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糖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食品饮料行业2025年信用风险研究
联合资信· 2025-11-04 13:31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整体投资评级 [1] - 行业总体运行基本平稳 在扩内需 促消费等政策措施助力下 行业景气度有望企稳回升 [1] - 食品饮料行业有望呈现市场规模扩容与竞争格局重构的特征 头部企业加速整合 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 个性化经营获得发展空间 [1] 行业概况 - 食品饮料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行业 产品具有一定需求刚性 周期性相对较弱 行业进入壁垒较低 竞争激烈 [3] - 2024年及2025年1-8月 受消费信心不足影响 行业需求较为疲弱 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1%和5.1% 增幅略低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 - 报告主要选取白酒 屠宰及肉类加工 乳制品 休闲食品和软饮料子行业进行分析 [3] 细分行业运行分析:白酒 - 2024年规模以上白酒产量414.5万千升 同比下降1.8% 2025年上半年产量191.6万千升 同比下降5.8% [4]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至887家 较2017年(1593家)大幅减少 2024年销售额前10名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约58% 同比上升约2个百分点 [5][6]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 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分别为7963.84亿元和3304.2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5.30%和0.19% 收入增幅快速下降 [6] - 2025年上半年 20家A股上市白酒企业中仅6家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 14家企业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 经营者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8] - 未来行业总供给仍将下降 逐步寻找新的供需平衡点 在政策带动下需求有望缓慢复苏 产业集中度提高 企业间两极分化的局面仍将持续 [9] 细分行业运行分析:屠宰及肉类加工 - 2024年中国猪牛羊禽肉总产量达9663万吨 同比增长0.2% 其中猪肉产量5706万吨 同比下降1.5% 2025年上半年总产量4863万吨 同比增长2.8% 猪肉产量3020万吨 同比增长1.3% [12] - 行业集中度仍低 2024年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比例为48.1% 竞争激烈 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弱 [15] - 2024年 肉制品行业7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均值同比下降2.79% 销售毛利率均值提高1.92个百分点至13.18%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均值同比增长2.79% 销售毛利率均值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 仍处于较低水平 [16] - 未来行业将向规模化 集约化发展 政策推动产业链向"集中屠宰 冷链运输 冰鲜上市"方向发展 [17] 细分行业运行分析:乳制品 - 2024年中国乳制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降2.7% 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3.6% 供需关系失衡 [19][20] - 2025年上半年 19家乳制品上市公司中有10家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9家同比下降 营业收入均值同比增长2.13% 利润总额均值同比下降3.54% [23] - 常温奶以45%的市场份额稳居乳制品消费首位 高端巴氏奶在一线城市渗透率提升 伊利股份的低温白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 [24] - 行业呈现"两超多强"竞争格局 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157.80亿元和886.75亿元 营收规模断层领先 [25] -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远低于全球和亚洲平均水平 未来伴随经济增长恢复和健康意识增强 行业景气度有望恢复 [26] 细分行业运行分析:休闲食品 - 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9330亿元 同比增长4.6% [28] - 细分市场规模前五的品类分别是炒货食品及坚果(17.3%) 香脆休闲食品(10.9%) 面包蛋糕和糕点(10.9%) 肉制品以及水产动物制品(10.5%) 糖果(10.0%) [28] - 行业向"高端性价比"销售模式发展 渠道呈现多样化 融合化态势 线下销售渠道仍占据超过80%的份额 [29][30] - 具备多元渠道布局且品牌影响力强的企业存在提升市场份额的机会 [31] 细分行业运行分析:软饮料 - 2024年中国软饮料总产量同比增长7.5%至1.88亿吨 2025年1-7月产量同比增长3.0%至1.11亿吨 2015-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0.71% [32] - 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销售额突破600亿元 较上年的520亿元有明显增长 功能性饮料和减糖饮料需求提升 [35] - 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2024年CR5超过60% 市场份额前五为农夫山泉 康师傅 可口可乐 统一和百事可乐 [36] - 头部企业通过产品创新 渠道深耕和品牌价值强化巩固市场地位 [36] 发债企业信用分析 - 截至2025年10月底 食品饮料行业存续债发行人共27家 存续债券余额合计1335.78亿元 其中可转债余额94.71亿元 [37] - 2024年样本企业营业总收入平均值同比下降2.78%至356.04亿元 利润总额平均值同比下降8.13%至35.50亿元 2025年1-6月营业总收入均值和利润总额均值同比分别下降4.33%和6.14% [39] - 2024年样本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均值为38.43亿元 同比增长7.20% 2025年1-6月均值为18.33亿元 同比增长57.91% [40] - 截至2024年底 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算术平均值为54.91% 带息债务/全部投入资本平均值为43.35% 截至2025年6月底变化不大 [42] 行业政策与未来展望 - 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内需 促消费政策 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有利于国内消费需求逐步企稳 [43] - 中国粮食总产量稳定 2024年首次达到1.4万亿斤 农产品供应较充裕 食品饮料行业成本端压力不大 [43] - 行业将呈现"哑铃型"发展格局 高端化 个性化产品与普惠性 功能性产品并存 健康化 场景化 文化赋能成为产品策略核心 [44][45] - 头部企业加速整合 例如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后门店数突破4000家 中小企业可通过聚焦细分市场或区域并购实现差异化生存 [46]
无糖食品不升血糖?胰岛素有药物依赖?都是误区
齐鲁晚报· 2025-10-04 11:27
无糖食品与血糖管理 -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规定,“无糖”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4] - 无糖蛋糕等食品本身含碳水化合物并提供热量 其制作过程中添加的油脂也会影响血糖 [4] - 部分无糖饮料虽不含蔗糖、葡萄糖等简单糖 但可能添加糊精或麦芽糊精等升糖指数高的成分 [4] 胰岛素治疗认知 - 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分泌或利用胰岛素 需外源性补充 [6] - 长期使用胰岛素是因身体血糖调控需要 并非药物依赖 [6] - 只要剂量合适 胰岛素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损伤 [6]
朝“问”健康丨到底什么是“无糖食品”,你了解吗?
央视新闻· 2025-10-04 09:15
无糖食品定义与监管 - 根据国家规定,无糖食品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1] 无糖食品对血糖的影响 - 无糖蛋糕本身作为碳水化合物会提供热量,从而影响血糖 [1] - 无糖蛋糕制作过程中添加的油脂也会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 [1] - 无糖饮料中的无糖主要指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简单糖类 [1] - 无糖饮料可能添加糊精或麦芽糊精等成分,其升糖指数非常高 [1]
无糖饮料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吗
经济日报· 2025-09-22 06:09
研究核心观点 -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研究显示每日摄入一杯含人工甜味剂无糖饮料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38%相关 而含糖饮料仅增加23%风险[1] -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指出该研究存在自报数据误差 因果关系倒置及队列研究局限性三大方法学缺陷[1] - 甜味剂在全球糖尿病膳食指南中被认定为安全选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支持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非营养性甜味剂[1] 甜味剂安全性与功能定位 - 甜味剂面世超100年 安全性获100多个国家及国际食品安全机构反复验证[2] - 中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均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系统评估 安全性获权威认定[2] - 甜味剂在膳食总量不变前提下可替代糖减少能量摄入 但无直接减重功效 减重核心仍取决于热量差[2] 学术争议与行业影响 - 研究机构与权威专家对甜味剂与糖尿病关联性结论存在显著分歧[1][2] - 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 糖与甜味剂摄入均非直接致病因素[1] - 行业需关注消费者认知偏差:血糖偏高群体可能更倾向选择无糖饮料[1]
直击直播带货乱象 山西省消协发布警示:直播间食品配料表竟玩“躲猫猫”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20:51
直播带货行业食品信息披露乱象 - 直播间食品配料表存在刻意缩小、遮挡、快速切换或不展示等现象 严重侵害消费者知情权[1] - 食品类商品是直播电商热门品类 但配料表成为隐形信息[1] - 主播常用"配方保密""平台不让说"等话术搪塞消费者询问[1] 商家规避信息披露的核心动机 - 掩盖高糖、高盐、多添加剂等真实成分问题 例如无糖饮料实际添加蔗糖、氢化植物油[2] - 规避标签不规范风险 包括未标注过敏原、营养成分夸大或使用敏感原料如转基因成分[2] - 利用信息差制造紧迫感 通过限时折扣和主播背书诱导消费者冲动下单[2] 行业规范与监管建议 - 直播电商平台需优化规则 要求食品直播间以显著方式展示完整配料表[3] - 平台应将回避配料表询问、故意遮挡信息等行为纳入违规处罚 包括限流和封号[3] - 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抽查 重点核查配料表公示情况并依法严惩故意隐瞒行为[4] - 需推动建立直播食品标签合规指引 明确配料表展示格式和时长等具体要求[4] 消费者应对策略 - 主动追问配料表信息并留存聊天记录截图或录屏作为维权证据[2] - 警惕"绝对健康""纯天然"等绝对化宣传 不轻信无验证的口头承诺[3] - 优先选择在商品页面主动清晰展示配料表的合规商家[3] - 购买到不符合预期食品时可凭直播录像、订单记录等证据向平台或监管部门投诉[3]
畅饮无糖饮料致血糖升高 极端“养生”当心引病上身
北京晚报· 2025-09-02 15:37
极端养生导致的健康风险 - 高强度运动过量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 单次高强度运动可使血尿酸提升三成以上[2] - 极端节食减重引发脂肪肝 快速减重导致内分泌紊乱和脂肪代谢异常[3][4] - 无糖饮料过量摄入造成代谢系统不利影响 长期过量摄入代糖成分可能影响肠道菌群[6] 慢性病年轻化趋势 - 高尿酸血症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剧烈运动后出现关节剧痛就诊时发现血尿酸严重超标[2][3] - 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占比逐年升高 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甜食摄入过多和缺乏锻炼密切相关[6][7] - 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 不及早干预可能发展为糖尿病[7] 科学运动建议 - 高尿酸血症人群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和快走[3] - 慢性痛风患者采取低强度短时间渐进式运动模式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3] - 运动后及时补水促进尿酸通过肾脏排出 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3] 合理减重指南 - 每月减重不宜超过原始体重的5% 这是相对安全的范围[5] - 减重过程应长期监测体重和腰围变化 关注身体状态整体改善[5] - 避免极端减重方式如只吃单一食物或完全拒绝油脂 防止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紊乱[5] 健康饮食标准 - 减盐每日不超过5克 警惕咸菜和加工零食等隐形盐摄入[8][9] - 减油控制在每日25至30克 减少油炸食品和反式脂肪摄入[10] - 减糖添加糖每日不宜超过25克 用白开水替代含糖饮料并查看营养成分表[11] 全面健康管理 - 健康口腔要求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2分钟 使用含氟牙膏并每年洁牙1次[12] - 健康体重建议每周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和两次抗阻训练 保证每日12种以上食物摄入[13] - 健康骨骼建议成人每日摄入800至1200毫克钙 通过牛奶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获取[14]
甜味剂会让人越吃越胖?专家带你粉碎那些关于代糖的“甜蜜谣言”
贝壳财经· 2025-07-16 15:19
甜味剂安全性 - 甜味剂已被全球上百个国家安全使用近百年 国际食品安全机构多次评估确认其合规使用的安全性[1] - 阿斯巴甜被称为"研究最彻底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安全性毋庸置疑[7] 无糖饮料定义与标准 - 中国规定糖含量≤0.5g/100ml可称为无糖饮料 通常用甜味剂替代糖[2] - "无糖"与"无蔗糖"概念不同 后者可能含果糖或果葡糖浆等[2] - 无糖饼干/面包等淀粉制品碳水化合物和总能量仍较高 需谨慎选择[3] 甜味剂与体重管理 - 甜味剂不参与代谢且几乎不含热量 替代糖可减少能量摄入[4] - 体重管理取决于总能量平衡 若同时摄入高油盐食物仍会超标[4] - 甜味剂非减肥药 需结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维持健康体重[4] 甜味剂与糖尿病关系 -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 与吃糖无直接关系 更非甜味剂导致[5][6] - 甜味剂几乎不影响血糖 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膳食[7] - 预防糖尿病关键在于健康生活方式和体重管理[6] 行业应用与消费者认知 - 甜味剂解决现代人"甜味需求与健康管理"矛盾[7] - 建议消费者学会阅读食品配料表 避免被误导性信息影响[7]
2025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概览:从“朋克养生”到“精准营养”,Z世代健康消费觉醒下的行业发展新态势
头豹研究院· 2025-06-26 21: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历经前期野蛮生长后走向规范高速发展,政策法规完善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疾病增多驱动行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也显著推动行业发展 [3] - 产业链形成完整闭环,上游格局差异大无龙头企业,中游有知名龙头,下游销售渠道竞争激烈且成熟,行业呈现头部与中小型企业竞争分化格局,成本高企压缩利润空间 [4] - 产品形态创新呈多样化趋势,向零食化发展,药企和普通食品企业跨界进入该市场各有优劣 [44][48][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概述】 - **定义与分类**:营养健康食品分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前者补充膳食营养、监管严,后者按普通食品管理、进入门槛低、产品形态多样,还列举了各类营养健康食品的代表产品 [5] - **发展环境 - 社会环境**:老龄化加剧使老年群体对营养健康食品需求上升,生活方式疾病增多促使消费者通过营养干预预防控制疾病,推动营养健康市场需求增长 [6][8][10] - **市场规模**:全球及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规模达13765.8亿元,2029年达18213.4亿元,中国2024年规模达2602.2亿元,2029年达3207.1亿元,头部品牌市场份额扩大,长青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对B端制造商要求更高 [12] 第二章【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图谱**:产业链形成完整闭环,上游依赖技术突破,中游以创新剂型和代工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下游通过多元化渠道触达年轻化消费群体,上游格局差异大无龙头企业,中游有知名龙头,下游销售渠道竞争激烈且成熟 [14] - **上游分析**:原材料对企业研发和资金实力要求高,行业壁垒高,开发到商业化应用周期长,新兴原材料开发多由大企业主导,近年来供给格局稳定、监管完善,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减小 [16] - **中游分析 - 获批情况**:2024年391款保健食品获注册凭证,含批文转让等产品62款,新注册329款,新获批数量前三的保健功能为维持血糖健康、控制体内脂肪、润肠通便,胶囊获批数量最多 [20] - **下游分析 - 销售渠道变迁**:销售渠道历经直销、药房、电商三轮切换,线上电商已超越传统渠道成为主要销售渠道,未来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渠道营销是主要趋势 [26][27] 第三章【消费者洞察】 - **消费者画像**: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呈“双轮驱动”增长格局,中老年群体是核心消费力量,年轻世代崛起为扩张关键引擎,全球各年龄段消费者摄入频次上升,后疫情时代超半数国民对营养补充剂关注度提升,36 - 40岁和20 - 25岁群体增幅突出 [32] 第四章【竞争格局】 - **竞争格局**:行业竞争分化明显、集中度低,头部品牌主导市场,中小企业聚焦特定群体或场景建立局部优势,线上渠道重要性和竞争程度日益提升 [37][38] - **财务分析**:行业呈现头部与中小型企业竞争分化,成本高企压缩利润,企业间利润及毛利率差异显著,盈利稳定性和成本控制能力亟待提升 [41] 第五章【发展趋势】 - **形态发展趋势**:产品形态创新呈多样化,口味增加风味,食用方式注重便携性,向零食化发展,满足大众群体需求 [44][45] - **企业跨界**:药企跨界有资金和品牌优势,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有保障,但缺乏面对C端消费者经验;普通食品企业有客户群体和研发体系优势,但难创造规律性复购 [48][49]
快消品B2B电商趋势分析报告——数商云
搜狐财经· 2025-06-13 20:01
快消品B2B电商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5年中国快消品B2B市场规模预计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保持两位数以上,线上交易额占比超50% [2] - 2023年市场规模6500亿元,较2022年5400亿元同比增长20.37% [2] - 一线城市及沿海地区市场趋于成熟,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因消费潜力巨大成为新增长点 [2] 主要参与者与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通过技术优势与物流网络占据主导地位,国际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加速本土化竞争 [3] - 中小企业通过垂直供应链管理、定制化服务等差异化策略寻求生存空间,部分与头部平台合作降低风险 [3] - 传统快消品企业自建B2B平台,电商平台反向整合快消品产业链,推动行业边界模糊化 [3] 影响快消品B2B电商发展的政策支持 - 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并激发消费潜力 [5] - 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物流优化、资金支持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提高供应链效率 [5] 技术进步对供应链的影响 - 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重塑供应链模式,如IoT传感器监控仓库温湿度,机器学习预测销量 [6] -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品溯源,增强消费者信任,如蒙牛每日鲜语追踪奶源信息 [9] 消费者需求变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 健康化需求推动无糖饮料、有机食品、功能性日化品增长,品牌通过"减糖""0添加"等标签吸引消费者 [8] - 快消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B2B平台实现供应链智能化管理,降低库存和运营成本 [7] - 线上采购习惯深化,消费者对便捷性、高效性要求提升,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 [9] 快消品B2B电商发展趋势 - AI与大数据应用降低运营成本,某头部饮料供应商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缩短至28天 [9] - 融资环境收紧,2024年快消品行业融资事件同比下降45%,资本向技术驱动型企业和健康消费赛道倾斜 [10] - 新兴商业模式如供应链金融、C2M反向定制、O2O融合、社交电商与私域流量运营涌现 [14] 供应链优化升级 - 智能供应链管理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透明化,支持多角色、多权限管理,优化采购与销售协同 [14] - 绿色供应链兴起,企业采用可循环包装、碳足迹追踪系统响应"双碳"目标 [14] 行业发展建议 -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利用AI、大数据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服务 [15] - 深化供应链合作与整合,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15] - 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和服务范围,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跨界合作提高市场份额 [15] - 注重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加强品牌宣传和社交媒体营销 [15] - 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和经营策略 [15]
国家喊你减肥?其实“减肥大战”在国外更加夸张!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5 12:42
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计划 - 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包括新设体重管理门诊、推广科学减肥食谱、对外卖平台下达"少油少盐"硬性指标 [3] - 卫健委主任雷海潮用7分钟详细介绍该行动,显示其重要性 [3] - "管住嘴、迈开腿"从个人自律升级为国家级健康保卫战 [3] 中国肥胖问题现状 - 中国超重和肥胖率15年内暴涨12倍 [4] - 每年因肥胖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2400亿元,相当于3座港珠澳大桥 [6] - 预计2030年超过70%中国成年人将超重,医保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6] - 企业为肥胖员工支付的健康保险费用多出35%,程序员因肥胖猝死劳动官司频发 [6] 全球肥胖危机 - 截至2021年全球超重及肥胖人口达26亿,其中成年人21.1亿,青少年儿童4.93亿 [4] - 与1990年相比,成年人和青少年超重肥胖人数分别增长188%和149% [4] - 全球超半数肥胖成年人集中在8个国家:中国(4.02亿)、印度(1.8亿)、美国(1.72亿)等 [5] 国际应对肥胖措施 - 英国实施"糖水税",含糖饮料额外征税,3年减少4.7万吨糖销量 [8] - 荷兰推出"超重伙伴计划",制定个性化诊疗标准 [9] - 西班牙发布儿童减肥计划,规划200多项具体举措 [10] - 墨西哥要求食品包装标注不健康成分警示,含糖可乐比无糖款贵20% [11] - 哥伦比亚对超加工食品征税,全国盐摄入量减少一半 [12] - 日本企业对BMI超标员工每月扣1万日元"健康管理费",员工平均腰围减3厘米 [13] 经济与肥胖关系 - 欧美国家存在"肥胖阶层分化"现象:经济条件差更易发福 [15] - 美国低收入社区快餐店密度是富人区3倍,快餐便宜40% [16] - 英国含糖饮料税实施后,穷人区销量降幅是富人区三倍 [16] - 中国外卖数据显示低价订单中"重油重辣"占比超六成,高价订单更青睐轻食 [16] 国内具体措施 - 成都试点"健康川菜标准",夫妻肺片含油量降30% [17] - 东北菜养生化,铁锅炖鱼用油量精确到克 [17] - 外卖平台对"少油少盐"商家给予流量倾斜,轻食类订单暴涨200% [17] - 郑州某小学校门口500米内禁售辣条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