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搜索文档
增强开放意识强化开放措施提升开放水平 加快打造文旅强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郑州日报· 2025-08-13 09:01
郑州航空口岸过境免签政策优化 - 郑州将深入贯彻对外开放政策,聚焦"两高四着力",增强开放意识并提升开放水平,为海外游客提供更安全、便利、高效的服务 [1] - 目标包括加快建设文旅强市、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 郑州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华夏文明主根主脉所在地,具备发展入境旅游的区位交通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1] 文旅产业发展策略 - 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策略,挖掘郑州历史文化、自然风景及现代化发展故事 [1] - 计划优化出入境流程、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国人工作生活 [2] - 加大国际文旅宣传力度,聚焦黄河、黄帝、嵩山等文化内涵,运用微短剧、直播等新载体提升国际影响力 [2] 市场与产品创新 - 针对海外游客多元化需求,开发多层次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消费场景 [2] - 重点打造"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品牌,推动文旅消费成为支柱产业 [2] - 会议涉及市公安局、文广旅局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工作 [1]
外籍人员上半年在深非现金支付超8587万笔,金额超118亿元 深圳,国际消费活力十足
深圳商报· 2025-08-12 06:46
近日,购在中国2025深圳之夏消费季——国际友好消费购正式启幕。活动现场发布国际友好消费地图和 国际友好消费商场名单。19家商圈脱颖而出,涵盖深圳前海、罗湖、南山、福田等核心区域,为深圳国 际消费再添"新标杆"。 国际支付更"丝滑",一部手机游购深圳已成境外来深人员的日常。在深圳各大商场,境外来深人员都能 通过移动支付打卡各色美食和深圳新潮科技产品。近年来,深圳聚焦境外来深人员支付需求,建 立"户、卡、码、币、包"境外人员便利化支付新体系,探索形成"跨境支付服务组合拳"等创新机制,持 续激发外来消费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超8587万笔,金额超118亿元。其中,消费主要 集中在商超购物和餐饮美食两大领域。韩国、美国、新加坡位列深圳入境消费市场前三大客源国,合计 贡献了近三成消费额;老挝、蒙古游客在深消费增速领跑,消费额同比分别激增150倍、23倍。 离境退税更便捷、更高效。在提升境外人士消费体验的同时,深圳也在推动跨境消费提质升级。在全国 首批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率先推出离境退税"一单一包"便利化模式,目前,深圳离境退税商 店累计超过1000家,"即买即退"商圈12 ...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经济日报· 2025-08-11 05:58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紧扣"国际"、"消费"、"中心"三大要素,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1]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将历史文化与潮流基因融合,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吸引全球游客,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3] 消费场景创新 - 北京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西城区大吉巷、丰台区长辛店老镇打造"演艺+消费"新空间 [2] - 豫园商城联合互联网视频平台推出主题餐厅、联名产品,浦江游览集团设计多元化产品体系融合音乐、餐饮、萌宠社交等创意玩法 [3] - 广州2021年以来新增和改造升级商业载体超60个,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2025年将有27个商业项目、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投用 [3] 商圈升级与体系构建 - 广州长隆万博商圈与广州南站超级交通枢纽融通发展,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 [3] - 广州打造世界级、都会级、区域级三级商圈格局,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商业项目接连落地 [4] - 北京王府井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策划86场街区户外活动 [5] 消费环境优化 - 北京隆福寺商圈新增诺岸酒店、米其林品牌卢布松等首店,1-5月新增落地首店近400家,举办首展、首演等活动近200场 [5][6] - 广州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达99.9%,支持外卡商户超1.5万户,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 [6] - 北京建立首店落地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探索"绿色通道" [5]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青浦奥莱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26.7%,金额达1866.3万元 [7] - 北京推出"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模式,设立集中退付点 [7] - 广州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129项,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 [8]
消费第一城易主:重庆超上海,武汉又拿了个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7-31 23:26
消费十强城市排名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消费十强城市为: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南京、武汉 [3] - 重庆以8300.37亿元社零总额反超上海(8260.41亿元),成为新消费第一城,领先优势40亿元 [11] - 成都以5622.3亿元社零总额超越深圳和广州(领先广州11.08亿元),晋级全国第四 [12] - 杭州以4585亿元社零总额超越南京(4384.22亿元),成为长三角消费第三城 [19][25] 城市消费增速表现 - 武汉以7.3%增速位居十强榜首,是唯一增速超7%的城市 [5] - 成都增速6.1%排名第二,杭州增速6%排名第三 [10][16] - 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武汉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5%水平 [3] 武汉消费市场亮点 - 核心商圈空置率下降0.5至15.1个百分点,下半年将新增33.3万平方米优质零售空间 [7] - 山姆会员店武汉门店数量全国第二,WS江豚会员店开业首日排队超3小时 [5][7] - 上半年社零总额4279.97亿元,全年目标突破9000亿元 [9] 西部消费崛起驱动因素 - 重庆/成都常住人口达3190.47万/2147.4万,2024年净流入人口近30万 [12] - 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22117元(同比+1081元),四川18779元(同比+1002元) [12] - 成都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64.5%,家电类增长34.5%;重庆3C类商品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5个百分点 [14] 杭州消费增长动能 - 上半年社零同比增量861亿元为十强最高 [16] - 家电/通讯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97.5%/40.9%,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0.5% [29][33] - 目标2027年社零总额突破9000亿元,推出宠物家电等创新补贴品类 [30][33] 传统消费城市承压 - 上海汽车零售额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广州1-5月汽车零售额下降7.3% [16] - 汽车消费占上海/广州社零比重达9%/8.77%,下滑直接拖累整体增速 [14][16]
近四年社零总额平均增速达4.5%!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四周年成绩亮眼
广州日报· 2025-07-19 12:38
国际影响力与城市品牌 - 广州GaWC世界城市排名从第34位跃升至第22位,国际友好城市达109座,驻穗总领事馆68家,友好港60个 [2] - 第137届广交会吸引28.89万名境外采购商,较2019年增长47.8%,创历史新高 [2] - 2024年重点场馆展览面积1186万平方米,吸引超2300万人次参会,体育消费总规模631.25亿元,人均消费3345.51元 [2] - 2024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01.1万人次,文旅消费35.7亿美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200%和230% [3] 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万亿元,近四年平均增速4.5%,服务业占比73.66% [4] - 消费品进口额934.8亿元,较2021年增长10.8%,离境退税商店从76家增至600余家,2024年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 [4] - 数字消费领域直播企业注册量4.3万户,限上批发零售业网络零售额3070亿元,占社零总额27.8% [4] 商业生态与消费场景 - 2021年以来新增60个商业载体,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2024年集中式商业面积达1643.57万平方米 [6] - 近四年引进近1500家城市级以上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活动超5000场,太古汇高端品牌快闪活动单日销量3万+,曝光量500万+ [7] - 广州拥有35家中华老字号、47家广东老字号,陶陶居"数字早茶"吸引20万年轻人打卡,NFT点心盲盒销售额800万元 [7] 交通与基础设施 - 2024年白云机场货运量237.37万吨,旅客吞吐量7636.9万人次,覆盖全球54国251个通航点,2025年将进入"三楼五跑道"时代 [8] - 2024年铁路到发旅客2.6亿人次,日均接发列车1378趟,较2021年增长52%和22%,地铁日均客运量890万人次 [8] - 南沙邮轮母港累计运营27艘次邮轮,服务出入境旅客10.75万人次 [9] 制度创新与服务开放 - 130项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实施率达99.2%,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 [11] - 外卡受理商户超1.5万户,覆盖率超99.9%,超240万外籍人员使用跨境支付服务 [10] - 举办"购在中国2025大湾区消费季"等活动,推动"一程多站式"消费体验 [11]
首家市内免税店将至,广州如何打好“国货牌”与“国际牌”?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8:48
政策规划 - 广东省政府提出加快广州、深圳市内免税店建设 目标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业 广州免税店选址确定为珠江新城国际金融中心 [1] - 广州获批设立一家市内免税店 这是广州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批的市内免税店 [2] - 《广州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争取设立市内免税店 2024年8月财政部等多部门发布通知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 [2] 选址分析 - 国金中心选址满足交通便利、消费集中和资源配套原则 位于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 商业氛围浓厚 [3] - 选址靠近广州塔等旅游景点 对高端游客具有吸引力 符合国际惯例和商业规律 [3] - 业内对国金中心选址给予肯定和很高期待 认为能有效降低市场培育和宣传推广成本 [2][3] 商品策略 - 免税店经营范围包括免税商品销售、酒类经营、食品销售等 具体商品组合受高度关注 [4] - 政策要求将免税店打造成为扶持国货精品、展示自主品牌的重要平台 商务部开展国货"潮品"品牌推介名录征集工作 [4][5] - 专家建议加大国产品牌比重 认为这符合政策导向和消费者需求 能提升广州城市形象 [5] 运营模式 - 中免市内免税品(广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500万元 中免集团持股51% 广百股份和岭南控股各持股19.5% 白云机场持股10% [6] - 采用"中免主导+省市属国企参股"合资架构 整合中免全球供应链优势和本地企业资源 [6][7] - 专家建议支持本地企业申请免税经营牌照 认为这有利于免税产业做大做强 [7] 服务优化 - 市内免税店对国外游客更具吸引力 需在服务上下功夫以吸引国际客流 [8] - 专家建议完善旅游消费引导体系 强化数字服务 提升离境退税便利性 [9] - 通过优化店铺布局和购物体验 将"入境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促进境外消费回流 [9]
成都文商旅体融合实践:向世界递出的“立体名片”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22:02
成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成都聚焦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公园城市·幸福成都"为理念打造立体名片 [1][3][23]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容、跨境支付便利化升级等举措吸引外国游客,2025年暑期文旅预订同比上涨38% [3][9] - 天府绿道体系达5188公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生态场馆构建全民健身新场景,夜间消费如锦里古街、宽窄巷子形成特色文旅体验 [9] 文化底蕴与城市吸引力 - 成都拥有4500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以茶馆、火锅、蜀锦、川剧、熊猫等文化为核心,形成独特天府文化 [6] - 对标米兰等世界级城市,成都强调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综合吸引力,通过物质载体与体验场景双重支撑提升沉浸式氛围 [7][8] - 2024年巴黎卢浮宫展出成都青铜面具和"二十四伎乐",非遗节达成数亿元IP签约,展现传统基因的现代表达 [19][20]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 重点商圈外语服务标识覆盖率将达100%,外籍人士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达90%,春熙路-太古里商圈支持16国语言跨境支付 [13][14] - 全市布设4.2万台支持40种语言的智能支付终端,外卡POS机在IFS、太古里覆盖率100%,数字人民币试点非遗消费 [15][16] - 天府国际机场提供41种外币兑换服务,AI翻译屏覆盖14种语言,优化"吃喝游购娱"全链条体验 [14][16] 青年经济与全球标签 - 成都14-45岁青年占比45.87%,Z世代推动非遗、时尚消费,第九届国际非遗节吸引年轻游客并达成近两千项合作 [20]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举办34个大项赛事,结合文创、旅游、赛事三张名片,强化"三城三都"城市品牌 [21][23] - "慢活"与"会耍"的年轻文化形成多元消费场景,历史与现代交融成为成都的全球识别度 [20][24]
2027年超3000家退税商店!离境退税“上海方案”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7-09 18:06
上海市优化离境退税消费环境行动方案 核心目标 - 到2027年上海离境退税商店超3000家、网点超1万个,"即买即退"商店占比超80%,商业集中场所设立集中退付服务点占比超80% [1] - 离境退税消费规模比2024年翻两番,国产品牌退税销售额占比提升至30%以上 [2] - 打造离境退税标杆城市,实现"买、验、退"综合体验满意 [1] 网点扩张与覆盖 - 2025年已为167个国家(地区)超6.3万名旅客办理离境退税,开具申请单近9万份 [2] - 在大型商圈、步行街、旅游景区等增设退税商店,重点覆盖境外游客集中区域 [5] - 支持商店购置退税设备(如护照验证机),给予50%补贴,品牌专卖店最高补5000元,百货商店等最高补1万元 [5] - 推动16个区全覆盖"即买即退"业务,鼓励设立集中退付点 [5] 创新服务模式 - 2025年试点全国首台自助开单机,实现护照识别、发票扫描、自动打印退税单 [2] - 推出"即买即退+便捷支付",支持支付宝即时退税款 [2] - 探索电子退付即时到账、海关免拆封验核商品、机场自助验核试点 [9] - 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上调至2万元/日/店 [9] 特色商品与国货推广 - 遴选"上海礼物""必购必带"等特色商品,覆盖化妆美品、智能用品等上海制造产品 [8] - 增加老字号、非遗、国潮品牌商品供给,推动老字号与国潮联动开发新中式服装等跨界产品 [7][8] - 引导国货潮品店、文创店等申请成为退税商店,开设国产品牌旗舰店 [8] 特色区域载体建设 - 在国际级消费集聚区打造离境退税特色商圈,集成"即买即退"与集中退付模式 [6] - 在武安街区、新天地等打造离境退税特色街区,A级景区建设退税旅游地标 [6] 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 - 备案流程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允许M级纳税信用新开商店申请退税资质 [7] - 连锁门店可集中备案,提供"预约集中办"服务 [7] - 退税代理机构减免商户适配产品费用(普通商户1年,"即买即退"商户2年) [5] 数据亮点 - 2025年上半年"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28倍 [2] - 2025年6月推出全国首个支持"全市退付"的"即买即退"服务点 [2]
离境退税优化+新场景驱动 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半年消费活力攀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7-09 01:53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活力提升 - 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消费资源高度集聚,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占全国约六成,消费品进口占全国比重超一半,中华老字号数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 [1] - 2024年五个城市口岸入境外国人数同比增长约1倍,北京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246万人次,同比增幅达48.8% [1][4] - 北京实施"全城退税,一点通办"服务模式,"即买即退"政策促进境外游客二次消费 [1][2] 消费场景创新与辐射效应 - 重庆通过无人机灯光秀带动滨江路重点餐饮满客率超70%,酒店入住率超80%,洪崖洞、李子坝轻轨穿楼等特色场景塑造"国际范,巴渝味"品牌 [6] - 上海打造首发上海、"上海之夏"活动,北京推动"演艺+"消费、"文博IP+"消费等新业态 [6] - 广州联动周边城市打造"羊城消费新八景",天津活化"小洋楼"导入艺术策展,重庆构建山城步道等新场景 [5] 区域协同与生态圈建设 - 上海、广州等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和新型商圈建设,分别打造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生态圈 [5] - 上海国际邮轮节联合9个城市成立"邮轮+消费城市联盟",发布"邮轮+"服务产品 [5] - 商务部支持利用购物中心、商场打造特色演艺空间,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项目,发展体育赛事经济 [6]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商务部提出指导五城市营造国际化消费场景,丰富品质化供给,创新多元化场景,打造商业繁荣样板 [7] - 政策明确支持体育比赛进景区、街区、商圈,培育房车露营、邮轮游艇、赛车赛事等新消费场景 [6]
市内免税店掀起“上新潮” 游客出行增添新地标
证券时报· 2025-07-08 02:05
市内免税店布局进展 - 武汉市内免税店于6月28日正式开业,由王府井与武商集团合资运营,是全国新政后首家新开的市内免税店 [1][2] - 长沙、广州等地的市内免税店预计近期落地,长沙店位于王府井百货8楼,占地2000平方米,成都店选址仁恒置地广场 [1][3] - 财政部等五部门2024年8月通知在8个新增城市各设1家市内免税店,此前已有6家分布在北上广等城市 [1] 经营模式与优势 - 武汉市内免税店面积超1800平方米,设置免税品区、有税品区和茶歇区,涵盖香化彩妆、3C数码等品类,目标客群为60日内离境旅客 [2] - 市内免税店选址城市核心商圈,如武汉武商MALL去年客流量超3200万人次,销售额破百亿,可联动餐饮、影院等消费场景 [2][3] - 相比机场免税店,市内店租金成本更低,哈尔滨机场免税店323平方米首年保底租金249万元,销售额提成19%,市内店无提成压力 [4] 政策与市场机遇 - 2025年全球旅游零售市场规模预计达8991亿元,免税市场占63.7%(5724亿元),入境游增长为市内免税店带来新机遇 [5] - 新政要求13家外汇商品免税店转型为市内免税店,22座城市将市内店建设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培育计划,如成都推广"即买即退"离境退税 [6] - 武汉市内免税店设武汉礼物专柜,展售200余款荆楚特色商品,尝试将消费场景扩展至城市文旅体验,推动国潮商品国际化 [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中国中免已开业4家市内免税店,正推进北京、上海等店转型升级,并中标广州、深圳等6家新增城市经营权 [8] - 广百股份联合中国中免等设立广州免税品公司,王府井获长沙经营权,实现离岛、口岸、市内免税全覆盖 [8] - 当前市内免税店仅允许销售19类常规商品,高端品牌入驻意愿低,需通过政策放开和模式创新提升品类丰富度 [8][9] 未来发展方向 - 政策鼓励国产商品通过免税渠道出海,武汉店计划联动旅行社、航司拓展客群,打造旅游新地标 [7][8] - 专家建议优化国产商品退税机制,逐步丰富免税市场"中国元素",提升与国际旅游吸引力、航班密度的协同效应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