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安全管理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智研咨询—2025年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平台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02 10:40
行业定义与功能 - 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具有数据分类分级、敏感数据发现、数据资产安全管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态势感知等功能 [3][5] - 平台不包括数据防泄露等用于数据自身安全防护的工具或平台 [3][5] - 平台安全保障需考虑供应链安全,覆盖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生产与交付、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阶段 [5] 行业发展背景 - 数据处理活动频繁导致数据安全风险加剧,数据泄露成本上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挑战 [1][3][7] - 全球数据泄露平均成本在2024年达到488万美元,创下新高 [7] -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深度融入生产、分配、流通等环节 [7] 政策环境 - 中国加快数据安全立法进程,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 [3][7] - 政策确立了网络数据安全的基本制度框架和法律原则 [3][7] - 2023-2024年密集发布多项行业指导文件,包括《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等 [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市场规模达8.25亿元,同比增长14.8% [1][3] - 平台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3]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高,前5家企业占据52.2%的市场份额 [1] - 安恒信息以13.7%的份额位居行业首位,奇安信以13.1%的份额紧随其后 [1][3] - 启明星辰、美创科技、安华金和分列第三至第五名 [1][3] 核心价值与应用 - 平台实现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支持"可视化、可量化、可感知、可追溯"的管理目标 [1] - 在满足监管合规要求的同时,助力企业数据资产管控、安全能力建设及数据价值挖掘 [1] 技术发展趋势 - 平台向一体化解决方案方向发展 [4] - AI技术融入推动平台从被动防御向智能预测跃迁 [4] 研究支撑 - 行业研究基于最新产业链数据,融合官方统计、企业调研及全球信息,确保分析结论可靠 [17] - 研究覆盖变化趋势、用户需求、投放选择、运营方法及实践案例等核心议题 [2]
【独家发布】2025年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平台行业政策梳理及上下游产业链全景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17
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定义与功能 - 平台定义为具有数据分类分级、敏感数据发现、数据资产安全管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态势感知等功能的平台 不包括数据防泄露等用于数据自身安全防护的工具或平台[4] - 平台实现全量数据资产的识别、集中呈现以及动态监测 对数据安全风险事件进行分析与预警 达成数据安全管理的"可视化""可量化""可感知"和"可追溯" 并提供预警及应急响应等支撑服务[2] - 安全保障应考虑供应链安全 贯穿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生产与交付、运行维护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 并加强指导性文档、配置管理、用户信息保护、测试等环节的管理[6] 行业发展背景 - 政府重视程度持续加深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 保障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 我国相继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多项政策法规 确立了网络数据安全的基本制度框架和基本法律原则[8] - 数据生产规模不断壮大 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首次突破40ZB 达到41.06ZB 同比增长25% 增速较2023年提高2.56个百分点 人均数据生产量约为31.31太字节(TB) 同比增长25.17%[10] 市场规模与企业格局 - 2024年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市场规模为8.25亿元 实现14.8%的同比增长[2] - 行业集中度较高 前5家企业占据52.2%的市场份额 安恒信息以13.7%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 奇安信市场占比13.1% 第三至第五分别为启明星辰、美创科技、安华金和[2] - 主要上市企业包括安恒信息(688023)、奇安信(688561)、启明星辰(002439)、星环科技(688031)、中新赛克(002912)、中国联通(600050)、天融信(002212)[3] 政策支持体系 - 2021年6月《数据安全法》规范数据处理活动 保障数据安全 促进数据开发利用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9] - 2023年1月《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产业生态和创新体系初步建立[9] - 2024年2月《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重点企业数据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9]
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03:2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代码603232,简称格尔软件,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需结合全文了解完整经营及财务状况[1] - 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保证报告真实性,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1][3] - 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无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2][3] 监事会决议 - 第八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认为编制程序合规、内容真实反映经营状况[4] - 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符合证监会及上交所监管规则[7] - 批准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准备共计626.27万元,减少合并利润总额同等金额[9][10] - 同意变更注册资本及修订《公司章程》,回购注销67,800股限制性股票[11][13][14] 募集资金管理 - 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6.36亿元,专户管理于民生银行及招商银行[17][19] - 2025年上半年使用募集资金1.09亿元,闲置资金1.9亿元用于现金管理,理财收益464.22万元[24][25] - 原募投项目结项后,节余资金3.04亿元用于新项目(2.05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9,670.45万元)[22][26] 财务与股权变动 - 计提存货减值损失318.58万元,信用减值损失307.69万元,合计影响利润626.27万元[32][33] - 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190万股(因业绩未达标)及700股(变更用途),总股本减少至2.34亿股[37][47] - 修订《公司章程》涉及注册资本变更,需股东大会审议[38][39] 股东大会及业绩说明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拟审议注册资本变更、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等议案[74][75] - 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定于2025年9月18日举行,高管将回应投资者提问[95][97] 保荐机构变更 - 中信证券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原苗涛由张俊晖接替,不影响督导工作[101][102]
格尔软件: 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7 19:10
前次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20,901,134股,每股发行价30.85元,募集资金总额644.78百万元(644,778,000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35.96百万元(635,955,900元)[1] - 募集资金原计划用于三个项目:下一代数字信任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额291.21百万元)、智联网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额248.56百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额180.00百万元)[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19.62百万元(19,621,040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30.85%[1][9]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累计使用502.98百万元(502,983,500元),其中:智联网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实际投入95.55百万元(95,551,300元),较承诺投资额248.56百万元减少153.01百万元;下一代数字信任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实际投入116.14百万元(116,143,700元),较承诺投资额291.21百万元减少175.07百万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实际投入182.13百万元(182,128,400元),较承诺投资额180.00百万元增加2.13百万元[1][2] - 2024年12月,公司决定将节余募集资金304.27百万元(304,266,800元)用于新项目投资及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数据安全管理平台研发与业务拓展项目投入205.37百万元(205,373,000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96.70百万元(96,704,500元)[2][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项目实际投入情况:数据安全管理平台研发与业务拓展项目投入12.72百万元(12,723,900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入96.44百万元(96,436,200元)[2] 募集资金节余原因 -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物联网行业发展,部分原技术路线发展空间受限,公司改用自有资金进行相关研究[2] - 公司借助上海市密码管理局支持的信创适配中心,整合研发设备资源,降低单位设备采购成本,节省软硬件采购费用[2] - 信息安全领域发展趋缓,客户信息化投入收紧,公司通过提升研发效率、整合产品版本和人员规模,减少研发人员费用[2] - 公司优化供应链体系,通过集中采购高性价比设备,降低设备采购金额[2]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得投资收益54.15百万元(54,146,500元),以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9.09百万元(9,091,500元),增加资金使用效益[2][9] 闲置募集资金管理 - 公司多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从700百万元逐步降至190百万元,投资于本金保障型券商收益凭证等低风险产品[3][4][5][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余额为180.00百万元(180,000,000元),具体包括:国融证券安享收益凭证2485号(100.00百万元)、国融证券安享收益凭证2468号(40.00百万元)、中信证券安泰保盈系列1078期收益凭证(20.00百万元)、中信证券节节升利系列3902期收益凭证(20.00百万元)[7][8] 募投项目效益实现情况 - 智联网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承诺运营期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220.10百万元,年均净利润49.82百万元;2023年度实际效益0元,2024年度实际效益0元,2025年1-6月实际效益49.82百万元(49,824,800元),累计实现效益49.82百万元[11][12] - 下一代数字信任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承诺运营期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249.00百万元;2023年度实际效益0元,2024年度实际效益0元,2025年1-6月实际效益23.29百万元(23,286,700元),累计实现效益23.29百万元[11][12] - 公司产品收入存在季节性特征,通常在下半年验收确认收入,且项目于2024年12月结项,尚未运行完整年度,不适用年度评价指标[12]
IDC:2024年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市场规模为7.9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8%
智通财经· 2025-07-14 14:20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市场规模达7 9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 8% [1] - 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安恒信息(688023 SH) 奇安信(688561 SH) 启明星辰(002439 SZ) 美创科技 安华金和等厂商 [1] 技术发展趋势 - 数据安全管理平台正从工具集成向"智能中枢"转型 未来将基于数据分类分级智能化治理构建全生命周期动态防护体系 [4] - 平台需深度融合AI大模型能力 实现被动防御向智能预测跃迁 优化数据识别 风险预测 告警处理等关键环节 [5] - 行业将分散的安全组件升级为具备策略协同 风险联防 态势感知的一体化能力集群 [4] 产品形态演进方向 - 需打造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整合数据态势感知 访问控制 数据流转监测等功能 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模块间无缝协作 [5] - 行业驱动因素从合规刚需转向"治理服务+安全运营"的高阶形态 [4] 合规与风险管理要求 - 需完善实时合规监测与预警功能 自动比对法规要求并及时预警违规风险 [5] - 需构建科学的风险量化评估体系 综合多因素计算风险数值并分级展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