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稀土博弈:临时许可背后的战略深意
搜狐财经· 2025-06-22 10:27
中美稀土博弈 - 中国向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发放稀土临时出口许可,有效期最长为半年 [1] - 美国军工和高端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稀土,F-35战斗机需400公斤稀土,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4吨以上稀土 [1]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90%的镝铁合金依赖中国赣州供应,F-35生产线面临瘫痪风险 [1] -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量产计划因稀土短缺被迫推迟 [1]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全球每年近20万吨高性能稀土磁体中90%来自中国 [2] - 新能源汽车电机、导弹制导系统、雷达设备等高端工业领域依赖中国稀土资源 [2] - 中国推出稀土追踪系统,严格管控稀土流向,杜绝灰色渠道 [2] 美国应对措施及挑战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在五角大楼建立冶炼厂,考虑从俄罗斯购买矿产或开采本土矿山 [4] - 美国从矿山开采到量产高性能磁体需至少十年,技术壁垒由中国垄断 [4] - 美国汽车厂库存仅能支撑三个月,军火商备用资源即将耗尽 [4] 中国战略意图 - 稀土临时许可是战略试探,商务部强调管制符合国家安全利益但考虑民用需求 [5] - 中国要求美国撤销对中国芯片产业打压、C919发动机禁运、留学生签证限制等作为稀土供应条件 [7]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稀土博弈反映中美力量对比变化,中国通过管制扭转贸易谈判主动权 [9] - 中国可能将反制手段扩展至钛、镁、轻稀土等其他关键材料领域 [9] - 电动汽车、无人机、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链的协同优势正转化为战略筹码 [9] - 关键材料供应链掌控权将决定未来国际博弈主动权 [10]
中美谈了两天,美国想要的就是稀土,中国能放开稀土管控吗?
搜狐财经· 2025-06-15 13:36
稀土的战略重要性 -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具有关键作用,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军事装备如导弹制导系统、隐形战机和激光武器等领域 [1] - 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中国加强管控旨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消耗 [7]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球地位 - 中国稀土储量约44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近40%,居世界第一 [3] - 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高达2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0% [3]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最先进的稀土加工产业链,掌握全球90%的稀土精炼技术 [3] - 其他国家即便有稀土资源,也依赖中国的技术和加工能力,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3] 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历程 - 早期中国因技术落后,只能低价出口初级混合稀土产品,再高价进口高纯度稀土产品,导致资源廉价外流和环境代价 [4] - 徐光宪院士提出的串级萃取技术大幅提高了稀土提纯纯度和降低成本,使中国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从依赖进口到主导全球市场的逆袭 [4] - 近年来中国加强稀土管控,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深加工领域升级 [4] 稀土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 - 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事装备对稀土需求巨大,长期依赖从中国进口,中国加强管控后美国相关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4] - 美国F-35战斗机87%的稀土供应链依赖中国,单架战机需消耗900磅稀土材料,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与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稀土需求量分别达5200磅和9200磅 [6] - 美国唯一的稀土矿商MP材料公司开采的原料仍需运往中国进行精炼加工 [6] - 美国希望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以满足其国内产业发展需求,但中国基于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和国家安全考虑不会轻易松口 [6] 稀土与军事及外交博弈 - 稀土在军事领域至关重要,若中国放开管控可能让美国在军事装备制造上进一步拉大差距,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9] - 稀土已成为中国在国际外交博弈中的重要筹码,面对美国的不合理限制时是中国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手段 [9] - 如果美国能在其他方面做出实质性让步,中国在稀土政策上可能会有一定灵活性,但调整将基于国家整体利益的综合考量 [9] 稀土问题的全球影响 - 中美在稀土问题上的博弈影响着全球高科技产业和军事工业的布局 [10] - 美国试图通过施压中国维持其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军事优势,中国则旨在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10] - 稀土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中的关键变量,反映两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竞争态势 [10]
遭美国质疑 澳英美核潜艇合作生变数
新华网· 2025-06-12 19:12
澳英美核潜艇合作评估 - 美国国防部已正式开始重新评估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协定(AUKUS),以确保与"美国优先"议程保持一致[1] - 评估由五角大楼政策顾问埃尔布里奇·科尔比牵头,他曾公开质疑澳美英核潜艇合作[2] - 评估主要审视美国自身能力,研判在未达到生产目标情况下是否还有能力对外出售核潜艇[2] 核潜艇采购计划 - 澳大利亚计划从美国购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并与英国联合建造新型核潜艇[2] - 澳大利亚已支付首笔5亿美元,2025年需再支付20亿美元以帮助美国扩大产能[3] - 澳大利亚计划在30年内斥资3680亿澳元(约2393亿美元)购买和建造核潜艇[6]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生产情况 - 美国海军从1998财年开始采购"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计划到2024财年累计采购40艘,但目前只有24艘交付[5] - 2011-2024财年采购速度为每年两艘,但实际年产量达不到两艘[5] - 生产滞后原因包括设计变更、供应链挑战和熟练工人不足[5] 各方反应 - 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表示美国重新评估协定是"很自然的事",不会影响澳采购核潜艇[6] - 澳前总理特恩布尔指出澳大利亚是风险最大的一方,却没有进行重新评估[8] - 英国政府表示理解美国做法,将继续与美澳密切合作使协定利益最大化[8] 英国核力量发展 - 英国宣布将投资150亿英镑用于保障未来数十年的核威慑力量[8] - 计划打造12艘新的核动力攻击潜艇以替代现役的7艘潜艇[8] - 英国急于"重新武装"部分原因是担心美国不再为欧洲盟友提供安全保障[8]
稀土的力量
投资界· 2025-06-11 11:06
南风窗 .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供应紧张。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风窗 ,作者荣智慧 作者 | 荣智慧 编辑 | 向 现 来源 | 南风窗 (ID: SouthReviews ) 6月6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一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是的,他同意了。"特朗普宣称,中国已 经同意恢复向美国出口稀土矿物和磁体。 6月9日,中美双方经贸官员在伦敦举行会谈,继续聚焦稀土、科技与关税等议题。 美国有芯片,中国有稀土。芯片和稀土是两国贸易争端的两大撒手锏,美国严厉管制高性能芯片出口中国 后,中国随即控制稀土出口。和美国随意挥舞制裁大棒有天壤之别,中国对影响国际供应链的行政措施始 终慎之又慎,不得不出手之时,即说明已到忍无可忍之际。包含稀土在内的关键矿产出口管制,如果一定 要对标西方国家的相关禁运政策,那么它在战略上和巴统以及瓦森纳协定会更匹配,但即便长期被西方科 技围堵,中国也没有动用稀土这张王牌。特朗普政府的为所欲为,完全脱离了国际交往的常轨,也许才是 导致中国不再藏拙的更直接的原因。 中美关税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稀土出口问题依然牵动全球科技产业链的神经。美国心心念念的稀 土"替补",恐怕短期内只能"望梅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