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医疗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同仁堂医养通过港IPO聆讯,料成同仁堂系内第四家上市公司
格隆汇· 2025-10-02 16:11
公司上市进展 - 同仁堂集团旗下从事中医医疗服务的同仁堂医养通过联交所上市聆讯,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 [1] - 若成功上市,同仁堂医养将成为同仁堂集团系内第四家上市公司 [1] 公司财务表现 - 今年首5个月,公司收入为4.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 [1] - 同期纯利同比大幅上涨146%至1004万元人民币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专注于中医医疗服务,现有12家自有医疗机构及一家互联网医院 [1] - 公司另管理10家线下医疗机构 [1] - 系内其他成员(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以生产和销售中医健康产品为主,并提供有限度的医疗服务 [1] 公司定位与股权结构 - 公司与系内其他成员在规模、定位、服务范围及目标客户上均有明显区分,不构成重大竞争 [1] - 股权方面,同仁堂集团持股约84%,其余股份由亳州益品得、济宁银龄、秉荣投资等投资者持有 [1]
新股消息 | 同仁堂医养通过港交所聆讯 中医医疗服务营收占比约八成
智通财经网· 2025-10-01 14:24
上市进展 -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1]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同仁堂旗下战略性聚焦于中国中医医疗服务的附属公司,结合“医”与“养”,提供现代化、定制化的中医医疗服务 [5] - 业务包括为个人客户提供全面中医医疗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标准化管理服务,以及销售医药产品及其他产品 [5] - 与同仁堂集团其他上市成员公司提供的有限、作为药物零售业务补充的中医医疗服务存在差异 [6] 市场地位与规模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为1.7% [5] - 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公司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2% [5] - 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占2024年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总规模的46.5% [5] 服务网络 - 截至2025年9月23日,公司已建立分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一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5] 收入构成与增长 - 收入主要来自中医医疗服务、管理服务、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 [5] - 中医医疗服务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8.15亿元增加22.1%至2023年的人民币9.95亿元 [6] - 管理服务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190万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960万元 [6] - 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8770万元增加57.0%至2023年的人民币1.38亿元 [6] 财务业绩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4.77亿元 [7] - 同期,公司期内利润分别为人民币-923.3万元、4263.4万元、4619.7万元、1306.2万元,于2022年录得亏损,其后转为盈利 [7]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从人民币1.43亿元增长至人民币2.22亿元 [8] 股权结构 - 公司的最终控股股东同仁堂有权通过相关基金行使已发行股本总额约93.83%的投票权 [7]
同仁堂医养通过港交所聆讯 中医医疗服务营收占比约八成
智通财经· 2025-10-01 14:22
上市进展 -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1] 业务定位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同仁堂旗下战略性聚焦于中医医疗服务的附属公司,结合“医”与“养”,提供现代化、定制化的中医医疗服务 [5]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为1.7% [5] - 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公司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2%,其市场规模占同年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总规模的46.5% [5] - 公司已建立分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一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5] 收入构成与增长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中医医疗服务、管理服务及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 [6] - 中医医疗服务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8.15亿元增加22.1%至2023年的人民币9.95亿元 [6] - 管理服务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190万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960万元 [6] - 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8770万元增加57.0%至2023年的人民币1.38亿元 [6] 财务业绩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9.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11.53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11.75亿元 [7] - 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4.77亿元 [7] - 公司期内利润从2022年亏损人民币923.3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人民币4263.4万元,2024年盈利增至人民币4619.7万元 [7] - 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期内利润为人民币1306.2万元 [7] - 公司毛利从2022年的人民币1.4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2.17亿元,2024年达人民币2.22亿元 [8]
同仁堂医养,拟赴香港上市,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
新浪财经· 2025-09-01 13:01
公司上市计划 -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 获准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 备案文号为国合函[2025]1471号 [1]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36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2] - 10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1.104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2][3] 股东结构 -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全流通股数最多 达5293万股 [3] - 北京同仁堂养老产业投资运营中心(有限合伙)申请1761万股 [3] - 北京同清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申请845万股 [3] - 苏州同康医养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申请782万股 [3] - 其余六家股东及自然人合计申请约2338万股 [3]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是一家领先的中医医疗集团 采用中医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服务 [4] - 截至2025年6月24日 已建立分级诊疗服务网络 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 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4]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 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 市场份额达1.7% [5] 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4年6月28日 2024年12月31日 2025年6月30日先后三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4] -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4] - H股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 [6]
新股消息 | 同仁堂医养港股IPO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20:05
上市计划与股权结构 - 公司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不超过136,930,5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1] - 10名股东拟将合计110,139,024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实现"全流通" [1] - 最大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全流通股数达52,930,500股 [5] 业务模式与医疗网络 - 公司为中医医疗集团 提供全面中医医疗服务及标准化管理服务 [3] - 业务结合"医"与"养" 提供现代化定制化中医医疗及药物治疗方案 [3] - 截至2025年6月24日 拥有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10家管理医疗机构 [3] 品牌优势与资源整合 - 依托"同仁堂"知名品牌及优质药品积累线上线下医疗资源 [3] - 服务涵盖个人客户中医医疗及机构客户标准化管理 [3] - 提供医药产品与非药物疗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3]
同仁堂医养港股IPO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 2025-08-29 20:04
上市计划与股权结构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36,930,5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 10名股东拟将合计110,139,024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实现全流通 [1] - 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全流通股数达52,930,500股,占总转换数量的48% [5] 业务模式与运营规模 - 公司定位为中医医疗集团,提供全面中医医疗服务及标准化管理服务 [3] - 采用"医养结合"模式,结合药物治疗与非药物疗法提供定制化治疗方案 [3] - 截至2025年6月24日,拥有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管理医疗机构 [3] 股东结构与全流通明细 - 北京同仁堂养老产业投资运营中心申请17,605,573股全流通,位列第二股东 [5] - 机构投资者包括北京同清股权投资(8,446,607股)和苏州同康医养产业投资(7,824,557股) [5] - 自然人股东朱智彪与潘松琴分别持有7,612,833股和6,228,682股 [5]
问止中医拟赴港上市,约90%诊疗收入来源于线上渠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16:58
上市申请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于7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此前曾于1月9日首次递表但7月9日失效 [1]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营收分别为0.62亿元、1.89亿元、2.36亿元及1.0亿元 [1]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54亿元、1.94亿元、0.45亿元及0.44亿元 预计2025年将继续亏损 [1][2] 业务模式与收入结构 - 收入主要来自中医医疗服务 涵盖线上平台及线下诊所的中医咨询、处方、治疗及随访服务 [1] - 约90%的诊疗收入来源于线上渠道 [1]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中医医疗服务收入中全科占比48.2% [1] 医疗资源与临床能力 - 公司经营11家线下诊所(包括一个门诊部) 聘有93名全职医师 [3] - 医师平均中医执业年资约为五年 [3] - 已制定逾3000类病症的疾病治疗方案 积累超过100万例临床病例 [1] 供应商与采购集中度 - 供应商主要包括饮片、物流配送、广告及软件服务提供商 [2] - 2025年前5个月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0.26亿元 占采购总额65.3% [2] - 同期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额0.13亿元 占比32.4% 2023年曾达21.8% [2]
新股前瞻|问止中医抢滩港股,中医+AI的增长叙事够撑起门面吗?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0:45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人群基数庞大 适老产业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医药是应对老龄化医疗需求的政策重点方向之一 [1] - 2024年中国内地中医门诊就诊人次达24亿 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1% [6] - 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2024年市场规模约160亿元 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13.7%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 未来几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4.3% [6] 公司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问止中医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 2024年市占率约1.3% [1] - 公司构建全面中医业务布局 涵盖疾病治疗、保健及中医学习实践需求 [1] - 收入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中医医疗服务(2024年占比89.6%)、中医生活产品(2024年占比6.3%)、中医大脑订阅服务(2024年占比4.1%) [3][4]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6216.9万元连续增长至2024年2.36亿元 [1][2] - 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1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8984.8万元保持增长 [2] - 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56.3%、2023年59.8%、2024年59.3% [4] - 净亏损呈现收窄趋势:2022年亏损1.54亿元、2023年亏损1.93亿元、2024年亏损4536.7万元 [4] - 2025年前五个月净亏损4384.1万元 较2024年同期的238.6万元有所扩大 主要因销售开支大幅增加113.9%至超1600万元 [5] 技术优势与发展战略 -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从高级中医师经验及中医经典中汲取知识 提供标准化、智能化临床决策支持 [2] - AI技术与中医具有高度适配性 二者均遵循"输入-模式匹配-输出优化"路径 AI能放大中医个体化诊疗优势 [2] - 目前运营11家线下实体诊所和4家煎药中心 业务覆盖全国373个城市 [7] - 未来计划在一线及二线城市战略开设新诊所 扩大医师团队和煎药中心 探索院内制剂开发 [7] - 通过精一书院(国内最大中医社区)增强客户黏性 并计划向海外推广 同时推进业务出海至华人集中、中医接受度高的地区 [7] 行业挑战与竞争环境 - 中医行业存在优质供给紧缺问题 源于标准化程度有限、高级中医师稀缺且培养时间长、人才获取成本高等痛点 [6] - AI技术能通过标准化检查方式和诊断支持 整合多元治疗理念 使优质供给规模化复制成为可能 [6] - 中医+AI仍处于较早期阶段 技术演变路径和应用场景变化具有预测难度 [8][10]
问止中医更新招股书 “最大AI中医诊所”3年亏损超3.9亿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7-30 17:2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 2023年市场份额1.5% 2024年市场份额1.3% [1] - 经营十一家线下诊所 分布于深圳广州厦门成都等城市 聘有93名全职医师 [1] - 三大业务板块包括中医医疗服务(营收占比89.6%) 中医生活产品 中医大脑订阅服务 [1][2] - 中医医疗服务中全科业务贡献约48%收入 癌重症 疑难症及全科三个领域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0.62亿元 1.89亿元 2.36亿元 [2] - 同期亏损分别为1.54亿元 1.94亿元 0.45亿元 三年合计亏损3.93亿元 [2] - 2025年1-5月营收约1亿元 亏损0.44亿元 [2] - 患者每次就诊消费额从2022年817.9元增至2024年937.1元 [2] - 癌重症患者消费额最高 2024年达1,422元 2022年986.7元 2023年1,368元 [2] 技术平台与行业挑战 - 自主开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 积累超过亿级参数及10,000首方剂 涵盖3,000多类病症 [3] - 人工智能系统减少医师对个人知识及经验的依赖 [3] - 行业面临标准化程度有限 高级中医师稀缺 培训时间长 严重依赖知名医师 人才获取成本高等挑战 [3] - 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大部分收入用于留住经验丰富的中医师 制约盈利能力 阻碍规模化发展 [3]
同仁堂医养三度递表港交所
搜狐财经· 2025-06-30 22:58
上市申请 - 同仁堂医养第三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平台 [1] 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一家中医医疗集团,提供中医医疗服务、标准化管理服务及医药产品 [5] - 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管理医疗机构 [5] - 依托"同仁堂"品牌及优质药品,整合大量线上线下医疗资源 [5]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最大的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1.7% [5] - 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占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总规模的46.5% [5] 收入结构 - 2023年度医疗服务收入约9.95亿元,管理服务收入约960万元,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销售收入约1.38亿元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人民币 [5]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923.3万元、4263.4万元、4619.7万元人民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