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贷款

搜索文档
5000亿元再贷款支持密集落地 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迎“活水”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9 00:18
本报记者 张芗逸 当前,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正在各地加速落地。例如,截至6月15日,云南省金融机构已落地符合服 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支持条件的相关领域贷款超10亿元,支持的经营主体超300户;截至6月中旬, 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已累计投放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支持领域贷款共64笔,金额合计7.3亿元。 宋向清认为,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再贷款为服务消费 和养老产业注入了大量资金,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发展服务消费、养老产业是释放消费增长潜能的重要抓手。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服务 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 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两个月来,各地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在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及养老产业密 集落地支持贷款。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为服 务消费和养老产业提供了针对性金融支持,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同时也为 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 ...
639家A股公司获银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 “稳定器”规模超1400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7-07 00:54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概况 - 自2023年10月创设以来已有639家上市公司获银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 总金额达1450.96亿元(回购贷款946.97亿元 增持贷款503.99亿元) [1] - 2024年上半年418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回购增持贷款 总金额910.84亿元 [1] - 首期额度3000亿元 年利率1.75% 期限1年(可展期) 2024年5月最长期限延长至3年 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至10% [1]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央行将中国诚通 中国国新纳入支持范围 两家央企拟使用资金达1800亿元 [1][3] - 工具为上市公司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 满足市值管理需求 释放积极市场信号 [2] - 上证指数突破3400点 脱离3000点震荡区间 [3] 企业参与情况 - 民营企业占比最高(410家 64.16%) 国有企业181家(28.33%) 另有公众公司/外资企业等48家 [2] - 东方盛虹以37亿元贷款额度居首 牧原股份(25亿元) 荣盛石化(18亿元)位列前三 [3] - 京东方A获建行18亿元专项贷款 龙佰集团获中信银行9亿元贷款 嘉化能源获中行5.4亿元支持 [2] 典型案例 - 中国化学控股股东获工行5.4亿元增持融资承诺 [2] - 逾20家上市公司(及股东)获超10亿元贷款规模 包括歌尔股份 赛轮轮胎等 [3]
(年中经济观察)稳经济,中国货币政策仍有工具储备
中国新闻网· 2025-07-06 16:51
货币政策工具与效果 - 2025年上半年央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包括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优化两项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 [1] - 5月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和M2同比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高0.3和0.9个百分点,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 [1]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提出要"用足存量政策,加力实施增量政策",预示下半年政策将持续宽松 [1] 下半年政策预期 - 预计年内可能实施一次10-20个基点的降息,以及一次25-50个基点的定向或全面降准 [1]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精准支持科技、消费、外贸、楼市、股市等领域 [2]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推出,用于扩大投资并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投资领域或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 [3] 消费与内需支持 - 2025年初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促消费专项行动,覆盖汽车、家电、电子产品、旅游等重点领域 [2] - 央行推出的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旨在提升服务消费供给水平,满足高品质服务需求 [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进一步降息,以加大对特定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转型 [2] 投资领域方向 - 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投向消费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市政和产业园等领域 [3] - 拉动有效投资仍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与消费刺激政策并行 [3]
天津市首笔柜台同业存单质押再贷款业务落地
快讯· 2025-07-04 21:10
银行业务创新 -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浙商银行天津分行柜台渠道办理10亿元同业存单质押业务 [1] - 该业务为天津市首笔柜台同业存单质押再贷款业务 [1] - 业务类型为支农支小再贷款 [1] 金融机构合作 - 浙商银行天津分行作为渠道方参与该笔同业存单质押业务 [1] -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作为监管机构发布该业务落地信息 [1]
★额度5000亿元 央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政策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额度5000亿元 年利率1.5% 期限1年 可展期2次 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年 [1] - 政策执行至2027年末 发放对象包括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家系统重要性城市商业银行 [1] - 金融机构可按照贷款本金的100%按季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 需对贷款信息真实性负责 [1] 政策目标 - 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1] - 提升和改善服务消费供给 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2] - 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协同配合 支持提振消费 [2] 实施机制 - 26家金融机构根据经营主体申请 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及贷款发放条件 [1] -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报送的申请发放再贷款 加强事后核查和监督管理 [1] - 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扩容的重要着力点 该工具是支持提振消费的创新举措 [2]
★六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扩消费"19条" 支持生产、渠道、终端等消费产业链上优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5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19条具体举措 从增强消费能力 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加大重点领域支持 强化基础设施金融支持 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提供支撑 [1] - 重点部署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 支持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合理扩大客户支持范围 促进消费贷款提质增量 [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涉农 小微企业贷款给予支持 [1][2] 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 - 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 居民服务 养老托育 教育 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2] - 推动支持服务行业企业扩大投资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满足居民高质量服务消费需求 [2] - 支持生产 渠道 终端等消费产业链上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 "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2] 商品消费与新型消费培育 - 围绕重点场景和重点人群创新优化消费信贷产品 满足差异化 个性化需求 做好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2] - 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 合理确定贷款发放比例 期限和利率 适当减免以旧换新提前结清贷款违约金 [2]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 汽车金融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 拓宽资金来源 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2] 消费能力增强与供给效率提升 - 完善面向居民的金融服务政策 支持消费信贷 培育养老保险金融 减少居民流动性约束 [3] - 深入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创新家庭财富管理金融产品 支持居民就业增收 优化养老健康保险保障体系 [3] - 围绕适老改造 体育设施 充电装备等消费基础设施 以及交通物流供应链项目 创新金融产品 加大贷款投放 [3] 消费环境优化 - 从优化支付服务 健全信用体系 加强权益保护三个维度提升消费意愿与热情 [3] - 当前消费基础设施格局不够完善 县域物流配送体系滞后 供应链响应效率待提升 制约消费市场扩容提质 [3]
泸州银行:借政策工具之力,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
和讯网· 2025-07-02 11:18
普惠金融创新 - 泸州银行通过创新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地方财金互动政策及降费让利政策,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实现量增、面扩、本降 [1] - 公司创新再贷款运用机制,构建"央行再贷款资金+信贷产品"业务模式,2021年以来累计申请再贷款再贴现资金约215亿元 [1] - 专项优惠利率贷款惠及民营和小微企业近9000户,最低贷款利率降至3 1% [1] 政策工具运用 - 泸州银行深化财政金融互动政策落地,建立"工作专班""三专五优机制"等专属服务模式 [2] - 在全省第三轮财金互动政策实施期间,公司累计发放贴息贷款超过120亿元,帮助约4800户小微企业获得近2亿元财政贴息资金 [2] - 平均为每户企业节约利息支出4万多元,实际融资成本降至2%左右 [2] 费用减免措施 - 泸州银行实施账户服务、支付结算零收费政策,免除单位结算账户管理等67项服务费用 [2] - 主动承担抵押登记费、评估费等中间费用,平均每年可为单户企业节省上千元金融服务费用 [2] 服务成效 - 通过政策组合拳,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支持,实际融资成本降至2%左右 [2] - 公司将继续深化政策工具运用,将国家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2]
(经济观察)中国货币政策加码促消费 5000亿元撬动真金白银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21:59
金融机构行动 - 交通银行绍兴分行向绍兴某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贷款666万元用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1] - 中国民生银行重庆分行为当地某连锁餐饮企业提供30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中央厨房改造及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 [1] -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上海某旅行社发放贷款1360万元助推区域文旅产业发展 [1] - 中国央行宣布设立额度达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1] - 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家系统重要性城市商业银行可按照贷款本金的100%申请再贷款 [1] 政策背景与市场分析 - 中国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1]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是对"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深化 [2] - 2024年中国商品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已与美国基本相当 [2] - 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消费占GDP比重为18%而发达国家一般在40%以上 [2] - 服务消费不易透支未来消费能力且有利于吸纳更多就业岗位 [2] 消费市场潜力 - 中国服务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2] - 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对高品质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上升 [2] - "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多为耐用消费品短期效果明显 [2] - 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2] 政策支持方向 - 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着重从供给侧发力 [3] - 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养老托育、教育、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3] - 推动支持行业企业扩大投资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3] - 《意见》提出19项重点举措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等六个方面 [3]
A股回购增持贷款规模突破1300亿元!民企占比超六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20:24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政策效果 - 自2024年10月创设以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在维护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方面已显现出积极效应 [1] - 截至6月30日,已有超630家上市公司获银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总金额超1300亿元 [1] - 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 [2] 政策实施情况 - 截至6月30日,632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回购增持贷款,总金额达1342.61亿元 [2] - 今年上半年合计有412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为849.78亿元 [2] - 民营企业数量最多,合计有406家,占比64.24%;国有企业180家,占比28.48% [4][5] 重点企业案例 - 东方盛虹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获得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达到28亿元,后又获得不超过9亿元的增持回购专项贷款 [5] - 牧原股份、荣盛石化、歌尔股份、赛轮轮胎等多家民企获得的增持回购专项贷款金额居前,分别为最高25亿元、18亿元、17.6亿元、16亿元 [5] - 京东方A、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中国石化等央国企也获得较高额度的贷款支持 [6] 市场影响 - 今年以来上证指数已基本脱离3000点的震荡区间,并连续多日在3400点附近震荡 [9] - 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两家央企拟使用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达1800亿元 [9] - 政策引导资金流向业绩稳定、具有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促进公司股价回归合理价值 [3] 政策意义 - 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满足其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 [2] - 形成"低成本融资—市值管理—估值修复"的三重良性循环 [10] - 有助于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推动企业提升治理能力 [9]
A股回购增持贷款规模突破130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6-30 20:09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政策效果 - 自2024年10月创设以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已支持超630家上市公司,总金额达1342.61亿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412家企业获849.78亿元贷款[1][3] - 政策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 - 该工具通过低成本资金支持回购/增持,形成市场内在稳定机制,促进股价回归合理价值[4][11] 企业参与结构分析 - 民营企业占比64.24%(406家),地方国企占20.09%(127家),央企占8.39%(53家)[6][7] - 东方盛虹以37亿元贷款上限居首,牧原股份(25亿元)、荣盛石化(18亿元)等民企获大额支持[7][8] - 政策初期由央国企/行业龙头主导,2024年中小民企参与度显著提升,形成多元化市值管理格局[8][9] 市场影响与政策展望 - 上证指数脱离3000点震荡区间,2024年4月央企单日动用1800亿元资金维稳市场[11] - 政策推动"融资-市值管理-估值修复"良性循环,被视作资本市场"稳定器"和"价值发现器"[12] - 未来或优化政策细则,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进一步服务不同类型企业需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