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中关村”构筑产业新高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5 04:50
园区发展概况 - 天开华苑科创园被称为天津"中关村",一年多来引进454家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其中125家为京冀来津科技企业,占比近30% [4] - 园区占地11.58平方公里,始建于1994年,周边集聚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3所高校,是国内最早建设的一批产业园之一 [4] - 园区已入驻西门子、丰田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曙光、中电科蓝天、360、TCL中环等多家龙头企业 [4] 创新平台与研发机构 - 园区拥有128家研发创新平台和机构,包括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天津国家芯火双创平台等 [5] - 园区内建有22家国家级孵化器以及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建的16个研发中心 [5] -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已形成集电极、芯片、算法、装备于一体的全链条国产化创新成果,并孵化瑙玑科技、超瑙医疗等5家科技型企业 [6] 孵化体系与生活配套 - 园区实施三级孵化模式,孵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 [6] - 园区内设有众创空间、孵化器、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设施,以及人才公寓、学校、医院、公园等构成的"15分钟生活圈" [6]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 园区推出"先用后付"模式,已促成14项科技成果转化,包括"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开放许可+保险兜底"和"专利许可(转让)+联合研发"三种模式 [7] - "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模式中,怪兽超人(天津)宠物服务有限公司免费试用天津农学院"数据大模型标注"技术,天地伟业与银河水滴科技合作开发"步态识别技术"项目 [7] - 天津滨海高新区计划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探索"先投后股""先研后股"等创新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7]
新增454家科技企业!天津“中关村”构筑产业新高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9 17:18
园区概况 - 天津滨海高新区天开华苑科创园占地11.58平方公里,始建于1994年,周边集聚13所高校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2] - 园区为天津市首个"无燃煤区"及"国家ISO14000环保示范区",入驻西门子、丰田等世界500强企业及曙光、中电科蓝天、360、TCL中环等龙头企业 [2] - 2024年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布局,拥有128家研发创新平台、22家国家级孵化器及16个高校共建研发中心 [2][6] 企业引进与成长 - 2024年引进454家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其中19家入选天开科创专板培育层(占全市55%),125家为京冀来津科技企业(占比近30%) [3] - 实施三级孵化模式,孵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已孵化瑙玑科技、超瑙医疗等5家脑机交互领域企业 [6][7] 技术创新成果 -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研发超大指令集高速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等全链条国产化成果 [6] - 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国际首个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双环路"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 [6]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 推出"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开放许可+保险兜底""专利许可(转让)+联合研发"三种先使用后付费模式,促成14项科技成果落地 [7][8] - 典型案例包括怪兽超人免费试用天津农学院数据大模型标注技术、天地伟业与银河水滴科技合作的步态识别技术项目 [8]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探索"先投后股""先研后股"等创新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8]
科幻照进现实,产业落地加速
中邮证券· 2025-06-24 19: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学科融合,技术迎来爆发期,中国在半侵入式以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侵入式技术也有应用突破 [2] - 各国加速布局,商业应用广泛落地,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预计大幅增长,我国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2] - 梳理了产业链相关个股,包括硬件设备和脑机接口应用类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脑机接口:多学科融合,技术迎来爆发期 - 脑机接口系统涉及多学科综合交叉,集成神经科学、信号处理等多领域知识,核心由脑信号采集、处理与解码、控制接口构成 [11] - 按信号采集方式可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类,非侵入式以零创伤、低成本成医疗康复等场景主流选择 [17] - BCI技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概念提出,21世纪后落地可能增加,应用场景拓展 [18] - 中美聚焦不同路线,美国企业以侵入式为主,中国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领先,相关产品走出实验室 [21] - 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持续追赶,完成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人体长期埋植前瞻性临床试验 [34] 各国加速布局,商业应用广泛落地 -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积极抢占行业高地,我国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产业重点攻关方向 [39][40] - 我国多地政策加码,鼓励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各地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研发和产业化 [41][42] - 市场潜力巨大,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26.2亿美元,预计2034年达12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7.35%,中国资金投入决心大 [45] - 应用场景多元化,以医疗健康领域为主,技术功效有监测、替代等五类,应用方向包括医疗、娱乐等,医疗是主要产业化方向 [46][50] 标的梳理与风险提示 - 产业链相关个股:硬件设备有汉威科技、佳禾智能、高德红外等;脑机接口应用有中科信息、科大讯飞、盈趣科技等 [2]
从实验室到门诊室 脑机接口产业驶入“快车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6-17 02:28
行业动态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启用华中地区首个脑机接口门诊 面向全国开放 为患者提供脑机接口技术评估与治疗咨询 患者在接受多维度筛查后 有望优先纳入临床试验队列 接受前沿的脑机接口治疗 [1] - 脑机接口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今年将是产业从科研到临床的关键转折点 短期内 非侵入式技术将在医疗康复和消费电子领域主导商业化进程 侵入式技术则聚焦重症医疗的不可替代性需求 未来3至5年 脑机接口医疗产品有望迎来爆发期 [1] 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成立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负责脑机接口基础共性、输入输出接口、数据、行业应用、伦理安全等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2] - 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 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前瞻性单独立项 设立"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 为临床应用铺路 [2] - 北京发文明确要打造全球有影响力且富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策源地、场景应用引领地和产业集聚地 上海规划在2027年前实现高质量脑控 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 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 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 [2] - 四川省提出要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到2027年完成3款侵入式和5款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的研发及医疗器械注册 到2030年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 [3] 市场规模 - 全球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市场规模到2030年预计达400亿美元 2040年有望突破1450亿美元 [3] - 2024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已达32亿元 预计2025年将突破38亿元 到2027年将超过55亿元 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 [3] 临床应用 - 上海术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系统已进入多家三甲医院临床应用 随着脑机接口相关医保政策逐步落地 该设备预计将在医疗端进一步推广 [4] - 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已完成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人体长期埋植前瞻性临床试验 产品有望于2028年实现上市 [4]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揭牌成立 未来将围绕脑机接口开展科研攻关、临床试验 并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从"科研驱动"向"临床牵引"迈进 [4] 公司布局 - 三博脑科联合多家研究所、医院启动脑科学和脑机接口全面战略合作 搭建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桥梁 [5] - 诚益通确立"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轨并行的战略布局 提出将脑机接口业务作为未来重点开拓的业务之一 [5] - 优刻得与战略合作伙伴围绕脑机接口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计划联手研发"植入式言语合成脑机接口产品" 旨在帮助失语患者实现部分语言功能的恢复 [5] 产业挑战 - 脑机接口作为平台技术 通过神经信号双向通讯建立人机互动信息通道 与传统医疗技术不同 尽管当前学术研究热度很高 各方也在积极探索应用场景 但要实现产业化 需要更多时间积累 [6] - 脑机接口产业化面临三大堵点 一是技术与标准化问题 侵入式技术存在生物相容性不足、信号衰减难题 非侵入式技术面临信号干扰大、硬件及接口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 阻碍了设备兼容性和规模化生产 二是伦理与数据安全问题 意识控制可能威胁个人自主性 数据泄露涉及隐私底线 认知增强技术还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三是商业化与人才问题 侵入式系统成本高昂、医保覆盖有限 同时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了初创企业的研发能力 [6]
新突破!我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第一财经· 2025-06-14 14:32
2025.06. 14 本文字数:1492,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一财区域 赵郑拓和李雪团队的 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是国内唯一获得了注册型检报告且可以长期稳定采集到单 神经元Spike信号的脑机接口系统,其毫秒级、单神经元水平的神经信号捕获特性为应用提供了良好 的神经电信号数据基础。 在手术友好程度方面,脑智卓越中心研制的植入体直径26mm、厚度不到 6mm,是全球最小尺寸的脑控植入体,仅硬币大小,为Neuralink产品1/2。因此不需要整体贯穿颅 骨,只需要在大脑运动皮层上方的颅骨上"打薄"出一块硬币大小的凹槽用以镶嵌设备,再在凹槽中打 一个5毫米的穿刺孔。采用神经外科微创术式,在有效降低手术期风险的同时,显著缩短术后康复周 期。基于成熟外科技术构建的完整操作体系,其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更利于在各级医疗机构神经外科开 展规模化应用。 超柔性电极尺寸极小,仅约头发丝的1/100 此外,有别于Neuralink较多的冗余设计,该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是在神经科学原理指导下设计的, 可以通过较少数量的植入电极实现跟Neuralink相似的控制水平。该低冗余量设计尽量减少对患者带 来植入损伤,让患者收益风险比最高。 ...
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开展
央视网· 2025-06-14 12:18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中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 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技术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 - 受试者为四肢截肢患者 术后2-3周即实现脑控玩赛车游戏和下象棋 计划3-6个月内拓展至机械臂和轮椅控制[3] 技术细节与创新 - 国产侵入式系统仅硬币大小 采用颅骨植入方案 前端5-8毫米超柔性神经电极达头发丝百分之一细度[5] - 电极采用半导体加工工艺 每个前端集成32个传感器 可精准捕捉神经细胞信号 为全球最小最柔性电极[5] - 电极力学性能与神经元相互作用力匹配 能长期避免免疫排异反应 实现与脑组织和谐共存[5] 应用前景展望 - 技术有望帮助失明、失语、瘫痪患者恢复功能 改善脑中风、渐冻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干预效果[6] - 远期可能颠覆人机交互模式 实现双向脑机通信(读取神经信号+信息写入大脑) 推动脑控万物场景落地[6] 行业竞争格局 - 侵入式脑机接口此前仅马斯克Neuralink进入临床阶段 中国突破标志着技术自主能力跻身世界前列[5][1]
新突破!我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第一财经· 2025-06-14 11:12
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功开展,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1] - 受试者为四肢截肢男性,植入后系统运行稳定,术后一个多月未出现感染和电极失效 [1] - 仅用2-3周训练即实现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达到与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相近水平 [1] - 该系统未来获批后有望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截肢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生存质量 [1] 技术优势与创新 - 神经电极尺寸为全球最小,截面积仅为Neuralink的1/5到1/7,柔性超过Neuralink百倍 [2] - 植入体直径26mm、厚度不到6mm,为全球最小尺寸脑控植入体,仅Neuralink产品1/2大小 [3] - 采用神经外科微创术式,只需在颅骨上"打薄"出硬币大小凹槽并穿刺5毫米孔,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3] - 通过较少数量的植入电极即可实现与Neuralink相似的控制水平,减少对患者的植入损伤 [5] 临床应用与验证 - 系统已获得注册型检报告,可长期稳定采集单神经元Spike信号,提供毫秒级神经信号捕获 [3] - 安全性和功能性已在猕猴中得到验证,植入后系统持续运行稳定,未出现感染和电极失效 [5] - 猕猴成功实现仅凭神经活动精准控制计算机光标运动及目标引导下的脑控打字 [5] - 下一步将尝试让受试者使用机械臂完成抓握等物理操作,并拓展至控制机器狗、智能机器人等设备 [5] 产业化前景 - 基于成熟外科技术构建的完整操作体系,标准化流程利于在各级医疗机构规模化应用 [3] - 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依托两家单位成立,此为实验室首项重要成果 [1] - 超柔性神经电极已相继完成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和人脑中长期植入和稳定记录验证 [2]
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
国际金融报· 2025-06-14 09:23
技术突破 - 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功开展,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技术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 - 植入体直径26毫米、厚度不到6毫米,是全球最小尺寸的脑控植入体,仅为Neuralink产品的1/2[8] - 神经电极横截面积仅为Neuralink所使用电极的1/5-1/7,柔性超过Neuralink,降低了对脑组织的损伤[5] 临床应用 - 受试者术后一个多月未出现感染和电极失效情况,仅用2-3周训练即可通过意念控制电脑完成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操作[3] - 系统在十几毫秒窗口期内完成神经信号特征提取、运动意图解析及控制指令生成全流程[8] - 预计未来获批上市后可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双上肢截肢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群体改善生存质量[12] 研发进展 - 项目团队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CT影像技术重构受试者专属三维模型与人脑运动皮层详细功能地图[10] - 系统已在猕猴中验证安全性和功能性,成功实现脑控光标移动和打字,并完成植入体二次手术升级[9] - 自主研发的在线学习框架实现神经解码器动态优化,突破传统静态解码模型局限性[9] 行业比较 - 该技术解决了脑机接口设备微小化、系统化、无线化的问题,相比传统需要佩戴笨重"钢盔"的设备有显著改进[4] - 相比美国有线脑机接口设备需要外接天线,我国技术实现了大脑信号的无线实时输出和读取[4] - 手术采用微创技术,耗时仅20-30分钟,成本属于中低水平,在国内多数神经外科中心技术成熟[8]
我国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受试者实现脑控光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4 07:30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实施,受试者通过植入两根直径仅为头发丝百分之一的超柔性电极和1元硬币大小的脑控植入体,实现了用脑控技术模拟"右手"操作电脑触摸板的能力[1] - 受试者在术后1个月已能熟练进行"意念打字"和玩赛车游戏,操控水平与普通人相近[1][3] - 该技术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 技术路线与优势 - 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将电极植入大脑内部获取最精准的脑电信号,相比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技术具有显著优势[3] - 系统采用全球尺寸最小的脑控植入体(直径26毫米)和最薄柔性电极(直径约5毫米),植入过程仅需半小时且微创[5][7] - 电极采用聚酰亚胺材质,柔软坚韧且可承受几十克拉力,未来可通过微创手术更换或升级[11] 临床应用进展 - 术后第二天系统输出信号即保持稳定,第五天受试者完成20次光标触碰任务,1个月达到熟练操作水平[9] - 目前已有数百名高位截瘫、渐冻症等患者报名参与后续临床试验[11] - 医疗团队计划2025年进行3-4例小样本试验,2026年开展30-40例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11] 未来发展前景 - 该系统已实现"指哪儿打哪儿"的即时精准控制,信号传输延迟仅十几毫秒[9] - 技术可拓展应用于控制机械臂、外骨骼、机器狗等外部设备[12] - 科研团队已建设脑科学微纳电子加工中心,为产品量产奠定基础,未来有望服务数百万相关疾病患者[12]
科技“绝活”剧透未来 上交会助力建设创新高地
中国证券报· 2025-06-13 04:48
上交会概况 - 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开放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于6月11日至6月13日在上海举办 [1] - 本届上交会聚焦"硬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区汇聚了脑机接口、具身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新赛道的多家企业,展示近百项突破性成果 [1] - 上交会展区"黑科技"云集,全球首创的声镊单细胞分选技术、全球首展自主研发的"月壤成纤"技术及装备等新技术和新产品集中亮相 [1] 自主创新成果 - 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全球首展"原位制备月壤纤维模块化装备",该成果被纳入中国月球基地建设方案 [2] - 团队利用"嫦娥五号"月壤成功模拟制备纤维,直接实现中国月球基地"原位取材原位建设",效率远超传统地月运输模式 [2] - 团队根据真实月壤的组分和特性自制模拟月壤,通过15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熔融,再借助真空牵引技术拉制成纤维材料 [2] - 未来团队计划系统推进月壤纤维的工程化应用研究,为我国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高可靠性、轻量化及环境适应性的创新材料技术保障 [2] 声镊单细胞分选技术 - 欧必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Soundpen CB系统采用非接触、无标记的声镊操控方式,能在纳米至毫米尺度精准操控细胞 [3] - 声镊是指用声音作为镊子,通过声波来操控微小颗粒,对细胞的损伤非常小,可以让后续的科研实验获得更多有用的活细胞 [3] 机器人技术 -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展台展示了一台从南极归来的六足机器人,负重能力达70公斤,脚掌设计在极寒天气更加防滑 [3] - 六足机器人将协助南极科考队员进行物资运输和冰雪采样,并走在队伍前面探测冰面裂缝,保障科考人员生命安全 [3] - 南京大学带来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模态交互桌宠机器人已量产,并通过亚马逊、自营店等渠道在北美地区售卖 [4] - 中国矿业大学展示的太空采矿机器人受节肢昆虫、啄木鸟攀附运动和折纸技术启发,设计出"移动-锚固-采样"一体化的太空采矿机器人 [4] 低空经济 - 峰飞航空科技展示5座载人航空器"盛世龙"的1:3缩比例模型,巡航速度最高达每小时200公里,适用航程200公里 [4] - "盛世龙"可搭载5人(1名飞行安全员+4名乘客),目前中国民航局正在推进其适航审定工作 [4] 脑机接口技术 - 上海术理智能展示的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通过高精度脑电信号解析算法实时解码患者运动意念,驱动模块化外骨骼执行机构 [5] - 该产品已投放到全国多地三甲医院、康复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适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儿科等相关科室 [5] - 上海阶梯医疗推出国内首款高通量无线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为瘫痪患者提供"脑控外部设备"的运动功能替代方案 [5] 生物医药与3D打印制药 - 三迭纪展示其熔融挤出沉积3D打印技术,开发了3D打印制药工艺和研发设备,实现3D打印药物产品的连续化、规模化生产 [6] - 三迭纪拥有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3D打印药物数字化生产中心,第一条连续化产线年产能可达7500万片至3亿片 [6] - 乐普心泰医疗带来MemoSorb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系列等3款产品,是全球唯一一款成功上市的可降解封堵器 [6] - 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系列实现了封堵器从金属材质到全降解材质的创造性跨越,临床植入近万例,并逐步走向世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