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质蛋白
icon
搜索文档
富祥药业(300497) - 300497富祥药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18:30
医药制造业务 - 主要产品原材料6-APA价格下降,培南药物关键中间体4-AA产品售价回升,提升医药业务毛利率 [3] - 三氮唑新工艺他唑巴坦产品完成下游客户合格供应商备案,产能有望释放,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售价及市场竞争力 [3] - 扩大哌拉西林产品产能,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舒巴坦可配比复方制剂,需求广阔 [3] - 新型复方制剂如注射用头孢洛生他唑巴坦钠、注射用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注射用亚胺西瑞等推出,拉动舒巴坦、他唑巴坦、培南等市场需求 [3] 新能源业务 - 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产品出货量、成本控制能力位居行业前列 [3] - 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价格处于历史低位,下降空间小,行业产能出清及新能源行业反内卷后价格回转将增厚利润 [3] 合成生物微生物蛋白业务 - 未冉新质蛋白新食品原料注册申请获国家卫健委受理,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技术审查并完成公示,争取2025年下半年取得审批批文 [4][9] - 国内首家实现丝状真菌蛋白千吨级产业化企业,加速建设年产20万吨微生物蛋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建成后形成年产2万吨微生物蛋白和5万吨氨基酸水溶肥产品规模 [4][5][15] -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型生产菌株短柄镰刀菌,向9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并取得中国发明专利 [5] - 短柄镰刀菌发酵生产微生物蛋白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整体技术国际先进,菌种选育技术国际领先,获2024年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 [5] - 未冉蛋白通过国际清真食品HALAL认证、犹太洁食KOSHER认证、ISO22000、HACCP、BRC、SQF四大食品安全体系认证,以及美国SELF-GRAS认证 [6] - 与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团队等合作,开展微生物蛋白关键技术开发及功能性挖掘研发 [6] - 依托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在生产未冉新质蛋白过程中同步生产氨基酸水溶肥料等高附加值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绿色制造、产业循环与零排放 [6][7][13] - 计划建设行业唯一开放性商业转化平台,打造未冉新质蛋白联创商盟,推进产品商业化孵化,强化品牌建设和国际化布局 [10] - 重点开发植物基素食、健康产品等多赛道应用,加速推进年产2万吨微生物蛋白项目 [10] - 招聘市场、销售和研发等核心岗位,建立高激励型绩效考核机制 [10] - 与香港绿客盟有限公司、马来西亚Ultimeat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收到国内外多家大型食品企业送样邀请,配合下游合作伙伴推进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 [11] - 未冉新质蛋白可应用于人造肉、蛋白饮品、休闲食品、保健品、宠物食品等领域,已开发火腿片、鸡肉块、风味饮料、代餐奶昔等多款样品 [12] - 微生物蛋白相比植物蛋白营养更全面,无异味,口感接近动物肉,生产不受季节气候地域限制,资源消耗少,ESG属性突出 [13] 氨基酸水溶肥产品 - 年产20万吨微生物蛋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建成后形成5万吨氨基酸水溶肥产品规模 [15] - 产品对植物生长和生理代谢有明显促进作用,应用效果突出 [13] - 国家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强调减少农用化肥施用总量,推广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 [14][15] - 已完成田间试验,同步开展市场推广,参照市场同类产品科学定价,保持竞争力 [15]
富祥药业:计划开发多款仿真肉产品
快讯· 2025-05-25 18:51
公司动态 - 富祥药业副董事长李惠跃介绍公司基于新质蛋白研发的新产品,模仿肉类纤维感强,弹嫩多汁,口感与外观媲美真肉 [1] - 公司计划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合作,开发多个赛道上的10余款C端产品 [1] - 公司已建成国内第一条千吨级微生物新质蛋白生产线 [1] - 公司正在投建年产2万吨微生物新质蛋白生产线 [1] 行业前景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表示,相比传统蛋白的畜牧/渔业养殖模式,新质蛋白的生产效率提高1000倍,节水90%以上,且不需农药化肥 [1] - 发展新质蛋白可以解决肉、蛋、奶产业链中关键蛋白供给的成本、可持续性等难题 [1] - 新质蛋白产业潜力与市场空间巨大,能进一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保障食物供给安全 [1]
聚焦新质蛋白赛道!国投集团投生物制造超40亿!十五五末规划600亿!
生物制造产业战略地位 - 生物制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新质蛋白赛道是生物制造领域重要布局方向,涉及食品、营养、医疗、材料等多领域 [2][4] 新质蛋白产业现状与挑战 - 新质蛋白指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生物技术获取的食用性蛋白,不依赖传统畜牧业或渔业 [4] - 中国面临蛋白缺口:2024年粮食进口1.58亿吨,其中大豆占比66%(1.05亿吨),80%进口大豆用于养殖业饲料 [5] - 当前产业瓶颈包括成本高、品种少、研发能力弱,需突破技术研发与资源挖掘 [4][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启动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国投集团为生物制造产业牵头单位,2024年成立注册资本60亿的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 [5][6] - 国投集团管理的基金规模超2700亿元,累计投资424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120家上市(占科创板10%),生物制造领域投资25家、金额超40亿元 [6] - 设立多只区域产业基金,如天津20亿生物制造创投基金、合肥20亿安徽生物制造基金、杭州10亿生物制造产业基金 [6] 国投集团产业布局 - 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为首个控股研发平台,聚焦研发产业化瓶颈,目标十五五末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达600亿元 [2][5][6] - 通过并购整合工业菌种、酶制剂、小品种氨基酸等细分领域,计划设立生物制造专项CVC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6] - 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民营资本合作优化管理机制,强化市场化运作 [7] 行业活动与产学研合作 - 2025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上,国投联合无锡市政府、江南大学揭牌新质蛋白中心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强调需全方位开发蛋白资源,呼应"大食物观"政策导向 [4][5]
投资金额超40亿,国投集团加快布局生物制造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5-17 16:43
国投集团布局生物制造产业 - 公司将设立专门针对生物制造产业的CVC基金,采取"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定位为长期资本、战略资本、耐心资本 [1] - 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聚焦新质蛋白研发和产业化瓶颈,研究方向覆盖食品、营养、医疗、材料等领域 [1] - 公司整体承接国务院国资委培育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任务,旗下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注册资本达60亿元 [3] 新质蛋白行业发展现状 - 新质蛋白指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生物等技术生产的非传统蛋白,我国面临蛋白缺口问题,2024年粮食进口1.58亿吨(大豆占66%) [2] - 进口大豆80%用于养殖业饲料,直接影响500-1000万吨肉制品和2000万吨奶制品供应 [2] - 2020年以来行业快速发展,但2023年受资本市场低迷影响 [2] 国投集团产业投资数据 - 公司管理的基金总规模超2700亿元,涵盖VC/PE/FOF等类型,累计投资424家专精特新企业,支持120家企业上市(占科创板10%) [3] - 已投资生物制造领域企业25家,总金额超40亿元,参与设立多只政府引导基金(天津20亿、合肥20亿、杭州10亿) [4] - 计划到"十五五"末实现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600亿元 [3] 行业战略布局 - 公司将沿产业链投资、产学研创新、端到端制造全链条布局,重点发展工业菌种、酶制剂、小品种氨基酸等细分领域 [3] - 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民营资本合作,优化国有资本管理边界 [4] - 新质蛋白中心将健全资本链和创新链,解决当前行业成本高、品种少、研发能力弱等挑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