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居照明
icon
搜索文档
实现“传统灯市”向“中国光谷”战略跃迁
消费日报网· 2025-07-23 10:21
行业发展现状 - 邹区镇灯具产业总经营面积超60万平方米,汇聚商户逾5000家,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 [3] - 产业链包含1300余家生产企业,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0亿元,产品涵盖家居照明、智能照明、工程照明等全品类 [3] - 邹区镇拥有8大物流园区、500多条物流专线,10万平方米灯具专线物流配送中心,年吞吐量超百万方,带动就业近3万人 [3] - 邹区镇稳居华东灯具集散地龙头地位,是全国第二大民用灯饰和最大的户外照明产品集散地 [3] 产业转型与挑战 - 传统批发模式承压、品牌溢价不足、高端智能产品占比低,行业面临转型压力 [4] - 企业积极转型:万丰照明智能路灯集成环境监测、5G基站等功能,外贸订单占比达30%;灰域智能转型光环境解决方案;罗浮宫灯饰智能灯光订单占比达50% [4] - 政府推动转型:钟楼区成立工作专班,制定30项转型升级任务清单,推出"中国灯具城产业发展合伙人"全球招募计划 [4] 未来发展战略 - 钟楼区战略布局将聚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强化研发设计、核心制造、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 [5] - 邹区镇计划对外开拓国际市场,对接长三角外商资源;对内强化制造根基,巩固户外照明、特种光源优势,培育"邹区原产地"品牌 [5] - 政府将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和资源配置,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5]
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即将下达!保障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搜狐财经· 2025-06-26 23:09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并制定分月分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以保障政策有序实施 [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对设备更新的支持资金达2000亿元 第一批1730亿元已安排到16个领域的7500个项目 第二批资金正在审核筛选 [2] - 江苏省率先实施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 对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给予15%补贴(最高500元) 每人每类限补1件且单件价格不超过6000元 [2] 汽车置换补贴细则 - 乘用车置换更新采取分档补贴:5-10万元燃油车补8000元/新能源车补1万元 10-20万元燃油车补1万元/新能源车补1.2万元 20万元以上燃油车补1.3万元/新能源车补1.5万元 [3] - 转让或报废的旧车需在2025年1月8日前登记在本人名下 [3] - 补贴资金分配向实施成效好的地区倾斜 鼓励与金融支持/平台补贴/企业让利叠加使用 [3] 家电及电动自行车补贴 - 家电补贴按能效分级:2级产品补15% 1级产品补20% 国家目录12类家电每类限补1件(空调最多3件) 江苏目录无能效标识产品统一补15% 单件最高2000元 [4] - 电动自行车换新补贴达30%且"立购立减" 每人限补1辆不超过1000元 旧车回收价由车主与企业协商 [4] - 家装家居产品补贴15%(1级能效产品20%) 每人累计不超过1万元 [4] 局部装修补贴 - 旧房厨卫改造按装修合同材料购置价15%补贴 每套房最高补贴3万元 [5] - 补贴政策明确支持智能化/绿色化家装产品消费 [4][5]
三雄极光(300625) - 2025年05月0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18:44
业务增长情况 - 2024 年户外景观业务保持较快增长,三雄工程公司销售收入首次超 1 亿元 [1] - 2024 年市政交通项目部销售收入因轨道交通项目集中供货期大幅增长 176%,商业连锁项目部营收同比增长 6.93% [4] - 2024 年家居线下零售渠道业务同比略增 1.41% [2] 业绩下滑原因及应对 - 业绩下滑除行业需求萎缩和竞争加剧,内部在运营效率、人均产出、库存周转等方面有提升空间,将持续推动内部变革提升运营效率 [2] 各业务拓展规划 户外景观业务 - 在重视资金回款情况下积极拓展,争取在道路照明方向取得新突破 [1][2] 家居照明业务 - 家居事业部将全国城市分类,规划 715 个目标城市,采取不同渠道覆盖策略,优化经销商体系并分类管理,加强数字化营销系统推广和终端零售店赋能培训;2025 年加强新产品开发,提升品牌影响力 [2] “1 + N”渠道策略 - 在业务板块和区域空间维度开拓新市场,未覆盖的细分行业拓展经销商,加强覆盖弱的区域经销商与销售终端覆盖 [4] 市政交通和商业连锁领域 - 市政交通领域重点拓展轨道交通与道路照明项目;商业领域聚焦鞋服箱包等细分领域,拓展优质源头客户 [4] 品牌推广策略 - 建立新媒体全渠道推广策略,搭建全网品牌传播平台矩阵,根据平台特点采取不同传播策略 [4] 应收账款管理 - 对潜在客户充分评估分级管理,按合同约定管理回款,对逾期款项采取催收、诉讼等措施;2024 年底应收账款约 4.11 亿元,较期初减少约 1.01 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