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宠物美容
icon
搜索文档
大学志愿,我填了专业撸猫
虎嗅· 2025-08-04 07:57
宠物经济与高校专业发展 - 中国城镇宠物(犬猫)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预计2027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 [4] - 中国农业大学2020年开设全国首个本科"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首次面向本科招生 [2] - 高职专科层面已有超过150所院校开设宠物养护与训导、美容等专业 [9] 高校宠物专业布局 - 本科院校多依托"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设立宠物方向或微专业,如河北农业大学"宠物方向"、中国农业大学"伴侣动物方向" [11] - 河南省以17所院校居全国宠物专业开设数量首位,黑龙江、江苏紧随其后 [11] - 本科课程侧重理论深度与科研能力培养,如伴侣动物营养学、行为学等,专科更注重实操技能 [22] 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发展 - 宠物行业招聘中仅6%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超40%接受大专或学历不限 [6] - 行业已形成20多个细分职业,涵盖医疗、美容、行为训练等领域,并涌现"宠物主播"等新兴职业 [26][27] - 执业兽医资格报考专业目录2021年才纳入"宠物医疗技术",此前毕业生无法独立执业 [14]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点 - 中国农业大学伴侣动物方向课程涵盖宠物营养学、行为学、美容护理、遗传育种等细分领域 [18] - 部分课程由传统课程优化而来,如伴侣动物营养学从1995年选修课升级为专业必修课 [21] - 学生常见困惑包括专业名称相近(如动物科学vs动物医学)、课程内容差异等 [17] 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 2023年中国宠物市场渗透率仅20%,显著低于日本和欧美成熟市场 [33] - 行业存在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等问题,但医疗/美容/训导等岗位仍吸引专业人才 [31][32] - 宠物经济政策支持加强,如高铁宠物托运、公共场所宠物友好空间等 [4]
“它经济”成消费增长新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12:2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宠物相关业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97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9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4%,预计2025年将达到8114亿元 [1] - 中国宠物数量在2024年达到4.3亿只,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5.7亿只 [1] - 猫主人数量高达4088万人,平均每名主人需照料两只猫咪 [1] 消费群体特征 - 90后与00后在养宠人群中占比超六成,更注重宠物生活质量与个性化需求 [2] - 年轻一代愿意在宠物服装、美容、IP联名等周边消费领域投入更多资金 [2] - 80后、90后养宠人更倾向于通过线上渠道购买宠物产品 [2] 消费决策与渠道 - 社交平台重塑宠物消费决策链路,养宠人更注重品牌整体形象和价值观契合度 [2] - 口碑传播和专业推荐在养宠人决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 - 线下渠道(宠物店、宠物医院、商超、犬猫舍等)仍占据重要地位,因其能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和附加服务 [2] 行业驱动因素 - 宠物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密切相关,精神层面需求增加推动市场规模扩大 [1] - 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加速国产宠物食品品牌发展 [1] - 供应链重构与国产替代加速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双引擎" [2] - 中国宠物企业逐步从依赖单一市场转向全球化布局 [2] - 国产高端产品在品质上不断追赶甚至超越进口产品 [2]
经济不好,有些行业反而火了
商业洞察· 2025-05-18 14:31
经济周期下的行业重塑 - 经济周期潮起潮落,企业无法摆脱周期影响,但需求形态会被重塑 [1][3] - 经济下行时部分行业逆势崛起,呈现"经济越冷,行业越热"现象 [4][5] 性价比经济 - 经济遇冷时消费需求转向理性,"省钱"成为全民共识,催生轻资产商业模式 [7][8] - 闲鱼无货源模式让中间商赚取差价,部分从业者月入过万 [9][10] - 低端消费业态爆发,如摆摊卖茉莉手串单晚售上百串,烤肠摊位单日净利超千元 [11] - 二手经济快速增长,年轻人追求极致性价比,闲鱼等平台广告投放激增 [12][13] 情绪经济 - 宠物消费成为情绪慰藉出口,上海宠物寄养单日收费200元仍供不应求,宠物美容利润比人理发高两倍 [15][16][17] - 玄学消费兴起,雍和宫香灰琉璃手串、灵隐寺十八籽等单价数百元供不应求,命理咨询单次收费达数千元 [18] - 玄学渗透商业领域,写字楼风水布局咨询费涨至10万元,年轻人热衷五行穿搭等微仪式 [19][20] 焦虑经济 - 失业焦虑推动自我投资,编程、数据分析等技能培训课程报名激增 [22] - 灵活就业成为新常态,设计师转行摆摊、白领兼职宠物寄养等多元职业路径涌现 [22] - 知识付费市场扩张,职场生存类课程如"裁员生存法则"、"职场怼人技巧"热销 [23][24] 行业创新与重构 - 经济周期通过创造性破坏推动行业创新,逆势行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增长机会 [26] - 周期重构财富分配逻辑,成功者需精准捕捉需求变化并适应人性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