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搜索文档
2025上海进博美食月暨“行·味”十周年巡礼启动
国际金融报· 2025-11-04 18:21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1月3日启动,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上海服务消费促进会等主办,通过上海交通广播全平台线上直播 [1] - 活动以“国际美食之都”为核心主题,旨在将“进博热度”转化为“美食温度”,推动上海建设消费之都 [1] - 活动在传播覆盖、内容品质与惠民力度上实现三重升级,联动多家权威平台与知名品牌 [1] 行业举措与政策支持 - 活动为响应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2] - 活动现场为黄浦区新天地街区举行“上海市特色餐饮集聚街区”授牌仪式,该街区由上海新天地广场有限公司运营,是全市首个通过相关评价工作指引认定的街区 [2] - 目前上海已有11个特色餐饮集聚街区处于培育建设阶段,以丰富城市餐饮消费场景 [2] 发布内容与消费指引 - 活动现场发布《“一饭封神”主厨餐厅指南》与《行味名厨指南》,为食客提供打卡参考 [1] - 美团首次推出《2025上海进博美食月——上海环球美食指南》,收录全市16个区超500家特色国际美食餐厅 [1] - 所有美食指南与消费福利均已同步上线“上海交通广播”及“爱上行味”官方微信公众号,方便市民查询使用 [2] 消费促进措施 - 中国银联上海分公司定制“银联特色街区消费券”,上海云闪付用户可享受满50元减10元、满200元减40元等多档优惠 [2] - 消费券福利持续发放至11月底,覆盖八大街区指定餐饮商户,以实质性让利激发餐饮消费活力 [2]
广州发布第三批“食在广州”榜单
中国发展网· 2025-10-16 23:25
活动核心与目标 - 活动围绕“运动+安全+品质”协同发力,旨在擦亮广州国际美食之都招牌并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 - 发布的第三批“食在广州”品牌名单在阵容、品系、评价、推广四个方面实现全面升级,展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1] 品牌体系阵容与规模 - “食在广州”星级餐厅总数已达110家,本年度一次性新增58家,显示市场蓬勃活力 [2] - 品牌食品新增5家企业的12个品种,累计达14家企业的40个品种 [2] - 品牌名店新增8家,总数达13家 [2] - 在年度复核中,2家三星餐厅成功跃升为五星,12家餐厅升级为四星 [2] 品类拓展与丰富度 - 预包装食品新增婴幼儿配方食品、冷冻饮品、小麦粉等品类,覆盖更多消费场景 [2] - 餐饮领域新增西北菜、湘菜、川菜等国内菜系及拉美、东南亚等国际风味,体现美食文化包容并蓄 [2] 评价机制创新 - 首次将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短视频用户评价纳入认证依据,并运用AI技术进行智能分析,使评价更立体真实 [3] - 优化12315投诉举报数据的专项评价模型,推动社会监督与专业监管深度融合 [3] 推广与体验升级 - 发布《“食在广州、品味全运”广州美食宝典》,提供实用权威美食指南 [3] - 星级餐厅与羊城新八景、网红打卡点深度融合,打造“可看、可带、可互动”的文旅美食线路 [3] - 线上开设专属栏目,构建集查询、导览、分享于一体的一站式数字平台,推动美食体验升级 [3] 行业规模与实力 - 截至2025年8月底,广州实有经营主体406.8万户,其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近39万家,占比约9%,数量居全国首位 [4] - 餐饮店铺数量与密度同样领跑全国,显示“食在广州”的底蕴与实力持续增强 [4]
天津发布新版“小洋楼手绘地图” 打造“万国建筑博览会”特色消费场景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9:19
项目核心内容 - 天津市商务局发布《百年洋楼今日有局—天津小洋楼手绘地图(2025版)》[1] - 项目旨在打造"万国建筑博览会"特色消费场景[1] - 手绘地图为2024版本的全面升级与优化完善[3] 项目覆盖范围与业态 - 重点聚焦五大道、意式风情区、解放北路、中心花园四大片区[1] - 筛选约50家标志性小洋楼商户[1] - 涵盖餐饮、咖啡、酒吧、展览、演出等多种消费业态[3] 产品设计特点 - 利用彩色手绘等形式设计精美宣传手册[1] - 联合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团队为每座小洋楼进行单独描绘[3] - 设计过程包括构思、素描、上色、细节加工到设计排版[3] - 首次增加中英文对照翻译和电子版手册[3] 项目战略目标 - 为市民游客提供特色化、精准化消费攻略[1] - 加快构建"大消费"格局,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3] - 通过发掘风貌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盘活闲置商业载体[3] - 加强对新型消费业态宣传推广,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3]
新业态新场景撬动新消费,武汉加速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搜狐财经· 2025-10-13 21:16
武汉消费市场总体发展 - 武汉正大力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市场提质升级,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 - 2024年武汉新增商业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二,人均商业面积达1.03平方米/人,位列全国第六 [1] - 武汉消费吸引力与辐射力持续增强 [1] 京东MALL在武汉的布局 - 武汉是全国唯一拥有三座京东MALL的城市,京东MALL在武汉实现“一城三店”版图 [1] - 京东布局与武汉消费市场爆发式增长高度同频 [1] - 区域优势、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构成武汉吸引京东布局的“三重引力” [3] 首店经济与新消费场景 - 武汉亲橙万象汇引进“蒜鸟”、“省博文创”、“香蕉攀岩”等首店首展作为核心策略 [4][6] - 通过融合潮流文化与荆楚元素的IP首展吸引年轻客群和文博爱好者,带动商场客流和关联业态销售跃升 [6] - 新业态受到消费者喜爱,有效放大武汉作为消费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6] 新能源汽车政策与市场表现 - 武汉积极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为新能源车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7] - 岚图汽车充分利用各级补贴优惠,将政策优惠覆盖全系车型 [9] - 今年1—7月,岚图汽车累计销量达68263辆,同比增长88%,其梦想家车型连续稳居全国高端新能源MPV销量冠军 [9]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 武汉是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 [11] - 中百集团整合旗下多元业态资源,构建高效线上服务体系,并开设首家折扣店小百惠和FOODMART新一代食品超市 [11] - 中央花园便民生活圈辐射面积2.4平方公里,覆盖约10万居民,实现“下楼即消费” [14] 老字号出海与数字化转型 - 蔡林记作为武汉本土首家出海的老字号餐饮企业,已在新加坡开设海外首店,并计划拓展至马来西亚、欧美及中东 [16] - 蔡林记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触达全国,并入驻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首月登顶新加坡食品类目潜力榜 [16] - 从近300家门店到布局全球,蔡林记是武汉消费品牌走向世界的代表 [16]
武汉内外贸并驱激活双循环 从“中部中心”迈向“全国核心枢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07:55
文章核心观点 - 武汉通过协同推动内贸流通与对外开放,正从“中部中心”向“全国核心枢纽”跃升,其商务经济展现出强劲动能 [1][15] 内贸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2024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29.3亿元,稳居全国前十,2024年社零额增幅5.3%跃升至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一位,2025年1—8月以6.1%的增速继续保持前列 [1][8] - 商业载体向国际化、品质化发展,新开业武汉SKP、武商梦时代等一批新型消费地标,新引进丽思卡尔顿等项目,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25个,连续三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超千户,总数突破6700户 [4] - 本土商业龙头加速全国布局,武商集团落子南昌,中百罗森便利店门店数突破800家,“爷爷不泡茶”门店超2000家,“益禾堂”全国签约门店超8000家 [5] - 加快发展首发经济,近三年引进各类首店超千家,总数位居全国第六,武汉亲橙万象汇首月销售额突破2亿元 [6] 外贸突围:新业态驱动增长 - 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10.5%,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四、中部第一,2025年1—8月增长17.1%,跃升至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二 [10] - 高科技企业如高德智感、人福医药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化战略重塑全球竞争力,人福医药海外业务遍及欧美成熟市场及多个新兴市场 [10] - 新业态成为新引擎,近三年武汉跨境电商年均增长48.3%,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年均增长22%,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提升至45% [11] - 高能级开放平台提供支撑,全市三大综保区进出口额突破千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29.6%,东湖综保区跻身全国及中部地区“双A类”综保区 [11] 枢纽赋能:区位优势激活开放生态 - 立体交通网络构成核心支撑,中欧班列(武汉)连续两年开行超千列,通达欧亚大陆40个国家、120个城市,2024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87.63万标箱,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 [13] - 2024年武汉举办展会节事活动1060场,展览总面积330.35万m²,连续两年突破300万m²,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14] - 利用天河机场与花湖机场双枢纽联动,实现进口生鲜朝发夕至,同时推动中餐品牌与食品产业链加速出海 [14] - 建成全国首个AI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服务全省近万家外经贸企业,长江国贸平台累计进出口额突破5600亿元,汇集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600个港口的20亿条贸易数据 [12]
行业动态|第二届长沙中德啤酒季暨长沙全球美食文化街区招商推介活动启幕
搜狐财经· 2025-10-12 08:16
活动概况 - 第二届长沙中德啤酒文化推广季暨长沙全球美食文化街区招商推介活动于2025年10月10日开幕,活动持续三天 [1] - 活动由湖南省商务厅指导,长沙市商务局、湖南湘江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主办,是长沙市"购在中国 首发长沙"系列促消费活动的重要内容 [1][3] - 活动以"啤酒+足球+美食"为纽带,旨在打造兼具国际范、烟火气与体验感的消费文化盛会 [3] 招商进展与政企协同 - 活动采用"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现场发布了"全球美食文化街区卓伯根招商政策" [5] - 韩国啊特纳医疗咨询公司、卡萨帝等6家品牌与长沙恒德卓伯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签约,标志着街区招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5] - 活动为全球品牌布局长沙搭建了优质平台,丰富了城市消费业态 [5] 消费场景与活动特色 - 活动设置全球特色美食长廊、中外精酿啤酒品鉴区、卓伯根夜市美食区、湘超主题互动区、莱茵文创市集区五大主题市集 [7] - 打造"消费+文化+体育"的多元场景,包含湘超知识问答台和巴伐利亚风情巡游体验,实现中德文化碰撞 [7] - 活动期间设置全市43个湘超观赛"第二现场",新长福等本土餐饮品牌推出专属优惠,线上线下同频发力 [8][9] 经济影响与城市战略 - 活动有效拉动夜间经济发展,活动当天洋湖片区人流集聚效应显著,消费活力持续攀升 [8] - 活动面向全城派发消费券,让实惠直达消费者手中 [8] - 该活动是长沙培育消费新热点、构建国际消费生态的重要实践,旨在推动"买全球、卖全球、品全球",加速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迈进 [8]
构建世界级商圈,深圳的密码不止于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8:24
深圳商业发展规划与商圈建设 - 深圳市商务局规划了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将后海—深圳湾商圈明确为"中长期潜力培育的世界级商圈" [1] - 世界级地标商圈的商业体量规模通常超过100万平方米,服务全球和全国广域性消费人群 [1] - 2023年后海—深圳湾商圈已新开4家新型商业综合体,包括深圳湾万象城二期、K11 ECOAST、太子湾VILLA和京东MALL深圳首店 [1] 国际品牌引进与消费环境优化 - 深圳湾万象城二期空间总规模达16.7万平方米,引入300个国际品牌,包括50余家国际轻奢及设计师品牌如POLO RALPH LAUREN和ALL SAINTS华南首店 [2] - 南山区离境退税商店数量高达371家,并设立了深圳湾万象城、K11 ECOAST、万象天地三个"即买即退"退税点,完善国际消费服务配套 [3] - 2024年上半年深圳出入境人数已达1.3亿人次,为将客流量转换为消费增量提供了基础 [3] 科技新消费业态发展 - 荣耀阿尔法全球旗舰店和拓竹全球首家3D打印旗舰店在深圳湾万象城二期开出,提供AI体验区和3D打印沙盘等沉浸式科技体验 [5][6] - 全国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小米之家融合店于7月开业,深度融合小米SU7全系车型、AI眼镜等前沿科技产品 [6] - 京东MALL深圳首店打造了30余个沉浸式主题体验区,科技型商业项目密集落地助力深圳从"卖商品"向"卖体验"升维 [6][7] 青年潮品与圈层化商业生态 - K11 ECOAST推出的深圳校服版奶龙IP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项目在端午假期通过装置现代舞《开启》吸引了20万人次客流 [9][10] - 太子湾VILLA瞄准高端运动与滨海休闲客群,引进JCC国际当代首饰艺术中心等设计集合精品店,提供个性化服务 [9] - 深圳线下商业引流模式从1.0时代"单店引流"升级至2.0时代"生态引流",以圈层化业态集聚垂直客群并与周边环境联动 [10]
“顶流”为何爱长沙!长沙上半年入境外籍旅客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9-27 10:03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长沙口岸入境外籍旅客达97612人次 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1] - 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93567人次 同比增长62.43% [1] - 1月至8月长沙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295269人次 包括港澳游客79704人次 台湾游客31209人次 外国游客184356人次 [1] 消费扩容举措 - 全省唯一市内免税店在长沙王府井百货正式亮相 采用"免税+有税+跨境"多元运营模式 [3] - 免税区商品价格较市场价低10%至30% 配合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3] - 设置"全球购跨境专区"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直邮到家全渠道购物链路 [3] 业态提质与项目引入 - 宁乡市聚焦"一老一小"市场 围绕两大重点片区释放四张名片叠加效应 [5] - 新引育五亩冲国际艺术区、声音博物馆、A2类通用机场、固定翼飞机制造、南太湖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 [5] - 上届旅发大会以来累计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万场 其中大型演唱会3场 [5] - 全市拥有54家特色演艺新空间 沉浸式演艺《恰同学少年》《花开靖港》火爆出圈 [5] 海外推介与人才建设 - 公司每年参加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大型旅游交易展 并赴柬埔寨、英国等地推介长沙文旅 [6] - 先后引进英国89位、马来西亚20位、菲律宾60位、日本8位及香港多位旅行商来长考察交流 [6] - 联动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推进政策互惠与客源互送 [6] - 着力培养英语、粤语、小语种导游 2024年全市外语导游同比增长134% 中高级导游分别增长31.5%和21.18% [6] 发展战略与城市定位 - 长沙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兼具历史底蕴与网红城市气质 [7] - 下一步将聚焦扩大开放、深化融合、优化服务、惠民富民等方向持续发力 [7]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入境消费市场升温
搜狐财经· 2025-09-26 09:17
政策举措 - 商务部 财政部等多个相关部委将推出新举措加大对入境消费的支持力度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重要着力点 [1] - 政策包括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打造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优化支付服务 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 [1][4] - 商务部近期将会同财政部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工作 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4] - 今年的广交会 进博会期间将举办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 广州国际灯光节等大型活动也将陆续开展 [4] 市场表现 - 北京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北京双枢纽机场验核离境退税申请单26819张 同比增长22398% 验核申请单总金额832亿元 同比增长9277% [2] - 截至8月底全国离境退税商店已经超过1万家 是2024年年底的3倍 [3] - 1月至8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 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8% [3] 发展潜力与机遇 - 我国入境消费占GDP的比重仅05% 远低于国际市场1%至3%的平均水平 有较大提升空间 [4]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提升中国游 中国购吸引力的核心枢纽 能够集聚全球消费资源 成为链接国内外市场的关键枢纽 [2][4] - 入境消费将从单一购物向商旅文体融合升级 消费结构从高端奢侈品向国货潮品 特色服务延伸 [7] - 政策利好零售与文创领域 如3C电子 非遗文创等国货借退税政策出海 以及文旅融合板块如中医康养 特色旅游 [7] - 服务配套行业如跨境支付 多语种服务 智慧商圈建设等领域将随着消费人流增长持续受益 [7]
携手港澳面向世界,广州南沙“下一站”邀你共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1 15:54
《南沙方案》三周年发展成果 - 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实施以来减免税额超过19亿元 [1] - 港澳投资企业数量增长近1000家,超过3000名港澳青年在南沙实习 [1] - 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累计立项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 [1] 近期重大项目与平台进展 -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启动建设,“南沙造”深海机器人远航中东 [2] - 大湾区航运交易中心正式揭牌,南沙期货产业园冲刺开园 [2] - 南沙成功入选全球“自然城市”,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获国际认可 [2] 未来发展战略与定位 - 南沙定位为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系统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策略 [1][3] - 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3] - 围绕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征集活动 [5] 相关ETF产品市场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下跌2.31%,最新份额84.6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404.3万元 [7]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3.64%,最新份额56.2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763.2万元 [7]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7.82%,最新份额6.9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3857.1万元 [7]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下跌0.37%,最新份额3.6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00.4万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