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磁体
icon
搜索文档
“二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加强自力更生,美国打压中国更难了”
观察者网· 2025-11-04 11:40
中国自力更生战略成效 - 中国二十年来持续推进自力更生战略,打造了应对冲突的堡垒,减少对西方进口依赖[1] - 中国在稀土、抗生素原料、电气设备等领域建立起对西方“卡脖子”的能力[1] - 美国遏制中国已变得愈发困难[1] 关键行业优势 - 中国几乎完全控制全球稀土金属和稀土磁体供应,产业链与钢铁、有色冶金等体系高度耦合[1][3] - 中国是全球抗生素和其他药品原料的主导生产国[2] - 中国是许多电气设备、低端芯片等产品的主要制造者[2] 产业体系与制造能力 - 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2] - 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2] - 中国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 供应链影响 - 中国已相当成功地逐步将美国产品排除出本国供应链,除最先进芯片外[4] -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远远超过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5] - 美国为迫使中国放松稀土出口控制,只能威胁限制中国仍高度依赖的少数美国出口产品,如飞机零部件[2]
彻底决裂?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乌、澳等国加强能源合作,改变过于依赖中方的现状
搜狐财经· 2025-11-03 19:49
欧盟稀土供应战略的挑战 - 欧盟委员会主席提出必须加强与乌克兰、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合作,以改变过度依赖中国的局面 [1] - 欧盟若与中国在稀土领域彻底断绝关系,其新能源汽车产能将暴跌40%,国防装备生产将停摆,绿色转型进程可能推迟至少10年 [12]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市场地位 - 欧盟每年所需的稀土磁体中,有92%来自中国 [3] - 全球重稀土的供应中,中国占据98%的份额,几乎是垄断地位 [3] - 2024年全球稀土价格一路飙升,涨幅达47% [3]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技术优势 - 全球17种稀土中,只有中国能够实现全产业链制造 [10] - 中国掌握的稀土萃取核心专利达439项,占全球总数的76% [10] - 2024年新申请的稀土专利中,中国企业占据82%的份额 [10] - 中国的钕铁硼磁体在磁能积比上比欧盟产品高出12%,且价格便宜20% [10] - 德国西门子尝试本土提炼稀土,成本比从中国进口高出5倍,最终放弃 [10] 与澳大利亚合作的困境 - 澳大利亚稀土储量占全球30%,但其最大矿业公司莱纳斯有95%的钕镨原矿需运至中国广东加工 [5] - 澳大利亚没有可提纯重稀土的工厂,其在马来西亚的精炼厂项目因环保问题拖延8年,预计2027年才能投产 [5] - 澳大利亚稀土多为伴生矿,开采难度大,提炼1吨稀土需剥离2000吨矿石,开采成本是中国的三倍 [7] 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的局限性 - 欧盟向哈萨克斯坦投入2亿欧元技术援助资金,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立完整稀土产业链 [7] - 哈萨克斯坦稀土矿位于生态敏感区,获取开采许可证需等待5年,其加工厂技术落后,最多只能生产60%纯度的初级产品 [8] - 哈萨克斯坦提供给欧盟的稀土大部分需先运到中国加工,再转运至欧洲 [8] - 中国在2023年将稀土提纯技术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哈萨克斯坦难以获得该技术 [8] 与乌克兰合作的不确定性 - 欧盟与乌克兰签署《关键矿产协议》,声称乌克兰可提供21种关键矿产,但乌克兰东部战区局势动荡 [8] - 乌克兰最大稀土矿第聂伯河稀土矿2024年开采量不到战前的15% [8] - 欧盟承诺的5亿欧元开发资金,到2025年初仅有8000万欧元到账,剩余资金因内部审批问题迟迟无法到位 [8]
美方最终服软,贸易战告一段落,5千亿外资涌入,中国成最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10-29 19:13
贸易战局势转折 - 美国宣布取消原定11月1日生效的对华100%关税 [1] - 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因消息刺激瞬间跳涨3% [3] - 贸易摩擦以戏剧性方式迎来中场休息 [3] 美国农业面临压力 - 中国对美国大豆采购订单在9月份清零 对作为去年最大买家的美国农业造成重创 [5][7] - 大豆库存堆积如山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在国会听证会上发出最高级别警报 [8] - 此精准打击影响特朗普票仓中西部农业州 对2026年中期选举构成政治风险 [8]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 - 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宣布对稀土物项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覆盖全产业链 [11] - 此为首次明确将稀土技术纳入管制范围 [13] - 全球90%以上稀土精加工在中国完成 部分高端磁材产量占比100% 美军所需稀土磁体和精炼材料90%以上来自中国 [13] 美国高科技与军工产业风险 - 稀土管制将冲击F-35战斗机和战斧巡航导弹等关键军工供应链 [15] - 白宫经济顾问认为在稀土领域与中国脱钩的代价是美国高科技和军工产业无法承受的 [15] 中国吸引外资表现强劲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 同比增长16.2% [19] - 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5737.5亿元人民币 [19] - 9月单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1.2% 显示资本加速回流 [21] 外资来源与投资方向 - 日本对华投资暴增55.5% 阿联酋增长48.7% 英国和瑞士分别增长超20%和19% [21] - 外资主要流向新能源、高端制造、工业软件、生命科学等关键领域 [23]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 - 9月银行结售汇顺差达510亿美元 创2020年12月以来单月最高纪录 [23] - 数据表明流入中国美元远多于流出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持续增强 [25] 全球资本对中国信心 - 超过5700亿资金在贸易战背景下涌入中国 体现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韧性和市场前景的强大信心 [25] - 稳定、开放且持续增长的中国对全球资本而言是无法替代的机遇之地 [27] 美国寻求替代方案 - 美国与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签署协议 积极寻找稀土替代来源为下一轮博弈积蓄筹码 [27] 中国赢得战略机遇 - 谈判胜利为中国赢得宝贵的战略喘息期 [29] - 考验在于如何利用窗口期在高端芯片、核心软件等卡脖子领域加速实现自主突破 [31]
欧盟制定计划 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搜狐财经· 2025-10-26 00:30
欧盟战略计划 - 欧盟正在制定一项名为"RESourceEU"的新计划,旨在减少对中国关键原材料的依赖,特别是在清洁能源转型、国防领域和电动车生产所需的矿产资源方面 [2] - 该计划将寻求加快与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格陵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等国家建立关键原材料伙伴关系 [2] - 计划将加大力度回收在欧洲销售的产品中的关键原材料 [2] 中国出口管制影响 - 中国最近几周、几个月大幅加强了对稀土和电池材料的出口管制,欧盟认为这构成了"重大风险" [2] - 欧洲九成的稀土磁体用量都是从中国进口,中国的举动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4] - 欧盟短期内聚焦于与中国对口官员寻找解决方案,但已做好在必要时动用所有可用工具来应对的准备,并将与七国集团伙伴合作研究协同应对 [3] 欧盟应对工具 - 法国总统马克龙建议欧盟领导人在无法找到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考虑对华使用反胁迫工具(ACI),这是欧盟最强有力的贸易工具 [4] - "RESourceEU"计划类似于欧盟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制定的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REPowerEU"计划 [2]
美国尚有后手,不给稀土就动金融核弹?新加坡劝告中方:勿反抗
搜狐财经· 2025-10-24 03:49
中美贸易与关税 - 特朗普政府威胁自11月起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55% [2] - 中国已调整外贸结构,中美贸易在外贸总额中占比大幅下降 [2] 稀土供应链 - 美澳签署关键矿物协议,豪掷数十亿美元意图共建稀土供应链 [4]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今年9月对美国的稀土磁体出口大幅下降 [7] - 高盛分析指出建立独立稀土供应链面临资源稀缺、技术复杂、环保限制等挑战,新矿开发周期漫长 [7] 航空制造业 - 中国拥有超过1800架波音飞机,日常维护依赖美国零部件 [5] - 若美国断供飞机零部件,中国可取消波音未交付订单并转而支持国产C919客机 [5] - 国产发动机预计在2027年实现批量装机 [5] 金融体系与支付 - 美国被讨论可能将中国踢出SWIFT系统,但此举将冲击全球供应链并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8] - 中国大力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并积极推进与多国的本币结算以降低对美元依赖 [8]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持续下降,各国央行加速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10] 美国财政与信用 - 穆迪公司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警戒线 [9] - 美国税改法案允许对非美籍投资者征收额外股息税及债券利息税,被视为将资本市场武器化 [9] 中国工业与科技实力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使任何国家与之完全脱钩变得不现实 [11]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关键科技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11] - 中国持续减持美债,为可能出现的金融制裁做准备 [11]
莫迪决心已下,大幅买俄油,还通告全球,绝不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
搜狐财经· 2025-10-21 18:52
美印贸易与能源关系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印度承诺不再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但不到3天后印度即大幅增加俄石油进口[1] - 美国对印度产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核心诉求包括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减少457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并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3] - 印度通过世贸组织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并在能源领域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今年10月上旬日均进口量增至约180万桶[3] 印度在稀土领域的立场 - 印度多家媒体发布通告,将按照中国要求拒绝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1] - 印度向中国承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不会出口至美国,并通过企业提交终端用户证明的形式落实[3] - 2024至2025财年印度进口约870吨稀土磁体,价值超30亿卢比,主要支撑其新兴产业,短期内无国家可替代中国供应链[5] 印度政策的经济动因 - 印度购买打折俄罗斯石油每吨可节省约89美元,并将俄罗斯原油加工为成品油转售欧美套现超额利润[5] - 对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将直接影响印度数百万农民生计,该群体是重要票仓,农产品市场开放成为双方僵持不下的核心问题之一[7] - 印度希望通过"在印度制造"倡议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与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产生直接冲突[9]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主导全球稀土供应链,生产全球近90%的重稀土永磁体并几乎垄断稀土精炼加工能力[9] - 印度拥有690万吨稀土储量位列全球第三,但由于技术落后产量仅占全球0.7%[9] - 印度近期缓和与中国关系的重要诉求是希望中国在稀土领域对印度松口[5] 印度的地缘政治策略 - 印度传统上奉行战略自主政策,不愿完全倒向任何一方,地缘政治平衡是其重要考量[7] - 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印度将继续深化与俄罗斯战略合作,并通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平台与中国保持对话[9] - 莫迪访华后印度在稀土问题上对中国的承诺反映了其寻求战略平衡的意图[9]
印度承诺不将中国稀土出口至美国 展现微妙平衡姿态
新浪财经· 2025-10-17 07:43
地缘政治与贸易动态 - 印度根据中国要求作出保证,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将不再出口至美国 [1] - 印度企业提交终端用户证明,声明自中国采购的重稀土永磁体仅用于国内生产,以回应中国提出的合规要求 [1] - 中国要求印度企业遵循类似“瓦森纳安排”的出口控制标准,防止敏感技术与材料转移至第三国 [1] - 中国商务部扩大稀土出口管控范围,强调此举出于国家安全考量,防止材料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 [2] - 印度政府采取务实策略,低调与中国磋商,旨在确保关键材料供应不中断的同时维持战略自主性,避免卷入中美地缘竞争 [2]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生产全球近90%的重稀土永磁体,并几乎垄断稀土精炼加工能力,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1] - 印度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严重依赖中国稀土磁铁的稳定供应,特别是镝、铽等关键元素 [1] - 印度在2024至2025财年计划进口约870吨稀土磁体,总价值超过30亿卢比 [1] - 短期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链,澳大利亚、美国或印度本土矿源均无法满足需求 [2] - 中国恢复对印度的轻稀土磁体出口,但重稀土永磁体的发运仍需等待印度提供正式的用途保证 [2]
稀土核弹炸穿光刻机命脉!阿斯麦断供反被掐脖全链崩塌在即
搜狐财经· 2025-10-16 13:59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 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10月9日出台新规,要求光刻机中即便含有0.1%的中国稀土成分也必须申请审批,该规定同样适用于海外工厂使用中国工艺生产的稀土磁体[2] - 新规彻底封锁“技术外溢”,即使在欧洲工厂采用中国生产工艺,若含微量中国稀土成分也需经中国商务部审批,使相关公司供应链无法绕过中国并受到完全控制[5] 对阿斯麦(ASML)的直接影响 - 阿斯麦每台EUV设备含有超过3000个稀土部件,涉及光源模块、精密定位系统、激光器及磁控装置等关键部分,其90%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4] - 新规使阿斯麦面临客户要求对光刻机稀土成分进行严格溯源的压力,即使是0.1%的微量成分也需追溯产地和工艺,相当于为每台光刻机附上“稀土成分身份证”[7] - 阿斯麦主要客户如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已感受到压力,台积电削减GaN芯片生产线,三星生产线面临稼动率警告,英特尔芯片产能出现延迟[7]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掌控全球70%的稀土开采,90%的稀土分离,以及93%的稀土磁体制造[7] - 阿斯麦供应链深度依赖中国,例如其DUV光刻机激光器核心部件由德国蔡司提供,但蔡司的稀土磁体供应商是中国的中科三环;EUV设备精密定位系统由日本佳能制造,但其稀土磁钢供应商是中国的宁波韵升[7] - 阿斯麦承认即使将供应链拆解至最小零件级,也找不到能完全替代中国稀土的供应商[7] 欧洲企业的连锁反应 - 德国企业如大众、宝马和西门子因风电电机和新能源汽车电机依赖中国稀土磁体而受到严重影响[8] - 法国投入重金进行稀土回收,但发现回收的稀土纯度远不能满足光刻机要求[8] - 荷兰政府试图为特定产品争取“豁免”,但中国商务部明确回应“规则面前无例外,技术面前无特权”[8] 战略背景与潜在出路 - 中国采取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策略,类似于美国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精准针对此前阿斯麦配合美国对中国断供EUV光刻机的行为[10] - 阿斯麦面临的破局选择包括彻底重构供应链(可能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或寻求与中国进行技术合作[11] - 中国已表示愿意通过多双边对话机制加强沟通,但在捍卫核心利益方面立场坚定[11]
美媒点名苹果、特斯拉,“中方很清楚,有能力痛击美企”
观察者网· 2025-10-15 16:06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 中国首次采取重大行动对其主导的关键矿产全球流向进行监管,标志着出口政策加码升级[1] - 新规核心是将于12月1日生效的全球许可要求,任何地区企业出口含0.1%及以上原产于中国受控稀土金属的稀土磁体或半导体材料都必须获得中方批准[5] - 措施经过精准考量,核心目标是推动美方对等放宽对芯片的管制[2] 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政策制定者意识到其有能力重击美国主要公司的生产,如苹果、特斯拉,从而最大限度影响美国市场[1] - 中国借助在稀土加工与永磁体生产领域的绝对掌控力,开始发挥类似美国利用美元影响力的境外施加影响力手法[5] - 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将为全球建立负责任的稀土供应链样本,中国正从稀土供应者向稀土秩序治理者转变[6] 中美贸易关系背景 - 中国掌握七种稀土金属(钐、钆、铽、镝、镏、钇、钪)的主导权,美国对这几种元素的精炼产能为零[5] - 新规出台时机令外界遐想,可能使中方在贸易谈判中拥有更大筹码[1] - 中国手中有牌随时准备出牌,本轮反制将对未来中美贸易谈判及整体双边关系的稳定非常有帮助[7] 政策长期展望 - 无论中美谈判结果如何,中方新规全面取消的可能性不大,这是一项确保中国对美国及其他国家拥有持续长期影响力的战略决策[1] - 加强稀土相关出口管制有助于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同时保障全球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6] - 中国已系统性构建起一套效仿美国的管控架构,此次举措标志着中国出口管制体系多年扩张的阶段性成果[5]
中方加码稀土新规,“美国拉着马来、缅甸、哈萨克斯坦跳过中国,别想了”
观察者网· 2025-10-15 11:56
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对含有0.1%及以上原产于中国受控稀土金属的稀土磁体或半导体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相关物项出口需获得中方批准 [1][4] - 新规覆盖使用原产于中国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在境外生产的物项 [4] - 对于大部分军事用途的稀土出口许可,中国原则上不予许可 [4] - 新规将于12月1日生效,部分原产于中国的物项即日起立即实施新规 [1][4] 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新规旨在堵塞漏洞,防止其他国家建立绕开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为稀土产业构建长期保护框架 [1][2] - 通过限制采矿及冶炼技术出口,使在海外构建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难度大幅增加、成本显著上升 [2] - 此举将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地位转化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中国控制全球约70%的稀土开采、90%的分离与加工以及93%的磁体制造 [1][4] 地缘经济与市场反应 - 新规被认为是一项几乎史无前例的出口管制,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拥有更大筹码 [5] - 措施经过精准考量,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美方对等放宽对芯片的管制 [5] - 新规出台后,美国总统特朗普重启关税讹诈导致美股三大股指狂泻,美方随后放软语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