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臂智能机器人

搜索文档
近六成东莞上市企业去年实现营收增长,布局新赛道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上市莞企年报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21:48
东莞A股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概况 - 63家东莞A股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1273.66亿元 同比增长2.57% 净利润60.36亿元 [1][3] - 37家上市公司营收同比正增长 26家营收同比负增长 21家净利润增速为正 28家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 [3] - 营收规模前10公司包括生益科技、祥鑫科技、坚朗五金、奥海科技、慕思股份、生益电子、创世纪、南兴股份、易事特和拓斯达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 - 生益科技、生益电子、宇瞳光学、奥海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整体发展良好 成为业绩新增长极 [1][4] -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东莞第一大产业 受益于AI技术爆发和应用推广 迎来结构性改善 [4] - 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渗透 AI服务器、数据中心设备需求爆发 拉动全球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18.1% [4] 重点企业业绩表现 - 生益科技2024年营收203.89亿元 同比增长22.92% 净利润17.44亿元 同比增长49.81% 主因覆铜板产销量提升和产品结构优化 [5] - 生益电子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0% 达3.32亿元 主因AI算力等终端领域需求上升带动PCB产品增长 [6] - 奥海科技营收64.2亿元 同比增长24.14% 净利润4.64亿元 同比增长5.43% 研发费用3.52亿元 同比增长14.14% 外销收入提升至20亿元 同比增15.03% [6] 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 拓斯达、祥鑫科技、创世纪和奥普特等企业通过战略合作、项目投资切入关节模组、电机数控机床等核心领域 累计投资数十亿元 [1][7] - 拓斯达已研发双臂智能机器人 计划开发轮式移动仿人形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产品 [7] - 祥鑫科技与广东省科学院共建"联合技术创新中心" 研发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解决方案 并注册全资子公司整合相关业务 [8] 产业链协同与技术拓展 - 祥鑫科技部分客户已涉足机器人业务 产业链与电动汽车零部件技术重叠度高 将联合客户共建"轻量化结构件—关键零部件—本体代工"全链条能力 [8] - 创世纪订单饱和 产能利用率良好 已与机器人领域客户及零部件加工厂商合作 相关业务处于拓展阶段 [9] - 奥普特战略布局机器人领域 研发2D/3D视觉技术及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等关键部件 [9][10] 行业前景与市场机遇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长坡厚雪赛道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预计产业规模达万亿级别 [2] - AI模型迭代和训练算法优化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 多款产品已在下游工业客户展开实训 预计市场规模远超汽车和3C行业 [10] -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 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7% PC市场同比增长3.2% 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景气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推动PCB需求攀升 [4]
华为机器人概念股20CM涨停,资金疯狂抢筹,章盟主狂买1.49亿元
格隆汇· 2025-05-12 23:45
市场表现 - 5月12日市场情绪回暖,军工、机器人板块表现亮眼,公司作为双热点概念股股价20CM涨停,最新报37.18元/股,总市值177.3亿元 [1] - 自特朗普关税冲击以来,公司股价4月8日至今累计反弹61%,逐步逼近今年2月底的阶段新高43.5元/股 [1] - 股价涨停后获资金抢筹,龙虎榜资金当日净买入2.53亿元,其中知名游资章盟主净买入1.49亿元 [3] 资金动向 - 买方席位前5中,国泰海通证券上海浦东新区席位净买入1.49亿元,深股通专用席位净卖出171.93万元 [4] - 卖方席位前5中,北京光华路广发证券上海浦乐新区席位净卖出6420.89万元,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席位净卖出682.99万元 [4] 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07年,以注塑机辅机业务起家,2015年布局工业机器人,2021年进入五轴数控机床领域 [6] - 机器人业务深度绑定华为,有望进入华为人形机器人供应链,2024年推出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平台,支持六轴工业机器人等多种机型 [7] - 2024年11月加入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成为16家优选合作伙伴之一 [7] - 全资子公司与东莞市晨拓智米共同投资设立矩阵智控,研发通用机器人"感-算-控"一体化高性能运动控制平台 [8] - 已成功研发双臂智能机器人,计划联合制造业客户开发轮式移动仿人形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产品 [8] 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收3.62亿元,同比下滑63.83%,净利润385.48万元,同比下滑87.14% [11] - 2023年营收38.72亿元,同比下滑36.92%,净利润巨亏2.45亿元,同比下降378.58% [12] - 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7%,其中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3.81%,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收入同比增长5.97% [15] - 数控机床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70%,新兴行业需求明显增多 [16] 发展前景 - 东吴证券预计公司今、明两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0.67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16] - 凭借与华为的紧密合作及地理优势,公司有望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取得突破 [16]
拓斯达阵痛:上市以来首亏,如何穿越周期?|上市莞企年报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22:23
文章核心观点 拓斯达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下滑、净利润亏损,但核心业务展现生命力,公司正从自动化系统集成企业向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装备制造商转型,其转型路径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的缩影,未来通过三大战略关键词有望实现更好发展 [1] 2024年年报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营收28.72亿元,同比下滑36.92%,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1] - 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因战略收缩同比下降33.74%,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收入逆势增长76.04%,累计出货量超8000台 [3]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营收骤降54%,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跌破15%警戒线,该业务下游客户项目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对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1][4] - 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加15.62个百分点,毛利额贡献占比同比增加47.71个百分点;除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业务,其余业务综合毛利率达34.25%,同比增加3.30个百分点 [4] - 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12.50%,毛利率同比增加3.93个百分点,其中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76.04%,机械手收入同比增长26.20% [5] - 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8.67% [5] - 数控机床业务全年收入同比下降11.71%,下半年收入较上半年环比增长145.97% [5] 战略转型情况 - 公司持续推进“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战略转型,大幅收缩项目类业务,导致收入和利润下降 [3] - 2025年三大战略关键词为做减法、做加法、做乘法,做减法是剥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降低项目类业务比重;做加法是放大机械手和注塑辅机优势,聚焦三大产品强化“赚钱效应”;做乘法是加大具身智能生态布局 [6] 技术与产品情况 - 研发费用减少主要来自智能能源板块的算法团队裁撤,核心的机器人研发投入实际增长12% [4] - 新一代X5运动控制平台搭载国产openEuler实时操作系统,成为国内首个获“openEuler领先商业实践”的制造业案例,基于该平台的SCARA机器人换型效率提升40% [7] - 已成功研发双臂智能机器人,后续将结合客户场景开发轮式移动仿人形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产品 [8] 2025年一季度情况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收入同比下降超90%,收入占比大幅降低;除该业务外,其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3%,综合毛利率为37.43% [5] - 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7%,其中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3.81%;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收入同比5.97% [8] - 数控机床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70%,来自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行业需求明显增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