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注塑机

搜索文档
拓斯达20250822
2025-08-24 22:47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拓斯达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收10亿元 同比下降37% 归母净利润2800万元 同比下降约20% 主要由于绿能业务收缩 下降幅度达67%[3] * 产品类业务营收同比增加22.66% 毛利率38.83%[2][3] * 海外市场不含绿能产品类收入增长超过90%[2][1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长主要由于税收减少和员工薪酬减少[4][20] * 存货周转天数达320天 下半年可能计提减值准备[4][21]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 * 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板块上半年收入3.2亿元 同比微增[4] * 工业机器人部分增长22.55% 其中直角坐标机器人收入同比增加21% 多关节机器人同比增长80%[2][4] * 自动化系统收缩近10% 主要由于聚焦头部大客户和减少非标项目 但毛利率有所提升[2][4] * 自动化业务订单主要来自客户海外建厂 苹果新机型工艺更新和海外新厂建设需求带来大量订单 四轴和六轴机器人显著增长[2][8] * 该业务毛利率约为40%[2][11] 注塑机及配套设备业务 * 注塑板块辅机营收同比增长30% 毛利率增加3.58个百分点[2][4] * 注塑机主机因市场竞争激烈和销售策略调整导致收入下降30%[2][4] * 电动注塑机实现几千万元收入 整体毛利率提升6.46个百分点[2][4] * 2025年上半年电动注塑机销量预计小几千万 全年可能达到大几千万[2][7] * 具备加工PEEK等新材料能力 但尚未接到相关订单[6] * 该业务毛利率约为40%[2][11] 数控机床业务 * 数控机床板块上半年营收1.6亿元 同比增长83.74%[2][5] * 销量约200台 同比增长35% 出货量约140台 同比增长55%[2][5] * 订单主要来自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加工 低空飞行器及航空领域[2][5] * 人形机器人加工订单占比达50%[12] * 行业竞争激烈 价格和毛利率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付款条件不如之前宽松[2][9] * 该业务毛利率约为27%-28%[2][11] * 规划产能500台 目前产能可满足市场需求 暂无扩张计划[4][22]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绿能)业务 * 绿能业务上半年营收3.4亿元 同比减少60%以上[5] * 目前处于逐步剥离阶段 今年仍有部分订单在验收 未来将逐步调整股权结构并减少业务占比[5] * 该业务毛利率约为9%[2][11] * 光伏订单较多 但部分光伏客户自身状况不佳 影响回款[18] 研发合作与新产品 * 与华为在核心算法方面没有新进展 未进入联合研发投入阶段[10] * 主要与智谱AI合作 成立合资公司 机器人产品使用智谱AI大模型进行调试 测试和验证[10][22] * 将于9月12日发布轮式人形机器人 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 如分解码垛等场景[10][13][22] * 轮式机器人的手臂部分主要应用于工业机械臂 用于工艺操作[14] * 新品具体带来收入时间尚未确定[23] 战略调整与未来展望 * 公司处于战略调整收尾阶段 绿能业务收尾工作未完成 应收账款压力较大[17][18] * 2026年3C领域需求趋势乐观[8] * 海外市场在越南和墨西哥设有办事处和分公司 以销售为主 暂无明确建厂规划[4][19] * 海外销售已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网点布局较为全面[19]
拓斯达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正式启用 迈向智能装备新纪元
财富在线· 2025-08-13 17:0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实施"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战略转型,主动收缩低毛利、高风险项目类业务,严格控制接单规模,逐步增加产品类业务比重 [2] - 截至2024年末,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等其他项目类业务收缩54.22%,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加超15% [2] - 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正式启用,重点聚焦具身智能领域,配备多个高标准实验室,包括具身智能实验室、环境可靠性实验室和电磁兼容实验室等 [1][2] 业务表现与产品进展 - 自产多关节机器人出货量超2000台,收入同比增长76.04%,持续深耕3C行业 [2] - 电动注塑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近三倍 [2] -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70台,出货量超250台,处于行业前列 [2] - 2025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3.81%,在手订单饱满,大客户复购及拓展成效显著 [3] - 机床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70%,来自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行业需求明显增多 [4]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基于鲲鹏架构与openEuler操作系统打造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为双臂机器人赋予"智能小脑"和"灵敏触觉" [3] - 在华为开发者大会首次展出基于端到端AI模型的工业双臂具身智能装箱工作站,依托华为云资源推动机器人智能化 [3] - 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合作完成首例智能双臂机器人虚实协同操作验证测试,在精度、响应度、融合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展现行业领先技术特性 [3] - 2025年3月成功入选"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名单,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机器人驱控一体控制器"荣获"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创新产品"奖项 [3] 市场拓展与行业机遇 - 高速包装行业智慧注塑自动化产线方案在多个国际大展亮相,满足客户多品类、快换产、高产能需求,成功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4] - 下半年将参与泰国、越南、印尼、土耳其等国展会,助力全球客户智能化升级,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4] - 工业机器人应用已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国连续十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国地位 [5] - 具身智能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省市明确提出2027年培育千亿级具身智能产业规模目标 [5] 产业布局与生态合作 - 公司跻身国内少数具备全产业链布局的机器人企业,以运动控制作为切口布局具身智能,推出"感算控"一体化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并实现工业场景应用 [5][6] - 运动控制平台在智能与具身结合过程中起到类似"小脑及脊椎"的联接作用,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核心部件 [6] - 联合华为云、智谱、阿里云等大模型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具身智能场景落地,以差异化综合竞争力抢占具身智能生态高地 [6] - 聚焦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技术三大底层核心技术研发,加速构建"场景+数据+AI"多维驱动体系 [6]
拓斯达阵痛:上市以来首亏,如何穿越周期?|上市莞企年报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22:23
文章核心观点 拓斯达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下滑、净利润亏损,但核心业务展现生命力,公司正从自动化系统集成企业向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装备制造商转型,其转型路径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的缩影,未来通过三大战略关键词有望实现更好发展 [1] 2024年年报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营收28.72亿元,同比下滑36.92%,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1] - 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因战略收缩同比下降33.74%,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收入逆势增长76.04%,累计出货量超8000台 [3]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营收骤降54%,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跌破15%警戒线,该业务下游客户项目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对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1][4] - 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加15.62个百分点,毛利额贡献占比同比增加47.71个百分点;除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业务,其余业务综合毛利率达34.25%,同比增加3.30个百分点 [4] - 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12.50%,毛利率同比增加3.93个百分点,其中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76.04%,机械手收入同比增长26.20% [5] - 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8.67% [5] - 数控机床业务全年收入同比下降11.71%,下半年收入较上半年环比增长145.97% [5] 战略转型情况 - 公司持续推进“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战略转型,大幅收缩项目类业务,导致收入和利润下降 [3] - 2025年三大战略关键词为做减法、做加法、做乘法,做减法是剥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降低项目类业务比重;做加法是放大机械手和注塑辅机优势,聚焦三大产品强化“赚钱效应”;做乘法是加大具身智能生态布局 [6] 技术与产品情况 - 研发费用减少主要来自智能能源板块的算法团队裁撤,核心的机器人研发投入实际增长12% [4] - 新一代X5运动控制平台搭载国产openEuler实时操作系统,成为国内首个获“openEuler领先商业实践”的制造业案例,基于该平台的SCARA机器人换型效率提升40% [7] - 已成功研发双臂智能机器人,后续将结合客户场景开发轮式移动仿人形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产品 [8] 2025年一季度情况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收入同比下降超90%,收入占比大幅降低;除该业务外,其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3%,综合毛利率为37.43% [5] - 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7%,其中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3.81%;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收入同比5.97% [8] - 数控机床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70%,来自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行业需求明显增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