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关节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拓斯达上半年多关节机器人营收增长80%!“全市场唯一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盘初冲高回落,提供介入良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8:24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截至9:55 机器人ETF(562500)下跌0.20% 盘初最高涨幅达1.66%后回落 呈现冲高回落态势 [1] - 成分股中东杰智能领涨15.76% 博杰股份涨停10% 南网科技领跌4.69% 大族激光和中控技术跌幅超2% [1] - 盘中成交金额超4亿元 市场交投活跃 上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3.35亿元 远超同类基金 [1] 拓斯达业务进展 - 拓斯达2025半年度报告显示工业机器人业务连续两个季度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 [1] - 自产多关节机器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0.86% 自研多关节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近1万台 [1] - 公司将于9月12日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新品 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 [1] 行业前景与投资机会 - 人形机器人预计逐步在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闭环 通过应用迭代升级拓展应用场景 [2] - 供应链环节持续孕育商机 Optimus三代机方案更新与国产机器人招投标等潜在催化值得关注 [2] - 看好传感器、灵巧手、垂类应用端和国产供应链等产业趋势更优环节 [2] 机器人ETF产品特征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 [2] - 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2] - 提供场外联接基金(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发起式联接A:018344 C:018345) [2]
加码12亿!海尔卡奥斯加速驶入机器人赛道
齐鲁晚报网· 2025-08-15 22:01
公司融资与股权变动 -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深交所受理,发行对象为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计划斥资约12.19亿元现金全额认购新股,所募资金将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 [1] - 定向增发前,海尔卡奥斯通过多种方式合计掌控新时达29.24%的表决权,发行完成后其直接持股比例将大幅跃升至26.83%,总表决权比例攀升至42.47%,海尔集团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地位得到显著巩固 [2] 公司业务转型与发展 - 新时达创建于1995年,2010年在深交所A股上市,原本是国内头部电梯类公司,后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主营业务逐渐萎缩,2013年切入工业机器人领域,产品覆盖多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及半导体机器人等,服务于3C电子、半导体和汽车零部件等行业 [1] - 新时达目前已构建覆盖上海、深圳、杭州、西安及德国、日本的研发网络,手握超1200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2] 战略合作与生态布局 - 海尔与新时达的深度绑定在今年年中开始,6月海尔集团战略入股新时达,将其纳入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版图,7月初完成控股权交接后,海尔系力量迅速主导了新时达管理层更迭 [1] - 海尔重金注入后,新时达在机器人赛道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拓斯达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正式启用 迈向智能装备新纪元
财富在线· 2025-08-13 17:0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实施"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战略转型,主动收缩低毛利、高风险项目类业务,严格控制接单规模,逐步增加产品类业务比重 [2] - 截至2024年末,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等其他项目类业务收缩54.22%,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加超15% [2] - 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正式启用,重点聚焦具身智能领域,配备多个高标准实验室,包括具身智能实验室、环境可靠性实验室和电磁兼容实验室等 [1][2] 业务表现与产品进展 - 自产多关节机器人出货量超2000台,收入同比增长76.04%,持续深耕3C行业 [2] - 电动注塑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近三倍 [2] -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70台,出货量超250台,处于行业前列 [2] - 2025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3.81%,在手订单饱满,大客户复购及拓展成效显著 [3] - 机床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70%,来自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行业需求明显增多 [4]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基于鲲鹏架构与openEuler操作系统打造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为双臂机器人赋予"智能小脑"和"灵敏触觉" [3] - 在华为开发者大会首次展出基于端到端AI模型的工业双臂具身智能装箱工作站,依托华为云资源推动机器人智能化 [3] - 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合作完成首例智能双臂机器人虚实协同操作验证测试,在精度、响应度、融合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展现行业领先技术特性 [3] - 2025年3月成功入选"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名单,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机器人驱控一体控制器"荣获"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创新产品"奖项 [3] 市场拓展与行业机遇 - 高速包装行业智慧注塑自动化产线方案在多个国际大展亮相,满足客户多品类、快换产、高产能需求,成功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4] - 下半年将参与泰国、越南、印尼、土耳其等国展会,助力全球客户智能化升级,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4] - 工业机器人应用已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国连续十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国地位 [5] - 具身智能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省市明确提出2027年培育千亿级具身智能产业规模目标 [5] 产业布局与生态合作 - 公司跻身国内少数具备全产业链布局的机器人企业,以运动控制作为切口布局具身智能,推出"感算控"一体化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并实现工业场景应用 [5][6] - 运动控制平台在智能与具身结合过程中起到类似"小脑及脊椎"的联接作用,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核心部件 [6] - 联合华为云、智谱、阿里云等大模型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具身智能场景落地,以差异化综合竞争力抢占具身智能生态高地 [6] - 聚焦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技术三大底层核心技术研发,加速构建"场景+数据+AI"多维驱动体系 [6]
翼菲科技港股IPO:济南的“小巨人”企业,应收账款3年增长392%
搜狐财经· 2025-07-03 14:53
公司概况 - 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以18C章程登陆主板,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济南,是一家综合性轻工业机器人企业,产品应用于食品、电子、物流等轻工业领域,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3] - 公司已建立整合"脑""眼""手""足"的核心技术系统,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3] - 公司已获得271项授权专利,包括36项发明专利,22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设计专利[4] 业务结构 - 业务分为机器人本体业务和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5] - 2020年到2024年,机器人本体收入占比从5%提升至20.8%,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95%降至79.2%[7] - 2022年到2024年机器人本体毛利率分别为-10.8%、7.1%、35.6%,稳步提升;同期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分别为28.6%、20.0%、24.1%,出现波动[11] - 公司表示机器人本体业务是受益于规模经济的标准化产品,毛利率较高,而机器人解决方案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定制化,毛利率相对较低[1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5%[6] - 2022年到2024年分别亏损5755.3万元、1.1亿元、7149.5万元,累计亏损2.38亿元[10][12] - 2023年亏损增加是由于销售及营销开支以及行政开支增加所致,2024年亏损减少是由于存货减值亏损相关的开支减少[12] - 2022年到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6.7%、18.3%、26.5%,其中2023年毛利率同比减少8.4个百分点[11] 行业数据 - 2020年到2024年,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从123亿元增长至2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2%[5]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从369亿元增至7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8%[5] - 以2024年收入为衡量标准,公司在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供应商中位列国内企业第五[6] 应收账款与回款 - 2022年末到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从0.28亿元增长至1.38亿元,增幅为392%,远高于收入增速[1][7] - 应收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从46天延长至120天,公司回款率明显下滑[2][9] 融资与估值 - 公司成立13年已融资10余次,获得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支持[12] - IPO前估值为36.04亿元人民币[13]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机器人技术研发、生产线升级与产能扩建、海外业务网络拓展、供应链上下游投资布局及补充企业营运资金[13]
前5个月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增55.4% 产业链公司加大“出海”力度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1 01:20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 - 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10.67万亿元增长7.2%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6.22万亿元增长9.2%工业机器人增长55.4% [1] - 前4个月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22.1万套同比增长34.1% [1] - 工业机器人出口火热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工业场景 [1]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136.3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89.3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9% [2] - 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制造业对效率质量要求提高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3C电子等行业应用 [2] -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从2017年19.8亿元增至2024年80.6亿元7年CAGR达22.2% [2] 技术与产业链优势 - 多关节机器人因灵活性与适用性成为主要出口产品应用于零部件装配焊接等复杂场景 [2] -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生态规模大门类齐全配套完备提升供货效率强化性价比与国际竞争力 [2] -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驱动部分企业已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 [3] 企业动态与市场策略 - 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近一个月涉及工业机器人的提问超250条企业密集回应研发进展与市场策略 [4] - 拓斯达科技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等产品获海外客户认可布局本体及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等技术 [5] - 新松机器人海外客户质量及项目执行良好2025年将持续加大海外市场布局 [5] - 埃斯顿自动化2025年将拓展欧美中东东南亚市场关注新能源汽车锂电设备商等国内客户出海机会 [5] 行业建议与发展方向 - 产业链企业应聚焦技术创新加大核心零部件研发投入攻克高端谐波减速器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 [5] - 积极开拓船舶制造钢结构等非标属性突出领域强化产业链协同构建稳定供应链 [5]
拓斯达阵痛:上市以来首亏,如何穿越周期?|上市莞企年报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22:23
文章核心观点 拓斯达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下滑、净利润亏损,但核心业务展现生命力,公司正从自动化系统集成企业向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装备制造商转型,其转型路径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的缩影,未来通过三大战略关键词有望实现更好发展 [1] 2024年年报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营收28.72亿元,同比下滑36.92%,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1] - 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因战略收缩同比下降33.74%,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收入逆势增长76.04%,累计出货量超8000台 [3]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营收骤降54%,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跌破15%警戒线,该业务下游客户项目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对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1][4] - 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加15.62个百分点,毛利额贡献占比同比增加47.71个百分点;除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业务,其余业务综合毛利率达34.25%,同比增加3.30个百分点 [4] - 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12.50%,毛利率同比增加3.93个百分点,其中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76.04%,机械手收入同比增长26.20% [5] - 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8.67% [5] - 数控机床业务全年收入同比下降11.71%,下半年收入较上半年环比增长145.97% [5] 战略转型情况 - 公司持续推进“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战略转型,大幅收缩项目类业务,导致收入和利润下降 [3] - 2025年三大战略关键词为做减法、做加法、做乘法,做减法是剥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降低项目类业务比重;做加法是放大机械手和注塑辅机优势,聚焦三大产品强化“赚钱效应”;做乘法是加大具身智能生态布局 [6] 技术与产品情况 - 研发费用减少主要来自智能能源板块的算法团队裁撤,核心的机器人研发投入实际增长12% [4] - 新一代X5运动控制平台搭载国产openEuler实时操作系统,成为国内首个获“openEuler领先商业实践”的制造业案例,基于该平台的SCARA机器人换型效率提升40% [7] - 已成功研发双臂智能机器人,后续将结合客户场景开发轮式移动仿人形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产品 [8] 2025年一季度情况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收入同比下降超90%,收入占比大幅降低;除该业务外,其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3%,综合毛利率为37.43% [5] - 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7%,其中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3.81%;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收入同比5.97% [8] - 数控机床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70%,来自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行业需求明显增多 [8]
拓斯达战略转型背后:卡位具身智能,重塑增长逻辑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9:35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是拓斯达转型攻坚关键之年,虽营收跌超三成且首亏,但业务结构大幅改善,三大产品稳中向上,公司扎根工业土壤构建具身智能生态,未来路径清晰 [1][2][8] 历史首亏背后业务结构大幅改善 - 2024年公司营收跌超三成首亏,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缩54.22%是收入和利润下降核心原因 [2] - 光伏、锂电行业周期低谷,项目接单毛利压缩,部分项目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 [2] - 2022年底起公司主动舍弃低毛利、高风险项目,2024年持续收缩项目类业务,亏损背后经营质量改善 [2] - 公司将重点发展产品类业务,剥离非核心业务,2025年一季度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同比降超90%,其余业务收入同比增超23%,综合毛利率37.43% [3] 三大产品稳中向上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 2024年业务结构优化,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15.62个百分点,毛利额贡献占比同比增47.71个百分点,其余业务综合毛利率34.25%,同比增3.30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8.87% [4] - 2024年工业机器人板块逆势增长,营收27531.64万元,同比增12.50%,毛利率47.53%,同比增3.93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23.81% [4] - 注塑行业需求景气度提升,直角坐标机器人收入同比增26.20%,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收入同比增76.04%,出货量超2000台,累计出货超8000台 [4] - 2024年注塑机等业务营收51121.47万元,同比增18.67%,电动注塑机订单量同比增约150%,出货量同比增超300% [5][6] - 2024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70台,出货量超250台,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超70%,新兴行业需求增多 [6] 扎根工业土壤构建具身智能生态 - 公司具备全产业链布局,以差异化竞争力卡位具身智能生态 [7] - 推出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打通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数据隔阂 [7] - 与大模型公司协同,通过制造业场景数据反哺算法迭代,产品从工业场景外溢到商业和家用场景 [7] - 已研发智能双臂机器人,后续将开发轮式移动仿人形智能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产品 [7] - 依托平台及制造能力,构建创新生态,推动机器人从“能干活”向“会干活”转变 [8] 未来发展路径 - 聚焦机器人、注塑装备、数控机床三大产品,强化“赚钱效应” [8] - 加大具身智能生态布局,利用优势让“技术资产”撬动战略杠杆,完成时代跨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