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

搜索文档
娃哈哈经销商渠道被传大洗牌,大经销商接管小经销商,砍掉年销300万元以下供应商
搜狐财经· 2025-08-11 23:51
酒泉永宏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酒泉当地有两家娃哈哈经销商,一家负责老产品,一家负责新产品。负责老产品的经销商年任务量在800万元左右;酒 泉永宏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负责新产品业务,是娃哈哈在当地的二级经销商。2024年9月,娃哈哈宣布停止与年任务量300万元以下的经销商合作,酒泉永宏 商贸有限公司也在被清退之列。娃哈哈在未提前沟通的情况下,暂停与酒泉永宏商贸有限公司的合作资格。 娃哈哈陆续砍掉年销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部分经销商反馈存在款项未结清情况 据第一财经报道,在宗馥莉的"铁腕"策略下,娃哈哈正在陆续砍掉年销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有时候是突然"一刀切",甚至还有经销商反馈娃哈哈方面还 有未结清的款项。有些经销商结束了与娃哈哈的合作,而有些则被并入大型经销商,于是又引发了经销商之间的款项结算问题。 截至目前,娃哈哈官方并未有明确说法。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诸多经销商的采访了解到,由"大经销商"接管一些"小经销商"是此次"大洗牌"的背后模式之 一,此举可能是治理一些区域经销商之间或涉及的串货、多角债务等问题,由数量相对少且具有实力的"大经销商"来统一运作。 其他经销商透露,"这种淘汰策略是经销商变革,很多快 ...
摩根士丹利:东盟消费者+医疗保健
摩根· 2025-07-16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亚洲消费市场性价比敏感,Z 世代受网红影响大,单人家庭增多推动新消费增长,本地品牌借电商和社交媒体抢占份额,东南亚快消品市场增长快,电商发展迅速但渗透率低于中韩,贸易紧张和政策不确定使东南亚经济增速放缓[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亚洲市场概况 - 东盟人口约 7 亿,GDP 约 4 万亿美元,是第三大快速增长的大型经济体,2018 - 2022 年亚洲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超 30%,未来十年增长可能快于过去十年,增长由国内经济、城市化和供应链转移推动[2] 消费者行为 - 亚洲消费者注重性价比,对价格敏感,在食品上消费降级,旅行上支出增加,品牌忠诚度低,Z 世代占亚洲人口近四分之一,通过网红和社交媒体做购买决策[4] 人口结构影响 - 亚洲近 1/3 人口在 25 岁以下,但各国差异大,泰国、新加坡老龄化严重,医疗保健类股票更具投资价值,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单人家庭预计未来五年上涨近 20%,影响宠物、在线娱乐等消费[5] 本地品牌优势 - 电商和社交媒体使本地品牌能快速适应本地消费者偏好,价格更具吸引力,满足价格和个性化需求,占领市场份额[6] 快速消费品行业 - 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快消品市场规模与印度相当,增长率是印度两倍,亚洲快消品整体增长率约 5%,美容和个人护理人均支出高,乳制品市场有增长空间[7] 杂货零售行业 - 亚洲现代化杂货零售渠道占比约 50%或更低,传统小店仍重要,现代贸易增速快,小型业态占主导,大型超市重要性下降,泰国 7 - 11 市场份额扩张空间大[8][11] 快餐连锁行业 - 快餐连锁行业高增长,人口年轻化和城市化推动企业扩展,本土企业创新提供定制产品,更实惠且符合当地口味[10] 医疗保健行业 - 东盟医疗保健支出占 GDP 比例 4% - 5%,低于西方市场,泰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过去 10 年上升约 7%,需求高于供给,私立医院占 20%,医生数量少,政府支持私立医院发展[12] 医疗旅游 - 医疗旅游是泰国医院增长引擎,治疗费用低于新加坡,政府支持、文化友好等因素推动健康旅游发展[14] 贸易和政策影响 - 贸易紧张和政策不确定性使 2025 年第一季度东南亚多数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工业活动、投资和消费疲软[15] 印尼消费市场 - 印尼经济前景疲弱和关税担忧降低消费者信心,货币贬值影响消费情绪,快消品行业增长 2% - 4%,低于 GDP 增长,关注棕榈油和煤炭价格评估收入趋势[16][17] 泰国经济 - 泰国宏观环境严峻,政治动荡、高利率和中国游客减少使消费者信心下降、购买力受限,农场收入预计下降 3 - 4%,前五个月游客到访量减少 33%[3][18] 菲律宾经济 - 菲律宾 2025 年经济表现较好,第一季度家庭消费增长,通胀缓解,年度通胀率可能是五年最低,食品通胀放缓,海外劳工汇款稳定提升消费能力[19] 东南亚电子商务 - 东南亚电商过去五年发展显著,增速超传统消费品公司,市场规模达 160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 30%,今年预计两位数增长,渗透率接近 20%,低于中国和韩国[20][21] 传统消费品公司 - 传统消费品公司积极建设全渠道能力,电商销售增速高于整体业务但近季度放缓,中央零售业电商销售占比最高且积极采用全渠道模式[21] 消费品公司利润率影响因素 - 原材料成本、消费者降级和升级行为、美元兑当地货币汇率、运营成本影响消费品公司利润率[22] 具体公司情况 - CPO 是地区最大杂货零售商,市值约 120 亿美元,在泰国拥有约 15000 家 7 - 11 连锁店,占便利店市场 70%以上[24] - Astro 是印尼最大多元化集团之一,核心业务是汽车和汽车金融,贡献约三分之二利润,四轮车细分市场占 55%,两轮车细分市场占 75%,子公司涉足重型设备领域[24] - Jollibee 是亚洲最大上市快餐连锁店,全球近 10000 家门店,三分之一在菲律宾,国内毛利率提升,目标未来五年净利润提高三倍,国际业务占营收 40%但利润贡献小[27] - Mapie 是印尼最大零售商之一,市值不到 15 亿美元,拥有超 150 个全球知名品牌独家经营权,定位中等收入消费者[28] - BDMS 是泰国最大私营医疗保健网络,经营约 58 家医院,国际患者占总收入 30%,将运营保健中心[29] - bh 医院是东南亚最大且最先进私立医院之一,64%收入来自海外患者,利润率超 35%[30] 印尼汽车行业 - 印尼汽车行业过去 18 个月需求萎缩,电动车兴起引发 Astro 市场份额讨论,2023 - 2024 年纯电动车销量从 1.7%升至 5%,混合动力车占比从 1%增长到约 7%,认为混合动力车引领转型,丰田可维持领导地位[25][26]
品牌线上控价策略,有哪些办法?
搜狐财经· 2025-07-15 21:14
商家直接沟通:柔性处理的前置手段 - 品牌方可优先尝试与低价乱价商家开展非对抗性沟通,通过线上聊天工具或电话建立联系,清晰表明品牌身份并说明乱价行为对市场秩序的具体影响(如冲击正规经销商利润、稀释品牌价值),同时提出明确整改建议(如调整至指导价区间、下架侵权商品)[1] - 沟通对两类商家效果显著:因对品牌政策不了解而误操作的新手商家和库存积压急需清货的小商户,某快消品品牌通过该方式使30%的乱价商家主动整改,沟通成本仅为其他手段的1/5 [3] - 沟通效果高度依赖商家配合度,建议配备专人跟进并记录沟通节点与商家反馈,对拒不回应者及时转入下一处理环节 [3] 平台投诉下架:规则框架内的高效约束 - 依托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可快速遏制乱价蔓延,操作核心在于构建完整证据链,包括商标注册证、侵权商品链接、价格对比截图(标注低于指导价的具体幅度)、正品与侵权品的细节差异图等材料 [4] - 各平台审核周期通常为3-5个工作日,通过后将对侵权商品采取下架、屏蔽搜索等措施,涉事店铺可能面临扣分(1-12分)、限制参加平台活动等处罚,规范提交的投诉中侵权链接下架成功率可达80% [4] - 某服饰品牌通过集中投诉一周内清理62条低价链接,使线上价格波动幅度从25%收窄至8%,有效稳定了价格体系 [4] 法律途径介入:强化威慑的终极手段 - 针对沟通无效、无视平台处罚的顽固商家可升级至法律层面处理,构建"梯度处理机制":先柔性沟通降低处理成本,再利用平台规则快速清除明显违规,最后以法律手段震慑顽固分子 [4] - 律师函警示需委托专业律所起草,明确指出商家行为的侵权性质(如商标滥用、不正当竞争),列明法律依据与整改时限,某3C品牌发送的20封律师函中15家商家在7日内完成价格整改 [5] - 对收到律师函仍拒不整改的商家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某美妆品牌通过诉讼获赔50万元并形成行业案例震慑潜在违规者 [5]
宗馥莉的5个挑战:疑似家族继承权危机如何应对?
虎嗅· 2025-07-15 21:05
企业控制权危机 - 娃哈哈近期争议事件被定性为典型的"企业控制权危机",核心矛盾集中在家族继承纷争与公司运营的切割[1] - 公司官方回应强调家族事务与业务运营无关,采取拒绝评论策略以避免舆论发酵[2] - 短期沉默策略有助于平息运营质疑,但长期危机管理挑战更为严峻[3][4] 品牌价值冲击 - 娃哈哈品牌价值面临"情感账户"透支风险,创始人宗庆后的"民族匠心"正面叙事被"豪门恩怨"负面标签取代[6] - 消费者信任基石被动摇,快消品属性使得内部不和谐可能直接冲击产品可信度[6] - 创始人声誉产生"次生灾害",后代纷争可能影响其一生积累的清誉形象[6] 内部治理挑战 - 经销商网络稳定性受威胁,诉讼不确定性或导致渠道优势流失[8][9] - 金融机构启动风险重估,企业融资与商业合作难度加大[10] - 管理层陷入"决策真空",权威稀释导致管理成本剧增[12] 接班人领导力测试 - 宗馥莉面临合法性(血缘继承)与权威性(专业能力)的双重考验[11][14] - 需通过公开沟通重建员工、投资者与消费者的三重信任[16][17] - 必须平衡非婚生家族成员的身份认同、经济补偿等多元诉求[19][20][21] 危机应对策略 - 短期采用"信息隔离"战术,切割家族纠纷与公司运营[36] - 中期通过治理透明化与CSR活动转移公众焦点[38] - 长期建立家族宪章或信托基金等制度性防火墙[40] 利益相关者管理 - 对疑似非婚生弟妹采取法律身份追认+信息透明化+分层信托的三步方案[41][44][46] - 设立"家族利益委员会"与在线共享平台保障知情权平等[44] - 差异化经济支持方案涵盖教育、创业和生活保障信托[46] 历史经验借鉴 - 参考成吉思汗四子分封制保持帝国统一的继承智慧[50] - 借鉴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果断决策先例[51] - 强调危机中"表演"(议程设置)对个人品牌重塑的战略价值[47]
英敏特高级副总裁徐如一:年轻人喜欢玩梗,品牌要开得起玩笑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7:19
品牌形象变化 - 过去两年中国消费者偏好从高冷严肃转向成熟可靠平易近人的品牌形象 [2] - 在不确定环境中,消费者更倾向与稳重亲民的品牌建立情感连接 [5] - 品牌需减少"英雄""颠覆"等激进叙事,强化贴近消费者的沟通方式 [5] 产品创新趋势 - 全球快消品创新多集中于新口味新包装等延伸性创新而非突破性创新 [4] - 中国品牌IP联名发展迅速,五年内达到与日本市场相当的成熟度 [4] - 日本方便面品牌通过盲盒和玄学营销突破工具属性,建立情感连接 [5] 存量市场竞争策略 - 品牌可通过社会化营销激发兴趣与情绪共鸣实现破局 [5] - 京东外卖案例显示品牌需快速响应网络梗文化增强互动性 [8] - 童趣消费跨越年龄层,主题公园41%游客为无儿童陪伴的成年人 [9] 新一代消费者洞察 - Alpha世代(0-15岁)具备超前消费认知,重视产品体验而非品牌标识 [9] - 该群体以情商和颜值定义受欢迎程度,颠覆传统成绩导向思维 [9] - 其消费行为呈现碎片化特征,在小场景中构建想象世界 [9] 创新方法论 - 情绪共鸣成为跨代际创新突破口,需把握长周期消费心态变化 [8] - 差异化需求挖掘应突破受众年龄限制,如童趣消费覆盖全年龄段 [8][9] - 泡泡玛特业绩印证非年轻群体对潮玩品类的接纳度提升 [9]
大品牌换经销商很正常,但无人接盘已成为新常态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11 11:30
渠道体系现状 - 快消品大牌面临经销商接盘困难,从厂家主动换商转变为经销商主动退出[3][4][5] - 2023年大商放弃大牌现象已从个案发展为普遍现象,渠道体系接近崩溃边缘[9][10][11] - 经销商微醺状态下透露"不准备做了",反映行业真实心态[7] 渠道恶化三阶段 - 第一阶段:厂商关系因压货、垫资、不赚钱三大问题恶化,但未达崩盘程度[15][16][17][18] - 第二阶段:渠道环境恶化表现为品牌方全控经销商业务员、零食硬折扣下沉乡镇、胖改与连锁直供挤压分销空间、长期压货导致价格倒挂[20][22][23][24] - 第三阶段:经销商主动收缩经营,砍掉不赚钱品牌,深度分销体系难以为继[25][28][29] 渠道驱动问题根源 - 深度分销体系丧失推新能力,依赖10年前大单品难创增量[31][34] - 品牌驱动+渠道分销双驱动模式失效,互联网环境下仅加码渠道驱动导致过度[40] - 饮料行业通过向上"破局"实现增长,反衬多数品牌陷入向下内卷[38] 换商恶性循环 - 频繁换商导致市场交接问题积累,费用纠纷与价格体系紊乱加速口碑下滑[44][45][46] - 经销商普遍采取保守策略:不接新品、不增人员、不垫资,换商效果越换越差[48][49] 转型方向 - 厂家需重构渠道:大型终端直供、经销商转型用户运营商、与B2b平台建立新供货关系[58][59][60] - 经销商三大选项:冲击B2b平台、转型轻资产运营商、主动收缩或退出[61][62][64] - 新型运营商需具备线上线下融合能力,依赖场景部与飞行队实现推新突破[67][68][69] 行业趋势预判 - 渠道崩盘将引发B2b平台爆发式增长,但当前仅为先兆阶段[61] - 白酒行业已通过bC一体化实践场景运营,验证新模式有效性[68]
报告:上半年金融、科技与高端制造业需求突出 促上海办公室市场小幅回暖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1:49
上海办公楼市场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办公楼市场新增4个项目,累计供应量达30.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9% [1] - 第二季度新增2个项目,分别为四川北路滨港中心和浦东新岸商业中心,体量合计16.3万平方米 [1] - 金融业需求占比22%,主要由基金和非银金融机构推动 [1] - 消费品制造业需求占比17%,快消品和家居类企业扩张为主 [1] - TMT行业需求占比16%,跨境电商和互联网平台公司为主要驱动力 [1] - 专业服务业需求占比10%,法律和传媒类企业搬迁扩张需求显著 [1] - 第三方办公运营需求占比6%,反映业主倾向合作运营模式以提升物业吸引力 [1] 办公楼租金与市场展望 - 上半年上海办公楼租金报价同比下降3.0%至每月每平方米247.2元,有效租金下降4.3%至每月每平方米174.4元 [2] - 未来六个月预计新增供应77万平方米,短期内增加市场竞争但有望激活市场流动性 [2] - 高端制造业、TMT和金融领域已显现小幅回暖迹象 [2] - 上海2025年产业布局规划将强化区域差异化定位,吸引优质企业落户 [2] 优质零售物业市场 - 餐饮品类需求占比45%,云贵川菜系中餐品牌表现活跃 [2] - 零售业态需求占比41%,其中服饰品类占比23%,潮流服饰及户外运动品牌布局积极 [2] - 玩具礼品与珠宝饰品品类需求延续热度 [2] - 未来六个月预计新增零售物业供应57.7万平方米,将提升区域商业品质 [3] - 徐汇滨江板块推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政府推动商旅文体跨界联动以释放消费潜力 [3]
茅台承担不起行业低迷的责任
搜狐财经· 2025-07-07 12:37
行业现状与认知误区 - 市场在行业低迷期容易陷入两种极端:盲目追逐头部企业如茅台或消极观望[1] - 茅台作为企业无法承担整个行业兴衰责任,行业突围需依赖每个参与者的主动作为[1] - 将行业困境解决寄托于标杆企业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懒惰思维[1] 茅台无法承担行业责任的五大原因 - 行业分工客观规律:茅台成功基于高端消费市场,与大众消费市场存在需求断层[2] - 资本市场认知错配:2023年茅台占白酒板块市值56%,资金虹吸效应加剧行业马太效应[3] - 社会情绪投射失真:过度关注茅台掩盖了产能过剩、消费分化等结构性矛盾[5] - 企业能力边界限制:茅台管理半径仅覆盖供应链上下游,无法解决全行业深层次问题[6] - 商业伦理悖论:要求上市公司牺牲股东利益救行业违背公司治理基本原则[7] 行业健康重构的三大责任主体 - 政府和行业协会作为规则制定者担负重大责任[7] - 头部企业作为技术引领者成为产业模仿对象[7] - 中小企业作为产业创新试验田,变革往往从基层开始[7] 当前酒类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 去产能标准、税收梯度政策、打击假冒伪劣、规范渠道秩序等需解决[9] - 消费信心恢复缓慢,中高端酒类购买力下降,消费逻辑变化[9] 行业破局思维与策略 - 从"看标杆"到"挖需求":用需求拆解法将大品类分解为100+微场景如"解压微醺""佐餐小酒"[10] - 从"等风来"到"造风去":用需求降级思维推出简配版产品覆盖下沉市场[10] - 从"骂环境"到"改基因":建设反脆弱团队,定期做极限生存推演[10] 企业寒冬生存能力诊断 - 现金流需支撑18个月零收入[12] - 组织架构需允许30%人员快速转岗[12] - 需具备收集产业链末梢数据能力[12] - 行业低谷期诞生的创新比繁荣期多出47%[12] 行业重生关键 - 务实者需聚焦战略打磨供应链,构建短期无法复制的系统能力[12] - 动荡时代最大风险是沿用过去逻辑做事[12] - 行业重生始于放下抱怨、拿起工具的实干者[12]
21专访|BCG董事总经理:金砖合作推动全球南方贸易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21:28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贸易预计每年增长6%,是全球贸易增速(2.9%)的两倍 [1][4] - 南南贸易(新兴经济体间)年增速将超过5.6%,形成新贸易通道 [1][4] - 全球南方133个成员中,63个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占比近一半,远超欧盟和美国 [4] 金砖国家合作前景 - 中国和印度合作加强提升金砖国家信心,东盟和非洲国家表现出强烈加入意愿 [2][7] - 金砖国家扩员开启"大金砖合作"新时代,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注入新动力 [2] - 金砖国家在全球人口和GDP中占据重要位置,将成为全球石油生产重要力量 [5] 中国企业国际化趋势 - 过去四五年中,快消品、耐用品等领域的中国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 [2][6] - 中国高性价比产品在全球南方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 [2][6] - 企业需建立"地缘政治肌肉",增强风险感知和应对能力 [3][11] AI与技术创新 - 中国AI计算能力达20吉瓦,STEM毕业生数量全球领先,AI论文引用量领跑 [8] - 中国私营部门过去四五年对AI投资600亿美元,政府支持风险资本投入1100亿美元 [8] - 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与欧美并列全球第一梯队 [9] 供应链与地缘政治应对 - 建议供应链多元化,在东南亚或拉美设立互不相关的备用生产基地 [12] - 全球六大航运咽喉承载80%供应链运输,任何问题可导致延迟15天以上 [13] - 企业需精简产品组合,通过AI优化采购流程和成本分析 [13][15] 企业战略调整 - "过度观望"是重大风险,企业需尽快做出战略性决策避免错失创新窗口期 [11][12] - 建议库存近岸化,针对关键市场如美国建立本地仓储 [13] - 需重新评估定价策略,部分产品可适度涨价或吸收成本换取份额 [14]
东方甄选开卖自营卫生巾,上线14小时销量突破30万包:承诺绒毛浆是进口的一次原料
齐鲁晚报· 2025-06-16 17:52
产品发布与销售表现 - 东方甄选自营卫生巾上线14小时销量突破30万包 [1] - 该产品于6月16日14点30分独家全员开售,主打"纯棉"宣传 [4] 产品安全与质量承诺 - 公司强调安全为首位,承诺检测严苛,使用进口绒毛浆且杜绝回收原料 [7][9] - 产品通过国标、绿色产品及婴幼儿用纸品三大安全标准,承诺7项"0添加"(酒精、色素等) [9] - 自营青虾仁不添加保水剂,质检符合国家标准,虾源核验严格 [11] 产品开发背景与渠道策略 - 自营卫生巾项目2023年下半年立项,2024年3月透露产品定型,加速推进因用户需求 [9][11] - 销售渠道完全线上化,通过专属仓库由顺丰、京东直发,杜绝二手窜货隐患 [11] - 2024年11月行业质量问题频发(pH值/重金属超标),用户主动呼吁公司推出卫生巾产品 [11] 公司自营业务整体数据 - 当前自营产品在售超400款,全网累计销量达2.1亿单,客户总数3086万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