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宋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南财观察|一艘巨轮驶向大洋 一座汽车城快速成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9:09
比亚迪深汕产业布局 - 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首次运载1105辆深汕工厂生产的宋系列出口车型前往欧洲,实现"出厂即出港"的物流优势[1][3] - 深汕基地已完成出口车型生产线调试,6月实现宋系列出口车型量产,整车生产主攻中高端及出口车型如腾势Z9、仰望U7等[1][3] - 公司在深汕投资从50亿元增至300多亿元,搭建从零部件到电池到整车的全产业链,包括四期工程分别布局零部件、整车、电池组装和电池包生产线[5] 深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 深汕合作区已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吸引近30家企业包括京西智行、佛吉亚、东风李尔等[1] - 速腾聚创在深汕投建MARS智造总部基地,规划激光雷达年产能170万台,实现"南山研发+深汕生产"模式[7] - 壁虎汽车入驻深汕建设专用车生产线,成为首个全资自主运营工厂,利用当地产业配套生产旅居车、冷藏车等[8] 小漠港汽车出口枢纽 - 小漠港是深圳唯一汽车滚装出口港区,已开通13条国际航线,2024年出口汽车突破21万辆(含KD件),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166%[4] - 港口一期满足年30万辆运输需求,二期工程2027年投产后将提升至年100万辆,可同时靠泊两艘9200车位滚装船[4] - 车辆从比亚迪工厂5分钟可集港,12海里即达国际航道,凸显"出厂即出港"效率优势[3] 深汕区域经济发展 - 深汕合作区GDP从2017年34.12亿元增至2024年242.15亿元,近4年年均增长45.5%,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4%[1][10] - 2024年一季度GDP达73.42亿元同比增4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7.3%,呈现高速增长态势[10] - 区域形成"一主三辅"产业格局: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为辅[10] 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 - 2024年前五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64.6%,比亚迪同期出口超38万台同比增93%,6月海外销售超9万辆[3] - 比亚迪产品覆盖全球70多国400多城市,深汕布局将加速出海进程[3] - 小漠港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速达166%,反映行业出口高景气度[4]
巴西归来再赴欧洲 比亚迪“深圳号”载“深汕造”汽车起航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19:49
比亚迪滚装船运输能力 - "深圳号"滚装船总长219.9米,型宽37.7米,最大航速19节,可装载9200车位标准车,是全球第二大、最环保的汽车滚装船之一[3] - 此次运输创下舟山港和小漠港最大吨位、最大载车量双纪录,共发运6800多台车,已基本满载[3] - 公司已投放运营6艘汽车运输船,累计运输超7万台新能源汽车,第七艘"郑州号"本月交付,第八艘"济南号"即将出坞,届时总装载量将达6.7万辆,年运力超百万辆[4] 比亚迪海外业务发展 - 5月海外销售88640辆,同比增长133.6%,新能源汽车足迹遍布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5] -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是公司唯一重点面向海外市场的基地,下半年随着宋Pro、宋Plus量产,小漠港汽车出口有望迎来井喷[11] - 深汕基地首次通过地跑形式集港,1105辆宋系列出口车型从工厂到港口仅需5分钟,实现"出厂即出港"[1][10] 小漠港发展情况 - 小漠港一期工程设计年吞吐量450万吨,2个10万吨级和1个5万吨级泊位投入运营,满足每年30万辆汽车运输需求[7] - 累计开通航线13条,通达欧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区,计划新增"小漠港-意大利"航线[7] - 二期工程预计2027年底投产,届时具备每年100万辆汽车运输能力,将打造为综合性港区[8] 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布局 -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投资超315亿元,形成从零部件到电池到整车的全产业链布局[10] - 区域具备"产城港"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港口物流深度融合[11] - 合作区以智驾、电池电机等为核心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正在建设深汕化工园高性能新材料集群[11]
为什么比亚迪突然再打价格战?
新浪财经· 2025-05-29 18:10
比亚迪降价促销与行业价格战 - 公司于5月22日对王朝网和海洋网22款车型降价1.2万至5.3万元,为三月底以来第三次且力度最大的促销[2] - 降价引发行业连锁反应:吉利银河系列跟进降价,奇瑞瑞虎系列降幅接近50%[2] - 行业利润率在2024年创历史新低至4.3%,价格战导致零售市场累计损失2000亿元[4] - 新能源车降价幅度显著高于燃油车:平均降幅9.2%(1.8万元)vs燃油车6.8%(1.3万元)[4]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销售427.22万辆,汽车业务收入6173.82亿元,单车收入14.45万元,毛利率22.31%对应单车毛利3.22万元[4] - 全年净利润402.54亿元推算单车净利不足1万元,显著低于毛利水平[4]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70%,2024年研发支出542亿元[18] - 固定资产扩张明显:2023-2024年投资额达1310亿和806亿元,同期计提折旧377亿和569亿元[18] 销量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138万辆,仅完成550万辆目标的25%[6] - 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环比微跌1%,为年内首次环比下滑[7] - 主力车型销量下滑:海鸥/海豚前4个月均销量不足4万辆(vs去年月均7万),秦系列月均销量从7.5万降至4.46万[8] - 汉系列一季度销量43158辆,较2024Q4的94675辆环比腰斩[10][11] 高端化遇阻与竞争压力 - 腾势品牌2025Q1销量3.26万辆,月均不足1.09万辆,D9占比仍超90%[13] - 新车型表现不佳:腾势Z9GT月销从3400辆降至300辆,N7连续7月销量低于400辆[13] - 方程豹5上市8个月后降价5万元,品牌月销量从1.1万回落至6400辆[15] - 竞品冲击明显:10万元级市场出现搭载激光雷达车型,汉EV周销量仅为日产N7一半[10] 债务结构与海外拓展 - 资产负债率74.64%,低于奇瑞/蔚来等但高于国际车企[16] - 经营性负债占比95%,应付账款达2416亿元,周转天数从127天升至166天[19][20] - 2025年海外销售目标80万辆,前4个月已完成29万辆[22] - 通过H股配售融资435亿港元,并要求供应链降价10%以缓解债务压力[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