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梦App

搜索文档
抖音副业项目:在抖音上发布AI语录视频每月稳定进账6000
搜狐财经· 2025-08-03 11:37
项目概述 - 项目属于内容创作范畴 核心为输出财富观音频文案 逻辑与名人名言类视频相似 [1] - 最大优势在于全流程AI化 技术门槛极低 新手可快速上手 [1] - 通过信息差获取项目信息 推荐从"顺为网创"等公众号获取详尽教程 具备强实操性 [1] - 执行得当情况下 每月可创造额外5000-6000元收益 [1] 操作流程 - **文案提取**:锁定对标账号热门作品 使用工具提取视频内全部文字脚本 完成内容本地化 [3] - **AI图像生成**:使用"即梦"App搜索模板 参照对标账号视觉设计 修改提示词生成个性化图像 [5] - **AI视频合成**:将文案输入App数字人功能 选择AI配音 自动合成动态口播视频 支持第三方音色定制 [7] - **后期剪辑发布**:使用剪映等软件添加BGM和转场特效 优化后发布至抖音平台 [9] 变现模式 - 核心逻辑为流量驱动 前期快速积累粉丝至1000-10000量级后启动商业化 [10] - 路径一为转型带货账号 利用橱窗功能或直播变现 [10] - 路径二为垂直领域建立影响力后 通过收徒或知识付费变现 [10] 执行要点 - AI生成内容存在不确定性 需多次生成筛选最佳结果 [11] - 项目成功关键取决于执行者资源能力 需进行充分在地化测试评估 [11]
快手财报,有「惊喜」也有「隐忧」
36氪· 2025-05-28 20:11
核心观点 - 快手一季度财报核心亮点为AI业务可灵AI商业化加速,收入达1.5亿元,海外业务经营利润首次转正 [1][5][7] - 公司电商GMV增速稳定在15%左右,但货架电商贡献占比停滞在30%,面临增长瓶颈 [2] - 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增速降至8%,短剧等新兴业务竞争力不及抖音 [3][6] - 可灵AI通过差异化视频生成赛道布局取得技术领先,但面临字节等巨头的直接竞争 [5][7][12] - AI技术已渗透至公司60%的营销消耗,成为业务重构的核心驱动力 [9][10] 财务表现 - 可灵AI商业化收入:2024Q4至2025Q1累计达1.5亿元,其中P端用户贡献70% [1][5][6] - 电商GMV:Q1达3323亿元(同比+15.4%),货架电商占比30%无显著提升 [2] - 线上营销收入:Q1为180亿元(同比+8%),UAX解决方案占比提升至60% [3][9][10] - 研发开支:Q1为33亿元(同比+16%),显著低于腾讯的189亿元 [13] 业务发展 AI业务 - 可灵AI成立独立事业部,技术层面推出MVL多模态系统,连续三月登顶全球视频生成榜单 [7] - 商业化模式:P端订阅(70%)、C端订阅及B端API合作(小米/蓝色光标等数千家企业) [6][7] - 技术对比:生成速度落后字节即梦AI(5秒vs排队3小时),但细节质量接近 [12] 电商业务 - 全域电商转型中货架电商进展缓慢,品牌吸引力弱于抖音 [2] - AI赋能:智能开播工具覆盖60%内循环营销消耗,AIGC素材日均消耗3000万元 [10] 营销业务 - 外循环增长依赖短剧/小游戏/本地生活,但短剧平台建设落后抖音红果短剧 [3][9] - AI驱动:UAX全自动投放占比从55%提升至60%,内循环智能托管渗透率达60% [10] 行业竞争 - 视频生成赛道:面临字节即梦AI(App Store榜首)、腾讯混元(16秒视频生成)的直接竞争 [12] - 技术投入差距:快手研发开支仅为腾讯1/6,增速(16%)落后行业龙头 [13] - 差异化优势:专注视频生成细分领域,避开百度等企业主攻的语言大模型赛道 [5][7]
快手Q1:可灵AI的收入规模已达1.5亿元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8 19:51
快手一季度财报核心观点 - 公司一季度财报重点聚焦AI商业化进展,可灵AI表现突出[3] - 可灵AI收入加速增长,Q1达1.5亿元(2月累计1亿元),P端用户贡献70%收入[4] - 公司成立可灵AI一级事业部,强化大模型业务战略地位[5] - AI技术全面赋能线上营销、电商等业务,但效果提升幅度有限[7][8] 可灵AI商业化进展 - 收入规模:Q1实现1.5亿元收入,较2月累计1亿元增长50%[4] - 用户结构:专业用户(Prosumer)付费订阅贡献70%营收[4] - 技术升级:4月推出可灵AI2.0,支持多模态输入和视频内容编辑,登顶图生视频赛道榜首[4] - 组织架构:4月30日成立独立事业部,与电商、主站并列一级部门[5] 可灵AI竞争格局 - 差异化路径:选择文生视频赛道,避开2023年大语言模型竞争红海[5] - 当前挑战:面临字节即梦App(5月登顶AppStore免费榜)、豆包(MAU超1亿)等竞品压力[5] - 增长策略:保持技术领先、优化用户体验、加强海外运营[5] AI赋能其他业务表现 - 线上营销:Q1收入同比增长8%至180亿元,增速较上季度13.3%放缓[7] - 智能投放:UAX解决方案占比提升至60%以上,连续两季度增长5%[7] - AIGC应用:日均广告消耗3000万元,与上季度持平[8] - 电商赋能:覆盖素材生成、智能选品、数字人直播等场景[8] 公司战略方向 - 以AI重构内容生产、分发及商业化全链条,构建新型内容生态[9] - 行业趋势:商业化能力取代前期投入成为AI领域核心关注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