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餐厅
搜索文档
聚焦三大方向
搜狐财经· 2025-10-16 09:36
核心观点 - 商铺投资应聚焦体验型消费、社区刚需、新消费服务三大方向,这些业态依托线下不可替代的场景优势,现金流稳定且抗风险能力强 [2] 体验型消费业态 - 体验型消费是核心增长点,包括主题餐厅、沉浸式餐吧、潮玩集合店等,凭借社交属性和高坪效吸引年轻客群,部分潮玩店坪效达8万元/平方米 [2] - 该业态虽面临同质化竞争,但持续创新可维持高翻台率与客单价 [2] - 亲子服务与健康美容类业态表现亮眼,亲子体验馆复购率超70% [2] - 中医理疗、医美诊所受老龄化驱动,线上替代率极低,但中医理疗前期投入高,医美诊所资质审批严格 [2] 社区刚需业态 - 社区刚需业态是稳健选项,包括生鲜精品超市、便利店、社区医药康养店等,依托15分钟生活圈,高频消费带来低于5%的空置率,租金回报稳定 [2] - 投资社区刚需业态需注意控制毛利与精准选址 [2] - 新兴的宠物服务类商铺,如宠物美容店、寄养店等,借宠物经济东风实现65%以上的毛利,成为新增长点,但需做好服务标准化 [2] 投资策略建议 - 投资时建议优先选择小面积、高周转的商铺 [2] - 应结合区域客群特征布局,例如社区周边侧重刚需业态,核心商圈发力体验型消费,以此实现收益最大化 [2]
侨乡红河迤萨:马帮古镇再现百年风华
中国新闻网· 2025-09-08 09:59
文章核心观点 - 云南省红河县迤萨镇通过深度挖掘马帮文化等历史遗产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并借助中老铁路通车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基础设施 实现了从传统侨乡向现代化旅游景区的转型 再现百年风华 [1][2][5][6] 历史与文化背景 - 迤萨镇是云南省知名侨乡 全县在外华侨华人有1万余人 分布于18个国家和地区 [1] - 清末年间马帮商人开辟通往越南 老挝 缅甸等国的商道 使迤萨镇获得空前繁荣 被誉为"江外小上海" [2] - 镇内保存完好的中西合璧建筑群 拴马石柱 古老土司府邸等历史遗迹得到精心修缮 [5] 旅游产业发展 - 迤萨马帮古城于2024年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5] - 围绕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全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打造特色民宿 主题餐厅 文创商品等多元业态 [5] - 旅游业蓬勃兴起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 [5][6] 现代基础设施与商业模式 - 中老铁路于2021年正式通车 连接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 实现朝发夕至 极大便利侨胞往来 [5] - 传统"马帮"商业模式转型为网络电商"驼队" 居民可借助互联网及电商平台足不出户与全球做生意 [5] -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小镇注入新活力 [6]
如何在三四线城市赚大钱?教你10个复制策略,缺什么就复制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25 18:40
核心观点 - 三四线城市存在被低估的财富机会 其核心优势在于可复制一二线城市已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 并享受低成本 低竞争和高容错率的市场环境[1][5][48] 商业模式复制策略 - **餐饮模式复制**:提前将一二线流行的奶茶 轻食 烤肉 日料 特色小吃及主题餐厅引入三四线核心商圈 利用年轻人跟风消费特性[8][9][11] - **健身养生复制**:复制一二线轻奢健身房和养生服务(瑜伽 舞蹈 中医理疗 艾灸按摩) 填补三四线设备齐全健身房的空白[12][13][17] - **新零售便利模式**:以降维打击方式复制便利店 明亮生鲜超市及智能无人售货 替代老旧杂货铺业态[15][16][18] - **教育培训复制**:针对课外辅导 兴趣班(少儿英语 编程 绘画)及成人技能培训(会计 电脑)需求 解决三四线教育资源缺口[20][21][22][24] - **娱乐休闲复制**:引入网红餐厅+桌游 露营基地 轰趴馆 剧本杀 密室逃脱及亲子乐园等社交场景 满足年轻人娱乐需求[25][29] - **婚恋社交产业**:复制婚恋俱乐部 同城交友派对及升级版婚庆服务(主题婚礼 旅拍) 解决小城市婚恋压力与服务空白[27][28][30] - **家政上门服务**:复制房屋打扫 月嫂 育儿嫂 上门维修及美容美甲等标准化家政平台 解决本地服务可靠性问题[32][33][36] - **互联网本地化**:通过短视频带货 私域流量运营及本地生活平台(公众号/小程序) 帮助传统商家实现互联网转型[35][37][42] - **养老产业复制**:引入老人活动中心 养老社区 日间照料中心及健康管理设备 应对三四线更严重的老龄化需求[39][40][43] - **平台思维复制**:构建本地吃喝玩乐同城平台 二手交易平台及人力资源平台 通过收租模式实现规模化收益[44][45][49] 市场环境优势 - 一二线商业模式已验证成功 可直接降低试错成本[5][50] - 三四线投资成本低 竞争少且容错率高[5][50] - 三四线消费群体具有强烈跟风心理 新业态接受速度快[5][50]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8-11 09:03
核心观点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及加强制度创新 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显著提升消费活力与国际化水平 [1][2][5][7] 创新消费场景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融合历史文化与潮流基因 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推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 活动期间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 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2][3] - 广州新增和改造商业载体超60个 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 2025年将投用27个商业项目共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 [3] - 长隆万博商圈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 促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3] - 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商业项目落地广州 构建三级商圈体系 [4] 优化消费环境 - 北京王府井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 开展86场街区活动 1-5月新增首店近400家 举办首展首演近200场 [5][6] - 广州外卡受理覆盖率99.9% 支持商户超1.5万户 超240万外籍人员使用跨境支付服务 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 [6] - 隆福寺商圈通过租金优惠、手续协助等举措吸引首店入驻 精准触达年轻客群 [5][6] 制度创新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 青浦奥莱本年离境退税近4000笔(同比增126.7%) 消费金额1866.3万元(同比增72%) [7] - 北京设立市内"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实现"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 缩短资金回流周期并创造二次消费场景 [7] - 广州完成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129项 13项举措入选全国案例 "商事登记跨境通"经验全国推广 [8]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经济日报· 2025-08-11 08:18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正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制度创新等举措,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1] 创新消费场景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融合历史文化与潮流,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举办“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期间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3] - 广州自2021年以来新增和改造升级商业载体超60个,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2025年将有27个商业项目、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投用 [3] - 广州长隆万博商圈与交通枢纽融通发展,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助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3] - 广州正打造多层级商圈体系,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项目接连落地以提升消费能级 [4] 优化消费环境 - 北京王府井街区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并开展86场街区户外活动 [5] - 北京隆福寺商圈为首店提供租金优惠、广告位及快速手续办理等全方位服务支撑 [6] - 今年1月至5月,北京新增落地首店近400家,累计举办首展、首演、首秀等活动近200场 [6] - 广州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达99.9%,支持商户超1.5万户,超240万外籍人员使用“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服务 [6] - 广州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增长,覆盖商店超600家,形成11个城区便利网络 [6] 加强制度创新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青浦奥莱本年离境退税近4000笔(同比增长126.7%),消费金额1866.3万元(同比增长72%) [7] - 上海开通17个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覆盖重点商圈 [7] - 北京推出“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模式,设立市内集中退付点以提升境外客群消费体验 [7] - 广州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129项,其中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商事登记跨境通”经验向全国推广 [8]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经济日报· 2025-08-11 05:58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紧扣"国际"、"消费"、"中心"三大要素,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1]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将历史文化与潮流基因融合,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吸引全球游客,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3] 消费场景创新 - 北京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西城区大吉巷、丰台区长辛店老镇打造"演艺+消费"新空间 [2] - 豫园商城联合互联网视频平台推出主题餐厅、联名产品,浦江游览集团设计多元化产品体系融合音乐、餐饮、萌宠社交等创意玩法 [3] - 广州2021年以来新增和改造升级商业载体超60个,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2025年将有27个商业项目、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投用 [3] 商圈升级与体系构建 - 广州长隆万博商圈与广州南站超级交通枢纽融通发展,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 [3] - 广州打造世界级、都会级、区域级三级商圈格局,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商业项目接连落地 [4] - 北京王府井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策划86场街区户外活动 [5] 消费环境优化 - 北京隆福寺商圈新增诺岸酒店、米其林品牌卢布松等首店,1-5月新增落地首店近400家,举办首展、首演等活动近200场 [5][6] - 广州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达99.9%,支持外卡商户超1.5万户,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 [6] - 北京建立首店落地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探索"绿色通道" [5]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青浦奥莱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26.7%,金额达1866.3万元 [7] - 北京推出"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模式,设立集中退付点 [7] - 广州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129项,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