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骨料

搜索文档
陕西:育好科创“生态林” 孵出产业“金凤凰”
陕西日报· 2025-07-17 08:09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西科控股已投资孵化554家硬科技企业,企业市场总估值达6796亿元,并组建市场化运行的共性技术中试平台,为1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 - 空天院孵化7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估值超过490亿元,包括天回航天等企业,其85吨级火箭发动机"巧龙一号"完成200秒整机试车[2][3] - 陕西多地通过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产业发展[3]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每年投入营收6%进行研发,凹版印刷机国内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超80%[5][6] - 陕西传梦匠美农农业科技打破电商思维定式,2024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2025年已达800万元[7]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 铜川承接"追光计划"建成光电子集成产业园,入驻30余家高科技企业,形成激光器、磷化铟材料等完整产业链[8] - 榆林中科环保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碳基固废中试基地,将煤矸石转化为生态功能土等产品,建成万吨级生产线[9] 产业链优化提升 - 陕西以"链长制"推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升级,形成多条"倍增式"产业链[8] - 铜川光电子产业实现从0到1突破,陕西澳威激光等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8]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中国首个碳基固废中试基地揭秘“废石变沃土”黑科技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1:26
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技术 - 煤矸石含有钙、铁、锌等植物生长必需元素,但以矿物态存在难以被植物吸收,通过技术可转化为生态功能土、再生骨料及低热值煤三类产品 [1] - 煤矸石是煤炭伴生矿物,平均排放比例约20%,含碳量低、比煤硬、干基灰分大于50% [1] - 中试基地采用破碎、分选、分级选等多道工序实现煤矸石精准转化,建成万吨级生态功能土生产线 [1][6] 榆林地区煤矸石现状 - 榆林煤炭开采量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低于40%,煤矸石年产量超6000万吨,占工业固废总量50%以上 [3] - 传统处置模式存在成本高、市场消纳不足、经济效益小等问题,且部分煤矸石含硫化物和重金属易造成环保风险 [3][4]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 采用"煤矸石智能分选-微生物降解耦合全量利用新技术",实现废弃矿山修复与煤矸石大宗利用同步 [4][6] - 技术成果已吸引内蒙古、山西、宁夏、贵州等地相关单位洽谈合作,将拓展陕西碳基固废资源化利用方向 [6] - 项目验证生态功能土在国土空间修复、林业修复、防沙治沙等领域的应用效果,为全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6]
深读 | 丽水为每块废料找到最合适的重生方案
中国环境报· 2025-07-08 16:25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效 - 2024年丽水市建筑垃圾产生量达1090.3万余吨,综合利用量达1061.4万余吨,综合利用率高达97.35% [1] - 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材料用于水泥砖骨料和城市管道铺设垫层,混凝土和砖石转化为砂石骨料,废弃木材加工成再生板材 [1] - 天造环保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项目、年生产60万吨再生混凝土项目入选浙江省首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 [6] 数字化监管体系 - 丽水市通过"装修固废在线"场景应用实现"产出—运输—处理"全链条闭环管理,累计完成电子联单63168单,规范处置装修垃圾258048.58吨 [3] - 采用动态二维码、车辆卫星定位轨迹追踪、AI智能监控等技术实现运输过程透明化监管,违规倾倒案件同比下降超70% [3] - 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覆盖浙江金华、衢州、温州及福建南平等地,共同防范跨区域环境污染事件 [4] 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 - 天造环保研发中心建立建筑垃圾成分数据库,分析混凝土配比、石材产地等指标,为废料定制重生方案 [6] - 再生骨料可减轻结构重量且吸水性更好,按比例与级配混合后可替代天然砂石用于混凝土生产 [5] -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于城市公园地面铺装、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水泥砖骨料和管道铺设垫层 [8] 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 - 配套出台《丽水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及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实施意见》,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再生骨料掺合比例 [8] - 通过"浙里办"平台搭建建筑垃圾产生量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源头减量精准管控 [8] - 民泰银行丽水分行推出"再生循环贷"专项产品,解决企业再生资源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问题 [8] 行业发展趋势 - 建筑垃圾资源化模式通过"减量化—再生化—价值化"实现生态与经济双向增益 [5] - 城市建筑垃圾中混凝土、沥青、砂石等资源可实现100%再利用 [5] -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担纲、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加强治理 让城市建筑垃圾“物有所归”
央广网· 2025-06-11 10:28
政策目标与要求 -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平均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1] - 政策要求健全城市建筑垃圾治理体系,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1] - 政策提出将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用地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高达20多亿吨,部分建筑垃圾缺少利用处置空间[1][5] - 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垃圾减量效果不明显,施工现场管理有待加强[6] - 建筑垃圾运输环节存在车辆缺乏监管设备、违法运输等问题[2] 技术创新与实践案例 - 宁波鄞州区下应街道设置17处具备防雨防渗功能的装修垃圾暂存点,实现分类投放和日产日清[1] - 广州通过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建筑垃圾清运"一键备案"和"一键下单",电子联单数据较整治前增长20多倍[2][3] - 赣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具备日均处理1500吨能力,年生产3000万块环保砖[4] 资源化利用技术 - 工程渣土和干化泥浆可用于土方平衡、道路建设等用途[3] - 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可优先生产再生骨料、再生建材等[3] - 江西企业通过智能分拣和破碎工艺使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5] 管理体系建设 - 政策要求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施工,将建筑垃圾处理费用纳入工程造价[6] - 需建立从产生到处置的全流程监管体系,包括源头管理、运输监管和末端处置[6][7] - 强调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治理效率[7]
鸿翔环境拟IPO:父子控股63.8%,63岁姚岳良退任董事长仍任董事
搜狐财经· 2025-05-21 10:2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鸿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25日,注册资本1.17亿元,法定代表人许晓平,注册地址为浙江省海宁市砖石街道杨汇桥村杨汇桥7号 [1] - 公司控股股东为鸿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4.4719% [1] - 公司行业分类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计划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1] - 公司近3年内不存在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存托凭证并上市申请被终止审查、不予核准、不予注册的情况 [1] 业务模式与经营情况 - 公司主要以BOT特许经营方式从事建筑垃圾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专业从事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2] - 通过资源化利用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再生砌块及构件、再生骨料、再生水稳等 [2]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9.56%;实现归母净利润5004.70万元,同比下降10.45% [3] - 2024年毛利率为27.37%,较上年同期的31.37%有所下降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81%,低于上年同期的19.03% [3]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姚岳良和姚惟秉,通过控股股东鸿翔控股持有公司44.4719%的股份 [4] - 姚惟秉持有海宁汇泽59.7257%的合伙份额并担任其执行事务合伙人,海宁汇泽持有公司19.3605%的股份 [4] - 姚岳良和姚惟秉合计控制公司63.8324%股份 [4] - 姚岳良与宋程梅系夫妻关系,姚惟秉系姚岳良和宋程梅之子,宋程梅是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 [4] 管理层信息 - 姚岳良,62岁,大专学历,现任公司董事,拥有40余年建筑行业从业经验 [5] - 姚惟秉,37岁,本科学历,现任公司董事长,自2009年起在鸿翔系企业担任管理职务 [7] - 姚岳良和姚惟秉在公司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