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名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老龄化社会版本前瞻:日本银发经济蕴含多少红利?
36氪· 2025-11-14 16:35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截至2024年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22%,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 超过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与之相关的"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约30万亿元,由此引发的社会关注持续升温。 而我们的东邻日本,早已步入"超老龄社会"的深水区,在全球人口超4000万的国家中,日本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从人口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日本称得上是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未来版本,不仅比中国早30年进入老龄化阶段,其老龄化速度还与中国高度相似,而且已经构建起相对成熟的银发经济体系。 中国人口金字塔结构发展与日本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图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这种"版本前瞻"的价值,正吸引着中国卖家的积极布局。Marketplace Pulse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亚马逊新增卖家中有超过50%来自中国。与此同时,日本 银发经济持续释放出强劲吸引力,其产业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突破100万亿日元(约合5万亿元人民币),涵盖医疗护理、健康消费等多个高需求领域。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理解并参与日本银发经济,已成为中国跨境卖家拓展市场份额、实现品牌出海的关键一步。 01 数据解读 ...
研报掘金丨信达证券:首予哈尔斯“买入”评级,全球供应份额有望加速提升
格隆汇APP· 2025-11-14 14:23
格隆汇11月14日|信达证券研报指出,哈尔斯多年前已切入海外知名品牌供应链,2024年前五大客户合 作金额高达23.26亿元,占代工收入88.4%、占公司总收入69.8%。此外,公司为行业内首家拥有海外产 能的生产企业,泰国基地计划产能已达3000万只,未来面对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全球供应份额有望加速 提升。2025年公司品牌中心组织重构&能力跃迁双重升级,独立配备研、产、销全链路战队,实现从市 场洞察、产品定义到终端上架的端到端闭环。渠道方面,搭建"线下+线上+新零售渗透+私域沉淀+ 即时零售"立体网络;模式方面,近年来初试故宫等联名产品,未来有望在IP经济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加 码布局。公司提出宏伟目标,规划28年品牌收入占比趋近于制造,预计OBM业务增速有望维持高增。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家装定制如何穿越周期?绿城家以“产品+生态”双引擎破局
环球网· 2025-11-07 11:36
来源:环球网 在家装领域,"定制化"往往止于概念。而绿城家作为中国高端整装服务商,正以一场深刻的"定制进 化"打破僵局。 近日,绿城家先后亮相浙江省"好房子"展、"走进绿城生活科技品质标杆项目第一季"活动,展现了其对 家装定制的深刻洞察和实践——让空间为生活代言,更通过智慧科技与人性化设计的深度融合,为现代 人居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绿城家样板房丨上海弘安里 可变空间:从静态居住到动态生长 绿城家认为,住宅应是能与家庭共同成长的有机体。其自主研发的"可变空间体系"覆盖购房、交付、入 住等阶段,通过灵活的结构设计与智能控制,实现空间功能的自由切换。 在浙江省"好房子"展的新建类样板间中,绿城家作为参建单位,深度践行可变理念。例如,厨房区域 的"蝴蝶门"成为点睛之笔:关闭时茶吧区悄然隐形,保持空间整洁;打开时,茶吧与卡座餐厅连为一 体,瞬间转换为社交聚会角。相邻的步入式收纳柜则以"超能装"设计,让锅碗瓢盆各归其位,彻底解放 台面。而多功能区的移动隔墙,通过语音智控实现三种模式切换——全开放的家庭活动区、带隐藏下翻 床的私密客房、半开放的书房与健身区,无缝契合现代家庭多元化的生活场景。 贤惠与聪明:以人为本的定制 ...
金价走高、金店卖不动了?前三季度业绩双降、第三季度净利润降40% 渠道与产品的转型阵痛犹存
新浪证券· 2025-11-06 17:30
核心观点 - 国际金价持续攀升背景下,公司三季度营收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出现显著下降,高金价对黄金消费的抑制效应显现 [1] - 公司三季报折射出黄金珠宝行业在金价高涨时期面临的共同挑战,企业正经历从盈利能力下滑到渠道调整压力的全方位考验 [3] 盈利能力分析 - 公司单季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出现显著下降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呈现下降态势,虽降幅有所收窄,但仍反映出主营业务面临压力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下降所致 [2] - 为维持市场地位而增加的推广投入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 [2] 市场与消费影响 - 高金价环境对终端消费产生抑制效应,消费者对黄金首饰的购买意愿有所降低,直接影响公司珠宝首饰业务表现 [2] - 作为以加盟模式为主的企业,在高金价环境下加盟商补货意愿趋于谨慎,给公司收入增长带来压力 [3] 渠道与运营调整 - 公司渠道网络处于调整期,门店总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反映出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渠道扩张挑战 [3] - 行业正经历从“渠道为王”向“产品为王”的转型阵痛期 [3] 战略转型举措 - 公司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与品牌年轻化转型,推出多款国风元素系列产品,并与知名IP合作推出联名产品 [3] - 公司通过布局高端奢侈品领域以提升品牌形象与价值,近期与迈巴赫奢侈品亚太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旨在加快布局中高端消费市场 [3]
“演唱会+城市” 叠加效应激发粉丝经济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8-22 11:39
演唱会带动城市消费模式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连开13场吸引数十万观众 多区同步推出快闪活动 夜游线路和主题艺术展 形成跨城区粉丝打卡路线和音乐热潮带动城市发展的独特景观 [2] - 文旅部门探索演唱会+文旅融合新模式 推动粉丝经济与城市消费深度融合 [2]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带动效应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 演出经济深度撬动城市消费链包括交通出行 酒店住宿 美食餐饮和周边购物 [3]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带动周边住宿订单同比增长240% 演出期间酒店出租率逼近90% [3]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 票房收入达579.54亿元 大型演唱会覆盖30个省份180座城市 跨城观演率超过60% 衍生综合消费总量突破2000亿元 [3] - 每1元演唱会门票消费可带动周边至少4.8元的餐饮 交通 零售和住宿等综合消费 [4] 城市文旅政策与消费激励 - 多地文旅局出台票根经济优惠政策 凭演出门票可在部分景点和酒店享受专属福利 [4] - 观演+旅游融合模式丰富观众体验 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 -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对大型演出项目分梯次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 [8] - 推进大型营业性演出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显著提升行政效率 [8] IP沉浸式体验与空间转化 - 多区域联动围绕IP打造沉浸式文旅路线与商业场景 包括亮马河夜游船播放金曲 朝阳公园矗立巨型五色球 蓝色港湾上演歌词光影秀和THE BOX展出歌词主题艺术展 [5] - 首钢园六工汇将快闪商店 艺术装置与粉丝共创活动融入旧工业空间 [5] - 城市从演出承载地向沉浸式IP空间转变 联名产品 歌词地标和社交打卡将商业与情绪打通 推动粉丝从消费者变为共创者 [5] - 传统小店因明星到访切入文旅产业链 获得前所未有的曝光与流量 [5] 粉丝经济特征与转化策略 - 粉丝以48小时极限行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吃住行娱一体化消费 对城市局部区域形成显著经济拉动 [7] - 粉丝带来流量和情绪与文化资产 城市应围绕演出IP进行资产化开发与品牌共建 打造常态化打卡地标与叙事空间 [7] - 通过社群活动强化城市认同感 实现从一次性热度向文化软实力的跃升 [7] 城市管理机制与保障措施 - 北京市制定《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联合公安 交通和卫健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8] - 推出十余项服务与监管措施 优化审批流程 完善安保方案和提供通关便利 [8] - 制度化举措保障演出顺利进行 为城市在高强度文化活动中实现有序管理提供可借鉴经验 [8]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8-11 09:03
核心观点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及加强制度创新 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显著提升消费活力与国际化水平 [1][2][5][7] 创新消费场景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融合历史文化与潮流基因 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推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 活动期间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 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2][3] - 广州新增和改造商业载体超60个 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 2025年将投用27个商业项目共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 [3] - 长隆万博商圈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 促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3] - 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商业项目落地广州 构建三级商圈体系 [4] 优化消费环境 - 北京王府井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 开展86场街区活动 1-5月新增首店近400家 举办首展首演近200场 [5][6] - 广州外卡受理覆盖率99.9% 支持商户超1.5万户 超240万外籍人员使用跨境支付服务 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 [6] - 隆福寺商圈通过租金优惠、手续协助等举措吸引首店入驻 精准触达年轻客群 [5][6] 制度创新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 青浦奥莱本年离境退税近4000笔(同比增126.7%) 消费金额1866.3万元(同比增72%) [7] - 北京设立市内"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实现"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 缩短资金回流周期并创造二次消费场景 [7] - 广州完成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129项 13项举措入选全国案例 "商事登记跨境通"经验全国推广 [8]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经济日报· 2025-08-11 08:18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正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制度创新等举措,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1] 创新消费场景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融合历史文化与潮流,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举办“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期间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3] - 广州自2021年以来新增和改造升级商业载体超60个,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2025年将有27个商业项目、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投用 [3] - 广州长隆万博商圈与交通枢纽融通发展,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助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3] - 广州正打造多层级商圈体系,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项目接连落地以提升消费能级 [4] 优化消费环境 - 北京王府井街区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并开展86场街区户外活动 [5] - 北京隆福寺商圈为首店提供租金优惠、广告位及快速手续办理等全方位服务支撑 [6] - 今年1月至5月,北京新增落地首店近400家,累计举办首展、首演、首秀等活动近200场 [6] - 广州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达99.9%,支持商户超1.5万户,超240万外籍人员使用“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服务 [6] - 广州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增长,覆盖商店超600家,形成11个城区便利网络 [6] 加强制度创新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青浦奥莱本年离境退税近4000笔(同比增长126.7%),消费金额1866.3万元(同比增长72%) [7] - 上海开通17个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覆盖重点商圈 [7] - 北京推出“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模式,设立市内集中退付点以提升境外客群消费体验 [7] - 广州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129项,其中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商事登记跨境通”经验向全国推广 [8]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经济日报· 2025-08-11 05:58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紧扣"国际"、"消费"、"中心"三大要素,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1]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将历史文化与潮流基因融合,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吸引全球游客,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3] 消费场景创新 - 北京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西城区大吉巷、丰台区长辛店老镇打造"演艺+消费"新空间 [2] - 豫园商城联合互联网视频平台推出主题餐厅、联名产品,浦江游览集团设计多元化产品体系融合音乐、餐饮、萌宠社交等创意玩法 [3] - 广州2021年以来新增和改造升级商业载体超60个,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2025年将有27个商业项目、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投用 [3] 商圈升级与体系构建 - 广州长隆万博商圈与广州南站超级交通枢纽融通发展,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 [3] - 广州打造世界级、都会级、区域级三级商圈格局,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商业项目接连落地 [4] - 北京王府井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策划86场街区户外活动 [5] 消费环境优化 - 北京隆福寺商圈新增诺岸酒店、米其林品牌卢布松等首店,1-5月新增落地首店近400家,举办首展、首演等活动近200场 [5][6] - 广州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达99.9%,支持外卡商户超1.5万户,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 [6] - 北京建立首店落地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探索"绿色通道" [5]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青浦奥莱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26.7%,金额达1866.3万元 [7] - 北京推出"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模式,设立集中退付点 [7] - 广州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129项,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 [8]
“党建引领产业创新联建机制”活动将开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8 05:47
党建引领产业创新联建机制成立背景 - 由同仁堂集团联合首旅集团、京能集团于2024年6月共同发起成立,旨在通过企业党组织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1] - 机制成立半年内组织大型活动如新春大集,吸引超6000人次参与,实现销售总额135万元[2] - 机制从最初3家成员单位扩大到11家,覆盖金融、餐饮、医药、文旅、能源、康养等多个行业[6] 机制运作模式与成果 - 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资源共享、互学互鉴、共同发展"模式,解决国企党建经营"两张皮"问题[4] - 成员单位开展40余次党建共建活动,推动60个项目合作,合作金额近2700万元[6] - 在医药康养、大健康产业、文旅服务等领域开启全面战略合作,例如同仁堂与王府井集团优化消费场景、与首旅酒店开展差旅服务合作[4] 具体业务合作案例 - 同仁堂健康药业与京能清洁能源合作建设"大兴生产基地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被评为北京市首批党建引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5] - 联合策划7场新春大集展卖活动,70多个党组织支持,带动销售增长并传播健康生活理念[5] - 同仁堂系统工会与首旅集团、时尚控股合作采购40余万元优质产品,惠及近2000名员工[5] 社会影响力与媒体关注 - 成立当天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余家央地媒体报道,发布新闻稿件80余篇[7] - 获评2024中国品牌论坛典型党建案例,入选北京市"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案例"百强[7] - 参与人民日报社中国品牌论坛、京报集团企业社会责任圆桌会等大型活动,扩大机制影响力[7]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举办一周年系列活动,推动成员单位再度扩容并邀请第四批加入[8] - 联动街道社区举办惠民大集,通过科普讲座、义诊、中医药文化体验等形式惠及民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