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风险化解
icon
搜索文档
加速出清!今年超300家中小银行合并、解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0:36
行业整合趋势与规模 - 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300家银行通过解散、合并或注销等方式退出市场,主要为地方农商行和村镇银行 [2] - 前三个季度中小银行合并解散数量大幅超过去年全年198家的退出总量 [2] - 各地监管部门批复解散的银行达180家、批准合并135家、完成工商注销11家,三类情形共计326家 [3] 政策导向与风险化解 - 金融监管总局在"十四五"期间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首位主责,通过"一省一策"制定改革化险方案 [3] - 高风险机构数量及资产规模较峰值已大幅压降,多数省份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3] - 国有大行如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相继获批收购村镇银行并设立支行,传递出化险加速的积极信号 [3] 整合模式与案例 - 村镇银行合并的发起主体从城商行、农商行扩大至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 [3] - 最新案例显示资产负债多由吸收合并后的银行主体承接,如四川省内12家农村商业银行因吸收合并而解散,其资产和负债由四家农商银行承继 [7] - 中原银行2022年吸收合并三家银行后总资产从7682亿元跃升至1.33万亿元,同比增长73% [8] 整合过程中的挑战 - 面临七大考验包括员工薪酬调整、组织架构变化、企业文化融合、经营方式转变、信息系统整合、权责重新划分和人员重新安排 [2] - 业务整合需平衡省级统筹与区域灵活性,资产处置中历史不良资产的清收成效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7] - 合并后可能因运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差异产生摩擦,导致费用增加而效率未提升,出现"1+1<2"的局面 [11]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股东注资是最高效的化解不良方式,如四川银行组建时通过老股东权益冲销、新股东溢价消化等方法处置175亿元不良资产 [9] - 若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较大,当地政府可出面以优质资产进行置换 [9] - 银行可将不良资产折价出售给AMC(资产管理公司) [9] 中小银行未来发展方向 - 中小银行需从规模扩张思维转向价值创造思维,深度绑定本地经济,在服务精度和深度上构建竞争优势 [11] - 应聚焦本地特色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 [12] - 通过强化数字化转型打造轻型服务模式,并探索"数字生态银行"模式连接外部服务商拓展普惠金融边界 [12]
事关金融风险化解、监管能力建设 李云泽国新办最新“发声”
新京报· 2025-09-23 13:24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9月22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即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就中小银行风险化解以及金融监管总局 的监管能力建设等问题,回应了市场关切。 相当部分省份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 在2024年底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4295家,而在2019年,这个数字是4600多家。这个数字下降的背 后,是否意味着五年间金融风险化解工作已实现阶段性成果? "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 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李云泽首先介绍道。 一些外资投行近期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高风险金融资产的规模大幅下降,今后两年还将进一步 下降。对此,李云泽也给予了关注。关于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工作,他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坚持的策略 是,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有 力有序推进实施。 同时,金融监管总局亦重拳整治金融乱象。五年来,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严肃查处利用 ...
事关金融风险化解、监管能力建设,李云泽国新办最新“发声”
新京报· 2025-09-23 11:07
高风险机构风险化解 - 高风险中小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1] - 高风险机构处置策略为“一省一策”,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方式推进 [1] - 五年间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从4600多家降至4295家,高风险金融资产规模大幅下降且未来两年将进一步下降 [1] 金融乱象整治与股东治理 - 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清退违法违规股东超过3600个,依法处置一批不法金融集团 [2] - 加强资金穿透监管,整治资金空转套利,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2] - 五年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达210亿元 [5] 金融机构综合实力与市场地位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9%,稳居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 [3] - 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近100万亿元,较“十三五”末期翻一番 [3] - 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为中资银行,其中前10位我国占据6席 [3] 监管制度与能力建设 - 五年发布各类规制171件,基本建立覆盖宏观审慎、微观审慎及机构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制度体系 [4] - 对41家重点机构实施提级监管,下放112家中小保险机构监管权限,聚焦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 [5] - 金融重要法律修订取得进展,银监法修订草案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保险法修订加快推进 [4] 非法金融活动防控与消费者保护 - 非法集资发案数量较“十三五”时期下降50%,省市县三级防非打非机制已全面覆盖 [6] - 初步建成多方联动的“大消保”格局,上线金融消保服务平台和产品查询平台,便利消费者 [6]
潘功胜: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十四五”成绩单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22:58
金融业总体规模与成就 - 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2][6] - 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保持世界第一[2][6] -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展处于世界前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基本建成移动支付国际领先[6] 金融体制改革与治理 -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领导体制和金融监管体制进行重塑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5][7] - 对标金融强国关键核心要素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7] - 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金融机构市场和产品体系日趋完善[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金融等"五篇大文章"[7] - "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和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7] - 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出台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举措有效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7]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成果 - 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大幅收敛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年初相比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5][9] - 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通过优化首付比和房贷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9]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下降通过在线修复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处置风险[9] 金融市场稳定与开放 - 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成熟避险工具应用更广泛市场韧性增强[10] - 债券市场违约率保持低位运行平稳资本市场支持机制不断健全包括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10] - 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参与度影响力和话语权增强[7][10]
事关股票、债券、外汇、银行业等,四部门最新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9-22 21:23
金融体系规模与地位 -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3]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3]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3] - 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占据6席,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 [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3]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27.2%、21.7%、10.1% [3]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3] 资本市场发展 - 2024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3] -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3]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3]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是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3] 投资者回报与市场稳定 - 5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八成 [3] - "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3] - 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3] 金融风险化解 - 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 [4] - 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4] - 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超1.6万亿元,租赁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 [5] - 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有力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5] 外汇管理与开放 - "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 [8] - 直接投资项下已实现基本可兑换,跨境证券投资形成以机构投资者制度、互联互通机制为主的跨境投资制度安排 [3] - 支持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外汇创新政策 [8] 金融基础设施与监管 - 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 - 坚持严格执法,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3] - 指导金融机构严守不新增隐债的红线,依法合规对融资平台开展债务重组和置换 [5]
四部门发声!事关股票、债券、存贷款、美联储降息影响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19:19
要点速览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大幅收敛,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压降 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9月22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 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发布会上回应了诸多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 积极推进完善资本形成机制和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相当部分省份已经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保险法修订正在加快推进 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潘功胜: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潘功胜表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 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潘功胜介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 架初步形 ...
四部门发声!事关股票、债券、存贷款、美联储降息影响……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19:1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 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发布会上回应了诸多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 要 点 速 览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大幅收敛,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压降 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积极推进完善资本形成机制和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 9月22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相当部分省份已经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保险法修订正在加快推进 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潘功胜:货币政策 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潘功胜表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 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潘功胜介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 ...
潘功胜: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 "十四五"成绩单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19:08
金融业总体发展成就 - 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居世界首位[2][5] - 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2][5] - 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健康运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7][9]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 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领导体制和金融监管体制进行重塑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5] - 对标金融强国六个关键核心要素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5] - 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6]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和绿色贷款"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均超过20%[6][7] - 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金融等五篇大文章[6] 金融风险化解成果 - 截至今年6月末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初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5][8] - 通过降低首付比和房贷利率以及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为超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8]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下降债券市场违约率保持低位[8][9] 金融改革开放与市场建设 - 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基本建成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5] -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7] - 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9]
央行: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2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图源:国新网) 其中,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地方政府统筹资金、资 产、资源化解债务风险,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转型为市场化的经营主体;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债务 重组,降低融资平台流动性风险和利息负担。相关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 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总体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大幅收 敛。在金融支持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人民银行立足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能,优化调整首付比、房贷利率等多 项政策,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 风险方面,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综合采取在线修复、兼并重组和市场退出等方式,推动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压降。 在外汇市场方面,人民银行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之中的决定性作用,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保持了人民币汇 率的基本稳定。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汇率避险工具的使用也更加广泛,市 场更具韧性。债券市场方面,人民银行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2025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 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50%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21
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9月22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人民银行严肃财经 纪律,推动地方政府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化解债务风险,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转型为市场化的经营主体;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债务重组,降低融 资平台流动性风险和利息负担。相关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 50%,总体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大幅收敛。 外汇市场方面,潘功胜表示,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之中的决定性作用,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债券市场方面,中国人民银行 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强化监管协同,及时向市场参与机构提示风险,有效弱化和阻断风险的累积,债券违约率保持低位,市场运行 总体平稳;资本市场方面,探索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会同证监会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 类"平准基金"作用,不断健全支持资本市场的长效机制。 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潘功胜介绍,中国人民银行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地方政府统筹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