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Moz1
icon
搜索文档
千寻智能携人形机器人Moz1亮相WRC,构建全方位AI +机器人展示矩阵
IPO早知道· 2025-08-11 09:53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千寻智能携人形机器人Moz1亮相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 构建AI+机器人全方位展示矩阵[4] - Moz1机器人具备非遗糖葫芦制作能力 可精准完成竹签穿梭山楂动作[6] - 机器人展示家务魔术功能 机械臂能识别衣物领口 抚平褶皱并折叠成豆腐块形状[6] - Moz1搭载顶级运控系统与Spirit v1 VLA模型 实现全身丝滑运动控制和高性能精细抓取操作[6]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定位中国具身智能赛道先锋 拥有AI+机器人全栈自研技术实力[8] - 企业使命是10年内让全球10%用户拥有自己的机器人[8] - 致力于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大众生活 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科技力量[8] - 未来将在大模型 机器人本体及生态构建方面深度探索 挑战物理世界智能边界[8]
成立18个月吸金11亿!为何京东小米要投这家机器人企业?
南方都市报· 2025-07-26 08:36
融资情况 - 千寻智能在半年内完成两轮大额融资,Pre-A轮融资5.28亿元,PreA+轮融资6亿元,累计融资超11亿元 [1] - 最新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中网投、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复星锐正等知名机构跟投 [1]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4年2月,创始人团队由硬件工程化专家、AI模型研发专家和资源调度专家组成 [2] - 团队汇聚了来自UC Berkeley、CMU、清华北大等高校及字节、小米、腾讯等企业的核心成员 [2] - 公司已发布自研VLA模型Spirit v1和26自由度人形机器人Moz1,负载自重比达1:1 [2] 技术优势 - 自研VLA模型打破机器人依赖预设程序的限制,支持跨界学习 [3] - 采用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融合算法,模型迭代速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3] - 机器人可完成桌面整理、更换纸巾等任务,攻克了柔性物体长程操作难题 [3] - 物流场景操作数据可支撑模型每小时迭代一次 [2] 商业化进展 - 京东领投背后是千亿级物流场景的支持 [4] - 投资方包括小米、宁德时代等产业资本,形成生态捆绑 [4] - 与京东药房合作可能采用RaaS模式,年服务费有望降至10万元以内 [6] - 大模型跨场景迁移能力可提升设备复用率 [6]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赛道从技术竞争转向场景落地速度竞争 [4] - 产业资本投资已从财务投资转向"入场券"争夺 [4]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可能进入"强者恒强"阶段 [6] - 缺乏商业化能力或跨场景泛化能力的企业面临淘汰风险 [5][6]
融资超14亿元,中国版Figure AI,晋升独角兽!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7-22 01:22
行业融资动态 - 7月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创企融资活跃,星动纪元完成5亿元A轮融资,云深处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它石智航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星海图完成超1亿美元A4、A5轮系列融资,跨维智能完成数亿元A1、A2轮融资,智元机器人完成新一轮融资 [1] - 7月下半场融资持续,3家头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创企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均由京东集团领投 [2] - 2025年科技大厂加速布局具身智能赛道,美团、京东成为最活跃投资者,蚂蚁集团、华为、腾讯、字节跳动、比亚迪等也纷纷入局 [3] 公司案例:千寻智能 - 千寻智能被称为"中国版Figure AI",累计完成5轮融资超14亿元,最新Pre-A轮融资由阿美风险投资领投5.28亿元,华为旗下哈勃投资持股1.4323% [4][5]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全栈自研的VLA模型Spirit v1和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Moz1的关节功率密度比特斯拉Optimus提高15% [16][18][22][25] - 商业化聚焦智能制造、物流、康养等领域,计划2025年交付数百台产品 [27] 技术团队与研发 - 创始团队包括机器人领域专家韩峰涛和具身智能科学家高阳博士,高阳团队在具身智能领域成果显著 [9][13] - 公司汇聚来自UC Berkeley、CMU、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人才,以及小米、华为、腾讯等企业精英 [1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人形机器人创企分为"硬件派"(如宇树科技)和"软件派"(如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软件算法进步是推动商业化关键 [28] - 头部创企争相IPO,但技术未实现实质性突破,商业化仍处初期阶段 [29] 商业化挑战 - 具身智能创企面临商业化落地难题,实际有价值场景处于POC阶段,技术壁垒有待验证 [29] - 行业需突破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工程化等多层面卡点 [30]
京东美团“暗战”具身智能,战火延至外卖之外
搜狐财经· 2025-07-21 20:08
京东具身智能投资布局 - 2025年7月京东领投千寻智能近6亿元Pre-A+轮融资 该公司采用自研VLA模型Spirit v1 人形机器人Moz1配置26个自由度并实现1:1负载自重比 [1] - 同期领投众擎机器人A1轮融资 该公司具备全栈自研能力 开源人形机器人PM01定价8.8万元并进入量产阶段 计划将生产交付团队规模提升5倍 [2] - 战略领投逐际动力 深化零售物流服务领域协同 其LimX VGM实现零真机样本数据多平台泛化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将于下半年公开销售 [3] - 投资偏好聚焦"硬件+大脑"与"量产能力" 通过软硬一体实现性能成本优化 通过平台级产品加速场景落地与数据积累 [3] 京东内部生态建设 - 成立JoyInside部门 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合作 将大模型能力植入硬件终端 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生态 [5] 美团具身智能战略 - 2025年7月投资它石智航 该公司专注低空智能服务与地面场景协同 小型化机器人具备动态避障能力 空间语义理解系统可识别物体功能属性并预判人类操作习惯 [5] - 同期投资星海图 研发轻量化具身智能模组 低功耗行为决策算法适配外卖柜等高频服务终端 实现低成本智能化改造 [7] - 投资逻辑围绕本地生活服务场景 通过业务场景反哺技术研发 与京东技术驱动场景创新策略形成差异化 [7] 行业竞争格局 - 巨头投资布局推动具身智能向商业化阶段发展 京东侧重技术布局驱动场景创新 美团强调业务场景反哺技术研发 [7] - 竞争焦点从硬件性能延伸至场景落地能力 服务业智能化进程可能被重塑 [7]
京东再出手!连续领投三家具身智能公司,总融资额近1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1 14:23
京东具身智能领域投资布局 - 京东近期连续领投三家具身智能公司的新一轮融资 包括千寻智能 众擎机器人和逐际动力 进一步深化在该领域的战略布局 [1][3][4][5] 千寻智能融资及业务情况 - 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 由京东领投 多家知名机构跟投 老股东超额追加投资 [3] - 总部位于杭州 创始团队由科学家与产业老兵组成 创始人韩峰涛曾创建珞石机器人 联合创始人高阳为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3] - 2024年6月发布搭载自研VLA模型的人形机器人Moz1 能完成桌面整理 扔垃圾 座椅归位等办公室任务 [3] 众擎机器人融资及业务情况 - 连续完成Pre-A++轮及A1轮融资 总额近10亿元 A1轮由京东领投 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等机构参与 [4] - 创始人赵同阳曾带领小鹏"鹏行智能"团队 2023年10月离职创业 [4] - 2023年7月底发布面向教育场景的双足机器人 售价3.85万元 2024年PM01人形机器人因前空翻 奔跑等动作受到关注 [4] 逐际动力融资及业务情况 - 新一轮融资获京东战略领投 未透露具体金额及投资方名单 [5]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 将于2024年下半年公开销售 [5] - 2024年3月完成A+轮融资 半年累计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 [5] 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多重角色 - 作为重要销售渠道 2024年618期间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 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增长17倍 [5] - 拥有丰富的物流 服务等应用场景 基于供应链积累大量专业数据 产业大模型为技术发展提供基础 [5] - 内部组建研发队伍 多个团队探索落地可能性 将角色大模型驱动的对话智能体植入机器人 机器狗等硬件提供情感陪伴服务 [5]
机器人行业周报:字节移动机器人累计量产超千台 越疆发布“远程存在”技术
新浪财经· 2025-07-07 14:34
市场表现 - 中证科创创业机器人指数本周下跌2.1%,跑输上证指数3.5个百分点、沪深300指数3.7个百分点、创业板指3.6个百分点 [1] 产业投资 - 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武汉产业基金各认缴20%,长江证券和湖北省科投集团各认缴30%,重点投向人形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核心领域 [1] 企业订单 - 均普智能子公司普智未来机器人签订2825万元人形机器人销售合同,共计50台,单台均价56.5万元 [2] 产品发布 - 步科发布第四代FMK系列无框力矩电机和RD系列中空驱动器,适用于具身智能产品关节,优化定子焊接工艺和转子制造工艺,完善尺寸覆盖范围 [3] - 千寻智能发布人形机器人Moz1,拥有26个自由度、负载自重比1:1,具备国内领先的全身运动控制系统 [4] 技术进展 - 越疆人形机器人实现1800公里遥操作,动作延迟58ms,操作精度±0.05mm,轨迹重合度>99.3% [5] - 字节跳动累计量产超千台轮式物流机器人,2023年量产200台,年增长率超100%,团队规模从50人扩充至150人 [4] 基础设施 - 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启用,提供5200㎡训练空间,支持200余台机器人同时训练,涵盖基础能力与应用场景训练 [6][7] 资本市场 - 翼菲智能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18C章程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机器人技术开发、产能建设及海外业务拓展 [7] 产业链标的 - 人形机器人硬件端核心环节包括丝杠及设备、减速器、传感器、电机、执行器总成、灵巧手和机器人本体,涉及贝斯特、绿的谐波、鸣志电器、拓普集团、优必选等上市公司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