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icon
搜索文档
海洋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海洋领域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高。2024年综合管理指数为121.6,比上年增长3.3%。2024年,我国发布 海洋灾害预警315期,开源发布妈祖系列自主海洋环流和海浪数值模式,海洋预警预报水平不断提升。 制定的现行有效涉海标准比上年增长14.8%,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 该报告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在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发布。据介绍,中国海洋发 展指数是对一定时期我国海洋领域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开放水平、综合管理6 个方面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估,指数以2015年为基期,基期指数值为100。 9月8日发布的《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为129.7,比上年增长 2.9%,海洋经济民生指数为133.0,比上年增长3.1%。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海洋经济稳中向好。海洋 新兴产业和海洋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人均海洋水产品占有量比上年增加0.5千 克,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2024年生态环境指数为126.6,比上年增长2.4%。2024 ...
《南沙方案》白皮书重磅发布,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南方都市报· 2025-08-04 23:27
南沙方案核心成果 - 《南沙方案》2025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围绕"一基地、一平台、一门户、一高地、一标杆"五大任务取得标志性成果 [1][3] - 2024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达2301.3亿元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5%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 [18] -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5.48%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00家 年均增长21.5%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近11倍至35家 [18] 科技创新产业进展 - 累计立项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扎根南沙 环港科大创新区加快建设 [12] - 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第三代半导体形成全产业链生态 集聚超400家生物医药企业 [12] - 建成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启动建设首个海陆结合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 [12] 对外开放与航运物流 - 广州港南沙港区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2048.9万标箱 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开辟174条国际班轮航线 [14] - 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协助211家企业完成291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 形成104项服务清单 [14] - 2025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479.3亿元 同比增长17.5% 2022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336亿元 [19] 金融与规则衔接 - 广州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额约25万亿元 落地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1.1万个 [15] -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交易金额超500亿美元 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 [15] - 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额16.2亿元 港澳居民个税优惠政策减免税额超1.2亿元 [18] 青年创业与港澳合作 - 建成15个青创基地 累计孵化港澳青创团队1178个 项目年产值30亿元 [13] - 港澳投资企业增加近1000家 新引进港澳青创团队超800个 港澳居民总数达1.1万人 [18] - 266名港澳居民免缴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623人次香港长者提供医疗券服务 [15] 城市发展与产业布局 - 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先行启动区在营企业达5959家 [16] - 规划定位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明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4个核心功能 [16] - 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加速建设 承办国际网球赛事和湾区马拉松 2025年灯会吸引71万游客 [16]
千年商都向海行——广东省广州市海洋强市建设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0 09:31
海洋强市建设 - 广州深入推进海洋强市建设,通过空间规划引领、改革创新赋能、政策支持保障,确立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文化亲海五大发展航道 [2] - 广州成立市海洋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广州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举办首届广州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上线"广海汇"平台,聚焦"港、船、能、药、游"五个重点赛道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 [3] - 国务院赋予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定位,提出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2] 海洋科技创新 - 广州以"一船一库一装置一基地"为核心,聚焦"深潜、深钻、深网、极地",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技基础设施矩阵 [4] - 汇聚涉海科研机构66家,省部级以上海洋重点实验室34个和省级以上海洋工程技术中心27个 [4] -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成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创造"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纪录 [4] 海洋产业发展 - 广州培育壮大新一代船舶海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天然气水合物四大海洋新兴产业 [6] - 广州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第五位和第六位,开通284条集装箱班轮航线,联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广州造船年生产能力超550万载重吨,船舶制造业总产值超500亿元,集聚20多家船舶制造企业 [6][7] 海洋新兴产业 - 国内最大半潜式海洋牧场养殖平台"鑫环1号"交付使用,国内首套6000米级光学探测自主水下机器人"鱼探仪"进入商用 [7]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发高端化妆品,中山大学研发强效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进入临床前研究 [7] - "南鲲"号波浪能发电装置并网发电,国内首套20千瓦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完成海试 [8] 海洋文旅发展 -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亚洲最大、功能最全的邮轮综合体之一,南沙游艇会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游艇会 [10] - 广州积极引进和举办国际帆船赛事,包括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帆船赛等 [10] - 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南海神庙、南越国宫署遗址等成为热门打卡地 [10] 海洋开放合作 - 广州国际海事展为航运和造船行业搭建交流平台,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广州 [11] - 与新加坡高校推进海洋领域合作,深化与港澳及南海周边省市合作,共建南部海洋经济圈 [11] - 与东盟加强海洋领域合作,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11]
向海图强:十万亿海洋经济赛道创投新机
Wind万得· 2025-07-10 06:35
海洋经济政策演进 - 海洋经济定义为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涵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及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5] - 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海洋经济分为五大类:海洋经济类、海洋科研教育类、海洋公共管理服务类、海洋上游相关产业类、海洋下游相关产业类[7] - 海洋油气成为重要能源增长极,中国海油国内原油累计增产占全国同期总增量的70%[7] 全球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全球海洋经济总产值约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超4%[8]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8] - 海洋船舶工业2024年增加值1370亿元,同比增长14.9%,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突破50%[13]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2024年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9.1%,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13] 深海技术与新兴领域发展 - 深海装备如"梦想"号钻探船、"海葵一号"油气平台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14] - 海底数据中心能效显著,服务器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12.5%,能耗降低29%[14] - 深海AI识别系统实现深海生物、地质构造的自动识别,推动海洋科技智能化[15] 区域海洋经济表现 - 山东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801万亿元,占全国17.1%,七大产业增加值全国第一[16] - 广东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20%,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16] - 海南聚焦深海油气开发,推进陵水气田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16] 海洋经济投融资现状 - 2020年以来海洋经济领域融资事件约600起,占总体融资事件的1%[17] - 投融资集中在海工装备、海洋电子、水下机器人等赛道,区域集中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17] - 数字化转型通过物联网、AI等技术重构海洋产业形态,推动向技术驱动型转型[18]
向海图强:十万亿海洋经济赛道创投新机
来觅研究院· 2025-07-09 13:10
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等一系列部署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框架[3] -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蓝图[9] 海洋经济概况 - 全球现代海洋产业总产值约5万亿美元,超全球GDP的4%且比重上升[7]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7] 产业发展 - 2024年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370亿元,同比增长14.9%,多项国际市场份额首破50%[12] - 2024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9.1%,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12] 区域发展 - 2024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1.801万亿元,占全国17.1%,七大产业增加值居全国首位[14]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破2万亿元,占全国五分之一,连续30年全国第一[14] 投融资情况 - 2020年以来全国海洋经济相关领域约600余起融资事件,约占总体1%[16] - 2025年以来海洋经济相关融资加总52.32亿[20]
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海洋经济政策解读:为何要强调“向海图强”?
银河证券· 2025-07-03 21:58
政策导向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六次会议将海洋经济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位置,提出“五大原则”和“六大重点”[5][7] - 预计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出台,带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高端化、多元化发展[5] 发展背景 - 陆地空间开发趋于饱和,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破10万亿达105438亿元,同比增5.9%,海洋服务业成新增长点[13][14] - 各国海洋经济领域差异化竞争,我国需把握机遇提高竞争力[5] 我国优势 - 海洋产业门类全、制造基础厚、市场潜力大,海洋二产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35%,海工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7年全球首位[5][23] - 深海技术成熟,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多项涉深海科技领域[5][24] - 海洋经济区域带动效应显著,山东、广东、海南等地形成标杆样本[5][25] 投资机遇 - 行业聚焦海洋科技、新能源、生物与医药、文旅与智慧物流等领域,海洋科技关注深海材料、装备、信息化[27] - 区域因地制宜发展,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具战略示范意义,关注深海油气等五方面[28][29] 风险提示 - 国内外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4][30] - 国内政策落实不到位风险[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