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

搜索文档
大洋电机(002249) - 002249大洋电机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6
2025-08-07 16:46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公司在9个国家设立子公司及生产基地(美国、墨西哥、英国、越南、印度、泰国等),摩洛哥基地建设中 [2] - 全球化核心驱动力:贴近客户深化价值创造(定制化解决方案)、拓展新兴市场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应链韧性 [2][3] - 海外管理挑战应对:穿透式管控(外派核心团队)、部署标准化信息系统、本地化合规经营(聘任行政经理)、推进自动化改造降低人力成本 [3][4] 业务板块发展 BHM事业部(建筑通风及家居电器电机) - 巩固现有核心业务,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车用空调/充电桩/储能/IDC领域产品,目前IDC和储能规模较小但增长潜力大 [5][6] - 推进数智化管理:实施"以机代人"自动化项目,提升自制件比例,优化生产效率与成本 [6] 车辆事业集团(EVBG) - 传统业务:深耕起动机与发电机售后市场,挖掘国内外客户 [6] - 新能源电驱动:聚焦战略客户,提高零部件自制率,泰国工厂已投产配套东南亚客户,摩洛哥基地聚焦欧洲市场 [6] 运营管理 - 外汇风险管理:持续开展远期外汇套期保值对冲汇率波动 [6] - 国内生产基地:共9个,BHM分布于中山/孝昌,EVBG分布于上海/潍坊/芜湖/柳州/十堰/玉林/重庆 [7]
精进电动250529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精进电动,2008 年 2 月成立,2021 年 10 月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 688280,是新能源汽车电气动力系统国内领军企业之一 [6]。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发展成果** - 配套欧洲大型整车厂的小型三合一电驱获定点,未来投厂后或成公司历史上批量最大产品;突破北美大型皮卡电驱桥业务,为未来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3]。 - 2024 年大系统业务取得重大突破,配套国内主要车企越野车型的前后三合一电驱和增程发电机系统投入量产;赢得一款欧美畅销车型业务 [15][16]。 - **技术研发成果** - 重点投入深度集成化的多合一技术开发,电机总成方面将电机系统升级至扁线技术,碳化硅控制器全面进入产业化 [11]。 - 开发的电磁离合器、驻车系统有创新;油水负荷冷却技术应用到多合一系统并量产 [12]。 - 开发集成多核 MGO 芯片和碳化硅器件的控制器并量产,填补国内空白,推动车规级主控芯片和功率半导体国产化 [13]。 - **业绩表现** - 2024 年营业总收入 13.05 亿元,同比增加 50.64%;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 4.0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46.97% [16]。 - 2024 年主营业务收入 12.8 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 52.2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亏损减少 17.87;2025 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 0.49 亿元 [16][17]。 - 2024 年全年海外业务收入 4.53 亿元,占主营业务的 35.35%,较 2023 年略有下降;国内业务从 4.32 亿元增长到 8.28 亿元 [18]。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为 4.98%;2025 年第一季度毛利比上年同期有很大改善 [18][19]。 - **未来发展战略** - 拓展国内外优质客户,建立乘用车商用车全普系产品,抓住高端领域市场爆发机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22]。 - 加强成本管控,包括优化采购管理和生产体系管控、聚焦核心产品和客户、利用技术优势推动技术发展、优化生产运营等 [23][24]。 - 持续研发创新,聚焦高端市场,对可能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提前布局 [25][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以北京为总部,在上海、山东和美国底特律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拥有国际领先的大规模试验中心,实施全流程质量管控 [5]。 - 2024 年研发费用 1.11 亿元,较 2023 年有所减少,占总收入的 8.51%,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8.67% [19]。 - 2024 年销售费用 0.36 亿元,占总收入的 2.73%,同比下降;管理费用 1.62 亿元,占总收入 12.39%,基本与上年度持平;财务费用 0.16 亿元,占总收入的 1.23%,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20]。 - 截止到 2024 年底,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 26 项,境内已授权发明专利 61 项,实用新型专利 332 项,外观设计专利 125 项,境外已授权专利 176 项 [20]。
精进电动: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本次募集资金投向属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7-11 22:08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国内领军企业之一,从事电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已掌握驱动电机、控制器、传动总成和控制器软件的核心技术并实现完整布局 [1] - 公司产品具有高度集成、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高可靠性、高效率、低振动噪声的技术特点,在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氢燃料汽车等主流技术路线均有量产经验 [2] - 公司建立了国际化研发团队和全球化组织架构,在北京、上海、正定、菏泽及美国底特律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 [1] 募投项目概况 - 项目为紧凑型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动系统总成产业化,投资总额2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159亿元,建设周期36个月,建成后年产能14万台 [2] - 项目产品已获Stellantis集团定点,投产后将成为公司首个规模化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可能成为公司历史上批量最大的产品 [5] - 项目利用现有厂房进行产线升级改造,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已取得山东省建设项目备案证明,无需环评手续 [10]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快速增长,欧洲、中国和美国是主要市场,未来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3] - 国家政策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20%左右,2035年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5][6] - "三合一"驱动系统搭载量从50.3万台增长至545.4万台,行业向集成化、模块化发展 [7] 技术优势与创新 - 公司在油冷驱动电机、碳化硅半导体控制器、方导体电机、三合一系统等领域拥有领先核心技术 [11] - 项目产品采用高功率密度扁线永磁同步电机、平行轴两级减速器和IGBT模块控制器,具有效率优、重量轻、NVH好等特点 [8] - 公司累计拥有26项软件著作权、61项境内发明专利、19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2项境外专利 [8]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客户包括Stellantis、TRATON集团下属MAN、斯堪尼亚、大众商用车等全球头部企业 [5] - 配套国内主要车企越野车型的前后三合一电驱和增程发电机系统已投入量产 [9] - 项目将帮助公司突破海外紧凑型车型细分市场,完善海外业务布局 [5][9]
精进电动:技术引领与稳健运营驱动高质量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5-29 19:24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0490.06万元,同比增长50.64%,远超行业平均增速,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及技术开发服务业务的双轮驱动 [3] - 乘用车领域收入增长显著,源于2023年末投产的国内项目逐步放量及2024年新投产项目贡献,商用车电驱动系统则受益于国内外客户需求持续增长 [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1239.97万元,同比增长103.74%,实现正向现金流,财务健康度显著改善 [3]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耕电驱动系统全栈自研能力,覆盖从材料、工艺到总成设计的降本增效全链条 [4] - 在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控制器及混动/增程系统等领域已形成先发优势,专利布局覆盖核心部件,技术壁垒显著 [4] - 产品矩阵覆盖纯电、混动及商用车多元化场景,成功配套国内头部车企越野车型的前后三合一电驱及增程发电机系统,并获得欧洲大型整车厂小型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定点 [4] 运营与全球化战略 - 公司通过优化生产运营、强化供应链协同及精益制造体系建设,显著提升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能力 [5]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35.35%,北美、欧洲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全球化战略布局使公司能够灵活应对贸易政策变化 [5][6] - 公司聚焦高附加值产品,通过技术壁垒强化议价能力,叠加海外高端客户项目增量贡献,产品结构与盈利质量持续优化 [5] 行业前景与未来规划 -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量突破1288万辆,同比增长34.4%,市场渗透率达40.9%,插混/增程车型快速增长,高压平台与智能化技术加速渗透 [7] - 公司预计2025年二季度投产国内主机厂混动电驱系统,未来几年在欧美市场实现更多高端项目量产,收入与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7] - 公司深化与主流车企战略合作,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项目稳步落地,构建优质、稳健、可持续的经营模式 [7]
精进电动:2024年营收同比增加50.64%,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展铸就电驱行业新标杆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18:49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 [1] - 行业进入市场化驱动新阶段,下半年月度市场占有率突破50%,全年达40.9% [4]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比提升至40%,成为增长新动能 [4]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超30%,插混和增程车型向纯电化发展 [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50.64%,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52.24% [1] -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47.68%,其中乘用车电驱动系统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82.75% [2] - 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1.39% [2] - 技术开发与服务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117.49%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12亿元,同比改善103.74% [2] 技术研发 - 研发投入1.1亿元,占营业收入8.51%,新增境内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境外授权专利36项,累计专利达720项 [3] - 掌握高效电机技术(提升效率1%~3%,减轻重量超10%)、油水复合冷却技术和直磁型双稳态电磁离合器等核心技术 [3] - 乘用车三合一电驱动系统采用碳化硅控制器和扁线电机,成为行业标杆 [3] - 欧洲小型三合一系统获得定点,轻卡扁线桥驱电机稳定量产,客车电机即将量产 [3] 市场拓展 - 国内与一汽、上汽、广汽、奇瑞等头部车企深度合作,多个项目实现量产 [4] - 海外与Stellantis、福特、大众商用车等国际客户深化合作,突破欧美畅销车型细分市场 [4] - 欧洲电动摩托车驱动系统量产定点,拓展非车用市场 [4] 未来战略 - 深化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和碳化硅控制器研发,巩固技术优势 [5] - 加速欧美市场布局,优化制造体系,提升成本控制和交付能力 [5] - 全球化战略推进,有望在全球电驱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