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

搜索文档
医疗器械创新入院!以购买服务进行前置补贴
思宇MedTech· 2025-07-20 00:32
场景驱动:破解创新产品落地 "首公里"困局 - 海淀区通过购买服务模式对创新技术产品进行前置补贴,项目结束后设备归医院所有,促进新技术首次应用[3][4] - 医院在项目期内可灵活调整服务期限,若产品使用效果不佳可终止合作,保障医院自主权[5] - 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2023年6月获批泌尿外科适应症,2024年2月拓展至妇科,6月在海淀医院完成首台部署,计划3年内完成700例微创手术[6] - 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海淀医院累计完成1500例手术,催生2项临床专利,并成功复制至航天中心医院(303例)和中关村医院(979例)[7] 政策赋能:构建"三链融合"产业生态 - 创新链:建立医工协同平台,对接临床需求,对关键技术攻关企业给予揭榜挂帅支持[9] - 产业链:建设AI赋能医药健康先导区和医工交叉创新示范区,设立科技成长基金,重点布局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等前沿赛道[9] - 政策链:出台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建立三医联动机制,支持企业研发和产品上市[9] - 北京市药监局优化医疗器械变更注册流程,对已有生产许可企业简化检查形式,海淀区创新服务站可预审变更资料减少发补次数[11] 生态跃升:从单点突破到系统竞争力 - 小蝇科技AI血液分析系统在7家医院部署,累计检测1亿例,重大疾病检出准确率超95%,提升基层医院检验效率2-5倍[14] - 鹰瞳AI眼底平台连接30家医疗机构,累计筛查4万人次,检出4416例高危患者,实现慢性病并发症早筛[15] - 天智航和术锐的成功案例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天智航经验推广至多家医院,术锐创新租赁模式提供高值设备入院解决方案[16] 行业活动与成果展示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汇聚500余位专家,展示海淀区"场景驱动+政策赋能+生态协同"的创新体系[17] - 海淀医院成为创新产品验证标杆,心磁图仪、手术机器人等设备成功入院,形成"试点-复制-扩展"的良性循环[7][17] - 思宇MedTech将举办2025年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此前已成功举办眼科、骨科等系列行业大会[18]
机器人逐梦大世界
经济日报· 2025-06-22 06:25
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2024年营收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 [2] - 北京拥有机器人骨干企业400余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机器人企业57家,居全国首位 [2] - 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近30家,医疗机器人头部企业拥有手术机器人注册证24个,均居全国首位 [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在全国数十家医院临床应用,累计完成1000余例手术 [2] - "天工"机器人在砂草丘石雪地等多种复杂环境下具备抗干扰快速通行能力,并在全球首个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夺冠 [2] - 松延动力N2机器人是全球唯一可实现连续空翻的机器人,千寻智能墨子机器人是全球"唯二"能够实现柔顺物体泛化折叠的产品 [2] 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北京市形成海淀区、昌平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足鼎立"格局,分别聚焦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规模化生产、全产业链综合集聚 [3] - 北京市集聚清华、北大等顶尖科研院校和机构,组建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 [3] - 市财政设立百亿级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红杉资本、高瓴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密集布局,形成全链条投资格局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将于8月落地亦庄机器人产业园,加速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融合联动 [4] - 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创新投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全球领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