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奇珠单抗

搜索文档
上半年业绩承压 创新平台持续亏损 华海药业连续三日股价异动
新京报· 2025-09-03 17:30
股票交易异常 - 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属于异常波动情形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16亿元 同比下降11.93%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09亿元 同比下降45.30% [3] - 净利润下滑幅度为近十年同期最大 此前2018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别下降22.37%和10.84% [3] 业绩下滑原因 - 国内集采政策深化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3] - 原料药行业竞争加剧 [3] - 中美关税影响 [3] - 生物创新药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加 [3] - 外币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收益同比减少 [3] 研发平台状况 - 上海华奥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创新研发平台 专注于大分子创新药物研发 [4] - 华奥泰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亏损3.79亿元、3.71亿元和3.33亿元 累计亏损超10亿元 [4] - 截至2024年末华奥泰净资产约为-11.75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华奥泰净利润亏损1.81亿元 净资产约为-13.52亿元 [4] 自身免疫领域研发进展 - HB0034项目已完成关键性临床试验 所有终点均已达成 [4] - HB0034于2025年8月纳入CDE优先审评品种名单 将于近期提交正式上市申请 [4] - HB0034有望于明年第二季度获批上市 用于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4] - HB0017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关键Ⅲ期临床试验患者随访接近收尾 [4] - HB0017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的关键Ⅲ期临床试验快速推进 [4] 市场竞争态势 - 勃林格殷格翰圣利卓家族皮下注射制剂(佩索利单抗)于2024年3月获批上市 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5] -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在中国属于罕见病 HB0034项目商业前景待考 [6] - 诺华制药司库奇尤单抗于2021年8月在中国获批 用于治疗儿童及青少年银屑病 现已涵盖强直性脊柱炎等适应症 [6] - 礼来制药依奇珠单抗于2022年8月在中国获批 用于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 现已涵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等适应症 [6] - HB0017项目获批时间未定 而同类产品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已提前获批且实现商业化 [6] 肿瘤领域研发进展 - HB0025项目为PD-L1/VEGF双抗 [6] - HB0025联合标准治疗用于晚期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已向CDE递交确证性Ⅲ期临床试验启动前会议申请 [6] - HB0025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数据疗效显著 将于9月初在济南CSCO口头公布临床结果 [6] - HB0025有望年内启动Ⅲ期临床 [6] - 辉瑞与三生制药就PD-1/VEGF双抗达成12.5亿美元首付款交易 公司拥有同类产品暂未达成交易 [6] 研发风险提示 - 创新药研发从开发到产业化周期长环节多 存在技术审核等不确定因素 [7] - 未来产品竞争形势会随市场发生变化 [7]
上半年业绩承压,创新平台持续亏损,华海药业连续三日股价异动
新京报· 2025-09-02 22:13
股票交易异常 - 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属于异常波动情形 [1] - 与股价短期异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公司近期披露的经营数据与研发进展均显压力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16亿元 同比下降11.9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09亿元 同比下降45.30% [2] - 此次半年报的净利润下滑幅度是公司近十年来出现的最大降幅 [2] - 净利润下降原因包括集采政策深化 原料药行业竞争加剧 中美关税影响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2] - 生物创新药研发项目推进进度加快 相应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加 [2] - 外币汇率变动影响汇兑收益同比减少 [2] 研发管线状况 - 创新研发平台华奥泰专注于大分子创新药物研发 聚焦肿瘤和自身免疫两大领域 [3] - 华奥泰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亏损约3.79亿元 3.71亿元 3.33亿元 合计亏损超10亿元 [3] - 截至2024年末 华奥泰的净资产约为-11.75亿元 [3]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华奥泰净利润亏损1.81亿元 净资产约为-13.52亿元 [3] 自身免疫领域研发 - HB0034项目用于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已完成关键性临床试验 2025年8月纳入CDE优先审评品种名单 [3] - HB0034有望于明年第二季度获批上市 [3] - HB0017产品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关键Ⅲ期临床试验患者随访接近收尾 [3] - 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的关键Ⅲ期临床试验快速推进 [3] 市场竞争格局 - 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的佩索利单抗已于2024年3月获批上市 用于减少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发作 [4] - 诺华制药的司库奇尤单抗于2021年8月在中国获批 用于治疗儿童及青少年银屑病 现已涵盖强直性脊柱炎等适应症 [4] - 礼来制药的依奇珠单抗于2022年8月在中国获批 用于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 现已涵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等适应症 [4] -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在中国属于罕见病 HB0034项目的商业前景待考 [4] - HB0017项目获批时间未定 而竞品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已提前获批且实现了商业化 [4] 肿瘤领域研发 - HB0025项目是PD-L1/VEGF双抗 联合标准治疗用于晚期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已向CDE递交确证性Ⅲ期临床试验启动前会议申请 [5] - 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数据疗效显著 9月初将在济南CSCO口头公布临床结果 有望年内启动Ⅲ期临床 [5] - 今年5月辉瑞与三生制药就PD-1/VEGF双抗达成12.5亿美元首付款的交易 [5] 行业环境 - 国内集采政策深化 原料药行业竞争加剧 [2] - 创新药研发从前期开发到临床试验 从注册申报到产业化生产的周期长 环节多 存在技术 审核等多种不确定因素 [5] - 未来产品的竞争形势会随市场发生变化 [5]
丽珠集团(000513):LZM012的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
新浪财经· 2025-07-24 16:33
丽珠集团LZM012 III期临床试验结果 - 公司重组抗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LZM012)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用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已向CDE递交上市许可前沟通交流申请 [1] - 主要终点第12周PASI 100应答率为49.5%,非劣效且优效于司库奇尤单抗的40.2% [1][2] - 次要终点第4周PASI 75应答率为65.7%,显著优于司库奇尤单抗的50.3%,显示LZM012起效速度快、安全性良好 [2] IL-17抑制剂市场竞争格局 - 海外已上市3款IL-17抑制剂:诺华司库奇尤单抗(2024年销售额61.4亿美元)、礼来依奇珠单抗(32.6亿美元)、UCB比奇珠单抗(6.3亿美元) [1] - 国内已有2款国产IL-17单抗获批:智翔金泰赛立奇单抗、恒瑞夫那奇珠单抗(2024年8月获批) [1] - 3款国产IL-17单抗处于申请上市阶段:三生国健SSGJ-608(2024年11月申报)、康方生物古莫奇单抗(2025年1月申报)、百奥泰司库奇尤单抗生物类似物(2025年2月申报) [1] IL-17A/F双靶点药物研发进展 - 全球仅2款IL-17A/F双靶点药物:UCB比奇珠单抗(2021年欧洲上市,2024年中国上市)、丽珠集团LZM012(III期临床) [2] - LZM012头对头试验显示优效于司库奇尤单抗,临床数据支持其差异化竞争优势 [2] 公司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25亿元、28亿元,业绩有望加速增长 [2] - 在研品种逐步进入收获阶段,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2]
近千亿银屑病市场“变天”?丽珠医药炸场,但真正对手却不是诺华?
钛媒体APP· 2025-07-24 10:14
核心观点 - 丽珠医药控股附属公司开发的LZM012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击败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验证了国产创新药的领跑潜力 [1] - LZM012是国内首个同时靶向IL-17A和IL-17F的双靶点生物制剂,通过差异化治疗机制实现疗效突破 [2] - 中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39亿元增长至2032年8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9.1% [5] 产品研发 - LZM012第12周PASI 100应答率达49.5%,显著高于司库奇尤单抗的40.2% [3] - 第4周PASI 75应答率LZM012为65.7%,司库奇尤单抗为50.3%,显示起效更快 [3] - 第52周PASI 100应答率LZM012 320mg Q4W和Q8W组分别达75.9%和62.6% [3] - 产品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 [4] 市场竞争 - 司库奇尤单抗2024年全球销售额超60亿美元,但专利悬崖临近 [1][5] - 国内已有6款IL-17靶向药物上市,优时比的比奇珠单抗可能早于LZM012获批银屑病适应症 [5] - 司库奇尤单抗在中国价格从2998元/支降至870元/支,埋下价格战伏笔 [6] 公司经营 - 2024年营收118.12亿元同比下降4.97%,净利润20.61亿元同比增长5.5% [7] - 2025Q1营收31.81亿元同比下降1.92%,净利润6.37亿元同比增长4.75% [7] - 2024年销售费用从35.98亿元降至32.55亿元,研发费用从13.35亿元降至10.33亿元 [7] - 消化道领域产品营收同比减少11.6%,核心品种艾普拉唑市场份额萎缩 [7] 行业趋势 - 创新药行业呈现"跟跑-并跑-引领"发展路径 [1] - 药企需打通研发、生产、销售、支付全链条生态才能实现商业化成功 [9] - 差异化创新成为重新定义治疗标准的关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