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关节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翼菲科技港股IPO:济南的“小巨人”企业,应收账款3年增长392%
搜狐财经· 2025-07-03 14:53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近日,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翼菲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以18C章程登陆主板。若成功上市, 翼菲科技将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 过去3年,翼菲科技收入年复合增速为28.5%,但2022年末到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从0.28亿元增长至1.38亿元,增幅为 392%,远高于收入增速。 此外,翼菲科技应收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从46天延长至120天,公司回款率明显下滑。 应收账款及票据3年增长392%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末到2024年末,翼菲科技的应收账款及票据分别为2810万元、5230万元及1.38亿元,应收账款及票据的增 速远高于当期收入增速。 在技术上看,翼菲科技致力于创造完全自主、全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现已建立了一个整合"脑""眼""手""足"的核心技术系 统,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 招股书显示,翼菲科技已获得271项授权专利,包括36项发明专利,22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设计专利。 翼菲科技的业务主要分为机器人本体业务和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 根据招股书,2020年到2024年,中国轻工业机 ...
前5个月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增55.4% 产业链公司加大“出海”力度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1 01:20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 - 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10.67万亿元增长7.2%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6.22万亿元增长9.2%工业机器人增长55.4% [1] - 前4个月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22.1万套同比增长34.1% [1] - 工业机器人出口火热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工业场景 [1]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136.3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89.3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9% [2] - 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制造业对效率质量要求提高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3C电子等行业应用 [2] -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从2017年19.8亿元增至2024年80.6亿元7年CAGR达22.2% [2] 技术与产业链优势 - 多关节机器人因灵活性与适用性成为主要出口产品应用于零部件装配焊接等复杂场景 [2] -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生态规模大门类齐全配套完备提升供货效率强化性价比与国际竞争力 [2] -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驱动部分企业已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 [3] 企业动态与市场策略 - 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近一个月涉及工业机器人的提问超250条企业密集回应研发进展与市场策略 [4] - 拓斯达科技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等产品获海外客户认可布局本体及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等技术 [5] - 新松机器人海外客户质量及项目执行良好2025年将持续加大海外市场布局 [5] - 埃斯顿自动化2025年将拓展欧美中东东南亚市场关注新能源汽车锂电设备商等国内客户出海机会 [5] 行业建议与发展方向 - 产业链企业应聚焦技术创新加大核心零部件研发投入攻克高端谐波减速器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 [5] - 积极开拓船舶制造钢结构等非标属性突出领域强化产业链协同构建稳定供应链 [5]
研判2025!中国大负载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国产化突围激活产业动能,大负载机器人迈向高端智造新纪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2 09:16
行业概述 - 大负载机器人是指具备高承载能力(50kg以上,部分可达数吨)、高刚性结构和大功率驱动系统的工业或特种机器人,分为工业型、特种型和协作型三大类 [2] - 核心特征包括±0.1mm级高精度、动态稳定性和恶劣环境适应性,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新能源电池组装、航空航天等重型作业领域 [3] - 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98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贡献超40%增量,未来将保持2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13] 政策环境 -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系统部署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产品突破和产业生态培育三大战略方向 [5] - 2024年多项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将其列为重点更新装备,《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撑 [6] - 广东省出台专项措施,对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案例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形成央地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 [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仍依赖进口但国产替代加速 [7] - 中游本体制造领域外资主导高端市场,埃斯顿、新时达等国产厂商推动大负载机器人量产 [7] - 下游系统集成在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本土企业优势明显 [7] 应用市场 - 汽车制造仍是核心应用领域,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计突破300万辆,同比增幅超47% [9] - 新能源领域市场份额预计2027年攀升至40%,成为第一大应用市场 [22] - 港口/矿山等特殊场景将保持40%以上增速,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22] 竞争格局 - 形成外资(ABB、发那科)把控尖端、国产(埃斯顿、新松)突破中端、新锐(节卡、遨博)深耕特色的三级梯队 [15] - 国际巨头占据500kg以上超重载市场,国产领军企业突破300-800kg中高端市场 [15] - 埃斯顿ER500-3200-PL重载码垛机器人获工信部首台套认证,客户实测效率提升35% [17] 技术趋势 - 向"超重载+智能化"演进,2025年3吨级国产机型将量产,AI工艺优化系统普及率突破50% [21] - 5G+工业互联网推动远程操控、数字孪生成为标配,实现从"力量型"向"智慧型"转型 [21] - 柴孚机器人推出2.4吨级超重载机型,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 [17] 发展前景 -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突破170亿元,国产化率从35%提升至55%以上 [13] - 将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完成从核心零部件突破到标准体系输出的全面升级 [23] - 行业向"超重载、高智能、专业化"方向持续演进,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技术创新高地 [13][23]
中国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行业:需求回暖,国产替代加速突围
智通财经· 2025-05-14 09:20
2025年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市场展现出显著的复苏韧性。尽管面临价格竞争压力,下游需 求在汽车、半导体、锂电池等领域的拉动下逐步回暖,叠加国产厂商在核心技术与市场份额上的持续突 破,行业正迎来"量质齐升"的关键阶段。一、工业机器人:需求复苏,协作机器人成增长亮点 麦格理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11.6%,结束了此前的库存去化周期,汽 车主机厂、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需求稳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协作机器人(cobots)延续高速增 长,一季度产量同比激增41.4%,远超传统多关节机器人(12.5%)和SCARA机器人(11.2%),成为行业"增 长极"。市场竞争与格局变化 外资品牌份额微降,国产头部崛起:国内厂商市场份额虽从2024年的52.3%小幅降至51.4%,但头 部企业表现亮眼。埃斯顿(002747)(9.9%)、汇川技术(300124)(8.9%)跻身行业前十,分别位列 第二和第四,市占率持续提升;发那科(10.1%)仍居首位,但库卡、ABB等外资品牌通过调整价格 策略扩大份额。 下游分化显著:汽车主机厂需求同比增长45.4%,锂电池行业从2024年的-19.4 ...
拓斯达阵痛:上市以来首亏,如何穿越周期?|上市莞企年报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22:23
文章核心观点 拓斯达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下滑、净利润亏损,但核心业务展现生命力,公司正从自动化系统集成企业向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装备制造商转型,其转型路径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的缩影,未来通过三大战略关键词有望实现更好发展 [1] 2024年年报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营收28.72亿元,同比下滑36.92%,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1] - 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因战略收缩同比下降33.74%,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收入逆势增长76.04%,累计出货量超8000台 [3]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营收骤降54%,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跌破15%警戒线,该业务下游客户项目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对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1][4] - 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加15.62个百分点,毛利额贡献占比同比增加47.71个百分点;除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业务,其余业务综合毛利率达34.25%,同比增加3.30个百分点 [4] - 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12.50%,毛利率同比增加3.93个百分点,其中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76.04%,机械手收入同比增长26.20% [5] - 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8.67% [5] - 数控机床业务全年收入同比下降11.71%,下半年收入较上半年环比增长145.97% [5] 战略转型情况 - 公司持续推进“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战略转型,大幅收缩项目类业务,导致收入和利润下降 [3] - 2025年三大战略关键词为做减法、做加法、做乘法,做减法是剥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降低项目类业务比重;做加法是放大机械手和注塑辅机优势,聚焦三大产品强化“赚钱效应”;做乘法是加大具身智能生态布局 [6] 技术与产品情况 - 研发费用减少主要来自智能能源板块的算法团队裁撤,核心的机器人研发投入实际增长12% [4] - 新一代X5运动控制平台搭载国产openEuler实时操作系统,成为国内首个获“openEuler领先商业实践”的制造业案例,基于该平台的SCARA机器人换型效率提升40% [7] - 已成功研发双臂智能机器人,后续将结合客户场景开发轮式移动仿人形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产品 [8] 2025年一季度情况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收入同比下降超90%,收入占比大幅降低;除该业务外,其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3%,综合毛利率为37.43% [5] - 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7%,其中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3.81%;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收入同比5.97% [8] - 数控机床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70%,来自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行业需求明显增多 [8]
拓斯达战略转型背后:卡位具身智能,重塑增长逻辑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9:35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是拓斯达转型攻坚关键之年,虽营收跌超三成且首亏,但业务结构大幅改善,三大产品稳中向上,公司扎根工业土壤构建具身智能生态,未来路径清晰 [1][2][8] 历史首亏背后业务结构大幅改善 - 2024年公司营收跌超三成首亏,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缩54.22%是收入和利润下降核心原因 [2] - 光伏、锂电行业周期低谷,项目接单毛利压缩,部分项目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 [2] - 2022年底起公司主动舍弃低毛利、高风险项目,2024年持续收缩项目类业务,亏损背后经营质量改善 [2] - 公司将重点发展产品类业务,剥离非核心业务,2025年一季度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同比降超90%,其余业务收入同比增超23%,综合毛利率37.43% [3] 三大产品稳中向上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 2024年业务结构优化,产品类业务规模比重同比增15.62个百分点,毛利额贡献占比同比增47.71个百分点,其余业务综合毛利率34.25%,同比增3.30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8.87% [4] - 2024年工业机器人板块逆势增长,营收27531.64万元,同比增12.50%,毛利率47.53%,同比增3.93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23.81% [4] - 注塑行业需求景气度提升,直角坐标机器人收入同比增26.20%,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收入同比增76.04%,出货量超2000台,累计出货超8000台 [4] - 2024年注塑机等业务营收51121.47万元,同比增18.67%,电动注塑机订单量同比增约150%,出货量同比增超300% [5][6] - 2024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70台,出货量超250台,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超70%,新兴行业需求增多 [6] 扎根工业土壤构建具身智能生态 - 公司具备全产业链布局,以差异化竞争力卡位具身智能生态 [7] - 推出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打通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数据隔阂 [7] - 与大模型公司协同,通过制造业场景数据反哺算法迭代,产品从工业场景外溢到商业和家用场景 [7] - 已研发智能双臂机器人,后续将开发轮式移动仿人形智能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产品 [7] - 依托平台及制造能力,构建创新生态,推动机器人从“能干活”向“会干活”转变 [8] 未来发展路径 - 聚焦机器人、注塑装备、数控机床三大产品,强化“赚钱效应” [8] - 加大具身智能生态布局,利用优势让“技术资产”撬动战略杠杆,完成时代跨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