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良资产处置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海德股份:调整蓄力长期发展,不良资产业务根基稳固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08:48
公司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00万元—17500万元,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1] - 业绩下降主要原因:部分收购重组业务本金逐步收回导致存量业务本金余额减少,重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 - 新增业务多处于本金回收阶段,会计处理准则要求回款先冲减本金,进一步拉低报告期内收入 [1] - 业内人士认为业绩变动体现公司在不良资产投资领域的风险把控能力,通过安全回收不良资产完成资金回笼并为未来储备资源 [1] 业务布局与行业环境 - 2024年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达3.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市场活跃度持续攀升 [2] - 公司聚焦能源、上市公司等熟悉领域及特殊机遇业务,采用重组、重整、盘活等手段化解风险并提升资产价值 [2] - 截至2024年末,能源类困境资产项目存量余额45亿元,未来将持续贡献稳定重组收益 [2] - 上市公司困境资产项目余额6.55亿元,特殊机遇项目存量余额22.35亿元,业务结构与国家政策导向契合 [2] 政策与市场机遇 - 监管部门鼓励AMC发挥"金融稳定器"作用,通过重组、重整等手段盘活困境资产 [3] - 经济转型期涌现的特殊机遇资产为行业提供增量空间 [3] - 公司与多家银行、地方AMC及非持牌资管机构构建全方位合作关系,巩固行业竞争力 [3] - 未来随着存量项目收益释放与新增业务落地,公司有望抓住不良资产行业新一轮发展机遇 [3]
省级地方AMC,首次冲刺港股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01 23:50
公司概况 - 河北资产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具备批量收购及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质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计75.56亿元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实控人为河北省国资委,接受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监管,2024年6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20亿股 [2] - 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强化资本基础及优化资本架构,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1]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新收购不良资产的原始价值计,在河北省排名第二,市场份额24.4% [2] - 以2024年自中小银行新收购的不良资产原始价值计,在河北省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7.2% [2] - 按2024年平均股权回报率计,在中国所有第二梯队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中排名第二 [2] 业务表现 - 2024年处置类不良资产营收占比达86.2%,较2022年的38.3%和2023年的35.3%大幅提升 [3]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不良资产经营收入分别为4.24亿元、2.22亿元及5.12亿元 [4]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760万元、-1.452亿元及2.043亿元 [4] 行业前景 - 河北省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将达到3220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期为7.7% [5] - 公司计划拓展与不良资产相关的业务作为新业务线,以扩大业务范围和收入来源 [5] - 地方AMC行业面临需求增加、竞争加剧、监管趋严三大特点 [7] 行业现状 - 目前只有中国信达资产、中信金融资产两家全国性AMC在港交所上市,尚无地方AMC上市案例 [6] - 地方AMC面临地域限制、高风险资产处置压力等制约因素 [7] - 监管部门要求地方AMC在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金融不良资产收购业务,不得帮助金融机构虚假出表掩盖不良资产 [7] 上市意义 - 河北资产若成功上市,将打破地方AMC上市僵局,为行业提供资本运作参考 [8] - 上市有助于公司补充资本以承接更多处置任务,增强区域风险化解能力 [1] - 成功上市或将带动一批地方AMC赴港上市潮 [8]
省级地方AMC,首次冲击港股IPO!
券商中国· 2025-06-30 15:44
公司上市申请 - 河北资产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成为首家冲击港股上市的地方AMC [1] - 公司在递交上市申请书前不足一个月完成股改 总股本为20亿股 [1][4] - 控股股东为河北建设投资集团 持股比例达56.5% 四家并列第二大股东各持股9.2% [5] 公司竞争优势 - 河北省内唯一具备批量收购及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质的地方AMC [3] - 2024年新收购不良资产原始价值在省内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24.4% [5] - 2022年净利润0.976亿元 2023年亏损1.452亿元 2024年净利润回升至2.043亿元 [5] 行业现状与前景 - 2024年地方AMC不良资产管理规模约8449亿元 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11% [8] - 预计2029年行业规模将达16877亿元 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14.8% [8] - A股市场仅海德股份专营不良资产处置并持有AMC牌照 [6]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征求意见稿》对地方AMC提出更严格要求 涉及跨区展业和股东监管 [10][11] - 新规限制同一投资人控股地方AMC数量 禁止股权代持和虚假出资 [11] - 业内预计新规将引发行业洗牌 跨区域经营的地方AMC面临较大调整 [11]
河北资产,启动赴港上市程序
搜狐财经· 2025-06-30 13:24
上市进程 - 河北资产于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建银国际和山证国际 [2]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继中国信达、中信金融资产之后第三家在香港上市的AMC [2] - 递表意味着已完成前期尽职调查、财务审计等工作,进入监管审核阶段 [4] 公司背景 - 河北省唯一一家地方AMC,2015年成立,由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河北省国资委监管 [4] - 注册资本从2015年10亿元增至2019年26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30亿元 [4] - 2023年受让河北金租6.63%股权,拓展金融产业链布局 [6] 股权结构 - 河北建设投资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9.32%,远东宏信(天津)融资租赁持股27.20% [6] - 河钢集团、开滦汇金发展等六家股东各持股9.22%,形成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 [6] - 2018年作为河北省国资委"双百行动"试点单位,率先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改革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资产规模75.56亿元,在59家地方AMC中处于腰部水平 [7] - 不良资产经营收入从2022年4.24亿元降至2023年2.21亿元,2024年回升至5.12亿元 [8] - 2024年实现利润2亿元,扭转2023年亏损1.45亿元的局面 [8] - 2024年新收购不良资产原始价值在河北省排名第二 [8] 行业分析 - 上市可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品牌影响力 [11] - 地方AMC上市面临挑战,主要是难以长期维持稳定的财务指标 [11] - 经济周期波动导致多家地方AMC计提资产减值致大额亏损 [11] - 传统不良资产业务对财务报表贡献下降,向外拓展面临合规约束 [12]
信托年报里的危与机:去年少赚近三成 业务转型、风险化解加速
第一财经· 2025-05-18 21: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信托行业营收632亿元,同比下降16.49%,利润总额316亿元,同比下降29.05% [1][2] - 行业分化加剧,仅25家信托公司实现营收正增长,其中吉林信托营收增长88倍至13.82亿元,中建投信托等5家公司营收降幅超100% [3][4] - 净利润10亿元以上信托公司减少4家,29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20家公司降幅超20% [5][8] 头部公司动态 - 华润信托以38.4亿元营收和104.08%净利润增速跃居行业第一,江苏信托以28.34亿元净利润成为盈利榜首 [4][8] - 五矿信托从盈利11.9亿元转为亏损9.54亿元,营收排名跌至末位,固有业务收入暴跌10633.17% [4][13] - 上海信托因上年出售子公司导致营收下降77.25%至18.52亿元,排名从第一降至第十 [4] 业务结构分析 - 信托业务收入444亿元,同比下降7%,固有业务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33% [9] - 信托业务收入前三为英大信托(29.17亿元)、中信信托(22.70亿元)、华鑫信托(22.63亿元),其中中海信托增速达89.40% [9][12] - 固有业务分化显著,中粮信托增速4178.33%,五矿信托等公司降幅超1000% [13] 转型与风险化解 - 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7万亿元,TOP20公司占比74%,五矿信托资产规模下降5.73% [14] - 行业重点布局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等本源业务,部分业务规模呈倍数增长 [15] - 房地产和城投领域风险持续暴露,平安信托等公司已停止新增地产项目展业 [15][16] 人员与机构变化 - 行业从业人数减少252人至1.62万人,54%公司减员,平安信托减员161人最多 [16] - 10家信托公司未披露年报,包括中融信托、民生信托等 [16]
资管公司适应供给多元化趋势加速转型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15 11:08
政策与行业机遇 - 金融监管总局4月印发《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强化监管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这是继2023年11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后的又一顶层设计文件 [2] - 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预计持续扩大,商业银行将加大处置力度,为不良资产经营为主的资管公司带来更多业务机会 [2] - 不良资产供给端呈现多元变化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不同领域形成差异化风险特征,处置面临复杂挑战 [2] 业务发展与技术应用 - 资管公司加大不良资产收持和处置力度,当前处于良好的资产收持窗口期 [3] - 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于不良资产处置,提升风险识别精准度和资产价值评估效率,优化处置策略 [3]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 资管公司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通过竞价收购不良资产包、定制综合化险方案,发挥多牌照优势 [4] - 房地产领域积极落实"保民生""保交房"政策,持续投入资金为受困房企纾困,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4] - 审慎参与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与地方政府及机构深度合作,业务机会具有持续性和多样性特征 [5] 公司战略转型 - 五大全国性金融资管公司持续发挥功能优势,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完成非主业金融子公司出清,经营业绩显著提升 [6] - 中国银河资产2025年战略聚焦主业,扩大化险规模,加强重点区域资金投放,打造投行化服务体系,提升资本市场化险竞争力 [6] - 地方资管公司进入转型阶段,依托区域优势形成特色化经营模式 [7] - 金融监管总局3月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允许跨省份投资并支持商业银行设立及保险资金参与试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