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明致优娟姗拿铁
icon
搜索文档
光明乳业徘徊低谷
北京商报· 2025-09-02 00:31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至124.7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2.53%至2.31亿元 近三年营收持续下滑至2020年同期水平 与头部企业差距扩大且缺乏有效破局方法 [1][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24.72亿元同比下滑1.9% 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滑22.53% [2] - 近三年营收持续下滑:2022年282.1亿元(同比-3.39%)2023年264.9亿元(同比-6.13%)2024年242.8亿元(同比-8.33%) [2] - 区域市场表现疲软:上海市场营收下滑6.93% 外地市场下滑1.52% [2] 业务表现 - 液态奶业务营收66.06亿元同比下滑8.64% 尽管推出多款新品但市场反馈不佳 [3] - 境外市场营收39.36亿元同比增长1.92% 但新西兰子公司新莱特上半年净亏损6300万元 [6] - 加大ToB端业务拓展 与Manner咖啡合作覆盖1200家门店 并拓展零食量贩渠道 [4] 竞争环境 - 在上海市场面临蒙牛 伊利等全国性品牌强势竞争 产品线和营销投入被压制 [3] - 低温乳制品和奶酪赛道虽存增长空间 但面临君乐宝 新乳业等全国性龙头及燕塘 卫岗等区域龙头的蚕食 [3] - 基础白奶领域被伊利 蒙牛垄断 公司逐渐失去全国化红利 [3] 收购项目表现 - 2021年收购青海小西牛60%股权(作价6.12亿元)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718.52万元 7923.28万元 1.04亿元 三年业绩承诺完成率93.32% [5] - 新西兰新莱特子公司持续亏损:2023年净亏损4.5亿元 今年上半年净亏损6300万元 去年需提供1.3亿新西兰元贷款缓解资金紧张 [6] - a2牛奶公司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预计2027财年起逐步将代工订单从新莱特转移 年产能5.2万吨的工厂被收购可能影响代工业务 [7]
“内外交困”的光明乳业
北京商报· 2025-09-01 19:5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4.72亿元,同比下滑1.9% [2][3] - 归母净利润2.17亿元(或2.31亿元),同比下滑22.53% [2][3] - 近三年营收持续下滑,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82.1亿元、264.9亿元、242.8亿元,同比下滑3.39%、6.13%、8.33% [3] - 液态奶营收同比下滑8.64%至66.0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25亿元 [4] 区域市场 - 上海市场营收下滑6.93%至34.88亿元 [3] - 外地市场营收下滑1.52%至49.86亿元 [3] - 境外市场营收39.36亿元,同比增长1.92% [7] 竞争环境 - 面临蒙牛、伊利等全国性品牌的强势竞争,产品线和营销投入被挤压 [4] - 低温乳制品、奶酪等细分赛道被君乐宝、新乳业、燕塘乳业等区域龙头蚕食 [4] - 同质化竞争加剧,乳制品行业需求承压 [3] 业务战略 - 推出多款创新产品,包括光明新鲜牧场A2INF牛乳、纳滤高蛋白如实等,但市场反馈不明显 [4] - 加大ToB端业务开拓,与Manner咖啡合作推出联名产品,覆盖1200多家门店 [5] - 加强零食量贩渠道系统合作,拓展特渠网点 [5] 收购与投资 - 2021年以6.12亿元收购青海小西牛60%股权,拓展西部市场 [6] - 小西牛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718.52万元、7923.28万元、1.04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93.32% [6] - 2010年收购新西兰新莱特,2024年境外营收74.39亿元,同比增长1.61% [7] - 新莱特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6300万元,2024年净亏损4.5亿元 [7] - 光明乳业国际向新莱特提供贷款1.3亿新西兰元 [7] 代工业务风险 - a2牛奶公司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年产能5.2万吨 [7] - a2英文标签奶粉生产将从新莱特逐步转移,预计2027财年开始,2028财年完成 [7] - 代工业务可能受影响,但短期内过渡需要时间,长期需拓展其他客户 [8]
读财报|“内外交困”的光明乳业
北京商报· 2025-09-01 19:4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24.72亿元同比下滑1.9% 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滑22.53% 业绩持续承压且与头部企业差距扩大[2][3] - 公司面临区域市场疲软 核心上海市场营收下滑6.93%至34.88亿元 外地市场下滑1.52%至49.86亿元 全国化进程受阻[3] - 产品创新效果有限 液态奶营收下滑8.64%至66.06亿元 同比减少6.25亿元 低温优势赛道遭多方竞争对手蚕食[4] - 收购业务表现不佳 国内子公司小西牛三年业绩承诺完成率93.32% 境外子公司新莱特上半年净亏损6300万元且面临核心客户流失风险[6][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24.72亿元同比下滑1.9% 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滑22.53%[2][3] - 近三年营收持续下滑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82.1亿元/264.9亿元/242.8亿元 同比降幅分别为3.39%/6.13%/8.33%[3] - 境外市场营收39.36亿元同比增长1.92% 但子公司新莱特持续亏损 2024年净亏损4.5亿元[7] 区域市场表现 - 上海市场营收34.88亿元同比下滑6.93% 外地市场营收49.86亿元同比下滑1.52%[3] - 企业战略聚焦"稳固上海 做强华东"但核心市场出现明显下滑[3] - 面临全国性品牌(伊利/蒙牛)与区域品牌(君乐宝/新乳业/燕塘/卫岗/辉山)的双重竞争压力[4] 业务发展 - 推出多款新品包括光明新鲜牧场A2牛乳/纳滤高蛋白如实/芦荟多多风味发酵乳等 但市场反馈不佳[4] - 加强ToB端业务拓展 与Manner咖啡合作覆盖1200家门店 拓展零食量贩渠道[5] - 收购小西牛拓展西部市场 投资6.12亿元获60%股权 但三年业绩承诺完成率仅93.32%[6] 境外业务 - 子公司新莱特上半年净亏损6300万元 2024年净亏损4.5亿元[7] - 2024年6月向新莱特提供贷款1.3亿新西兰元缓解资金压力[7] - 核心客户a2牛奶公司收购雅士利工厂 预计2027财年起逐步转移代工订单 年产能5.2万吨的Pokeno工厂将替代部分新莱特业务[7] 行业竞争 - 乳制品行业面临需求承压与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3] - 基础白奶领域被伊利/蒙牛垄断 低温乳制品和奶酪赛道虽具增长空间但竞争激烈[4] - 全国性品牌通过广泛产品线和营销投入抢占市场份额 区域性品牌在细分领域形成挤压[4]
营收利润双稳健!光明乳业2025半年报彰显全链创新硬实力
新浪财经· 2025-08-31 20:33
核心业绩与战略突破 -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在乳制品行业需求承压与同质化竞争加剧背景下坚守"让更多人感受美味和健康的快乐"企业理念 [1] - 种源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 培育综合育种值(GTPI)3000以上种公牛48头 其中"冠军侯"(编号309HO24186)GTPI高达3389 [1] - 胚胎实验室投运后累计生产胚胎104枚 标志着中国乳业核心种源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1] 供应链与数字化转型 - 通过生产、物流、管控多维度推进全链路协同优化 以数智化转型提升效率 [1] - 流程自动化在销售、财务、生产运营等领域广泛应用 显著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1] - 2025年4月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经验 [1][2] 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 - 围绕健康化、个性化、场景化趋势 覆盖液态奶、发酵乳、冷饮、奶粉四大核心品类推出创新产品 [2] - 与Manner咖啡深度联动 在全国1200多家门店推出"光明致优娟姗拿铁"产品 [2] - 官宣演员吴磊出任光明优倍品牌代言人 并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打造"更多活性营养守护"主题专区 [2] 全产业链竞争力 - 作为"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模式先行者 将奶源作为核心竞争力压舱石 [1] - 通过精益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实现原料奶品质、成本管控与育种技术同步提升 [1] - 供应链协同提效显著 以数智化转型筑牢品质防线与发展根基 [1]
关于经营计划、渠道拓展,光明乳业这样说|直击业绩会
国际金融报· 2025-05-15 19:37
公司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2.8亿元,归母净利润7.22亿元,完成利润目标 [1] - 液态奶业务营收141.66亿元,同比减少9.47% [1] - 其他乳制品营收77.91亿元,同比增长5.87% [1] - 牧业和其他板块合计营收约22亿元 [1] - 境外市场营收74.39亿元,占比超30% [1] 行业形势 - 乳制品行业周期性矛盾加剧,业绩普遍承压 [1] - 液态奶短期受原奶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影响,长期基本面向好 [4] - 国家促增长和促消费政策及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为行业提供持续动能 [4] 2025年经营目标 - 目标营业总收入261.96亿元,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大于3.48% [4] 盈利能力提升措施 - 牧业端提升公斤奶竞争力 [4] - 生产端协同销售提升产能利用率,深化降本增效 [4] - 物流端优化区域规划,借助科技降低劳动密集度 [4] - 产品端巩固鲜奶市场份额,抢占即时零售渠道,开拓茶饮原料奶市场 [4] 业务增长规划 - 推进光明优倍、如实等大单品 [5] - 针对现制茶饮、烘焙及餐饮渠道推出定制化乳制品 [5] - 新鲜产品抢占即时零售渠道,常温产品借助量贩休食渠道下沉市场 [5] - 推进传统经销商"量质齐升" [5] 市场合作 - 与MANNER咖啡合作推出光明致优娟姗拿铁,拓展B端市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