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产品

搜索文档
商家远程管理下,无人仓订单缘何成骑手“雷区”?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02 17:30
无人仓运营模式 - 周黑鸭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无人售卖模式,采用智能门锁、监控、门店指引、智能支付系统等设备,外卖骑手到店后需自助完成开门、取货、打包、配送等流程 [4] - 无人卫星店帮助公司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房租支出,提升运营效率,并实现24小时营业覆盖夜宵等消费场景 [4] - 公司表示无人店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与风险,成为业内首个大规模布局无人卫星店的卤味品牌 [4] 骑手体验与问题 - 骑手需在无人仓内自行完成找货、扫码、输入手机尾号、出小票、打包等操作,部分骑手表示找货需花费2-5分钟,且商家地址隐蔽增加配送难度 [1][5] - 七位受访骑手中仅一位接过无人仓订单,频率约每周4-5单,但骑手普遍将其称为"最讨厌的订单"因流程繁琐耗时 [5] - 平台系统未提前标注无人仓信息,骑手到达后才发现需自助操作,全职骑手无法拒单,兼职骑手拒单受次数限制 [5] 行业发展现状 - 无人仓模式近1-2年开始流行,主要分布在园区、小区等隐蔽位置以节约房租成本 [6] - 行业通过AI视觉识别、重力感应等技术实现自动接单和派单,部分企业宣称单仓日均订单处理量提升30%,综合运营成本降低超80% [6] - 该模式满足消费者对即时性和便捷性需求,成为资本和创业者竞相布局的赛道 [6] 责任划分争议 - 部分商家远程指导骑手进行分拣打包,将本属商家的责任转嫁给骑手,违背无人仓"骑手仅负责末端配送"的设计原则 [7] - 厦门市已出台规范,明确骑手发现食品未规范包装或经营地址不符时可拒绝配送,相关损失可约定补偿方案 [8] - 分析师认为长期来看技术升级将减少人工操作必要性,监管政策也将进一步明晰责任边界 [7]
绝味食品对外投资成拖累:接连对旗下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延期 去年投资亏损1.6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7-02 11:54
投资活动与基金延期 - 绝味食品旗下湖南肆壹伍私募股权基金存续期延长一年至2026年7月9日,基金规模从3亿元增至4.545亿元,网聚资本持有99%权益 [1][2] - 广州绝了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绝了一期基金)同样延期一年,为第二次延期 [1] - 湖南肆壹伍基金目前对外投资7个项目,包括幺麻子食品(持股5.26%)、郑州卖雪龙食品(持股9.8534%)等,多数项目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1年 [2][3] - 2024年公司投资净收益为-1.6亿元,较2023年多亏损0.44亿元,2020年以来五年中有四年投资净收益为负,累计亏损2.46亿元 [1][4] 投资版图与现金流影响 - 网聚资本为绝味食品主要投资平台,成立以来对外投资35家公司,涵盖卤味、调味品及轻餐饮领域 [3] - 2017年上市后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持续流出,8年累计流出65.09亿元,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平,导致股利支付率长期维持在30%-45%低位 [3][4] - 上交所监管函指出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2023年存量投资项目中有6项存在收回风险 [4] 主业经营困境 - 2024年营业收入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2024年一季度收入再降11.47%,净利润从2022年峰值9.81亿元降至2024年2.27亿元 [5] - 2024年中报显示门店数量减少981家至14969家,第三方数据估算下半年加速关店至12428家 [5] - 净利率从2021年前10%以上降至近年3%左右,主因单店销量下滑、费用率提升及投资亏损 [6][7] 行业竞争与转型挑战 - 新兴卤味品牌通过小红书、B站等线上渠道及商超、社区团购等多渠道渗透,传统品牌面临品牌老化与渠道失守问题 [5] - 管理层提出"多品类全渠道建设"转型策略,但成效待观察 [6]
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5:市场规模增速放缓,Z世代成主力消费人群
36氪· 2025-05-29 14:26
行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 卤味赛道竞争激烈,参与者包括连锁品牌、夫妻店、零食品牌、生鲜电商等多类型企业,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1] - 2024年卤味品类市场规模达1,573亿元,同比增速放缓至3.7%,预计2025年微增至1,620亿元[4] - 全国卤味门店数量超24万家,但50家以下的小型连锁品牌占比达85.6%,500家以上品牌仅占1.4%,行业集中度低[12] 细分赛道与区域分布 - 卤味按消费场景分为休闲卤味、佐餐卤味和热卤三大类,分别对应零食、正餐配菜和现制快餐场景[1] - 华东地区门店数量占比最高达34.0%,华中占15.4%,孕育绝味鸭脖、周黑鸭等头部品牌[8] - 新一线城市门店占比25.7%居首,重庆(2.50%)、成都(2.46%)、上海(1.91%)为门店数量前三城市[10] 消费趋势与用户画像 - 19-35岁消费者占比76.7%,其中19-25岁占27.9%,40.9%用户每月固定消费卤味[30] - 消费者最关注食品安全(卫生/新鲜度),其次为性价比,20-30元人均消费接受度最高(42.7%)[33][40] - 51.7%消费者购买频次稳定,减少消费主因是"口味重不健康"(38.2%)和"新品太少"(36.1%)[38] 品牌竞争策略 - 产品创新:8大头部品牌2024年新品数量增加,紫燕百味鸡/麻爪爪等推出咖啡香、茶香等创新口味[17][18] - 场景拓展:煌上煌等将卤味与主食结合,盛香亭热卤推出甜品,门店普遍增加解辣饮品[19][21] - 资本运作:绝味通过网聚资本投资冷链物流/预制菜企业,周黑鸭合资开发复合调味品[23][25] - 年轻化营销:绝味鸭脖更换品牌口号+签约范丞丞代言,周黑鸭创始人通过抖音打造个人IP[26][28] 行业发展挑战 - 人均消费呈下降趋势:25-35元区间门店占比从29.5%下降,25元以下门店占比上升[15] - 同质化严重:47.2%消费者因涨价超10%减少购买,需通过分级定价提升价值感[40]
周黑鸭三十而立再出发,品牌焕新开启百年征程
中国食品网· 2025-05-23 14:40
品牌发展历程 - 1995年创始于武汉天声街,凭借独创甜辣风味和严格品质把控在本地崭露头角[3] - 2004年进驻武汉国际广场开设首家商圈店,启动品牌化进程[5] - 2016年成为卤味行业首家港交所上市公司[5] - 截至2024年底门店总数超3000家,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6] 核心竞争优势 - 通过气调锁鲜包装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推动传统卤味升级为全国性休闲食品[5] - 自建工厂实现标准化生产,全渠道网络布局支撑规模化扩张[5] - 三十年坚守"匠心卤制"品质底线,持续引领行业升级[8] 品牌焕新战略 - 发布三大核心色"滋味黄""卤味棕""黑鸭黑"构成视觉识别体系[8] - 升级IP形象"小周周"和毛笔字logo,增强品牌年轻化辨识度[8] - 产品包装融入趣味漫画插图,门店设计引入现代美学元素[10] 全球化发展目标 - 提出"走向世界的美味缔造者"战略方向,计划与海外伙伴共建生态圈[10] - 创始人明确目标成为"全球卤味文化开创者"而非追随者[11] - 以自驱学习融入国际市场,推动"中国味道"全球化[10][11] 行业地位 - 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持续引领卤味行业升级"的标杆企业[8] - 从地域小吃发展为全国性休闲食品领导品牌[5][8] - 行业首家实现技术突破、规模化扩张和资本化运作的三重跨越[5][6]
周黑鸭的“反脆弱”实验:一个商业物种的进化启示录
搜狐网· 2025-05-21 11:07
【财经新物种观察】在消费零售行业风起云涌的当下,卤味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而周黑 鸭,这家自1995年起便扎根于武汉天声街的卤味品牌,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智慧与不懈的创新精神,30年间从 一家小店蜕变为中国卤味行业的领军者。本文将从财经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周黑鸭30年发展历程中的关 键商业决策、品牌战略演进,以及在新消费时代的创新突破。 品牌与产品焕新:拥抱年轻,走向世界 2025年5月16日,周黑鸭在武汉平和坊举办了盛大的30周年庆暨品牌焕新发布会。会上,尚普咨询为周黑鸭 颁发了"中国消费者品质信赖卤味领导品牌"认证书,标志着周黑鸭在品质、品牌、服务等多维度上获得 了行业的高度认可。此次品牌焕新,周黑鸭从VI系统、门店空间设计、产品包装到IP形象进行了全面升 级,旨在吸引Z世代消费者的目光。焕新后的体验店,以20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展示了周黑鸭的新风貌,新 LOGO、新VI形象、新门店设计,无一不透露着年轻、时尚的气息。 周黑鸭的30年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消费品牌崛起的教科书。从街头小店到卤味"顶流",周黑鸭凭借精准 的市场定位、持续的产品创新、灵活的商业模式以及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成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 ...
卤味头部企业研发强度创新高,毛利率显著提升,公司上市13年来持续稳定分红
证券时报网· 2025-05-08 16: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39亿元,归母净利润4032.99万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46亿元同比下降2.53%,归母净利润4436.97万元同比上升36.21% [5] - 2025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净利润1.45亿元 [3]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费用6232.07万元同比增长10.24%,研发强度3.58%创上市新高 [4] - 公司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6个科研平台 [8] - 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与研发工程技术中心 [8] 毛利率变化 - 2024年毛利率32.76%同比提升3.71个百分点 [8] - 鲜货产品毛利率提升6.05个百分点至38.54% [8] - 原材料鸭副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带动成本回落 [8] 战略规划 - 加快实施"千城万店"五年战略目标 [3] - 持续进行科技创新并取得多项资质认证 [8] 股东回报 - 2024年拟每10股派现1.10元,合计分配6153.76万元 [9]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5.18亿元 [9] - 2024年股利支付率152.59%,股息率1.29% [9]
被围剿的卤味生意
创业邦· 2025-04-30 11:03
卤味三巨头业绩下滑 - 2024年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为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营收负增长 [8] - 周黑鸭2024年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 净利润9820万元下降15.03% [8] - 煌上煌2024年营收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 净利润4033万元锐减42.86% 连续四年营收负增长 [8] 业绩下滑原因 - 绝味食品2024年Q1营收和净利润继续同比下滑11.47%和27.29% 主因市场竞争白热化 [10] - 煌上煌指出消费场景变化和购买力下降导致单店收入减少 叠加门店扩张未达预期和促销费用提升等因素 [10] - 周黑鸭客单均价下降2.51元至54.39元但销量同比减少16.83%至26159吨 归因于宏观经济环境下需求不足 [10] 门店数量变化 - 2024年全国卤制品门店总数约24万家 过去一年净减少2.3万家 [11] - 2024年上半年三大品牌关闭超1700家门店 绝味食品16个月内净减少3821家至12129家 [11][12] - 周黑鸭和煌上煌2023年门店数分别净减少785家和837家 [12] 毛利率提升 - 2024年绝味食品毛利率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至33.96% 煌上煌提升3.93个百分点至32.95% [14] - 周黑鸭毛利率高达56.8%同比增加4.4个百分点 主要得益于供应链整合带来的效率提升 [14] - 绝味和煌上煌毛利率提升主要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 [14] 生产成本问题 - 2021-2023年鸭副产品价格翻倍上涨 鸭脖等原材料价格由12元/公斤增至27元/公斤 [17] - 企业库存周期长且签订固定价格协议 绝味食品2023年实际采购成本仍维持在19元/公斤 [18] - 部分品牌在原材料价格回落后未及时下调售价 绝味食品小份产品外卖平台售价仍高达24.8元 [18] 消费需求变化 - 加盟商信心动摇导致扩张放缓 2024年绝味食品门店数量同比减少近千家 [19] - 2024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单店平均收入同比下滑11% [19] - 消费需求转向其他休闲食品或渠道 部分消费者减少卤味消费频次 [18] 外部竞争加剧 - 量贩零食店、电商平台、即时配送和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分流传统卤味门店客流 [21] - 健康饮食理念普及 传统卤味重口味高油高盐形象难以吸引新一代消费者 [22] - 商超加大自有加工商品布局 如胖东来和步步高提升加工商品销售占比 [24] 行业转型方向 - 需加快产品创新和提升供应链能力 主动拓展多元销售渠道 [25] - 由追求门店数量转向提升单店运营质量和盈利能力 [19] - 需应对消费渠道多元化和消费需求转变的挑战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