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大咖共探动力电池回收破局之道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11:27
行业现状 - 中国动力电池正逐步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30年退役总量或将超过200GWh [3] - 国家层面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核心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中央与地方均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白名单"企业及示范项目发展 [3] - 已形成以湿法冶金为主的回收体系,部分龙头企业的镍、钴、锰金属回收率超98% [3] - 蔚来通过BaaS电池租用模式构建闭环回收能力,事故电池回收率超98% [3] 面临挑战 - 行业"小、散、乱"现象显著,已建成的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能力超出实际需求 [4] - 回收渠道不畅、市场不规范,汽车企业难掌握退役电池流向 [4] - 梯次利用受限,储能、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政策与标准趋严 [5] - 退役动力电池规模高峰尚未到来,回收企业大量涌入导致"僧多粥少"竞争局面 [5] - 废旧电池到再生材料的闭环尚未打通,电池包结构和材料体系日益多样化 [5] 政策建议 - 加强跨部门联合执法,建立黑名单和联合惩戒机制 [6] - 完善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实现"一码到底"的闭环监管 [6] - 明确再生材料在电池生产中的使用比例及产品碳排放门槛标准 [6] - 梯次利用实行"比例替代"方式,政策执行下沉至省市级 [6] 技术建议 - 细化"电池护照"相关标准,解决数据接口等问题 [7] - 探索稳定回收磷酸铁以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再生经济性 [7] - 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回收利用深度融合 [7] - 集中攻克智能拆解、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分选等关键技术 [7] 市场建议 - 针对换电车型、V2G车型等不同类型制定差异化回收技术路线 [7] - 区分运营车、公交车、私家车等不同所有权类型建立针对性管理制度 [7] - 运营车可强制统一回收,私家车结合鼓励+溯源+监管的模式 [7]
英国政府投资支持捷豹路虎动力电池回收项目
观察者网· 2025-07-20 10:17
资金支持与项目合作 - 清洁技术公司Mint Innovation与捷豹路虎、LiBatt Recycling及华威大学WMG合作的动力电池回收项目获得81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819万元)资金支持,其中405万英镑来自英国政府[1] - 项目旨在验证低碳湿法黑粉精炼技术,回收锂、钴、镍等成分用于循环生产,预计2028年完成[1] 英国政府政策与计划 - 英国商业贸易部启动DRIVE35计划,未来10年划拨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41亿元)支持汽车企业零碳转型[1] - 资助范围包括零排放汽车及供应链项目,如车辆组装、电池工厂、电机系统、燃料电池及回收等[1] - 英国政府多次调整燃油车禁售政策,最终确定2030年禁售纯燃油车,2035年禁售混合动力车[3] 行业现状与需求 - 英国预计到2040年将产生23.5万吨动力电池废料,但目前缺乏规模化回收的合规企业[1] - LiBatt Recycling母公司Recyclus集团认为Mint Innovation的低碳黑粉精炼工艺是行业所需,可推动废旧电池循环利用[3]
多方合力解决好动力电池“身后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3 16:35
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动力电池保有量 - 2024年前5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60 8万辆 同比增长44% [1]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早期动力电池进入集中退役期 [1] 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及回收市场 - 2023年退役动力电池总量58万吨 预计2024年超100万吨 2030年达350万吨 [1]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000亿元 [1] - 当前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大量电池滞留车主或流入非正规渠道 [2] 退役电池处置技术路径 - 三种主流处置方式:重新制造(替换零件装车)、电池转型(改装至低速电动车/基站)、循环利用(提取锂钴镍锰等金属) [1] - 部分再利用技术仍处试验阶段 商业化难度较高 [2] 行业竞争格局与痛点 - 中国现存电池回收相关企业19 5万家 2024年新增注册4 2万家 [2] - 仅148家企业进入工信部合规名单 具备完整回收体系但面临"吃不饱"困境 [2] - 黑市回收价显著高于正规渠道 价差导致70%以上电池流向不可控私人领域 [3] 环境风险与产业挑战 - 私人拆解作坊技术不达标 单吨废旧电池可污染60万升地下水 危害持续百年 [3] - 小作坊环境成本优势推高收购价 正规企业被迫向其采购 形成恶性循环 [3] 政策与生态建设方向 - 需完善法规体系 通过财政补贴激励生产/销售商参与回收 [4] - 推动电池技术标准化 建立溯源管理/梯级产品/报废惩罚等制度 [4]
动力电池迎退役高峰,企查查:前五月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涨超9%
企查查· 2025-06-23 11:14
行业概况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截至2024年底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多年全球领先 [1] - 首批动力电池逐步到达八年质保期,叠加换新补贴政策落地,行业即将迎来集中退役高峰期 [1] - 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1] 企业数量与增长 - 国内电池回收相关现存企业总数达18.27万家 [1][2] - 2024年前五月新注册企业1.86万家,同比增长9.32% [1][2] - 近十年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2024年每年注册量均超4万家 [2] 地域分布 - 华东地区企业占比最高达31.78%,其次为华南(16.3%)、华中(14.37%)、西南(13.17%) [1][3] 企业成立年限 - 超6成企业成立于近3年,其中1-3年企业占比40.05% [1][4] - 成立1年内的企业占比23.56%,10年以上企业仅占4.9% [4]
“8年质保期”到了,首批新能源车电池报废后去哪了?
起点锂电· 2025-06-20 18:59
行业现状与趋势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动力电池装车量多年全球领先 [1] - 首批动力电池逐步到达"8年质保期" 叠加换新补贴政策落地 行业即将迎来集中退役高峰期 [1] - 预计到2030年我国退役电池总量将突破350万吨 但当前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1][2] 回收市场乱象 - 大量退役电池通过"低价转卖""拆车贩卖"等非正规渠道处理 格林美披露70-80%回收车辆无电池 [2] - 合规企业面临高成本困境(厂房建设/环保投入/技术研发) 而小作坊通过省略环保环节实现低成本高收益 [2] - 非正规拆解导致严重问题:环境污染(重金属泄漏) 安全隐患(燃爆风险) 市场扭曲(劣币驱逐良币) [2] 政策监管动态 - 工信部加强全链条监管 要求企业建立可追溯的质量保障机制 [2] - 行业向"规则先行 责任明晰 监管闭环"方向发展 以推动绿色高效的高质量发展 [2]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年7月10-11日将举办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3] - 同期举办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 地点为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 [1][4]
格林美: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及“23格林G1”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2 17:27
信用评级结果 - 东方金诚维持格林美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稳定,同时维持"23格林G1"信用等级为AA+ [4][3] - 评级模型输出结果与信评委最终评定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主体信用模型得分为AA+ [5] 业务运营 - 公司形成"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双轨驱动模式,2024年营业收入332亿元,毛利率15.29% [5][33] - 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收入占比77.59%,其中三元前驱体收入160.75亿元,镍资源收入58.48亿元同比增143.47% [33][40] - 城市矿山业务收入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动力电池回收量同比增长41% [33][42] 技术优势与产能 - 2025年4月量产超高镍9系核壳前驱体,技术全球领先并锁定日韩欧洲订单 [7][39] - 印尼建成15万金吨/年镍产能(控股11万金吨),全球MHP镍产能前三 [7][39] - 2024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18.9万吨全球第二,四氧化三钴全球市占率25%以上 [36][39] 财务数据 - 2025年3月末总资产723.2亿元,资产负债率65.18%,全部债务343.65亿元 [6][33] - 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30.55亿元,EBITDA利息倍数3.99倍 [6][33] - 在建项目总投资157.71亿元,已投入138.04亿元,主要集中于印尼镍资源项目 [45][47]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渗透率40.9%,三元材料高镍化趋势显著 [18][20] - 全球镍资源预计2030年供应紧缺,湿法工艺镍因低碳属性享受绿色溢价 [26][27]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迎爆发期,2030年国内年报废量或超5000万辆 [28][32] 同业比较 - 格林美资产规模667.97亿元低于华友钴业(1365.91亿元),毛利率15.29%高于中伟股份(12.12%)[5][33] - 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21.56%优于厦门钨业(16.40%),但低于华友钴业(23.75%)[6]
碳路中国|动力电池“退役潮”下的山西答卷
搜狐财经· 2025-06-10 13:02
动力电池退役潮与市场机遇 - 2024年底中国将迎来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集中报废期 形成千亿级"城市矿山"市场 [2] - 工信部2016年规定新能源车"三电"系统需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质保 推动回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 - 中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达17.2万家 近10年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2] - 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 将动力电池回收视为绿色转型重要抓手 加速布局全产业链 [2] 回收技术与产业链实践 - 迪诺思新能源采用"检测-拆解-重组-再生"全链条技术 通过三级分层利用最大化电池价值 [3] - 电池容量降至80%以下可重组为梯次产品 用于低速三轮车 农业机械 路灯等场景 [3] - 电池容量降至40%以下时通过湿法回收等技术提取正负极材料粉末 实现资源化处理 [3] - 行业面临检测分级精度 拆解污染控制 再生材料纯度等技术挑战 [3] - 工信部公布五批156家"白名单"企业作为行业标杆 但中小厂商仍受技术门槛制约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中国通过《健全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行动方案》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要求全程可追溯 [4] - 山西出台《山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等政策 完善行业规范 [4] - 太原纯电出租车案例展示"政策驱动+市场主导"的混合模式 为全国提供开发样本 [4] - 山西构建"政企研"联动机制 企业主攻技术升级 政府完善监管 科研机构突破技术瓶颈 [4]
以旧换新政策杠杆效应明显,汽车销量正从“量变”到“质变”
36氪· 2025-05-26 18:15
政策效果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累计补贴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其中2025年前五个月申请量达322.5万份,直接催生近8%的消费增量 [1][2] - 2025年1-4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量687.2万辆,同比增长7.9%,4月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汽车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9% [2] - 新能源汽车在置换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50%,4月单月零售渗透率达51.5% [1][2] 政策内容与补贴机制 - 2025年补贴范围从国三燃油车扩展至国四,报废换新能源车最高补贴达2万元,叠加地方配套后综合优惠突破3万元 [2] - 深圳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可叠加享受国补、地补及车企优惠,综合让利达4万元 [2] - 政策通过"报废+置换"双轨制加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替代,报废汽车回收量同比激增65%,二手车交易额突破万亿 [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攀升至68.1%,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巩固优势 [3] - 中小车企因技术滞后、成本高企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3] - 新能源车价格带向主流市场下沉,10万至20万元区间车型占比突破60% [4] 技术发展与生态重构 - 动力电池成本较2020年下降40%,推动新能源环卫车、物流车等细分市场爆发 [4] - 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完善,梯次利用技术使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30%以上 [4] - 宁德时代布局电池银行模式,覆盖从生产到回收的闭环管理 [4] 全球化布局与挑战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8%,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贡献全球25%的产能 [5] - 比亚迪e平台3.0向海外车企授权,中国主导的V2G国际标准获多市场认可 [5] - 欧盟关税保护、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壁垒倒逼企业本地化生产与技术合规 [7] 未来趋势与挑战 - 2025年为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最后一年,2024年四季度行业平均毛利率下降至18% [8] - 未来竞争聚焦智能化与低碳化技术融合、全球化本土化能力、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构建 [8]
拆解千亿动力电池回收江湖|独家
24潮· 2025-05-22 06:46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70.34% [1] - 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41.83%较2019年120万辆增长837.50% [1] - 2019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约50亿元2024年将超过480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 [3] 政策驱动与技术标准 - 工信部修订《规范条件》将冶炼过程锂回收率由85%提高至90%新增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等技术指标 [1] - 新增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相关要求明确梯次利用电池不得用于电动自行车 [2] - 国务院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强调规模化退役阶段回收能力建设 [2] 行业规模预测 - 2024年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20.2GWh同比增长48.53%2025年回收市场规模可能达55.6GWh [6] - CABRCA预测2030年退役电池达148.7GWh中商产业研究院乐观预测380.3GWh [6] - 格林美预测2030年进入爆发性报废阶段2040年后循环回收将成为锂镍钴主流供应渠道 [6] 回收价值与方式 - 2030年可回收镍钴金属达当年使用量35%以上锂金属25%以上动力电池回收价值超千亿 [7] - 磷酸铁锂电池适合梯次利用(循环寿命3500次以上)三元电池因含镍钴锂更适合资源回收 [7][8] - 2040年可回收镍钴金属达55%以上锂金属45%以上2050年分别提升至70%和60% [7] 产业链竞争格局 - 2022年工信部认定回收服务网点14967个2021年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同比激增300%至2.74万家 [10] - 2023年企业注册量达4.62万家创历史新高但2024年减少6000家至4.02万家显示行业加速出清 [10][12] - 宁德时代具备27万吨年处理能力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3.8%邦普循环24年回收12.87万吨 [15] 领先企业动态 - 格林美2024年回收动力电池3.59万吨(4.31GWh)同比增长31%锂回收率超95%镍钴超99% [16] - 格林美规划2030年回收规模50万吨以上销售额100亿元以上其他金属回收1000万吨/年 [16] - 2024年成立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标志国家队入场 [17]
格林美许开华:镍价处于企业“生死线”,拟收购一两家“小而美”的上市公司
经济观察报· 2025-05-07 21:13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计划通过优势稀缺资源业务并购1-2家"小而美"上市公司,并推动钨业务进入资本市场[1] - 公司拟推动主体在香港上市[1] - 公司计划出售8家工厂,已出售5家,回收资金将用于投资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13] 财务表现与业绩展望 - 2024年公司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9.19%,扣非净利润12.9亿元(2023年亏损2.4亿元)[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5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扣非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17.7%[2] - 公司预计2025-2027年营收目标分别为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实现三年翻倍[2] 业务发展重点 - 预计2025-2027年增长最快的业务为电池材料、钨资源回收和稀贵稀散金属回收[2] - 钨资源回收业务计划从6000吨增长至超过2万吨,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将超过20吨[12] - 公司目标成为世界核心稀缺资源回收企业与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回收25种稀缺资源[13] 镍矿业务 - 2024年镍金属产出5.16万吨同比增长91%,已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5] - 2024年镍业务营收58.5亿元占总营收17.61%[5] - 预计2027年镍金属产出超过21.6万吨[5] - 公司预测未来10年镍价均价17682美元/吨,中长期维持在18000美元/吨高位[9] 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 - 大圆柱电池和"双三元"电池有望实现技术突破,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3] - 公司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动力电池材料[3] - 预计2035年三元电池将与磷酸铁锂电池"两分天下"[9] 印尼业务布局 - 公司与韩国EcoPro、印尼淡水河谷等合作建设产业园区,计划年产动力电池约30GW[10] - 印尼镍矿储量约5500万吨占全球42%,产量180万吨占全球50%[9] - 预计2030年开始全球镍矿将趋于严重紧缺,2035年全球镍需求量达718万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