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射频SoC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昂瑞微闯上市:大股东一合伙人陷非法集资案,相关股权被冻结
搜狐财经· 2025-07-22 08:18
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 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然而除了业绩之外,昂瑞微的身上还有不少"未解之谜"——创始人杨清华在公司加快融资、推动上市之际毫无预兆地"出走",但至今仍活跃在射频芯片行 业;现任实际控制人钱永学则依靠借款取得了公司控制权。 而钱永学控制的北京鑫科作为昂瑞微的第一大股东,还面临着有限合伙人沐盟科技被卷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风险。在资本市场准入监管趋严的大背 景下,纷繁复杂的股东问题或将成为昂瑞微冲击科创板IPO的最大阻碍。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一、持续亏损、资金告急双重承压 据招股书介绍,昂瑞微是一家专注于射频、模拟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要从事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5G/4G/3G/2G全系列射频前端芯片产品、面向物联 网的射频SoC芯片及其他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目前,昂瑞微的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已在全球前十大智能手机终端中除苹果外所有品牌客户实现规模销售,包括荣耀、三星、vivo、小米、OPPO等;射频 SoC芯片产品已导 ...
A股IPO“提速”:创业板打破零受理 北交所申报质量大幅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19:44
A股IPO市场回暖 - 6月5日两只新股中策橡胶与优优绿能上市 影石创新排队五年后完成发行 广东建科过会两年后提交注册 [1] - 5月30日创业板打破零受理 迎来2025年首批IPO企业 深交所北交所同日审核通过3个项目 [1] - 5月沪深北交易所集中受理16家拟IPO企业 超过前4个月总和(12家)创今年单月新高 [2] 审核与库存动态 - 今年以来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28家IPO申请 北交所占比67%(19家) 科创板3家 沪深主板各2家 [2] - 从受理到首轮问询最快为深市主板18天 最慢为北交所30天 [2] - 在审项目库存仅185家 较去年同期459家下降近60% 其中6家已过会 14家提交注册 68家中止 [2][3] 发行与终止情况 - 年内43家企业完成/启动发行 是受理数量的近两倍 交易所组织20余场发审会审核通过21家次 [3] - 年内64家IPO企业撤单 是新增受理数的两倍 北交所23家 科创板19家 创业板2家 沪深主板合计20家 [3] - 5月受理数创新高后 市场预计6月将迎传统申报高峰期 因企业需在6月底前完成以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申报 [3] 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 证监会3月会议提出增强制度包容性 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4][5] - 5月证监会重申用足现有制度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 推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案例落地 [5] - 新增28家IPO企业中25家为制造企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7家 汽车制造业4家 化学原料业3家 [5] 创业板与科创板案例 - 创业板首批受理企业三瑞智能无人机动力系统全球市场份额第二 宏明电子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 [6] - 科创板3月受理未盈利企业昂瑞微 2024年营收21 01亿元 净亏损6470 92万元 [7] 北交所企业质量提升 - 北交所受理企业2024年平均营收8 17亿元 平均净利润1 00亿元 7家企业净利润过亿占比过半 [8] - 华润新能源2023年营收205 12亿元净利82 80亿元 美德乐2024年营收11 38亿元净利2 11亿元 [8] - 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业绩整体提升 券商优中择优安排上市辅导 推动北交所标的质量改善 [9]
创年内新高!单日4家IPO获受理,创业板首批来了
北京商报· 2025-06-02 20:01
IPO受理情况 - 5月30日沪深北交易所单日受理4家企业IPO申请(陕西旅游、三瑞智能、宏明电子、大亚股份),创2025年以来单日新高 [1][3] - 三瑞智能、宏明电子为2025年创业板首批受理企业 [1][4] - 年内累计27家企业IPO获受理,其中北交所18家(占比66.67%),主板4家,科创板3家,创业板2家 [1][5] 企业募资情况 - 华润新能源拟募资245亿元居首,其次为昂瑞微20.67亿元、宏明电子19.51亿元、陕西旅游15.55亿元 [1][10] - 三瑞智能拟募资7.69亿元用于无人机/机器人动力系统扩产等项目 [3] - 大亚股份拟募资1.81亿元,为4家企业中最低 [4] 企业业务与财务 - 三瑞智能主营无人机/机器人动力系统,2024年净利润3.33亿元(同比+92.96%) [3][7] - 宏明电子主营阻容元器件,2024年净利润2.93亿元(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4.12亿元/2022年4.76亿元) [3][7] - 昂瑞微2022-2024年持续亏损(-2.9亿/-4.5亿/-6470万),健信超导2024年盈利5578万元 [6] 行业动态 - 科创板明确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重点关注核心技术及科创属性 [5] - 当前IPO审核更关注持续经营能力,利润下滑可能反映周期性调整或核心竞争力问题 [8] - 12家受理企业已进入问询阶段(占比44.44%),包括全部3家科创板企业 [9]
资本市场制度创新蹄疾步稳 精准破解科技企业发展堵点难点
证券日报· 2025-05-24 00:07
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 - 截至5月23日,年内A股市场共有42家企业成功上市,首发募资总额达275.9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数量和募资规模均有增加,其中40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过四成,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超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1]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已形成上市公司集群,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1] 科技企业上市动态 - 截至5月23日,有4家企业正在发行过程中,包括海阳科技、中策橡胶、影石创新科技、深圳市优优绿能,分别登陆上交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 [2] - 14家企业的审核状态为"报送至证监会",分布在医药生物、硬件设备、基础化工、汽车与零配件、机械等领域 [2]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自2005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从5.24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279.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3.28%,净利润从0.45亿元攀升至31.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5.01% [2] 科技企业融资与创新 - 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项目,如购置科研设备、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及产品迭代升级 [3] - 迪哲医药2021年登陆科创板,2024年完成17.96亿元再融资,加速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3] - 资本市场为"硬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满足研发、生产、市场拓展需求,A股市场引导资金流向硬科技领域 [3] 政策与制度创新 - 证监会出台《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文件,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生态 [4]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提供资本支撑,自2019年以来共有20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采用该标准上市 [6] - 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2025年首家未盈利企业获上交所受理,专注于射频、模拟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 [5] 未来发展方向 - 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6] -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发展,增强服务不同生命周期"硬科技"企业的功能 [7] - 科技板块日益受到全球投资者关注,科创板、创业板有望迎来更多上市公司 [6]
今年首家!未盈利企业科创板IPO获受理!
梧桐树下V· 2025-03-29 13:24
核心观点 - 昂瑞微电子成为2025年科创板首家未盈利IPO受理企业,符合证监会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导向[2] - 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6][10] - 尽管三年累计亏损8.848亿元,但亏损幅度持续收窄,2025-2026年有望实现盈利[6][7] 公司治理结构 - 采用特别表决权机制,实控人钱永学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62.4309%表决权[4][19] - 实控人借款5000万元增持股份,通过北京鑫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进行投资[5] - 公司无控股股东,钱永学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拥有中科院微电子所硕士学历[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3亿、16.95亿、21.01亿元,复合增长率显著[6][7] - 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74亿、-3.01亿、-1.10亿元,亏损持续收窄[6][7] - 综合毛利率从17.06%提升至20.22%,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1][12][13] - 资产负债率从17.82%升至42.33%,主要因业务扩张[7] 研发与技术 - 三年累计研发投入9.8亿元,占营收比例20.77%,远超科创板5%门槛[8][9] - 拥有57项发明专利,其中52项应用于主营业务[9] - "星地融合移动终端射频前端技术"获评国际领先水平[10] - 研发人员占比47%-51%,95.28%为本科以上学历[8] 业务与市场 - 产品覆盖5G/4G/3G/2G全系列射频前端芯片及物联网射频SoC芯片[14] - 客户包括荣耀、三星、vivo、小米等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除苹果)[14]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69.52%-75.84%,集中度较高[15][16] - 境外销售占比从62.55%降至41.79%,仍保持较高水平[14][15] 供应链与募资 - 采用Fabless模式,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59%-63%[17][18] - 主要供应商包括稳懋、Tower、长电科技等[18] - IPO拟募资20.67亿元,投向5G射频前端、射频SoC及研发中心项目[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