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红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称游戏高增或才刚刚开始,游戏ETF(159869)现小幅微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8:42
游戏板块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游戏ETF(159869)10月14日早盘一度上涨超过2%,随后呈现小幅微涨态势 [1] - 截至10月13日,游戏ETF(159869)近5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达14.04亿元,产品规模为107.48亿元 [1] 2025年第三季度游戏市场规模分析 - 2025年7月中国游戏市场规模为291亿元,同比增长4.62% [1] - 2025年8月中国游戏市场规模为293亿元,同比下降13.01%,主要因2024年8月《黑神话:悟空》造成高基数效应 [1] - 假设2025年9月市场规模环比变动较小,则2025年第三季度总市场规模预计约为874亿元,同比增长0.8%,环比增长6.2% [1] - 市场规模保持高位的原因包括宏观经济下滑带来的"口红效应"提振悦己消费,以及2025年上半年多家公司推出爆款游戏的驱动 [2] 上市公司业绩与产品动态 - A股与H股游戏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均产出较多爆款游戏,例如ST华通的《无尽冬日》《奔奔王国》,巨人网络的《超自然行动组》,腾讯控股的《三角洲行动》 [2] - 整体上市公司业绩预计将保持较高增速 [1] 行业展望与催化因素 - 展望2025年第四季度,中国游戏市场规模预计环比微降但同比上涨,因第四季度为传统淡季,但2025年爆款游戏数量较2024年有较大提升 [2] - 游戏板块同时受到人工智能、内容创新和商业化模式变革等多重因素的催化 [2] - 游戏ETF(159869)跟踪中证动漫游戏指数,反映动漫游戏产业A股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2]
走进十如工厂、服装的退潮、风格的流变与情绪消费的崛起等 #冷芸时尚圈周报#250
搜狐财经· 2025-10-13 00:17
溢达集团十如工厂的ESG实践 - 工厂被评定为零碳园区,由纱线厂、成衣厂、植物染色工作坊和办公区组成[4] - 园区采用太阳能供电,使用低辐射玻璃节能,并设有雨水回收系统[4][6] - 重视材料回收,纱筒和装修钢管被再利用,染料中的化学成分如染色盐也可回收[6] - 智能纺纱工厂年产纱线6000吨,采用三班倒仅需100名工人,每班约30余人[6] - 采用植物染面料和无水印染技术,自有品牌十如仕使用新疆长绒棉和防泼水面料[6] - 员工餐饮由营养师搭配,强调少糖少油少盐,并通过APP关联健康报告进行饮食提醒[6] - 食堂采用浅色桌椅以培养员工职业素养,1500名员工的厂区保洁人员仅个位数[6] - 员工宿舍位于城市小区,每人一间,无上下铺,不同级别员工居住标准相同[6] 服装行业趋势与展会变化 - 上海showroom中服装品牌大幅减少,配饰品类如珠宝、帽子、袜子占比显著增加[10][11] - 经济下行期出现"口红效应",无印良品业绩上涨近20%,因减少服装大家居占比,聚焦小物件[11] - 服装品牌可通过增加配饰占比作为战术保持客户粘性,待经济上行后再恢复大品类[11] - 展会热度下降,企业推广渠道多元化,自媒体成为更直接的品牌展示方式[16][18] - showroom模式在欧洲已衰落十多年,其商业模式可能不适应当下D2C和社交媒体时代[19][20] 设计师风格与品牌适应性 - Jonathan Anderson每年为Dior和自有品牌等共完成18个系列,展现跨风格设计能力[23] - 招聘设计师时,品牌常因风格不符而拒绝,但风格可视为语言而非牢笼[23][24] - 多数设计师有风格偏好,适应不同品牌需磨合时间,平台认可度影响设计自由度[25][26] - Dior风格从成熟优雅转向年轻灵动,设计与市场需平衡,消费者年轻化是影响因素[27] 泡泡玛特与迪士尼的IP商业模式对比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迪士尼消费品部的138.6亿元[30][31] - 泡泡玛特以视觉IP驱动,通过渠道扩张实现增长,但IP生命周期短且内容护城河浅[32] - 迪士尼依靠故事驱动,通过内容资产如电影续作提升IP价值,但内容制作周期长[32] - 迪士尼业务广度包括流媒体平台Disney+,其内容深度是泡泡玛特视觉IP难以替代的[36][37]
为什么经济不好,而旅行的人却越来越多?
创业邦· 2025-10-10 18:12
文章核心观点 - 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人次显著增长,2024年达56.15亿人次,同比增长14.8%,2025年上半年达32.85亿人次,同比增长20.6%,预计2025年全年将突破60亿人次,这一现象反映了消费行为、社会心理和行业策略的多重变化 [6] - 旅游业的繁荣被视为新经济的起点,其增长不仅刺激短期消费,更在产业升级、就业拉动、文化传承、区域协调和国际博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8][19][20][21][22][23] 旅游人数增长的4大原因 - **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人因压力大而选择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将旅游视为相对低廉的消费,符合经济学中的“口红效应”,追求即时满足以对抗生活的不确定性 [8][9] - **旅游成本降低**:人均旅游消费下降,从“富游”转向“穷游”,例如去年暑期国内长线游订单量激增152%,但人均消费下降18%,同时出现“特种兵式旅游”等高效低成本的旅行方式 [11][12] - **特定人群的旅游需求激增**:退休老人成为淡季旅行主力,观念转变懂得享受人生,同时失业和灵活就业人群增加,今年主动选择“间隔月”的求职者暴增37% [14][15] - **政策、企业、媒体多方的推动**:国家实施“百城百区”文旅消费行动计划,如四川一季度发放超2亿元消费券,直接拉动餐饮、零售增长5%以上,企业推出门票打折、“随心飞”等优惠,短视频平台旅游类内容日均播放量突破20亿次,有效刺激消费 [17] 旅游是新经济的起点 - **产业升级**:冰雪经济从冷资源变成热产业,2025年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19] - **就业拉动**:一个不夜城能创造上千个岗位,从表演艺人到小吃摊主,提升经济活力 [20] - **文化传承**:旅游使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被看见、被保护、被传承,避免因无人问津而失传 [21] - **区域协调**:旅游打破地理和经济壁垒,将发达地区的消费力引向欠发达地区,分享发展红利 [22] - **国际博弈**:中国游客涌向全球,外国游客因“即买即退”政策重返中国,重塑全球消费版图 [23]
十一假期还没到,4个反常现象出现,消费风向彻底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9-22 21:42
消费趋势转变 - 传统零售区域客流量显著下滑 北京朝阳大悦城家电区域客流量同比下滑近40%[3] - 体验式消费场景人气旺盛 同一商场内沉浸式剧本杀项目单日接待超300名玩家[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疲软 前八个月增长率仅3.4% 文化娱乐市场呈现高热度[3] 体验经济崛起 - 消费动机从物质转向精神层面 消费者追求圈子融入、社会认可及自我实现[5] - 年轻消费群体月均支出近1000元购买情绪价值 夜间10点后出现冲动消费高峰[7] - 体验式消费包含烘焙课程、瑜伽班、剧本杀等 成为心理调节方式[9] 商业形态转型 - 零售业态向生活方式销售转型 家居品牌门店增设咖啡、书籍及手工活动区域[12] - 科技提升消费体验 AR试衣技术使某品牌销量提升30%[14] - 移动支付普及促进即时消费 实现体验与消费场景无缝衔接[14] 区域经济影响 - 海南陵水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实现年旅游收入近10亿元 当地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超200%[16] - 体验经济创造就业机会 旅游文化娱乐行业用工数量同比增长21%[16] - 新兴职业涌现 包括沉浸式剧情编剧、体验设计师等场景设计岗位[18] 政策与争议 - 政府通过带薪休假制度及文化消费券政策推动服务消费增长[18] - 体验经济被部分观点视为"消费降级"的变体 符合经济学"口红效应"理论[20]
万辰集团20250914
2025-09-15 09:49
行业与公司 * 零食量贩行业头部效应显著 通过并购整合 头部品牌如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及万辰集团整合旗下品牌 门店数量迅速扩张 供应链整合和运营效率提升带来盈利 预计未来头部品牌将加速开店 中小企业难以追赶[2] * 万辰集团通过收购整合区域零食量贩龙头 门店数量迅速扩张 集中采购实现供应链优势 预计2025年至2027年门店数量持续增长 零食量贩业务收入分别为506亿元 602亿元和686亿元 毛利率逐步提升[4] * 万辰公司最早主要经营金针菇业务 但自2022年8月设立南京万兴子公司后开始收购零食工坊线下门店 并创办自有品牌陆小馋 2022年至2023年间 公司陆续取得好想来 雅迪雅迪来优品等区域性零食量贩龙头的控股权 通过合资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整合这些区域性品牌 截至2025年上半年 公司报表显示其门店数量已突破15000家 而实际门店数约为17000家 公司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 但随着各个品牌整合并购完成后 也在向其他区域扩张 如西南 西北 东北等地[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零食量贩业态快速扩张的成因包括商品具有较高性价比 比普通超市或便利店便宜至少7个点 最高可便宜到40% 零食量贩店通常陈列2000个SKU 比同等面积大小的BC超市或流通小店更为丰富 随着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增加 许多主流大牌也寻求与这些品牌合作 提供定制款商品以保证低价策略得以执行[3] * 万辰集团后续业绩增长主要由规模效应 通过收购和整合旗下多个品牌 实现了门店数量的大幅增加 从而提高供应链效率和整体运营效率 成本控制 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和降低每个环节加价率 使得终端售价更具竞争力 同时保持合理盈利水平 市场需求 在经济下行风险背景下 消费者支出相对谨慎 但仍愿意通过购买价格较低的小件商品如零食来满足消费欲望 这种口红效应推动了休闲零食品类需求持续增长[6] * 整个休闲零食行业规模体量较大 约为3.7亿人民币 并且过去几年年复合增速维持在低个位数 其中专卖店渠道(包括零食量贩)和电商渠道表现尤为突出 在过去五年里 这两个渠道均实现双位数复合增速 目前电商渠道占整个下游市场14% 专卖店占11% 尤其是电商平台如抖音 快手等新媒体电商增速非常快 而专卖店中的创新形式——零食量贩通过硬折扣模式确立商品丰富度和价格优势 也取得显著发展[7] * 零售市场上不同类型门店毛利率存在显著差异 万辰集团旗下门店毛利率约为10-11% 而鸣鸣很忙则在7-8%左右 相比传统超市或便利店如永辉 良品铺子 三只松鼠等 其毛利率明显较低 这主要因为这些企业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并降低每个环节加价率 以保证合理运营及小幅盈利 从而能持续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终端售价[8] * 零食量贩店在购物体验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其门店动线设计 门头招牌 颜色和灯光设计都经过精心考量 前期投入和装修标准也高于传统零售业态 零食量贩店的商品种类丰富 品牌覆盖广泛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9][10] * 零食量贩店对加盟商有多方面的吸引力 其盈利能力虽然利润率不算最高 但资金周转效率快 很多加盟商能在两年内回本 从坪效角度看 零食量贩店的坪效基本上都在2万每平米以上 比良品铺子 来伊份 三只松鼠等品牌高很多 零食量贩整体存货周转速度较快 这也得益于消费者对这一渠道的偏好 对于加盟商来说 不用担心门店开不下去的问题 因为单店收入维持稳健状态 同时 对投资能力和管理经验要求较低 有统一标准进行装修和培训 使得加盟过程相对省心[11] * 零食量贩店与上游厂商合作情况良好 过去几年中 由于传统零售渠道变革 上游厂商需要寻求新的销售窗口 因此积极与新媒体渠道及线下新兴业态如零食量贩合作 零食量贩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较短 一般在20天以内 而传统超市则为60至80天甚至更长 这使得现金回流速度快 为上游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量窗口 此外 由于没有入场费 条码费及货架陈列费等费用 其销售费用率较低 上游供应商如盐津铺子和溜溜果园通过这一渠道优化了销售费用率 提高了净利润水平[12] * 未来竞争格局预计将相对固化 两强(鸣鸣很忙和万辰)将维持优势地位 并持续扩展门店数量 目前两家头部企业的门店数分别达到1.7万家以上 其中鸣鸣很忙已签约至少2万家门店 而万辰则至少有1.7万家 根据不同省份开店密度测算 两强最终可能开到4.6至5.6万家门店 其中万辰可达2.3至2.8万家 在理想状态下 两强各自可开到约2.5万家门店 此外 各品牌自主运营精细化管理程度也是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如全品类超市转型 新增SKU等措施均有助于提升单点收入及坪效 同时改善毛利率[13] * 品牌通过全品类超市转型或增加品类 如日化百货 鲜食品冻品 文具潮玩等新增SKU超过400个 这些措施均表现出色 例如 通过调改后的门店单点收入提升百分之二三十 同时坪效保持一致甚至有所改善 因为新增商品毛利率较高 因此 全品类发展或自由品牌发展能够帮助品牌端改善利润率 提高整体经营效益[14] * 自有品牌在零售行业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于一些表现较好的龙头企业如奥乐齐和玛莎姆 自有品牌的高占比不仅能够形成品牌背书 还可以有效管理上游供应链 自有品牌在货盘管理维度上也具有优势 有助于精细化运营门店 提升竞争力 在门店数量达到饱和后 企业需要通过选品 供应链管理和门店运营等方面来争夺存量市场上的消费者[15][16] * 万辰公司的毛利率水平较高 这得益于其早期整合并购了多个标的 并通过集中采购实现供应链优势 相比之下 竞争对手明明的毛利率较低 其原因包括单独运作主体未能深度整合供应链 以及与上游品牌溢价模式存在差异 然而 万辰的净利润水平低于行业龙头明明 一方面由于少数股权比例较高 另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费用中员工股权激励费用较大[18] * 未来几年万辰公司仍具备显著的发展潜力 从收入端来看 公司预计还有约1万家的扩店空间 同时单店收入也有提升空间 通过转型全品类超市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店 在选品方面 需要选择全国消费者接受度高且消费频次高 即时消费属性强的商品 以保证盈利能力和动销效应 从利润端来看 公司净利率提升迅速 由于规模效应摊薄了仓储物流和员工成本 同时业务拓展费减少 使得整体销售管理费率下降 预计未来三费还有优化空间 中性或偏乐观假设下净利润可达5个百分点左右[19] * 零食量贩业务的发展趋势包括向全品类超市转型 以增加SKU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店 在选品方面需兼顾动销速度和盈利能力 以避免拉低坪效并确保一定的毛利率 目前 各家企业仍处于测试阶段 全国范围内尚未大规模跑通模型 公司需要持续关注调改效果 以进一步提升单店收入 在利润端 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以及优化三费结构 有望进一步提高净利润水平[20] * 公司在收购好想来 来优品 压低压低老婆大人等零食量贩头部品牌时 与相关方达成特别约定 采用股权置换或成立子公司并给予创始人原始股份的模式 导致了少数股权的产生 近年来 公司持续收购少数股权以增厚归母净利润 2024年8月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2.94亿元收购南京万豪49%的少数股权 使其持有南京万豪75%的股权 少数股东占比降至25% 2025年8月 公司拟收购南京万兴49%的少数股权 预计完成后 整体少数股东损益占归母净利润比例将从2024年底的50%下降到30%-40%左右[21][22] * 零食量贩业务方面 预计门店数量在2025年至2027年持续增长 2025年达到17200家(保守估计接近17000家) 2026年20500家 2027年22500家 结合单店收入假设为323万元 319万元和319万元 零食量贩业务收入分别为506亿元(同比增长60%) 602亿元和686亿元(同比增长15%-20%) 毛利率预计从去年10.8%提升至今年11.7% 并在26 27年进一步提升至12%左右 对于传统业务食用菌 其需求稳定 但利润波动较大 预计收入维持在5.45亿至5.5亿之间[23] * 销售费用率预计从4.4%下降到未来三年的4%左右 因为尽管两强格局清晰 但竞争仍需投入较大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率将显著下降 从去年的3%降至今年2% 主要由于减少了大量股权支付费用(去年两个亿 今年不到一个亿) 研发费用每年仅几百万 对比率影响较小[24] * 南京万优子公司拟于今年8月完成少数股权收购交易 并将在明年报表中体现 预计26 27年的净利分别为2.2% 2.4%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和16.6亿元 今年因收入增加及归母净利润改善 同比增速翻倍 明年因全面回收万优少数股权及规模效应 实现40%的业绩增速 27年的增速则为23%[25] * 结合临时可比公司的PEG估值法 在乐观假设下给到1倍PEG 根据中性保守情况下给32倍PE 对应目标价232.88元每股 相较当前价格还有20%-30%的上涨空间[26] 其他重要内容 * 无
“赎罪经济”流行!年轻人吃起东阿阿胶,威海渔竿破圈
齐鲁晚报· 2025-09-12 15:48
钓鱼运动年轻化趋势 - 中国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占总人口比例约10% 其中25至44岁中青年群体占比达46% [2] - 2024年新增钓鱼相关企业超8000家 行业存量企业达11.96万家 华东地区企业占比36.68% [2] - 钓鱼运动因低成本、强体验感形成"口红效应" 具备社交属性及心理补偿价值 [3][4] 东阿阿胶年轻化转型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 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 [5] - 2024年营收59.21亿元创2019年以来新高 养颜零食"桃花姬"单品营收达5.5亿元 速溶阿胶粉"小金条"营收1.85亿元 [5] - 阿胶粉品类搜索量增长120% 18-29岁消费者贡献45%成交量 养生零食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7514亿元 [6] 威海钓具产业升级 - 威海市聚集全国16.76%鱼竿企业 存量企业485家 2024年新注册钓鱼企业652家 2025年前8月注册量同比增长20.22% [8] - 钓具行业年产值超100亿元 占全球钓竿市场份额60%以上 形成覆盖原材料至成品的完整产业链 [8] - 光威户外年产鱼竿1000万套 鱼线轮1000万个 产品出口64个国家 通过直播电商实现品牌升级 [9] 钓鱼产业链延伸 - 钓鱼运动带动"钓鱼+露营+烧烤+民宿+赛事"复合消费模式 威海2024年海洋牧场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带动企业新增营收超5000万元 [11] - 海钓赛事强化城市IP 直播电商推动中小工厂从贴牌转向自有品牌 形成"工厂-直播间-年轻钓手"直销链条 [9][11] - 碳纤维鱼竿实现轻量化升级 7.2米产品仅重188克 涂装设计更丰富以满足年轻消费者颜值需求 [9]
Canalys: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创历史新高
环球网· 2025-09-11 10:12
其中,基础手环品类以80%的惊人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成为推动中国大陆市场强劲表现的主 要动力。 导语:国家补贴政策通过鼓励现有用户设备升级、吸引新用户甚至重新激发老用户的兴趣,有效提振了 可穿戴手环的需求。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10日消息,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现并入Omdia)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达3390万台,同比增长36%,继2024年下半年33%的增长后 持续强势攀升。这一增长态势创中国大陆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上半年度出货量的历史新高。 Canalys(现并入Omdia)研究分析师秦艺源(Claire Qin)表示:"国家补贴政策通过鼓励现有用户设备 升级、吸引新用户甚至重新激发老用户的兴趣,有效提振了可穿戴手环的需求。大型'618'促销活动相结 合,降低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并推动消费者购买考虑价格更高的基础手表和智能手表,正 是'口红效应'的体现。这与近期可穿戴手环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即使定价在1599至2999元人民币(约 400美元)区间的设备,在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实现了价格下探,进一步刺激了中高端设备的消费意愿。" (文章为 ...
小而不倒II
远川研究所· 2025-09-04 21:08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品行业从基础功能需求转向情绪价值驱动的细分需求 经济下行期情绪价值消费逆势增长 反映阶层流动性降低和再投资回报率下降的社会心态转变 [4][12][15][18] - 泡泡玛特代表情绪价值商业化的成功案例 其108万元Labubu拍卖价超越1959年茅台103万元成交价 标志收藏品市场格局变化 [2][7] - 情绪价值商品具备高度抽象化、非标准化特性 难以被传统投资框架量化评估 依赖创作者对细分领域的深度理解 [8][9][23] 消费市场演变 - 第三消费时代特征:基础消费品普及完成后 消费转向个性化细分需求 从大众化转向自我认知投射 [4][18] - 细分需求商品特征:超越功能实用的溢价空间 如小米汽车1584Ps马力或Labubu设计 对应非实用性消费逻辑 [5][6] - 经济上行期消费行为倾向再投资(房产、教育) 下行期情绪价值消费释放存量财富 宝马M系列在华年销10万辆逆势增长 [12][15][19] 情绪价值商业逻辑 - 情绪价值定义为商品在功能性之外的附加值 依赖设计审美等非量化要素 类似恋爱关系而非相亲式标准匹配 [4][5][8] - 创造情绪价值需领域深度热爱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作为潮玩爱好者理解圈层文化 设计师坚持Molly无表情设计获市场验证 [9][23] - 难以通过标准化流程复制 如Labubu咧嘴设计与Molly形成反差 缺乏可复用方法论 [9][10] 代表性企业案例 - 泡泡玛特2010年成立 早于多数互联网公司 初期未掌握SKU等零售基础概念 凭借圈层文化理解实现超预期业绩 [23] - lululemon通过平缝技术解决运动摩擦痛点 从功能性延伸出抽象价值主张 细分耐克等大众市场 [20][23] - 小米汽车避开主流市场竞争 利用电动车动力性能建立价值主张 针对细分需求设计车型 [20] 社会经济背景 - 经济下行期再投资回报率降低 阶层流动性减弱 消费行为从宏观叙事转向自我感性满足 [12][15][19] - 年轻消费者呈现消费分级特征:左手蜜雪冰城右手泡泡玛特 拼多多与小米YU7并行购买 [10][19] - 日本M型社会现象重现:收入增长预期打破后 房贷等按部就班人生规划受阻 情绪消费成为出口 [15]
开学账单刷屏,但最让家长肉疼的却不是补习班
36氪· 2025-09-01 16:28
旅游行业消费趋势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出游人次达32.85亿人次,同比增长20.55%,但总花费仅3.15万亿元,同比增15.38%,人均花费958.9元同比下降4.29% [1][2] - 农村居民出游人次8.33亿人次(占全国25%)同比增30.56%,花费0.55万亿元同比增30.95%,人均花费660.26元微增0.3%;城镇居民出游人次24.52亿人次同比增17.49%,花费2.6万亿元同比增12.55%,人均花费1060.36元下降4.2% [1][2][10] 消费降级与口红效应 - 旅游行业呈现"量增价减"特征,体现消费降级背景下"口红效应"显现,消费者转向轻量级消费获取即时满足 [3][4] - LVMH集团上半年时装皮具部门收入下降8%,但香水化妆品部门稳定,丝芙兰所在零售部门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 [3] - 高端酒店业承压:2024年北京五星级酒店接待住宿者463万人次同比下降4.1%,全国五星级酒店数量从2020年850家降至2024年736家 [7] - 高端酒店转型平价服务,如苏州南园宾馆推出路边摊售卖平价餐食 [5] 农村旅游市场崛起 - 农村居民成为旅游市场新增长点,出游人次和消费增速均超30%,显著高于城镇居民 [1][10] - 农村户籍人口4.65亿占总人口33%,出游比例有望追平城镇居民,低线城市消费支出复合增长率(2018-2023为7.1%)超越高线城市 [10][11] - 同程旅行87%注册用户来自非一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向休闲度假和深度体验转变 [11] 行业模式变革 - 旅游消费从"精英消费"转向"全民共享",人均年旅游频次超4次,消费常态化特征显著 [9] - 市场呈现"高端收缩、大众扩张"格局,平价民宿、穷游、特种兵旅行等模式普及 [12] - 行业需平衡"高性价比"与"情绪价值",传统高客单价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13]
新茶饮巨头业绩大涨!
中国基金报· 2025-08-27 17:30
蜜雪集团2025年中期业绩表现 - 营收148.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 [2][3] - 净利润27.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 [2][3] - 全球门店总数达53,014家,同比增长22.67% [3] - 毛利率由31.87%降至31.64%,主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及收入结构变化 [3] 古茗2025年中期业绩表现 - 营收56.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 [4][5] - 经调整净利润10.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4% [4][5] - 新开门店1,570家,总门店数达11,179家,成为第二个门店破万家的新茶饮品牌 [5]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门店网络扩展带动GMV及售出杯量增长 [6] - 新茶饮具备社交属性与"口红效应",平价高质产品受消费者欢迎 [6] - 规模效应与供应链升级降低成本,产品价格与瓶装饮料接近 [6] - 二季度"外卖大战"贡献业绩增量 [6] 企业商业模式差异 - 蜜雪集团侧重食品供应链,通过标准化与规模化实现成本领先 [6] - 古茗致力于生鲜供应链,依托前置仓配与冷链物流强化鲜果茶竞争力 [6] 市场股价反应 - 蜜雪集团股价收跌5.27%至460.4港元 [7][8][9] - 古茗股价收跌3.75%至22.6港元 [7][10] - 股价与业绩背离主因市场情绪及整体市场调整影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