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蛋白

搜索文档
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 | 食品生物合成:机遇与挑战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23 21:47
食品生物合成技术的机遇 - 食品生物合成以合成生物学与精准发酵为技术基础,能够解决食物供给压力并提供绿色、可持续生产保障,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1] - 全球各国高度重视食品生物制造领域,日本《生物战略2020》将其列为重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计划》要求促进食品创新,中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大食物观发展战略[3] 食品生物合成的典型应用场景 - 新质蛋白、油脂、淀粉、食品配料和营养素是主要应用方向[4] - 功能糖和甜味剂是食品配料中的重要类别[5] - 酶制剂和营养素也是生物合成的重点领域[9] 食品生物合成面临的挑战 - 新质蛋白需解决菌种设计构建、发酵优化与控制、食品化加工等问题,开发高效表达系统[5] - 油脂生物合成需建立体外酶法制备路径,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优化发酵工艺并提高油脂品质[6] - 功能配料需设计高效代谢工程或酶法合成路径,创制高鲁棒性食品用酶制剂[7] - 营养素生物制造需解析代谢途径物质流与能量流分配,开发动态表达调控技术,构建高性能细胞工厂[8]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强AI技术与食品生物合成深度融合,创建智能化细胞工厂以扩展产物范围并提升合成效率[10] - 协同科学界、产业界和公众构建技术可控、生态友好、社会认可的新食品供给体系[10]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等方向[11] - 会议议程包括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专题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以及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12]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DT新材料· 2025-07-09 22:48
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是中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与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并列[1] -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合成生物"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1] - 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进入收官阶段,政策在支持、应用和产业转化维度持续发力[7] 大会核心内容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1] - 大会设置"1+4"结构:1个主论坛+4个分论坛,探讨十五五期间生物制造产业趋势、革新技术及产品规模化路径[1][9] - 预计展示100+融资项目路演和创新科技成果,设置30+场青年论坛报告[2][9][12] 技术应用方向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开发生物基化学品(苹果酸/己二酸/二元醇/胺类)、香精香料绿色制造技术、CO2/甲醇等一碳生物转化、PHA/尼龙等生物基材料低成本规模化[10] - **AI+生物智造**:应用AI进行酶发掘、合成生物大语言模型、工业发酵动态控制、菌株基因型与产量关联分析[10] - **未来食品&农业**:高值蛋白/油脂/碳水化合物生物合成、功能糖/乳铁蛋白制造、非粮生物质转化技术[10][11] - **美妆原料**: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绿色制造、新型蛋白质原料开发、生物材料在化妆品应用[12] 活动组织形式 - 高层闭门研讨会邀请30位行业领袖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增长点[7] - 设置科技成果展示墙,公开征集100个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12] - 往届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2024年第三届获宁波酶赛生物等机构支持[17] 参与机构 - 主办方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DT新材料),协办方包括宁波酶赛生物工程等企业[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委会、上海未来产业生物制造专委会等产学研机构[2] - 学术顾问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2]
聚焦新质蛋白赛道!国投集团投生物制造超40亿!十五五末规划600亿!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5-18 21:56
生物制造产业战略地位 - 生物制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新质蛋白赛道是生物制造领域重要布局方向,涉及食品、营养、医疗、材料等多领域 [2][4] 新质蛋白产业现状与挑战 - 新质蛋白指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生物技术获取的食用性蛋白,不依赖传统畜牧业或渔业 [4] - 中国面临蛋白缺口:2024年粮食进口1.58亿吨,其中大豆占比66%(1.05亿吨),80%进口大豆用于养殖业饲料 [5] - 当前产业瓶颈包括成本高、品种少、研发能力弱,需突破技术研发与资源挖掘 [4][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启动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国投集团为生物制造产业牵头单位,2024年成立注册资本60亿的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 [5][6] - 国投集团管理的基金规模超2700亿元,累计投资424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120家上市(占科创板10%),生物制造领域投资25家、金额超40亿元 [6] - 设立多只区域产业基金,如天津20亿生物制造创投基金、合肥20亿安徽生物制造基金、杭州10亿生物制造产业基金 [6] 国投集团产业布局 - 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为首个控股研发平台,聚焦研发产业化瓶颈,目标十五五末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达600亿元 [2][5][6] - 通过并购整合工业菌种、酶制剂、小品种氨基酸等细分领域,计划设立生物制造专项CVC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6] - 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民营资本合作优化管理机制,强化市场化运作 [7] 行业活动与产学研合作 - 2025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上,国投联合无锡市政府、江南大学揭牌新质蛋白中心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强调需全方位开发蛋白资源,呼应"大食物观"政策导向 [4][5]
投资金额超40亿,国投集团加快布局生物制造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5-17 16:43
国投集团布局生物制造产业 - 公司将设立专门针对生物制造产业的CVC基金,采取"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定位为长期资本、战略资本、耐心资本 [1] - 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聚焦新质蛋白研发和产业化瓶颈,研究方向覆盖食品、营养、医疗、材料等领域 [1] - 公司整体承接国务院国资委培育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任务,旗下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注册资本达60亿元 [3] 新质蛋白行业发展现状 - 新质蛋白指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生物等技术生产的非传统蛋白,我国面临蛋白缺口问题,2024年粮食进口1.58亿吨(大豆占66%) [2] - 进口大豆80%用于养殖业饲料,直接影响500-1000万吨肉制品和2000万吨奶制品供应 [2] - 2020年以来行业快速发展,但2023年受资本市场低迷影响 [2] 国投集团产业投资数据 - 公司管理的基金总规模超2700亿元,涵盖VC/PE/FOF等类型,累计投资424家专精特新企业,支持120家企业上市(占科创板10%) [3] - 已投资生物制造领域企业25家,总金额超40亿元,参与设立多只政府引导基金(天津20亿、合肥20亿、杭州10亿) [4] - 计划到"十五五"末实现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600亿元 [3] 行业战略布局 - 公司将沿产业链投资、产学研创新、端到端制造全链条布局,重点发展工业菌种、酶制剂、小品种氨基酸等细分领域 [3] - 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民营资本合作,优化国有资本管理边界 [4] - 新质蛋白中心将健全资本链和创新链,解决当前行业成本高、品种少、研发能力弱等挑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