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大脑

搜索文档
前京东智能驾驶一号位创业,「星源智」要打造通用具身大脑丨36氪独家
36氪· 2025-09-12 07:46
公司背景与融资 - 前京东智能驾驶负责人刘东创立星源智 旨在通过具身智能解决物流末端配送难题[5][7] - 公司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高瓴创投、元禾原点等机构及产业资本[9] - 技术团队由商业化专家与学术研究者组成 形成"技术+工程+商业"复合能力[9] 技术路线选择 - 放弃纯端到端VLA模型路线 因缺乏低成本真机数据获取方案[11][23] - 采用分层式架构:大脑负责感知规划(基于多模态大模型) 小脑负责运动控制[12][22] - 自研核心抓取与导航技能 同时保持对VLA操作模型的调用能力[24] 商业化策略 - 双轨商业模式:50%作为Tier 1供应商向本体厂商提供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含5万元/套域控制器) 50%作为总承包方直接服务终端客户[30][32][33] - 定位"具身智能领域的华为" 通过深入场景理解需求反哺技术迭代[32] - 预计单台10万元机器人解决方案中 公司可获取近50%价值量[33] 落地场景规划 - 首选商超/药店拣选场景 因夜间人力替代需求明确且ROI易测算(月成本<2000元/机器人)[36][38] - 技术难点在于细粒度物品识别(当前仅能区分20%SKU)与异形物品抓取[40][41] - 2025年实现拣选机器人规模化落地 同步推进导览导购类低难度场景[42][43] 行业发展判断 - 具身智能需遵循"先落地后迭代"路径 参照特斯拉自动驾驶发展历程[23][46] - 行业存在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化务实路线分歧 公司坚持落地能力为生存第一要素[13][46] - 物流行业超2000万分拣从业人员构成替代市场基础[36]
快讯|成立1个月的具身黑马融资2亿;中国首个基于世界模型的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工信部:我国已具备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制造能力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1 20:57
国内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国内首个基于世界模型的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R-WMES 实现机器人自主规划并执行任务 通过目标图片即可驱动机器人完成状态判断和任务执行 系统在陌生环境展现强自适应性和任务完成度 [2] 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 工信部宣布中国具备从关键芯片到部组件再到整机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3]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 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5] - 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1000万吨 18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品牌500强 [5] 具身智能企业融资进展 - 通用具身大脑公司星源智机器人完成2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由元禾原点联合领投 公司致力于多模态空间智能和物理世界通用具身大脑研发 [6][9] - 公司由北京智源研究院孵化 创始团队包括前京东智能驾驶总经理和北京大学研究员 具备技术壁垒与商业变现闭环生态 [9] 机器人控制技术突破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通过结合强化学习和多头注意力机制实现腿足机器人精确控制 障碍穿越成功率100% [11] - 创新控制框架使机器人专注地形关键信息 自主选择最优落脚点 适应未见过复杂地形 GR-1和ANYmal-D机器人表现优异 [11] 医疗外骨骼产品升级 - Lifeward公司第七代外骨骼产品ReWalk 7获欧洲CE认证 配备云连接功能 支持智能手表和手机应用控制 [14] - 升级版支持步态速度自由调节及一键激活楼梯功能 提升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体验和设备适用性 [14] 行业企业生态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5家企业 [19]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8家企业 [19] - 医疗机器人企业含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 [19] - 人形机器人企业覆盖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6家 [19]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22家 [20]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7家 [22]
直击科创板机器人公司集体路演:人形机器人需求成关注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9:56
行业商业化进展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头部厂商确认样机研发、场景验证和批量出货成为共同发力方向 [1] - 宇树科技预测未来几年机器人出货量有望实现每年翻倍增长 可能两三年内突破百万台 [2] - 智元机器人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 2026年将达数万台 未来目标为年销数十万台 [2] -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达1.24万台 市场规模63.39亿元 2030年销量接近34万台 市场规模超640亿元 [2] 产业链上游表现 - 天准科技2025年上半年智能驾驶方案产品营收6526.84万元 同比增长125.39% 占总营收10.93% [3] - 天准科技已获得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首批1400万元大脑域控制器订单 并与多家头部客户签订订单 [3] - 奥比中光2025年上半年营收4.35亿元 同比增长104.14% 归母净利润0.60亿元 同比增加212.77% 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为正 [3] - 奥比中光确认迎来"经营拐点" 但人形机器人业务在主营业务中占比仍较小 [4] 国产化与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国产化率已达80%以上 但技术成本和可靠性仍需迭代 [5] - 步科股份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同比增长超100% 实现从小批量到批量订单的跨越 [6] - 中国企业被认定有能力在全球人形机器人竞赛中成为引领者 但与国际厂商在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算法方面仍有差距 [5][6] - 步科股份在常州成立技术研究院 聚焦未来3-5年关键技术研发与战略布局 [6] 企业布局动态 - 埃夫特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样机 2025年2月发布Yobot R1和W1型号 正在进行R2产品迭代研发 但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 [7] - 中邮科技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物流领域应用 重点关注快递电商行业的供包、拣选、搬运等场景 [7] - 景业智能研发重心仍在特种四足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处于预研阶段 [7] - 瑞松科技暂未直接从事人形机器人业务 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并储备相关技术 [6]
华为开发者大会机器人亮点有哪些?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4 17:42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核心内容 - 华为云正式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推出R2C联接协议以解决机器人品类多、传感器复杂、接口不统一等挑战,旨在打造开放高效的机器人云端联接标准 [1] - 华为重申"被集成"战略,不做机器人本体,专注提供云端"智慧引擎",目标让一切联网本体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3] - 华为战略重心从共性技术研发转向行业应用落地,提出"The Al Pioneer in Industries"方向,将大模型技术深入制造、电力、政务等关键行业 [3] CloudRobo平台技术架构 - 采用"云-网-端"协同架构,包含"机器人三件套": - "具身大脑":承担复杂任务决策,能进行10步以上任务规划并拆解为可执行指令 [2] - "具身小脑":专攻毫米级高精度动作控制,在分光盒组装等场景决定90%以上操作成功率 [2] - "数字宇宙工坊":创建与物理世界高度一致的数字空间,生成80%训练数据,仅需20%真实数据补充 [2] 生态合作伙伴案例 埃夫特机器人 - 展示语音交互智能分拣工作站,基于大语言模型和视觉技术实现人机语音交互 [5] - 与华为云合作开展具身智能底层技术研发,实现喷涂等工业制造任务的快速适配部署 [6] - 基于CloudRobo平台提升路径规划和任务泛化能力,增强工业生产柔性与泛化能力 [6] 道通科技 - 展示"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实现云边端协同部署 [8] - 在油田巡检场景中实现90%准确率,测试效果远超客户预期 [8] - 与华为建立共建共赢与供销合作关系,华为关键负责人KPI与道通业务落地深度绑定 [8] 亿嘉和 - 发布首款具身智能控制器和康养人形机器人,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10] - 基于华为云ModelArts平台训练视觉识别模型,能识别2000余种设备状态 [10] - 与华为云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 [11] 徐工集团 - 展示XUV25伴随机器人,实现遥控、遥操、自动跟随与自主行驶四大智能模式 [13] - 与华为合作"华能睿驰"项目,实现全球首个百台无人电动矿卡规模化运营 [13] - 通过5G-A网络协同与云脑智能平台完成复杂工况下的无人化运输 [13] 拓斯达 - 基于华为"太行"机器人平台开发仓储物流场景人形机器人原型机 [15] - 产品集成华为昇腾AI芯片及Atlas边缘计算模块,提升视觉定位精度 [15] - 与华为合作开发基于鸿蒙工业操作系统的机器人控制平台,支持多设备低延迟协同 [15] 乐聚机器人 - 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攻克高并发场景下的多机协同、实时决策技术难题 [17] - "夸父"机器人展示工业搬箱和商业配送能力,打通外卖配送"最后10米" [17] - 提供工业、家庭等真实场景数据支持平台模型训练与优化 [17] 千寻智能 - 展示商用级人形机器人Moz1,具备全身零延时遥操作能力 [19] - 搭载自研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模型Spirit v1,赋予动态场景理解与自主决策能力 [19] - 华为哈勃科技是其投资方,为华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首个投资标的 [20] 优艾智合 - 展示具身智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应用,实现物料智能搬运及精密元件抓取 [22] - 打造多模态通用基座大模型与"一脑多态"端侧控制模型 [22] - 在青藏高原变电站实现巡检效率提升3倍,渤海油田故障预测准确率突破98% [22] 星海图 - 展示与华为云联合项目,构建"虚实结合"的高质量数据生产引擎 [24] - 通过R1 Pro-T遥操作平台驱动仿真引擎中的机器人完成多样化任务 [24] - "虚实联动"模式已在多类工业场景落地,提升机器人适应能力 [24] 行业展望 - CloudRobo平台发布标志华为将具身智能战略从构想推向实践 [26] - 华为明确不涉足机器人硬件本体制造,通过生态合作开拓市场 [26] - 行业正迈入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落地新阶段 [27]
清华系具身大脑团队累计融资数亿规模,对标美国头部公司,已在行业头部厂商落地|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5-21 07:58
公司融资与背景 - 千诀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数亿元,投资方包括钧山投资、祥峰投资和石溪资本,Maple Pledge枫承资本担任长期顾问 [4] - 公司为清华系团队孵化,核心成员多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及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人才密度行业顶尖 [4] - 国内唯一可对标美国Physical Intelligence的企业,率先实现通用具身智能的实景长时程任务执行能力 [4] 技术核心与突破 - 自主研发的"具身大脑"系统通过多模态实时感知、持续任务规划和不依赖预设策略的自主执行,与Physical Intelligence的π0.5模型技术路径高度一致 [5] - 采用"类脑计算"技术路径,打通感知-推理-行为闭环,实现机器人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规划的质变 [7] - 系统具备跨环境、无预设、长时程特点,适配二十余种硬件形态,家庭保姆机器人可持续运行数小时直至电量耗尽 [6][7] 产品化与商业化进展 - 具身大脑已完成上百场现场演示,最长演示时长超2小时,支持标准化快速部署,兼容人形与非人形平台 [7] - 已在家庭服务、物流配送、商业运营等场景稳定运行,与头部机器人厂商、消费电子及互联网企业达成合作 [8] - 联合3C产业方构建全球最大纯实采家庭场景数据集,实现任务抽象与复用,成为"可扩展具身智能标品" [8] 行业技术瓶颈与趋势 - 当前机器人技术瓶颈集中在复杂环境感知、动态任务规划及精细操作执行领域,需多模态感知模型与软硬件协同系统深度融合 [4] - 大语言模型提升语义理解能力,但智能决策体系完整性仍需行为控制算法等支撑 [4] - 通用型具身大脑的智能化程度直接决定机器人自主执行能力,是拓展场景应用边界的关键要素 [5]
对标Physical Intelligence!累计融资数亿规模!清华系具身大脑公司「千诀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0 22:07
公司融资情况 - 千诀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 由钧山投资、祥峰投资和石溪资本联合投资 累计融资规模达数亿[1] - 融资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演进、产品标准化及产业化交付能力提升[1]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23年 核心团队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及相关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人才密度处于行业顶尖水平[3] - 是国内唯一可对标美国Physical Intelligence的企业 率先实现通用具身智能的实景长时程任务执行能力[3] - 自主研发的具身大脑系统具备多模态实时感知、持续任务规划和不依赖预设策略的自主执行能力[4] - 采用类脑计算技术路径 打通感知-推理-行为系统闭环 实现机器人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规划的质变[5] 产品性能与演示数据 - 具身大脑具备跨环境、无预设、长时程特点 可适配二十余种具身本体硬件形态[4] - 自主家庭保姆机器人可持续运行数小时直至电量耗尽[4] - 累计现场演示达上百场 最长演示时长超过2小时[5] - 系统具备标准化能力 支持灵活适配和快速部署 兼容各类人形与非人形平台[5] 商业化进展与合作 - 已在家庭服务、物流配送、商业运营等多个场景实现稳定运行[7] - 与多家头部具身机器人厂商、消费电子公司及互联网科技企业达成合作[7] - 联合知名3C产业方构建全球最大的纯实采家庭场景数据集并完成模型训练[7] - 系统可实现任务抽象与复用 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扩展具身智能标品[7] 技术展示与未来规划 - 将发布新一轮业务侧演示 展现开放式、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全流程自主决策能力[5] - 新一轮融资将加速技术演进与产品落地 推动具身智能的大规模普及与应用[7]
清华系具身大脑团队累计融资数亿规模,对标美国头部公司,已在行业头部厂商落地|硬氪首发
36氪· 2025-05-20 09:33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Pre-A+轮融资 由钧山投资 祥峰投资和石溪资本共同投资 累计融资金额达数亿元 [1] - 本轮融资将用于核心技术演进 产品标准化及产业化交付能力提升 [1] 团队与技术背景 - 公司为清华系团队孵化 核心成员多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及相关人工智能研究机构 具备顶尖人才密度 [1] - 国内唯一可对标美国Physical Intelligence的企业 率先实现通用具身智能的实景长时程任务执行能力 [1] - 自主研发的"具身大脑"系统通过多模态实时感知 持续任务规划和自主执行 理念与Physical Intelligence的π0.5模型高度一致 [2] 技术特点与突破 - 具身大脑具备跨环境 无预设 长时程特点 可适配二十余种硬件形态 家庭保姆机器人可持续运行数小时直至电量耗尽 [2] - 采用"类脑计算"技术路径 打通感知-推理-行为闭环 实现机器人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规划的质变 [5] - 系统在开放式非结构化环境下展示全流程自主决策能力 覆盖识别 判断 路径生成 任务执行等维度 [5] - 通过类脑启发的神经推理机制重构决策输入 机器人仅依靠自身传感器进行长时程工作 不依赖人为指令触发 [5] 商业化进展 - 具身大脑已在家庭服务 物流配送 商业运营等场景稳定运行 与多家头部机器人厂商 消费电子及互联网企业达成合作 [6] - 联合知名3C产业方构建全球最大纯实采家庭场景数据集并完成模型训练 部署于实际产品运行 [6] - 系统实现任务抽象与复用 相比传统方案无需针对每类任务重写脚本 成为"可扩展具身智能标品" [6] 产品演示与迭代 - 累计现场演示上百场 最长演示时长超2小时 自2023年6月成立后快速完成从基础框架到产品级落地的迭代 [5] - 具身大脑具备标准化能力 支持灵活适配和快速部署 兼容各类人形与非人形平台 成本与工程交付效率优势显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