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机接口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意念下棋 科幻成真(科技瞭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3 05:56
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3][7] - 该技术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合作研发 [3][12] - 首例受试者为37岁四肢截肢男性,术后能用意念操作电脑,速度接近正常人 [3][5][9] - 柔性神经电极尺寸仅头发丝1/100,截面积为美国Neuralink电极的1/7到1/5 [7] - 电极柔性超过Neuralink百倍,极大减少脑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7] - 采用"嵌入式"手术方法,仅需在颅骨开硬币大小凹槽,创伤显著降低 [7] 核心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在线学习框架,实现毫秒级神经信号实时解码 [8] - 系统具备"跨天稳定"特性,能适应大脑活动模式的日常波动 [8] - 通过功能磁共振联合CT技术构建患者专属三维脑图,确保植入精度 [6][7] - 术后2-3周训练即可实现打字、游戏等基础功能 [9] - 下一步将拓展至机械臂控制、智能设备交互等物理操作 [10][19] 临床价值与行业意义 - 主要面向完全性脊髓损伤、双上肢截肢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 [10] - 标志着中国具备从研发到临床转化的完整闭环能力 [10][19] - 未来获批后将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10] - 技术路线从2022年实验室概念验证起步,2024年完成注册检测 [4][5] - 验证了从动物试验到人体试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递进路径 [3][12]
脑机接口未来能干什么?上海科普大讲坛上观众妙“想”连珠
环球网资讯· 2025-07-12 17:28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场景集中在医疗健康领域,特别是在神经康复方面帮助截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重建 [3] - 脑机接口技术包含三种神经信号采集方式:有创电极、微创电极和无创电极 [3] - 该技术发展路径从"读脑"(运动、言语、记忆与意识解码)和"写脑"(神经功能调控与重建),向"读写交互"(大脑编程)方向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脑智融合" [3] 脑机接口未来应用前景 - 潜在应用场景包括帮助提高正常人的工作效率,如加快作业书写速度 [1] - 可能实现人与动物的交流功能 [3] - 有望帮助老年人对抗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3] 行业活动与专家观点 -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守岩在科普讲座中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3] - 上海科普大讲坛作为科普活动平台,吸引了众多听众关注前沿科技话题 [3][4]
陈茂波:稳定币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变革,把稳定币应用推广至不同场景;马斯克公布脑机接口重大进展—《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08:44
重要市场新闻 - 深交所正谋划创业板改革,初步考虑支持优质创新企业发行上市、提升股债融资灵活度便利度、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促进创业板投融资平衡 [1] - 上交所披露"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沪市资产重组方案676单(同比+15%),重大资产重组80单(同比+200%),将推进科创板"1+6"改革举措落地 [1] 金融科技与稳定币 - 香港财政司司长指出金融科技在跨境贸易中潜力巨大,目标解决支付速度慢、成本高痛点,《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 0》强调稳定币作为传统金融替代方案的变革潜力,相关法例将于8月1日生效 [2] - 央行行长表示区块链技术将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发展,稳定币填补传统金融与加密资产间空白,具备高效跨境流通能力,概念股包括新国都、天阳科技、拉卡拉 [3] 脑机接口技术 - Neuralink公布7名受试者(4名脊髓损伤+3名ALS患者)高频使用设备数据,平均每周50小时,峰值超100小时,未来计划连接特斯拉Optimus机械手实现复杂操作 [4] - 脑机接口技术短期聚焦医疗康复,中期拓展至教育/娱乐/工业,长期转向功能增强,非侵入式产品商业化领先,概念股包括诚益通、汉威科技、创新医疗 [4] 人形机器人产业 - 国内首场机器人足球3V3 AI赛由清华火神队夺冠,赛事验证AI策略与机器人技术能力,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5] - 2025年或成人形机器人爆发起点,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破万亿,概念股包括东土科技、汉宇集团、汉威科技 [5][6] 股东减持动态 - 磁谷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214 96万股) [7] - 新乳业控股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2582万股) [7] - 秦港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股份(1 12亿股) [7] - 迈瑞医疗股东拟减持0 41%股份(500万股) [7] - 亿华通股东拟减持0 03%股份(7万股) [8]
《Science》刊文!复旦科学家通过脑机接口,使失明动物恢复视觉功能
机器人圈· 2025-06-06 18:10
脑机接口与视觉假体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全球首款光谱覆盖极广(470-1550nm)的视觉假体,使失明动物恢复可见光视力并扩展至红外感知功能[1][4] - 该技术由复旦大学联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团队研发,基于碲纳米线网络(TeNWNs)视网膜假体,光电流密度达当前体系最高水平,首次实现可见光至近红外二区的视觉重建[2][5] - 假体植入后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替代凋亡感光细胞,自供电激活视网膜神经细胞,成功让失明小鼠恢复光感知能力[8] 技术验证与临床前景 - 在食蟹猴模型中验证安全性,植入半年无排异反应,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10] - 技术兼具仿生修复与功能拓展特性,规避脑部手术风险并突破人类视觉物理极限[10] - 团队采用双轨策略:早期探索基因治疗,晚期使用假体替代,覆盖不同阶段失明患者[11] 研究历程与技术积累 - 2021年团队在《自然-纳米科技》发表单器件感存算集成技术,模仿视网膜完整架构[11] - 2023年开发首代人工光感受器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为当前研究前身[11] - 研究目标明确指向帮助全球超2亿视网膜变性患者恢复视觉功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