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服务

搜索文档
晋景新能(1783.HK):打造ESG价值创新典范,荣获“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奖
格隆汇· 2025-07-04 14:09
ESG投资趋势 - ESG已成为长线投资者的必要考量因素,全球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机构已近5100家,管理资产总额突破100万亿美元 [1] - 早期投资者主要关注财务指标,但成熟投资者逐渐增加ESG因素的决策权重 [1] - ESG是识别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的有效核心标准 [2] 晋景新能ESG表现 - 公司荣获"金格奖·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因其在动力电池回收平台的突出表现 [2] - 作为港股唯一的海外电芯循环标的,业务具备环境友好特征,构建了覆盖28国的回收网络和香港首张动力电池处置全牌照 [4] - 从建筑主业转型为动力电池回收标杆,仅用三年时间 [4] 财务与业务增长 - 2025财年营收同比激增92.3%至8.7亿港元,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业务贡献80%营收,增长率达204% [4] - 经调整EBITDA从-4010万港元跃升至4480万港元,显示绿色转型是价值创造引擎 [4] - 运营模式轻资产化,与菜鸟供应链等合作降低运输环节碳排放 [6]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布局 - 构建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全球化网络,与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企业战略合作 [5] - 回收网络延伸至28个国家,建立70余个服务节点,形成"政策研判-技术协同-网点建设"路径 [5] - 通过合作将全球回收体系转化为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战略储备池 [5] 市场潜力与政策红利 - 香港处理设施将投产,承接内地政策红利与海外高端市场,欧盟标准认证撬动海外溢价 [7] - 2026年香港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市场规模达百亿港元 [7] - 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普及加快,为公司盈利改善提供良好环境 [7] 行业前景 - 全球动力电池退役量将在2028年突破400万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9] - 公司实践印证ESG是企业增长加速器,而非额外成本项 [9] - 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提供ESG解决方案,将环境责任内化为商业价值 [9]
晋景新能(1783.HK)逆势突围:营收激增92.3%,动力电池回收赛道跑出“加速度”
格隆汇· 2025-06-30 09:05
核心观点 - 晋景新能2025财年业绩表现亮眼 营业收入达8 7亿港元 同比增长92 3% 毛利1 03亿港元 同比增266 8% 净亏损大幅收窄至1570万港元 经调整EBITDA实现扭亏为盈至4480万港元 [1] - 公司成功从建筑承包商转型为新能源循环经济龙头 绿色能源业务占总收益80% 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贡献6 96亿港元增量 同比增204% [1][2] - 资本市场高度认可公司转型成果 2024年股价累计涨幅265 85% 2025年6月27日市值达109 6亿港元 [10] 业务重构与增长动能 - 公司通过三年战略转型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全产业链资质壁垒 逆向供应链业务贡献超一半营收增量 毛利率跃升显示技术壁垒转化为定价能力 [3] - 纵向整合方面 收购本地再生资源企业延伸至电池回收全生命周期 形成闭环处理能力 [4] - 横向合作方面 与国轩高科升级战略合作 覆盖全球电池材料贸易和电池护照系统建设 国轩高科2025年海外100GWh产能对应228亿元退役电池处置市场空间 还与宁德时代邦普循环 亿纬锂能等共建全球回收网络 [4] - 运营模式创新 与菜鸟供应链合作利用其物流网络提升收集运输效率 实现轻资产国际化布局 [5] 政策风口与战略纵深 - 国务院《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与公司布局高度契合 公司合规资质和全球回收循环产业链成为政策转向下的稀缺资源 [6] - 2025年国内退役电池量预计82万吨 2028年将突破400万吨 但当前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行业加速出清小散企业 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7] - 公司全球化布局取得重大突破 在28个国家建立回收点位网络 覆盖欧洲 东南亚等关键市场 [7] - 4月收购新加坡Green Jade公司 接入欧盟环保标准体系 5月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邦普循环三方合作探索海外网点建设 与亿纬锂能等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8] - 技术路线领先 开发多种梯次利用技术 政策协同方面逆向物流体系与国家"换新+回收"政策方向共振 [8] 资本溢价与价值裂变 - 赛道稀缺性 港股唯一海外电芯循环标的 覆盖28国物流节点网络和70个服务网点 成为头部电池企业海外产能优先处置通道 [11] - 香港首间动力电池处理设施将投产 与2026年香港电动车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形成精准匹配 香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8年1%增至2024年70% 2035年前将停售燃油车 [12] - 商业模式可复制 与国轩高科共建100个全球服务网点计划 承接其海外电池产能需求 共享资源池降低边际成本 [13] - 市值109 6亿港元远超港股通50亿港元门槛 纳入预期强烈 若入通有望获得南向资金关注和流动性溢价 [13] - 相较美国电池回收企业Redwood Materials的50亿美元估值 公司存在显著估值折价 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后估值体系有望向全球龙头靠拢 [14]
德众汽车(838030)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9:3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14 日 [3] - 活动地点为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3] - 参会人员为通过网络参加报告说明会的投资者 [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段坤良,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易斈播 [3] 公司发展机遇 报废机动车回收 - 2023 年修订细则激活零部件再制造市场,释放超千亿元循环经济价值 [5] - 2025 年中国报废机动车数量预计突破 1500 万辆,金属资源价值超 1200 亿元 [5] - 2024 年公司报废车辆回收拆解业务营业收入 7757 万元,同比增长 194.41% [5] 动力电池回收 - 2024 年退役电池量超 35 万吨,新能源车保有量突破 6000 万辆 [5] - 技术路径为“梯次利用”与“材料再生”并行,金属再生回收率超 90%,2024 年再生锂占比达 20% [5] - 公司动力电池一期已完工,预计 2025 年下半年试产 [5][7] 其他业务情况 - 新能源汽车品牌有 AITO 问界、欧拉、广汽埃安、捷途山海、长城哈弗新能源 [6] - 2025 年一季度报废车辆回收拆解业务营业收入 3500 万 [7] 公司规划与决策 - 致力于构建全国性规范化汽车回收拆解运营体系 [7] - 暂无并购计划,关注新能源品牌及优质标的 [8] - 2025 年 4 月 25 号公告权益分派,在 5 月 15 号股东会通过后 2 个月内实施完毕 [7] 对股价看法 - 短期股价受市场情绪与估值分歧影响,公司基本面扎实 [8] - 未来聚焦核心优势,发力报废汽车拆解和动力电池回收拆解项目 [9]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现里程碑式合作,晋景新能携两大巨头构建动力电池回收铁三角
格隆汇APP· 2025-05-09 22:39
战略合作核心 - 晋景新能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旗下中资环国际、宁德时代控股的邦普循环达成三方战略合作,聚焦政策研判、技术协同及海外网点建设[1][2] - 合作标志着中国电池回收产业首次形成"国家队+产业龙头+全球化服务商"的三角资源闭环,推动行业从零散竞争转向体系化作战[1][3] - 三方整合"资源协调-技术研发-全球网络"全链条能力,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2][3] 资源与技术协同 - 中资环国际背靠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提供政策解读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能力,强化晋景新能全球合规响应[2] - 邦普循环拥有全球首创"DRT定向循环"技术,正极材料碳减排近50%,其闭环技术体系可提升晋景新能回收效率与处理规模[2][5] - 晋景新能现有逆向供应链业务覆盖28国,合作后其回收网络将作为终端节点,形成"回收-处理-再利用"一体化模式[3][5]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潜力 - 动力电池需求预计以22.3%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30年退役电池量突破800GWh,回收市场空间显著[3] - 欧盟《新电池法》与中国新回收政策要求提高回收率,邦普循环的369项行业标准与4527项专利可快速适应各国合规[4][5] - 晋景新能逆向供应链业务2024年中期营收同比增长1.4倍至1.57亿港元,占比总营收63.4%,合作有望通过规模效应改善盈利[5] 资本与产业联动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将强化海外研发与香港研究院协同,吸引全球电池人才,推动技术输出与知识产权合作[5][6] - 晋景新能可借助宁德时代品牌声势与资本关注,通过其海外工厂实现电池回收属地化闭环[6] - 邦普循环示范项目显示每回收10万吨电池减少150万吨原矿开采,环保效益或转化为碳关税豁免与绿色融资优势[5] 竞争壁垒与行业影响 - 合作使晋景新能构建"政策-技术-网络"三维护城河,覆盖28国的服务节点可承接合作伙伴海外产能需求[7] - 公司通过电池材料交易中心掌握定价话语权,率先从规模竞争转向体系化输出阶段[7] - 行业千亿级市场爆发前夜,晋景新能已锚定穿越周期的增长确定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