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准备金
icon
搜索文档
重磅!鲍威尔敞开降息大门:9月会议以来前景没多大变化,就业下行风险显著,或接近停止缩表(附讲稿)
美股IPO· 2025-10-15 08:26
经济与劳动力市场状况 - 经济增长轨迹可能比预期略为稳健,政府关门前的数据显示经济活动增长强劲[3][25] - 8月失业率保持低位,但工资增长大幅放缓,可能部分源于移民减少和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导致劳动力增长放缓[3][25] - 劳动力市场活力不足且略显疲软,就业下行风险有所增加[4][25] - 职位空缺数进一步下降,很可能反映在失业率上,最终可能导致失业率开始上升[5] - 在截至8月的12个月内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率为2.9%,较今年初略有升高[26] 货币政策立场 - 自9月美联储会议以来,就业和通胀前景似乎没有太大变化[3][25] - 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反映了关税,而非更广泛的通胀压力[4][26] - 就业下行风险增加改变了风险平衡评估,因此9月决定降息[4][27] - 不存在毫无风险的政策路径,降息过快可能导致通胀任务未完成,降息过慢则可能导致就业市场遭受惨痛损失[4][5] - 美联储让联储保持在再次降息的轨道,尽管有通胀担忧,本月仍可能因就业市场疲软而降息[5] 资产负债表与流动性管理 - 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接近停止缩表所需水平,准备金仍充足[1][6][21] - 自2022年6月以来,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缩减2.2万亿美元,从GDP的35%降至略低于22%[21] - 有迹象显示流动性正在逐步收紧,包括回购利率普遍走强[7][21] - 美联储将采取谨慎措施,避免出现2019年9月那样的货币市场紧张局面[7][21] - 若美联储被剥夺支付准备金利息的能力,将失去对利率的控制,对市场造成更大破坏[8][23] 资产购买与投资组合构成 - 疫情期间美联储证券持有量增加了4.6万亿美元[16] - 美联储在考虑调整资产持有构成,增持短期资产[9] - 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主要由美国国债组成的投资组合[22] - 资产购买计划规模在2020年12月达到每月1200亿美元,并维持至2021年10月[16] 数据与沟通策略 - 由于政府关门造成非农就业报告等官方数据缺失,民间部门数据无法取代官方统计数据的黄金标准[11] - 美联储官员保持低调,远离政治,唯一目标是为公众做好工作[12] - 沟通始终存在改进空间,但声明已清楚阐明支持市场平稳运行和营造宽松金融环境的目标[19]
美国银行业准备金余额已跌破3万亿美元,预示金融体系“流动性紧张”,美联储需要停止缩表
搜狐财经· 2025-09-26 08:57
流动性状况与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银行业准备金余额连续七周下降,减少约210亿美元至2.9997万亿美元,为今年1月1日以来的最低水平[1] - 作为美联储主要政策利率的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从4.08%上升一个基点至4.09%,出现小幅走高[3] - 尽管准备金水平被描述为“充裕”,但市场迹象表明流动性紧张的临界点可能比决策者预期的更近[1] 流动性流失的核心驱动因素 - 金融体系流动性流失源于美联储量化紧缩进程,其允许持有债券到期而不进行再投资,直接从系统抽走资金[2] - 美国财政部在债务上限解决后为重建现金余额而大幅增加债务发行,进一步吸收流动性[2] - 随着隔夜逆回购协议工具资金近乎耗尽,流动性压力正集中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上[2] 市场信号与框架有效性讨论 - 联邦基金利率过去两年被压在目标区间下限,当前的走高趋势被解读为融资成本上升和金融环境趋紧的信号[3] - 有观点提出美联储应考虑放弃将联邦基金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基准,因其依赖的银行间市场使用率低且联系“脆弱”[4] - 更新货币政策实施机制被视为“高效和有效中央银行业务”的一部分[5]
美联储理事沃勒:2.7万亿美元是“充足准备金”水平的粗略基准。美联储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推高了资产负债表规模。同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确实应该缩减。资产负债表未必需要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大幅缩减。充足准备金体系有助于稳定金融系统。支付准备金利息对财政部没有成本负担。一旦准备金达到充足水平,美联储可以增持短期国库券。需要考虑将资产负债表结构转向短期国库券。
快讯· 2025-07-11 01:19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与准备金水平 - 美联储理事沃勒提出2 7万亿美元是"充足准备金"水平的粗略基准 [1] - 外部因素推高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且难以控制 [1] -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应缩减但无需大幅缩减 [1] 充足准备金体系的作用 - 充足准备金体系有助于金融系统稳定 [1] - 支付准备金利息对财政部无成本负担 [1] 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方向 - 准备金充足后可增持短期国库券 [1] - 需考虑将资产负债表结构转向短期国库券 [1]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实施好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快讯· 2025-06-24 17:07
货币政策调控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强调实施好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1] - 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1] - 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央行首度月初预告买断式逆回购
上海证券报· 2025-06-06 02:51
央行逆回购操作分析 - 央行在月初打破惯例提前公告大规模逆回购操作 主要原因为2025年6月同业存单到期总规模预计达4 2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其中上旬和中旬分别有约9200亿元和1 95万亿元存单到期 这会带来短期流动性扰动风险 [1] - 央行此举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处于充裕状态 控制资金面波动 稳定市场预期 当前政策重点在于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 支持政府债券发行 [2]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平替"部分MLF到期操作 可降低资金成本 缓解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 [2] 货币政策工具透明度提升 - 央行在官网新设立"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 首次集中披露2025年5月各类工具的投放回笼汇总情况 包括准备金 中央银行贷款 公开市场业务三类工具类型及九类具体工具 [3] - 5月准备金净投放1万亿元 SLF净投放5亿元 MLF净投放3750亿元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净投放2400亿元 PSL净回笼2700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 [3] 流动性供给与政府债发行 - 5月央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 MLF净投放3750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 整体长端流动性供给超过万亿元 缓解了当月政府债集中发行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4] - 6月政府债发行压力或低于5月 预计MLF可能延续净投放 [4]
央行官网开设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
快讯· 2025-06-05 17:44
央行官网开设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 - 央行在官网开设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并更新2025年5月流动性投放数据 [1] - 栏目公布三大类九种工具的月度投放和回笼情况 [1] - 2025年5月准备金净投放10000亿元 [1] - 常备借贷便利(SLF)净投放5亿元 [1] - 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3750亿元 [1] -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净投放2400亿元 [1]
央行释放重要信号
Wind万得· 2025-05-09 20:04
宏观经济形势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社会信心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进展[2] - 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4%,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0%,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65.4万亿元[2] - 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持续[2] - 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具备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才资源等优势[2] 货币政策方向 - 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匹配[4]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完善利率调控框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4] -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4] - 探索拓展央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4] -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4] 金融促消费政策 -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关键点,金融支持消费已有较好基础[6] - 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强化对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居民服务等重点服务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6] - 加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力度[6] - 持续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6] 物价走势 - 一季度核心CPI上涨0.3%,PPI降幅收窄[8] - 扩大内需政策将支撑物价温和回升,中长期物价平稳有基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