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冷水鱼
icon
搜索文档
西宁-成都-曼谷中转货运航线通航
中国新闻网· 2025-11-18 17:42
航线开通与运营 - “西宁—成都—曼谷”空空中转全货运航线于17日通航,由西北货运航空使用B757-200型全货机执飞 [1] - 首航载运22吨青海本地特色农畜产品货物,其中10吨三文鱼经成都转关后直飞曼谷,运输时效缩短至12小时 [1] 货运网络与业务发展 - 青海机场有限公司持续优化货运航线布局,围绕冷凉蔬菜、冷水鱼等绿色有机农畜特色产业 [1] - 公司在连续五年运营西宁至南京、深圳、杭州、鄂州等地全货机航线的同时,积极探索直达中国香港、经国内转关至曼谷、雅加达等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运输通道 [1] 业务成果与增长 - 2025年以来,依托“航空+冷链”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及空空、空陆联运等模式,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已累计输出农畜产品超过1.5万吨 [1] - 冷凉蔬菜、冷水鱼等产品增幅尤为显著 [1]
为企业“控成本”,为发展“优生态”——四川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破局,四级服务网络精准响应企业急难愁盼
四川日报· 2025-11-14 11:07
企业综合服务专窗运行成效 - 四川省企业综合服务专窗运行一周年,累计提供项目、政策、科创、金融、法治五大类76项“一件事”服务近1000件(次)[1] - 全省已建成覆盖“省—市—县—园区”的四级协同企业服务体系,建成各类涉企服务站点307个(市州19个、县区114个、园区174个)[1] 省级枢纽服务功能与成果 - 政策服务专窗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422项省级惠企政策全部纳入,实现精准推送和智能匹配[2] - 项目服务专窗推行“一对一”全流程“管家式”服务,今年1—10月服务省级重点项目63个、企业65家,涉及资金逾2000亿元,办结提速达55.33%[2] - 金融服务专窗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累计提供金融政策辅导、业务咨询189件,协调解决融资共计5613万元[3][4] 基层创新实践案例 - 绵阳市安州区雎水镇企业服务中心推出“一张A4纸”标准化改革,并梳理21项新材料产业专项政策形成专属政策库,成功协助一企业申报环保改造资金约1000万元[5] - 雎水镇改造园区基础设施,缩短运输距离10多公里,缓解企业用电压力并降低成本,建设水库解决园区企业用水问题[6] - 宜宾三江新区“企业和人才之家”数字化平台集成7大模块78项服务功能,注册用户近1.7万个,日均访问页面数1.49万[6] - 宜宾三江新区通过“政企约见平台”和“专窗+综窗”协同模式,助推签约动力电池产业项目40余个,总投资超1100亿元,形成完整产业链[7] 区域特色产业服务 - 成都市成华区围绕机器人产业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的“全链条”陪伴式服务[8] - 雅安市针对冷水鱼特色养殖业精准匹配政策,助力产值年增20%[8] - 广元市依托铝产业园区服务驿站,通过“政企人员互派”机制为31家规上企业配备服务专员,解决运输成本高、技术工人短缺等难题[8] 政务服务改革核心理念 - 服务理念从“政府供给什么,企业接受什么”转向“企业需要什么,政府提供什么”[9] - 服务主体从“政府独奏”变为“政府搭台、市场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社会合唱”[9] - 服务内容从聚焦行政审批的“政务办理”拓展到涵盖要素、产业、法治的“增值赋能”[9] - 服务方式从“企业跑腿、人工办理”到“数据跑路、智能匹配”[9]
省部共建 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成果显著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20:02
输出地建设成果 - 青海省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和冷水鱼生产基地 [1] - 建成国家级春油菜、马铃薯制繁种基地 [1] - 冷凉蔬菜、冷水鱼等特色农畜产品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 [1] -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总数已达1621个 [3] - 累计输出相关产品超过324.8万吨,实现价值559.1亿元 [3] 产业发展特点 - 产业发展呈现绿色底色更浓、有机成色更足的特点 [3] - 产业基础更强、发展后劲更足 [3] - 特色品牌更响、市场口碑更优 [3]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农业农村部五年累计减免相关费用达2186万元以支持产业发展 [3] - 未来将持续支持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鼓励绿色有机认证 [3] - 支持强化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推动牦牛、藏羊等特色品种纳入国家核心育种场体系 [3] - 将发展冷水鱼良种繁育等关键技术,打造现代化种业振兴平台 [3]
让冷资源“热”起来(新知)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05
核心观点 - 青海省通过发展冷凉经济,将高海拔、低气温的气候劣势转化为农业、数据中心等产业的发展优势,打造出推进乡村振兴的“热产业”[1] - 转变发展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市场资源,是冷凉经济成功的关键[2] - 将生态保护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 冷凉经济产业表现 - 青海冷水鱼2024年出口额超3亿元,同比增长近12倍[1] - 青海在海拔2000米到2800米的“黄金海拔”地带发展冷凉蔬菜产业[1] - 西宁湟中区打造“湟中冷凉蔬菜”品牌,构建产业体系,超2万农户受益[2] 冷凉经济的优势条件 - 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糖分与养分积累,提升蔬菜品质[1] - 作物生长周期变长,病虫害发生频率降低,农药使用量更少[1] - 较低气温使数据中心一年有超300天不用开空调降温,为发展绿算产业提供条件[1] 产业发展关键举措 -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开展育种技术研究,培育适应高原条件的高产抗病蔬菜新品种[2] - 发展冷凉经济是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展现了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潜力[2]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保护基础打牢,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就越大[2] 其他地区成功案例 - 宁夏固原冷凉蔬菜远销新加坡[3] - 河北崇礼彩椒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3] - 浙江桐乡濮院镇“无中生有”发展羊毛衫产业[3]
青海因地制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央视网· 2025-10-08 20:50
盐湖产业 - 全国最大钾肥生产基地钾肥总产量占全国77% [3] - 基本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 [3] 清洁能源与数字产业 - 清洁能源与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到94%和72% [5] - 在建已建数据中心标准机架19万架、算力规模1.7万P [5] - 发布5项绿色算力地方标准并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 [5] 农牧业 - 大力发展冷凉蔬菜和冷水鱼产业 [7] - 湟中国家级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园和龙羊峡三文鱼产业科技园等重大平台建成投用 [7]
税收数据显示:青海高原特色产业增速显著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4:03
行业整体表现 - 青海省农林牧渔业经营主体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3% [1] - 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批发零售及相关服务等关联行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1% [1] - 税务部门优化服务并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1] 细分领域增长 - 农作物种植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8%,其中青稞、小麦等高原特色谷物增长54.8%,饲草种植增长61% [1] - 畜牧业总体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8.7%,牛羊饲养占比超六成 [1] - 冷水鱼养殖开票销售收入增长35.5% [1] - 蜜蜂养殖同比增长44.2%,家禽养殖同比增长16.2% [1] 下游加工与市场表现 - 农副食品加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速达100.4%,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 [2] - 蕨麻、酸奶等特色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市场认可度与销售表现持续提升 [2]
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与共同繁荣
齐鲁晚报网· 2025-09-10 17:08
核心观点 - 因地制宜的多元发展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通过深度利用本地资源与科技创新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1][2][3] 产业发展模式 - 云南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托优质水资源开发生态漂流项目 楚雄双柏县利用稻田养鱼传统打造农旅结合新模式 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1] - 新疆和田地区在沙漠中成功养殖海鲜 打破传统认知框架 展现科技与智慧改造自然的可能性[1] - 新疆吐鲁番利用坎儿井水养殖冷水鱼 保持传统水资源利用智慧的同时创造新经济价值[2] - 沙湾市马铃薯产业通过拓展销售渠道成功打入国际市场[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贵州桐梓县采用无人机吊运技术采收方竹笋 提高效率并解决山地运输难题 降低人力成本[2] - 科技创新推动乡村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重塑价值创造模式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帮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利润[2] 政策支持与市场对接 -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 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拓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2] - 乡村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机制[2]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多元化产业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2] - 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推动中国乡村现代化转型[3] -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 乡村美 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每个地区基于自身条件探索特色发展之路[2][3]
新华视点|特色产业兴乡村 多元经济促发展
新华社· 2025-09-05 08:54
文旅产业发展 - 云南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托优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出峡谷漂流与壮乡风情体验特色文旅模式[1][3] - 新疆吐鲁番利用火焰山旁坎儿井水成功养殖冷水鱼[7] 特色农业与渔业 - 云南双柏县发展稻田养鱼模式 在水稻成熟前夕进行捕捞增收[5] - 新疆和田地区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 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 产值3.8亿元[9] - 新疆沙湾市博尔通古乡数千亩马铃薯迎来收获 产品销往新疆市场及海外[13] 科技助力农业 - 贵州桐梓县应用无人机吊运技术采收方竹笋 全县方竹产笋面积约30万亩 预计今年产量1.8万吨 总产值1.4亿元[10][12] 产业经济影响 - 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15]
从北大荒到钱塘江:“黑土优品・杭向未来”打造长三角农产品破圈之旅
新浪财经· 2025-06-30 10:48
活动概况 - 活动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指导,北大荒农垦集团主办,北大荒食品集团与浙江省农产品流通行业协会承办,主题为"黑土优品・杭向未来"一线城市品牌行(杭州专场) [1] - 活动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1日,地点包括杭州市农发城市厨房、和家园社区等地 [1] - 活动内容包括北大荒知青文艺表演、品牌推介、合作签约仪式、产销座谈、产品展示及农产品产销对接等环节 [5] 黑土优品品牌 - "黑土优品"是黑龙江省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主打"绿色、有机"核心竞争力 [3] - 品牌建设方案由黑龙江省19个单位联合印发,实施五大工程(质量提升、孵化培育、传播推广、保护利用、营销赋能) [3] - 品牌体系包括1个省级优质农业品牌、10大品类(如大米、鲜食玉米、高端肉、冷水鱼等)、40个区域公共品牌(如响水大米、海伦大豆等)、100个领军企业品牌(如和粮、乔府、完达山等) [3]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北大荒食品集团携大米、大豆、鲜食玉米、杂粮、食用菌、中药材、高端肉、冷水鱼、乳品等品类产品亮相 [3] - 活动通过"产地直供+渠道整合"流通体系,精准对接供应链配送企业、餐饮共建企业及大型渠道商,形成"政企商"三方联动格局 [4] - 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超2.3亿,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前列,中高端消费群体庞大,对"绿色、健康、原生态"农产品需求旺盛 [4] - 杭州的市集文化、社区团购等消费场景活跃,为"黑土优品"提供沉浸式体验营销机会 [4] 合作与渠道拓展 - 活动邀请浙江省农产品流通协会、浙江浙采供应链有限公司等机构支持 [4] - 电商企业启动电商选品前置机制,通过数字化选品平台对接长三角电商渠道 [5] - 参加活动的企业将与浙江省企业洽谈对接,并调研阿里巴巴 [5] 文化交流与品牌推广 - 活动通过杭帮菜与"黑土优品"的结合,促进文化与情感交流 [3] - 现场设有品鉴交流区和北大荒文化精神展示内容,让客商深度感受品牌魅力及文化内核 [5] - 活动旨在让长三角市民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黑土地的独特魅力 [6]
“投资青海”推介会签约18个项目 总金额近2.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5 20:36
推介会概况 - "投资青海"国际经贸合作推介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吸引了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跨国企业、专家智库代表等近300名嘉宾参会 [1] - 推介会借助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平台,面向全球投资者展示青海经济活力、创新动力和投资潜力 [3] 青海资源禀赋 -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清洁能源资源 [3] - 锂、钾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3] 专题推介内容 - 青海省商务厅、西宁市、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围绕开放型经济发展、"四首经济"、冷凉蔬菜产业、冷水鱼产业、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先进制造业作专题推介 [5] - 通过政策和产业发展解读,宣传青海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投资价值 [5] 签约项目 - 内外贸重点项目签约活动中,共签约项目18个,签约总金额近2.5亿元 [5] - 签约项目涵盖农畜产品、通信技术、国际品牌、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包括具有全省引领性、填补产业空白的重大项目 [5] 招商引资成果 - 今年一季度,青海省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1个,签约金额突破千亿元 [7] - 更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开始深度融入青海省新能源、制造业、服务业、绿色算力等领域 [7] 未来发展策略 - 青海以"国家所需、青海所能"为目标,全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7] - 青海将实施工作体系完善、重点项目促进、平台载体提升、招商方式创新、招商能力强基、营商环境优化"六大行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