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糖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甜味剂会让人越吃越胖?专家带你粉碎那些关于代糖的“甜蜜谣言”
贝壳财经· 2025-07-16 15:19
甜味剂安全性 - 甜味剂已被全球上百个国家安全使用近百年 国际食品安全机构多次评估确认其合规使用的安全性[1] - 阿斯巴甜被称为"研究最彻底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安全性毋庸置疑[7] 无糖饮料定义与标准 - 中国规定糖含量≤0.5g/100ml可称为无糖饮料 通常用甜味剂替代糖[2] - "无糖"与"无蔗糖"概念不同 后者可能含果糖或果葡糖浆等[2] - 无糖饼干/面包等淀粉制品碳水化合物和总能量仍较高 需谨慎选择[3] 甜味剂与体重管理 - 甜味剂不参与代谢且几乎不含热量 替代糖可减少能量摄入[4] - 体重管理取决于总能量平衡 若同时摄入高油盐食物仍会超标[4] - 甜味剂非减肥药 需结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维持健康体重[4] 甜味剂与糖尿病关系 -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 与吃糖无直接关系 更非甜味剂导致[5][6] - 甜味剂几乎不影响血糖 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膳食[7] - 预防糖尿病关键在于健康生活方式和体重管理[6] 行业应用与消费者认知 - 甜味剂解决现代人"甜味需求与健康管理"矛盾[7] - 建议消费者学会阅读食品配料表 避免被误导性信息影响[7]
2025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概览:从“朋克养生”到“精准营养”,Z世代健康消费觉醒下的行业发展新态势
头豹研究院· 2025-06-26 21: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历经前期野蛮生长后走向规范高速发展,政策法规完善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疾病增多驱动行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也显著推动行业发展 [3] - 产业链形成完整闭环,上游格局差异大无龙头企业,中游有知名龙头,下游销售渠道竞争激烈且成熟,行业呈现头部与中小型企业竞争分化格局,成本高企压缩利润空间 [4] - 产品形态创新呈多样化趋势,向零食化发展,药企和普通食品企业跨界进入该市场各有优劣 [44][48][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概述】 - **定义与分类**:营养健康食品分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前者补充膳食营养、监管严,后者按普通食品管理、进入门槛低、产品形态多样,还列举了各类营养健康食品的代表产品 [5] - **发展环境 - 社会环境**:老龄化加剧使老年群体对营养健康食品需求上升,生活方式疾病增多促使消费者通过营养干预预防控制疾病,推动营养健康市场需求增长 [6][8][10] - **市场规模**:全球及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规模达13765.8亿元,2029年达18213.4亿元,中国2024年规模达2602.2亿元,2029年达3207.1亿元,头部品牌市场份额扩大,长青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对B端制造商要求更高 [12] 第二章【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图谱**:产业链形成完整闭环,上游依赖技术突破,中游以创新剂型和代工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下游通过多元化渠道触达年轻化消费群体,上游格局差异大无龙头企业,中游有知名龙头,下游销售渠道竞争激烈且成熟 [14] - **上游分析**:原材料对企业研发和资金实力要求高,行业壁垒高,开发到商业化应用周期长,新兴原材料开发多由大企业主导,近年来供给格局稳定、监管完善,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减小 [16] - **中游分析 - 获批情况**:2024年391款保健食品获注册凭证,含批文转让等产品62款,新注册329款,新获批数量前三的保健功能为维持血糖健康、控制体内脂肪、润肠通便,胶囊获批数量最多 [20] - **下游分析 - 销售渠道变迁**:销售渠道历经直销、药房、电商三轮切换,线上电商已超越传统渠道成为主要销售渠道,未来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渠道营销是主要趋势 [26][27] 第三章【消费者洞察】 - **消费者画像**: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呈“双轮驱动”增长格局,中老年群体是核心消费力量,年轻世代崛起为扩张关键引擎,全球各年龄段消费者摄入频次上升,后疫情时代超半数国民对营养补充剂关注度提升,36 - 40岁和20 - 25岁群体增幅突出 [32] 第四章【竞争格局】 - **竞争格局**:行业竞争分化明显、集中度低,头部品牌主导市场,中小企业聚焦特定群体或场景建立局部优势,线上渠道重要性和竞争程度日益提升 [37][38] - **财务分析**:行业呈现头部与中小型企业竞争分化,成本高企压缩利润,企业间利润及毛利率差异显著,盈利稳定性和成本控制能力亟待提升 [41] 第五章【发展趋势】 - **形态发展趋势**:产品形态创新呈多样化,口味增加风味,食用方式注重便携性,向零食化发展,满足大众群体需求 [44][45] - **企业跨界**:药企跨界有资金和品牌优势,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有保障,但缺乏面对C端消费者经验;普通食品企业有客户群体和研发体系优势,但难创造规律性复购 [48][49]
快消品B2B电商趋势分析报告——数商云
搜狐财经· 2025-06-13 20:01
快消品B2B电商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5年中国快消品B2B市场规模预计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保持两位数以上,线上交易额占比超50% [2] - 2023年市场规模6500亿元,较2022年5400亿元同比增长20.37% [2] - 一线城市及沿海地区市场趋于成熟,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因消费潜力巨大成为新增长点 [2] 主要参与者与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通过技术优势与物流网络占据主导地位,国际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加速本土化竞争 [3] - 中小企业通过垂直供应链管理、定制化服务等差异化策略寻求生存空间,部分与头部平台合作降低风险 [3] - 传统快消品企业自建B2B平台,电商平台反向整合快消品产业链,推动行业边界模糊化 [3] 影响快消品B2B电商发展的政策支持 - 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并激发消费潜力 [5] - 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物流优化、资金支持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提高供应链效率 [5] 技术进步对供应链的影响 - 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重塑供应链模式,如IoT传感器监控仓库温湿度,机器学习预测销量 [6] -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品溯源,增强消费者信任,如蒙牛每日鲜语追踪奶源信息 [9] 消费者需求变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 健康化需求推动无糖饮料、有机食品、功能性日化品增长,品牌通过"减糖""0添加"等标签吸引消费者 [8] - 快消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B2B平台实现供应链智能化管理,降低库存和运营成本 [7] - 线上采购习惯深化,消费者对便捷性、高效性要求提升,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 [9] 快消品B2B电商发展趋势 - AI与大数据应用降低运营成本,某头部饮料供应商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缩短至28天 [9] - 融资环境收紧,2024年快消品行业融资事件同比下降45%,资本向技术驱动型企业和健康消费赛道倾斜 [10] - 新兴商业模式如供应链金融、C2M反向定制、O2O融合、社交电商与私域流量运营涌现 [14] 供应链优化升级 - 智能供应链管理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透明化,支持多角色、多权限管理,优化采购与销售协同 [14] - 绿色供应链兴起,企业采用可循环包装、碳足迹追踪系统响应"双碳"目标 [14] 行业发展建议 -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利用AI、大数据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服务 [15] - 深化供应链合作与整合,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15] - 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和服务范围,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跨界合作提高市场份额 [15] - 注重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加强品牌宣传和社交媒体营销 [15] - 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和经营策略 [15]
国家喊你减肥?其实“减肥大战”在国外更加夸张!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5 12:42
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计划 - 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包括新设体重管理门诊、推广科学减肥食谱、对外卖平台下达"少油少盐"硬性指标 [3] - 卫健委主任雷海潮用7分钟详细介绍该行动,显示其重要性 [3] - "管住嘴、迈开腿"从个人自律升级为国家级健康保卫战 [3] 中国肥胖问题现状 - 中国超重和肥胖率15年内暴涨12倍 [4] - 每年因肥胖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2400亿元,相当于3座港珠澳大桥 [6] - 预计2030年超过70%中国成年人将超重,医保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6] - 企业为肥胖员工支付的健康保险费用多出35%,程序员因肥胖猝死劳动官司频发 [6] 全球肥胖危机 - 截至2021年全球超重及肥胖人口达26亿,其中成年人21.1亿,青少年儿童4.93亿 [4] - 与1990年相比,成年人和青少年超重肥胖人数分别增长188%和149% [4] - 全球超半数肥胖成年人集中在8个国家:中国(4.02亿)、印度(1.8亿)、美国(1.72亿)等 [5] 国际应对肥胖措施 - 英国实施"糖水税",含糖饮料额外征税,3年减少4.7万吨糖销量 [8] - 荷兰推出"超重伙伴计划",制定个性化诊疗标准 [9] - 西班牙发布儿童减肥计划,规划200多项具体举措 [10] - 墨西哥要求食品包装标注不健康成分警示,含糖可乐比无糖款贵20% [11] - 哥伦比亚对超加工食品征税,全国盐摄入量减少一半 [12] - 日本企业对BMI超标员工每月扣1万日元"健康管理费",员工平均腰围减3厘米 [13] 经济与肥胖关系 - 欧美国家存在"肥胖阶层分化"现象:经济条件差更易发福 [15] - 美国低收入社区快餐店密度是富人区3倍,快餐便宜40% [16] - 英国含糖饮料税实施后,穷人区销量降幅是富人区三倍 [16] - 中国外卖数据显示低价订单中"重油重辣"占比超六成,高价订单更青睐轻食 [16] 国内具体措施 - 成都试点"健康川菜标准",夫妻肺片含油量降30% [17] - 东北菜养生化,铁锅炖鱼用油量精确到克 [17] - 外卖平台对"少油少盐"商家给予流量倾斜,轻食类订单暴涨200% [17] - 郑州某小学校门口500米内禁售辣条 [17]
肥胖、上瘾并非你意志薄弱,而是食品公司盯上了你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4-10-13 20:01
超加工食品(UPF)的定义与特性 - UPF指用塑料包装且含有家庭厨房不常见配料的工业化食品 包含添加剂、欺骗性营销等广义加工过程[4][19] - 典型特征包括高糖(如9颗方糖/罐可乐)、高脂、低纤维 含黄原胶(细菌粘液)等非食物成分[6][16] - 破坏人体饱腹感系统 导致进食速度加快且延迟满足感 每分钟热量摄入显著提升[6][8] 行业现状与商业策略 - 欧美UPF占饮食比例达60% 中国市场渗透率持续上升[3][28] - 食品巨头通过赞助研究(如96%否认糖危害的研究由行业资助)、法律威胁(56页律师函)等手段维护利益[21][30] - 营销策略包括奥运赞助(Nike)、明星代言(lululemon贾玲)、健康声明(低脂高纤维标签)[3][29] 健康影响与科学证据 - UPF关联癌症、代谢疾病风险 实验显示1个月80%UPF饮食导致体重增加12斤且激素紊乱[8][9] - 人造甜味剂虽无糖但提升胰岛素水平 刺激对其他甜食的摄入欲望[3][6] - 婴儿配方奶粉在中低收入国家添加7.3克糖/份 导致肺炎腹泻死亡率上升[26][27] 公司行为与监管挑战 - 雀巢等企业被证实54%产品健康评级低于3.5星 但股东压力迫使CEO转向低健康标准生产[19][34] - 行业通过旋转门(如监管者转任企业顾问)影响政策 控制慈善机构及学术组织[10][24] - 烟草公司曾主导UPF风味开发 现采用相似成瘾性配方(如Philip Morris收购食品品牌)[44][45] 解决方案与市场转变 - 智利模式:强制黑色警示标签+校园禁售+高税 使含糖饮料销量下降23%[40][41] - 建议补贴新鲜食材(西兰花)而非大宗商品(小麦) 推动供应链转型[41] - 消费者认知是关键 需明确UPF与烟草同属成瘾性有害产品[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