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养结合
icon
搜索文档
普祥健康拟上市:董事长小18岁妻子卞娇任首席执行官,表弟王伟斌任总裁
搜狐财经· 2025-07-03 09:42
| 编纂]的[编纂]總數 | : [編纂](視乎[編纂]行使與否而定) | | --- | --- | | [编纂]數目 ... | [編纂]股[編纂](可予[編纂]) | | 國際[編纂]數目 | : [編纂]股[編纂](可予[編纂]及視乎[編纂] | | | 行使與否而定) | | 最高[編纂] | : 每股[編纂][编纂]港元,另加1%經紀 | | | 佣金、0.0027%證監會交易徽費、 | | | 0.00565%聯交所交易費及0.00015%會 | | | 財局交易徵費(須於申請時繳足,視乎 | | | 最終[編纂],多繳款項可予[編纂]) | | 簡值 | : 每股股份0.0001美元 | 2022年至2024年,普祥健康收入分别为2.55亿元、4.22亿元、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3884.4万元、 3922.7万元、4388.2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5.7%、22.5%、23.5% | | | | BATH TH T L W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 | | 2023年 | | 2024年 | | ...
普祥健康报考港股上市,2024年营收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30 22:11
来源|贝多财经 6月30日,普祥健康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普祥健康")递交招股书,报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申万宏源(香港)、农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本次报考上市,普祥健康计划将募资所得用于拓展在中国内地及海外地区的业务;将医养结合服务走宽、走深;推进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工作;实施 多元化支付和结算系统等。 据招股书披露,普祥健康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4年6月,王伟斌创立的创办普祥投资作为北京润富投资有限公司(现称为北京神玉艺术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润富」)的附属公司。 其中,北京润富是双全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穿透股权可知,北京润富及双全控股均由王伟斌控制。其中,王伟斌为普祥健康董事会主席(即 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普祥投资的全称为普祥医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称包括普祥医药投资有限公司、普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普祥医院投资管理有 限公司等。 目前,普祥投资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徐华勇,由北京普祥养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普祥健康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90%、10%。 据招股书介绍,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王伟斌、徐华勇作为一致行动人,有权共同控制普祥健康股东大会7 ...
普祥健康递表港交所:医养结合服务去年贡献96%营收,旗下3家医院撑起逾70%收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16:48
公司上市申请 - 普祥健康向港交所首次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申万宏源(香港)和农银国际,未披露发行股份数量和募集资金数据 [1] - 募集资金拟用于拓展内地及海外业务、医养结合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多元化支付系统及运营资金 [1] - 按2024年体系内收入计,公司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 [1][2] 业务布局与市场地位 - 公司在北京等老龄化程度高的区域战略布局13家医疗机构(6家自营/5家托管/2家投资),其中11家位于北京 [2] - 按北京非三级医院数量计算,公司在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2] - 医疗机构覆盖北京6个城区,覆盖人口占北京市总人口的60% [3] 行业前景 - 中国医养结合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638亿元增至2034年6951亿元(CAGR 10.2%) [3] - 华北地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71亿元增至2034年800亿元(CAGR 11.5%) [3] - 行业受到政府政策支持,且存在医养结合供给空白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5亿元/4.22亿元/5.0亿元,净利润3884.4万元/3922.7万元/4388.2万元 [5] - 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65.4%,2024年增速放缓至18.6% [6] - 毛利率维持在22.5%-25.7%区间 [5][6] 收入结构 - 2024年医养结合业务收入2.46亿元(占比96.4%),医疗设备及耗材收入912万元(占比3.6%) [4] - 普祥肿瘤医院、普祥中医院及大黄庄医院贡献收入占比从2022年53.2%提升至2024年73.2% [8][9]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低于5.3%,客户分散但供应商集中(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42.6%-51%) [8] 运营特点 - 公司积累超过20年运营管理经验,专注中老年群体需求 [2] - 通过构建社区长期医患关系获取患者,业务高度依赖华北地区 [3][8] - 流动比率维持在1.1-1.3,速动比率0.9-1.0,显示短期偿债能力稳定 [6]
普祥健康冲刺港交所:华北第二大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2024年营收超5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6-30 12:53
公司概况 - 普祥健康是一家以专业医疗能力为核心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04年,主要服务于中国华北地区的中老年群体[2] - 公司提供临床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及其他延伸服务的一体化服务,区别于传统养老资产运营模式[2]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在北京等老龄化程度较高区域战略布局13家医疗机构网络(6家自营、5家托管、2家投资),其中11家位于北京[3] - 北京医疗机构覆盖6个城区,服务范围约占北京市总人口的60%,按北京非三级医院数量计算排名行业第一[3]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2] - 2022至2024年收入增速在华北地区前五大提供商中排名第一,2024年老年患者比例在Top5中排名第一[2] - 医生资源包括397名医生(219名全职+178名多点执业)和424名其他医护人员[4] 商业模式 - 采用"小综合+大专科"特色诊疗模式:综合医院满足基础需求,专科提供精准服务,形成内部转诊机制实现分级管理[4] - 支付结构均衡结合医保与自费支付,支撑财务可持续性[4] - 中国医养结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638亿元增至2034年6,951亿元(CAGR 10.2%),华北地区从271亿元增至800亿元(CAGR 11.5%)[4] 财务与资本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5亿元、4.22亿元、5.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39亿元、0.39亿元、0.44亿元[5] - 引入中金资本、华西基金、Paincare Holdings三家投资方,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达20.5亿元人民币[5] - IPO募资拟用于拓展海内外业务、深化医养服务、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多元支付系统及营运资金[5]
新股消息 | 普祥健康递表港交所 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08:34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6月30日披露,普祥健康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普祥健康)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 市申请,申万宏源(香港)、农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普祥健康是以专业医疗能力为核心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不同于传统的养老资产运营,公 司致力于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包括临床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及其他延伸服务在内的一体化服务。根 据灼识谘询报告显示,按2024年体系内收入计,公司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值得关 注的是,同一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公司在该地区前五大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收入增速排名第一。 2024年,公司的老年患者比例在市场前五大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普祥健康的医养资产具备显著的区位优势及先发优势。自2005年首家医疗机构投入运营以来,公司已积累 超过20年的运营管理经验与中老年群体需求洞察能力,目前在北京等人口密集且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战 略布局了13家医疗机构网络。鉴于医养结合行业固有的地域属性,公司通过构建社区长期稳定的医患关 系,能有效获得患者信任。此外,地方法规对新设医疗机构设置的各项标准预期将进一步巩固公司的领导 地位及竞争优势。例如,在北京市,核心 ...
沈阳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辽宁日报· 2025-06-27 09:39
沈阳市老年人口现状 - 沈阳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234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0.6% [1]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全市83%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开设老年医学科 [1] - 100%的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1] - 5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康复医学科 [1] - 40家医疗机构开设康复门诊 [1] - 259家医疗机构通过辽宁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审 [1] 安宁疗护服务发展 - 安宁疗护服务实现全市13个区(县、市)全覆盖 [1] - 35家医疗机构共开设396张安宁疗护床位 [1] 医养结合推进情况 - 全市拥有27家"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 [2] - 8家医疗机构利用闲置床位开设医养病房 [2] - 17家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 [2] - 280家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签约 [2] 家庭医生服务网络 - 2053个家庭医生团队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 [2] - 签约率达65.8% [2] 老年健康促进措施 - 启动老年痴呆防治行动,培训156名医务人员和志愿者 [2] - 完成7530人的认知功能筛查 [2] - 及时转诊12名高风险患者至三级医院 [2] - 通过中医健康体检、养生知识科普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识 [3]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新增老年口腔健康项目,覆盖不少于300个社区(村) [3] - 力争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90%以上 [3] - 规范医养机构合作协议,制定服务质量评估方案 [3] - 开展老年照护培训,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执法监管 [3] - 建立安宁疗护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新增试点机构 [3] - 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严格开展服务质量检查 [3]
以多维赋能为抓手,构建银发生态体系发展新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6-22 22:34
银发经济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1] - 政府、企业与社会协同发力,构建银发生态体系发展新格局成为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1] 传统养老模式痛点 - 传统模式依赖政府和家庭,服务理念陈旧、模式单一,聚焦基本生活照料但质量参差不齐[2] - 存在专业水平低、供给单一化、需求隐形化、支付能力弱等问题,市场潜力未完全释放[2] 养老服务升级路径 - 政府需整合资源,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多元主体协调发展,培育普惠型养老[2] - 加快城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县级统筹医疗资源,乡镇数字化整合健康档案,村级实现互助养老[3]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定制化服务标杆,形成"服务—消费—产业升级"循环,构建"十五分钟养老生活圈"[3] 重点产业布局 - 核心服务圈层包括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四大方向[4] - 以科技创新驱动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圈,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竞争力[4] 医养结合发展措施 -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医养结合机构,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5] - 强化慢病智能管理、康复护理服务,应用机器学习构建需求模型释放消费潜力[5] - 推广"互联网+名医工作站"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5] 文化赋能养老 - 老年需求从生存性向幸福型跃升,需定制文化套餐提高产业链附加值[6][7] - 以"文化参与"为核心开发研学游、民俗旅居等产品,公共文化机构需主动对接养老服务机构[7] - 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开发老年大学、银发讲师团等活动,打造主题养老社区[7] 养老生态价值定位 - 文化赋能本质是将人文关怀注入服务,系统性融入资源可提升生活品质并激活生命力[8] -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让银发阶段成为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黄金岁月"[8]
【省卫生健康委】陕西10项措施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6-16 08:23
推进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医养结合服 务。 完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协作机制。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加大医疗机构对养老 服务的支持力度,到2025年底,每个县至少确定1家二级医院为养老服务支持机构。 扩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供给。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床位数量。支持老年 特色医疗机构发展,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建设老年医学科,到2027年底,力争二级以上综合 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80%。 6月12日,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获悉: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省医保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省 疾控局近日联合推出10项措施,推动全省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规范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管理。医养结合机构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规范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鼓励医养结合机构按照标准,评估老年人情况,进行养老区或医疗区之间的床位转换。 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扎实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实施失能老年人健康服 务行动。鼓励各地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 加强传染病防控管理。指导医养结合机构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 ...
养老服务业提升服务品质增强竞争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13:52
人口老龄化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22% [1] - 《意见》提出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1] - 保险业、房地产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加速进入养老赛道,行业竞争加剧 [1] 机构养老发展现状 - 远洋集团旗下椿萱茂已运营10余年,覆盖8个城市19家老年公寓、4个城市4家长者社区及苏州2家医养结合护理院 [2] - 机构养老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技术支撑,通过标准化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 行业面临人才短缺问题,尤其是持有医护、康复等专业资格证书的专技人员,养老护理员缺口最严重 [2] 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 椿萱茂建立完整培训体系,与地方政府合作完善养老人才培养模式 [3] - 居家养老业务成为战略重点,提供线上服务、到店服务和上门服务三类模式 [3] - 整合上下游服务提供商,通过设定服务标准进行质量管控 [3] 行业发展趋势 - 提升养老机构运营效能需精准供给和服务模式升级 [4] - 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改革中的专业支撑作用将更加突出 [4]
养老金融助力中国式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发展 | 财富与资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8 18:14
银发经济的战略定位 - 银发经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内容,需服务于中国式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1] - 2024年12月九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养老金融是服务银发经济发展的金融活动总和,为促进中国特色金融与养老事业良性循环的关键着力点[2] 养老金融的核心作用 - 养老金融通过增强老年人财富储备和消费能力、提供企业融资支持、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推动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供需平衡[2] - 未来需重点支持养老资金储备规划、创新金融产品设计、提升银发经济金融支持度,并推进市场"适老化"改革[2] 供给端问题分析 - 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规模不足,未能匹配老龄化加速下快速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医养结合等高质量服务尤其短缺[5] - 供给滞后原因:社会准备不足(进入老龄社会时间短)、需求识别偏差(市场主体以盈利为导向)、行业门槛高(融资难、收益慢)[6] 需求端问题分析 - 老年人有效需求受限于支付能力,呈现"未富先老"特征,养老金依赖度高且结构失衡:第一支柱占比过大(2023年城镇职工月均3800元,城乡居民仅100-1000元),第二、三支柱覆盖不足[8] - 收入分配优先满足基本生活及医疗,养老服务和产品消费空间被压缩,导致"需求诱导供给"机制失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