍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 [10] 目标公司资产与状况 - 华纳兄弟探索资产包括华纳兄弟影业(拥有DC宇宙、哈利波特、指环王等IP)、HBO、CNN及探索频道内容库 [4] - 公司因2022年合并案带来整合阵痛和沉重债务负担,管理层进行了一系列激进改革引发内部动荡 [18] 潜在协同效应与行业影响 - 合并后新实体市值估计约590亿美元,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综合性媒体娱乐集团,仅次于Netflix和迪士尼 [21] - 新实体将拥有从内容制作、院线发行到流媒体分发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垂直整合 [21] - 派拉蒙+和HBO Max流媒体服务可成为甲骨文云服务的“自产自销”对象,免去带宽成本有助于其扭亏为盈 [18] 交易面临的挑战 - 交易面临严格的反垄断审查,监管机构可能要求剥离资产或直接否决交易 [14] - 新公司将背负巨额债务,财务脆弱,整合华纳、探索和派拉蒙不同企业文化存在巨大难度 [15]
好莱坞大地震,派拉蒙天舞拟竞购华纳兄弟探索,华纳兄弟股价飙升近29%
华尔街见闻· 2025-09-12 05:39
收购要约进展 - 派拉蒙天舞公司正筹备对华纳兄弟探索公司的全现金收购要约 已聘请投行进行准备工作但尚未展开正式谈判[1] - 该交易若达成将成为自2019年迪士尼710亿美元收购福克斯以来好莱坞最大规模整合[1][5] - 埃里森家族提供资金支持 其父拉里·埃里森为甲骨文联合创始人 身家3830亿美元[1] 市场反应与估值 - 消息公布后华纳兄弟股价飙升近29% 派拉蒙股价在短暂下跌后上涨超15%至17.46美元[1] - 交易成功需满足华纳兄弟CEO David Zaslav对报价的要求 使其相信出售比分拆更有利[4] - 华纳兄弟原计划六月将公司分拆为有线电视和流媒体与制片厂两大业务 以释放后者价值[4] 资产与业务协同效应 - 合并后将拥有《碟中谍》《教父》《黄石》《哈利·波特》《蝙蝠侠》《卡萨布兰卡》《黑道家族》等顶级影视IP[5][6] - 整合两家公司位于南加州的庞大制片基地 强化内容制作实体优势[6] - 业务覆盖电影电视制片厂、有线电视频道和流媒体服务 包括CBS/MTV/Paramount+和CNN/HBO/HBO Max[6] 行业整合背景 - 传统媒体面临流媒体平台(Netflix/YouTube)冲击 付费电视订阅用户和广告商流失 影院上座率持续下滑[7] - 行业转型流媒体过程中承受投资者盈利压力 导致内容开支削减和数千人裁员[8] - 好莱坞编剧演员罢工导致制作停摆数月 冲击公司近期财务表现[8] 行业重组趋势 - 除华纳兄弟分拆计划外 康卡斯特也宣布剥离MSNBC/USA/CNBC等电视网络 新公司命名为Versant媒体集团[9][10] - 传统媒体巨头通过剥离增长缓慢资产聚焦核心业务 应对市场竞争[10]
570亿,她把公司卖了
投资界· 2025-07-27 15:44
派拉蒙被收购交易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派拉蒙全球与天空之舞传媒合并交易 作价约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0亿元)[1][3] - 交易分为两部分:天空之舞先以24亿美元收购全美娱乐公司 再与派拉蒙全球合并 向其股东提供45亿美元现金或股票 并为资产负债表提供额外15亿美元[6][7] - 相较于索尼-阿波罗财团260亿美元(约合1800亿人民币)的报价 这笔交易作价不到三分之一[5][7] - 交易完成后 天空之舞将取得对派拉蒙全球的绝对控制权 包括派拉蒙电影和电视工作室、Paramount+、CBS频道等资产[7] 派拉蒙历史沿革 - 派拉蒙前身为1912年创建的Famous Players电影公司 1916年正式成立[9] - 三十年代初成为好莱坞首屈一指的影业大厂 但随后因电视普及和大萧条陷入破产 1933年被重组团队接管[9][10] - 1966年被石油资本集团收购 出品《教父》《夺宝奇兵》等经典电影[11] - 1993年被维亚康姆以100亿美元收购 1994年在雪莉·兰辛管理下进入又一个繁荣时代[11] - 2019年CBS与维亚康姆合并 公司更名为派拉蒙全球 此后股价连年下跌[12] 收购过程与竞购方 - 收购始于2023年底 天空之舞行政总裁大卫·埃里森联合红鸟资本提出收购[4] - 2024年5月索尼-阿波罗财团提出260亿美元报价 但最终派拉蒙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同意天空之舞的收购要约[5] - 交易历时逾250天审查 远超通常180天的处理目标[5] - 此前2016年万达集团也曾开价谈判 差点将派拉蒙收入囊中[2] 新管理层与未来计划 - 交易完成后 莎莉·雷石东将离开董事会 NBC环球前行政总裁杰夫·谢尔出任总裁[7] - 现任三位CEO之一的Chris McCarthy在交易确定后离职[7] - 新主人大卫·埃里森计划将派拉蒙转型为"科技混合体" 包括重建Paramount+流媒体服务[7] 派拉蒙控制权变迁 - 被收购前 派拉蒙掌控在莎莉·雷石东手中 她是传媒大亨萨姆勒·雷石东之女[15][17] - 萨姆勒·雷石东2020年去世前 派拉蒙控制权引发多次内斗 莎莉挺过内斗最终掌握公司[17] - 莎莉曾主导维亚康姆与CBS的合并重组事务 但面对财务压力和行业变化 最终决定出售公司[18] 行业背景与趋势 - 晨壹投资统计显示 未上市的家族企业中只有15%准备后代接班 已上市家族企业一半以上在上市5年内出现控制权转移[18] - 2024年初A股迈瑞医疗斥资66.5亿元收购惠泰医疗控制权 背后也有创始人子女无意接班的情况[18]
电影要走出“像”的困扰(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电影行业创作同质化问题 - 电影行业面临创作同质化困境,表现为影片之间高度相似,导致观众难以区分和记忆[1] - 类型片存在固有相似性,但优秀作品需在相似框架中融入30%-40%创新元素以脱颖而出[1] - 漫威超级英雄系列近年市场表现下滑,主因是过度依赖固定配方导致观众审美疲劳[1] 艺术电影创作困境 - "作者电影"概念被滥用,部分艺术电影为追求差异化反而形成新的同质化模式[2] - 创作者常被与影史大师类比,导致个性化表达被标签化消解[2] - 行业存在"为不像而不像"的极端倾向,反而限制真正创新[2] 经典传承与创新平衡 - 成龙动作片对巴斯特·基顿默片的致敬展现传承中创新的可能性[2] - 姜文《一步之遥》开篇既复刻《教父》经典场景又注入个人风格[2] - 邵艺辉作品延续上世纪上海文华公司风格但保持当代性[2] 近期电影创新实践 - 《大风杀》融合刑侦与西部类型,角色塑造借鉴诺兰《黑暗骑士》但保留导演个人风格[3] - 《猎金·游戏》创新尝试导致剧情碎片化,人物关系缺乏交织[3] - 《人生开门红》突破常规喜剧模式但现实与幻想元素割裂[3] 创作本质回归 - 电影创作源头应来自现实生活而非其他作品,需反映时代社会本质[4] - 创作者需培养全方位能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现艺术个性表达[4] - 观众真正需求是通过电影感受理想化美感,兼具熟悉感与惊喜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