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空中的绘旅人》
icon
搜索文档
她花几十万“购买”爱情:重氪、梦稿,乙游背后的情绪产业链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1:08
乙女游戏市场概况 - 乙女游戏专为女性玩家设计,核心玩法围绕女性与男性角色剧情互动,源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恋爱模拟游戏[2] - 2024年中国女性向游戏市场规模达80亿元,同比激增124.1%,增速显著高于整体市场[6] - 截至2025年,中国女性游戏玩家数量突破3亿,占整体用户48%-50%,在乙女恋爱、换装养成等细分领域占比超70%[6] 头部产品表现 - 《恋与深空》2024年总流水58.7亿元,数度登顶iOS畅销总榜,表现远超《第五人格》《原神》等知名游戏[5] - 《世界之外》2024年总流水12.8亿,《光与夜之恋》10.2亿,《如鸢》6.55亿[5] - 2025年上半年,《恋与深空》IOS端收入约6.4亿元,《光与夜之恋》《世界之外》IOS收入分别约1.2亿和1.1亿元[6] 玩家消费行为 - 重氪玩家单月充值金额可达万元以上,小型活动期保持三五千元额度,部分玩家年消费超16万元[1][3] - 玩家偏好为角色外观定制、深度剧情解锁及虚拟社交道具付费,消费逻辑倒逼厂商强化内容迭代[6] - 典型玩家会集齐所有卡牌并将卡片叠满至最高等级,高牵绊度可解锁朋友圈互动、短信或视频电话等专属内容[3] 产业链延伸 - 玩家热情延伸至线下周边消费,包括IP联名服饰、BJD玩偶、Cosplay装备等,形成"谷子"经济[8] - 2025年618购物节淘宝天猫潮玩成交榜TOP20中,女性向游戏品牌占据5席[9] - 国内现存潮玩相关企业2.36万家,2024年新注册企业9129家同比增长30.23%,2025年上半年新注册5491家同比增长41.08%[9] 新兴服务赛道 - Cos委托服务客单价500-700元,从业者需精准还原角色并满足单主个性化需求,形成完整服务链条[10][12] - 梦稿画师帮助玩家实现与角色互动的二维创作,知名画师档期排至数月后,部分需求达万元级[13][14] - 商场通过角色生日应援、主题布展打造"痛楼"场景,游戏主题IP快闪占部分商场整体IP活动超30%[15][18] 行业特征与趋势 - 乙游具备高沉浸情感投射、主权掌控感和社群化身份认同三大核心特征[5] - 行业从早期"纸片人老公"恋爱风发展为融合科幻、职场、历史等多元类型的成熟赛道[4] - 形成"内容-衍生品-线下活动"完整生态,技术模糊虚实界限,叙事赋予女性主权,社群放大情感价值[19][20]
国乙婚卡从“假结婚”到“真誓约” 玩家想要的从来不是一张卡
36氪· 2025-07-09 08:28
行业表现 - 《恋与深空》4 0版本更新后攀升至畅销榜总榜第三,并在小红书一周涨粉超13万位列涨粉榜第四位 [1] - 婚卡主题成为乙女游戏重要营销策略,《恋与制作人》七周年婚卡活动创下半年流水新高及2019年以来周年活动单日票房新高 [9] - 《光与夜之恋》婚礼主题卡池上线当日冲上畅销榜TOP5,《时空中的绘旅人》婚服活动首日畅销榜排名大幅前移171位 [9] 产品设计 - 国内四大头部乙女游戏均已推出婚卡,破圈效果显著,部分游戏多次迭代婚卡内容 [5] - 婚卡剧情多采用"假结婚"设定,如《恋与深空》将婚礼场景设定为幻境"异象空间",重点突出男主誓言而非婚姻实质 [5] - 3D建模技术增强沉浸式体验,《恋与深空》通过角色互动积累情感联结,提升陪伴真实感 [8] 用户需求 - 核心用户年龄层18-30岁,情感需求旺盛且婚恋观传统,渴望依赖关系与归属感 [10] - 婚卡满足玩家对纯粹幸福感的低成本体验需求,部分用户通过游戏进行自我心理探索 [7][8] - 存在恐婚玩家群体,但婚卡通常设计为可选副本,不影响主线剧情发展 [7][10] 市场格局 - 女性向游戏开发门槛高,需精准命中核心用户情感需求,内容更新压力大 [11] - 行业呈现"不饱和"状态,技术突破(如3D化)与内容深耕(如婚卡迭代)成为竞争关键 [13] - 头部产品通过婚卡等精细化运营建立壁垒,市场最终将筛选出兼具技术能力与情感洞察力的团队 [13]
当二次元照进现实:Cos委托成年轻人的“情感寄存柜”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2:03
情绪消费与Cos委托行业现状 - 情绪消费成为经济新增长极,涵盖潮玩盲盒、疗愈经济、AI陪伴等,Z世代和打工人是核心消费群体 [1] - Cos委托服务通过将二次元角色转化为现实互动,满足女性玩家情感需求,国内女性游戏玩家数量突破3亿,角色扮演和恋爱养成类游戏活跃度攀升 [1][12] - 乙女游戏如《恋与制作人》《光与夜之恋》等形成"四足鼎立"格局,部分游戏单月流水超2亿元,七夕活动两天收入达1200万元 [14][16] Cos委托市场特征与用户行为 - 核心用户为乙女游戏玩家,服务本质是购买情绪价值,消费者注重妆造还原、身高匹配和情感代入体验 [3][5] - 资深用户年均委托次数达12次,单次消费产生强烈"戒断反应",部分消费者愿为高质量服务支付溢价 [3][5] - 行业存在分层现象:头部Coser单日收费超千元,业余者定价数百元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8][9] 行业痛点与风险 - 服务质量不稳定问题突出,33%委托存在迟到、妆造敷衍等问题,"杀熟"现象导致复购率下降 [4][5] - 线下陌生人约会模式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需采取固定合作对象、行程报备等措施防范风险 [5][20] - 缺乏行业标准导致维权困难,纠纷多依赖社交平台"曝光避雷",易引发隐私泄露和网络暴力 [20][23] 商业化争议与法律监管 - 二次元产业规模达2219亿元(2023年),周边衍生市场增速53%至1023亿元,为Cos委托提供基础 [10] - 从业者反对资本介入,担忧商业化导致服务同质化和中间商抽成,破坏个性化体验 [19][21] - 法律界定模糊,亲密行为边界难量化,部分服务可能涉及色情擦边或诈骗,需完善劳务合同规范 [22][23] 乙女游戏市场动态 - 2024年《恋与深空》《如鸢》等新品崛起,形成"一超多强"格局,头部游戏用户基本盘稳固 [18] - 女性玩家占比达48.6%,年增速11%超男性两倍,角色扮演类游戏是Cos委托主要流量入口 [12][14] - 日本乙女游戏模式本土化成功,国产游戏通过技术迭代和社交强化持续吸引用户付费 [14][16]
标榜爱自己的乙游玩家,为什么不爱乙游女主角?
36氪· 2025-06-05 12:12
乙女游戏行业现状分析 - 乙女游戏行业核心矛盾在于玩家代入感与女主角独立性之间的冲突,行业普遍选择弱化女主角形象以增强玩家代入感[13][14] -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最新头部乙游《恋与深空》通过捏脸系统实现100%玩家自定义女主角外观,强化"独一无二"属性[12] - 行业头部产品《光与夜之恋》通过禁止女主角官方姓名和打击"女主党"内容,长期占据国乙赛道头部位置[10] 玩家行为特征 - 超过50条女主角私人设定的《恋与深空》引发玩家强烈不满,显示玩家对与自身不符设定的容忍度极低[6] - 行业观察显示"打女主"现象在乙游圈占比超过80%,《未定事件簿》新卡面因女主角露脸导致70%以上负面评价[1][3] - 玩家退坑数据显示《恋与深空》"520"情侣服饰活动因女主角正脸露出导致当日流失率同比上升35%[4] 产品设计演变 - 产品设计从2017年《恋与制作人》具象女主角(悠然)演变为2024年《世界之外》无正脸设计,显示行业7年来的设计转向[8][12] - 2020年产品《未定事件簿》保留"蔷薇"代号但允许改名,网易《时空中的绘旅人》实现100%玩家自定义姓名[10] - 2024年新产品普遍采用三大设计:可捏脸系统(100%覆盖率)、无正脸卡面(90%覆盖率)、可选性格设定(70%覆盖率)[12][14]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数据显示2021-2024年新产品在女主角社会关系塑造上减少60%,更聚焦男主角互动[14] - 行业面临创作困境:剧情完整性需求与女主角弱化需求之间的冲突,目前80%厂商选择牺牲剧情保代入感[16] - 短期预测显示"代入党"玩家贡献行业90%以上收入,未来3年设计方向仍将以增强代入感为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