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搜索文档
韩媒:“轻养生”击中韩国年轻人痛点
环球时报· 2025-08-12 06:32
健康功能食品兼具高复购率、情绪价值强、消费门槛低三大特征。小包装、5000韩元(约合26元人民 币)左右的定价,以及无需过多说明的产品结构,使其具备吸引力。然而,这股"轻养生"风潮背后也隐 藏着值得警惕的隐忧。不少年轻消费者对营养成分与产品功效缺乏系统了解,容易被夸大宣传或流行标 签所左右。同时,市面上一些所谓的健康食品本质上只是简化版的传统保健品,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功 效模糊,反而加剧了消费者对产品有效性的误判。真正可持续的扩张模式,应建立在产品质量、消费者 信任感与科学消费理念三者的基础之上。企业应该通过标注清晰的营养信息与使用指南,帮助消费者做 出理性选择。(作者傅璐瑶) 韩国《亚洲日报》 8 月 8 日文章,原题:健康焦虑下, " 轻养生 " 击中了年轻人的痛点 近年来,随着健康 意识在全社会蔓延,"吃得健康"逐渐成为韩国年轻一代消费行为的关键词。从益生菌、维生素,到膳食 纤维等功能性食品,不少90后和00后已养成定期服用保健品的习惯。疫情之后,健康观念深植人 心,"轻养生"作为一种更加灵活、贴近日常的生活方式,迅速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从便利店到零售 平台,韩企正将各类功能性食品搬上显眼货架,并视其 ...
汤臣倍健(300146):收入降幅收窄,控费业绩改善
华创证券· 2025-08-10 18:12
投资评级 - 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13.5元,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约28倍 [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业绩**:营业收入35.32亿元(同比-23.43%),归母净利润7.37亿元(同比-17.34%),扣非净利润6.93亿元(同比-16.59%) [1] - **单Q2改善显著**:收入17.41亿元(同比-11.51%),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71.44%),扣非净利润2.85亿元(同比+133.45%) [1] - **毛利率提升**:Q2毛利率68.4%(同比+1.7个百分点),受益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及京东渠道优化 [7] - **费用控制**:Q2销售费用率39.6%(同比-11个百分点),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0.4/-1.5个百分点,净利率同增8.9个百分点至17.1% [7] 分业务与渠道表现 - **品牌拆分**:Q2主品牌/健力多/Life-Space国内/LSG境外收入分别9.05/2.1/0.61/2.9亿元,同比-17.0%/-3.7%/-32.1%/+20.7%,境外业务受益跨境电商红利 [7] - **渠道表现**:线上/线下收入同比-12%/-10.8%,线下降幅收窄因基数效应及人流改善 [7] 未来展望 - **产品策略**:H2推出新蛋白粉、益生菌等基础赛道产品,线上布局差异化新品并倾斜京东渠道 [7] - **费用规划**:H2销售费用投放环比增加,但全年费用率有望优化,预计收入个位数下滑,盈利改善 [7] - **盈利预测调整**: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8.1/9.6/10.8亿元(原预测8.7/10.2/11.4亿元),对应PE 25/21/19倍 [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当前估值**:股价11.92元,2025年预测市盈率25倍,市净率2.0倍 [2][3] - **历史波动**:近12个月股价区间10.57-16.00元,总市值202.74亿元 [3][5]
兄弟科技股价小幅回调 PEEK材料概念热度不减
金融界· 2025-08-07 23:4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7日收盘,兄弟科技股价报5 96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 00% [1] - 当日成交额达6 44亿元,盘中股价波动明显,最高触及6 20元,最低下探至5 92元,振幅为4 65%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维生素、皮革化学品、香精香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所属化学制品板块,同时涉及PEEK材料、中俄贸易等概念 [1] 市场动态 - PEEK材料概念近期表现活跃,相关个股盘中冲高,兄弟科技作为概念股之一早盘一度跟随板块异动 [1] - 公司股价在5分钟内快速回调,跌幅超过2%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759 33万元,近五日累计净流出1920 75万元 [1]
中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动态规划及竞争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30 03:56
合成生物学行业综述 - 合成生物学通过基因编辑、细胞设计等技术改造生物系统,涵盖医疗、化工、农业等多领域应用 [1][3] - 产业链分为工具型(基因测序/合成)、平台型(菌种设计)、产品型(终端产品)企业,中国企业在工具型环节具备成本优势 [1][6][7] - 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达XX亿美元,中国占比XX%,预计2031年复合增长率XX% [15][31] 全球市场发展现状 - 美国主导技术研发(专利占比XX%),欧洲在生物基材料领域领先,中美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4][15][20] - 2024年全球投融资规模XX亿美元,医疗健康(XX%)和可再生材料(XX%)为热门领域 [25][26] -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技术,如Amyris收购代谢工程公司提升菌种开发能力 [28][29] 中国市场核心动态 - 国家科研投入超XX亿元,"十四五"专项聚焦医药化学品和CO2转化技术 [37][38][131] - 2024年市场规模XX亿美元,华恒生物等企业毛利率达XX%,成本优势显著 [41][43][44] - 技术瓶颈在于高通量筛选效率和标准化基因元件库的缺失 [45][64][65] 细分产品市场 - 大宗发酵产品占主导(XX%),有机酸/氨基酸通过菌种改造降本XX% [102][104] - 可再生材料增速最快(CAGR XX%),丁二酸/1,4-丁二醇已实现万吨级量产 [104][106] - 医疗应用聚焦抗癌药物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技术使研发周期缩短XX% [109][110] 重点企业布局 - **华恒生物**:L-丙氨酸全球市占率XX%,成本较化学法低XX% [44][100] - **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产能XX万吨,生物基尼龙替代石油基产品 [10] - **蓝晶微生物**:PHA材料生产成本降至XX元/吨,2024年获XX亿元B轮融资 [12][71] 未来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生物制造"替代传统化工,预计2030年替代率达XX% [131][139] - 一碳原料(甲醇/CO2)利用技术突破,可降低原料成本XX% [8][114] - 医疗健康(XX%)、美妆(XX%)、食品(人造肉CAGR XX%)将成为三大增长极 [117][119]
新能源“反内卷”政策密集部署,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在即
山西证券· 2025-07-24 15: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新材料行业投资评级为领先大市 - B(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新材料板块上涨,新材料指数涨幅 1.37%,跑输创业板指 1.81%;近五个交易日,合成生物等多个指数上涨[2]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反内卷”政策密集部署,无序“价格战”问题有望管控,行业竞争将走向良性,预计 2025 年销量达 1600 万辆,同比增 24.26%,产业链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改善,建议关注【骏鼎达】等公司[4][5] 各部分总结 二级市场表现 - 本周基础化工、新材料均上涨,沪深 300 涨 1.09%,上证指数涨 0.69%,创业板指涨 3.17%,涨幅前三行业为通信、医药生物、汽车[12] - 近五个交易日,合成生物指数涨 4.18%,半导体材料涨 0.81%等多个板块有涨幅[16] - 个股方面,上周新材料板块正收益个股占比 74.16%,久吾高科等表现占优,硅烷科技等表现较弱;机构净流入个股占比 34.23%,杭氧股份等净流入多,江丰电子等净流出多;部分个股市盈率分位数处于近两年高位[22][23] 产业链数据跟踪 氨基酸 - 截止 7 月 18 日,缬氨酸价格 14400 元/吨,环比涨 0.35%;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有价格变动[27] 可降解塑料 - 截至 7 月 19 日,聚乳酸多种级别价格较上周不变,玉米均价下降;5 月聚乳酸进出口数量减少,单价有变化;PBS、PBAT 价格较上周不变,PBAT 成本价 9205 元[31] 工业气体 - 7 月 19 日,氧气单价较上月涨 2.09%,氮气单价降 1.36%等多种气体价格有变动;6 月部分气体开工率有数据[37] 电子化学品 - 7 月 19 日,国内 UPSSS 级氢氟酸价格不变,EL 级氢氟酸等价格有变动;5 月电子级氢氟酸进出口量和单价有变化[39][41] 维生素 - 7 月 18 日,多种维生素价格周环比大多不变,部分有同比和月环比变化[44] 高性能纤维 - 5 月芳纶进出口单价和数量有变化;7 月 19 日,江苏、吉林部分地区碳纤维价格较上月不变;7 月 18 日,碳纤维毛利、成本和库存有数据,6 月产量和产能利用率有数据;7 月 18 日,聚酰胺 66 价格下降,5 月涤纶工业丝等帘子布出口量和价格有变化[45][48][49] 重要基础化学品 - 7 月 18 日,布伦特原油等多种基础化学品价格有周环比、月环比和同比变化[53] 行业要闻 - 工信部将出台石化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后续将在多方面持续发力[54] - 7 月 15 日,商务部、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有删除、新增和修改条目[55] - 杜邦挂牌出售 Nomex 和 Kevlar 高性能芳纶品牌,交易预计价值约 20 亿美元,为聚焦高增长领域[55] - 恒申集团年产 10 万吨改性塑料项目动工,分两期建设,一期引进先进技术[56]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 宁波)
DT新材料· 2025-07-24 00:01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1] - 大会聚焦"1+3"方向: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1]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和产品等议题[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2] -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 - 支持单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机构[2] - 大会顾问专家为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2][5][6][7][8] 参会专家及研究领域 - 薛闯(大连理工大学):能源和化学品生物制造,包括乙醇、丁醇、纤维素酶等[10] - 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高纯天然产物规模制备,构建20余种芳香族化合物细胞工厂[12] - 王丹(重庆大学):聚酰胺关键单体生物合成,与万华化学等企业合作[14][15] - 杨世辉(湖北大学):非粮大宗醇和有机酸生物制造[16][17] - 姚远(浙江大学):基因编辑技术、蛋白设计与智造技术[19] - 于洪巍(浙江大学):生物油脂、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3和虾青素生物合成[21][22] - 王泽建(华东理工大学):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生物发酵产业技术[23] - 刘夫锋(天津科技大学):工业酶挖掘改造,蔗糖异构酶固定化技术[27][28] - 李爽(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活性化合物和香氛物质全生物路径合成[29][30] - 朱蕾蕾(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工业酶蛋白分子改造和低碳生物制造[31][32] - 罗自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芳香族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33][34] - 徐国强(江南大学):氨基酸衍生物(γ-聚谷氨酸等)合成生物学研究[35][36] - 姚长洪(四川大学):微藻光合固碳与糖类代谢调控[37] - 潘学玮(江南大学):高值氨基酸衍生物高效合成细胞工厂[39] 大会议程 - 8月20日:会议签到、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生物制造青年论坛[41] - 8月21日:开幕式及全体大会、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研讨会[41] - 8月22日: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41] - 同期活动包括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合成生物创新展览[41] 其他信息 - 大会报名可通过扫码方式参与[44] - 参考信息包括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版)[45]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宁波)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23 21:47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五大方向[1] - 大会旨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挖掘[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等6家机构[2] - 大会顾问专家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等权威人士[2][4] 产业化专家阵容 生物基化学品与材料 - 薛闯(大连理工大学):开发自组装蛋白质笼人工细胞器,提升番茄红素产量,优化纤维素酶菌株[6] - 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构建高版本芳香族化合物合成底盘,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等20余种化合物[7][8] - 王丹(重庆大学):开发生物基聚酰胺单体(戊二胺等),与万华化学等企业合作[10][11] - 杨世辉(湖北大学):布局非粮大宗醇酸生物制造,推动厌氢发酵技术[12] - 王泽建(华东理工大学):攻克抗生素、维生素等发酵产业工程化技术,服务20多家生产企业[18] 酶工程与生物催化 - 刘夫锋(天津科技大学):开发蔗糖异构酶固定化技术用于异麦芽酮糖绿色制造[22][23] - 朱蕾蕾(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创制碳碳缩合酶等工业酶,推动一碳化合物绿色制造[26][27] - 廖苍松(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专注生物催化与酶级联反应不对称合成[20] 高值化合物合成 - 于洪巍(浙江大学):以生物油脂、维生素A等为核心产品线[16][17] - 李爽(华南理工大学):实现天然活性化合物全生物路径合成,应用于日化领域[24][25] - 罗自卫(西北农林科大):设计芳香族/杂环化合物细胞工厂[29] - 徐国强(江南大学):研究γ-聚谷氨酸等氨基酸衍生物合成[30][31] 大会议程 8月20日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邀请制,20+行业领袖)[36]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20+场创新成果报告)[36] 8月21日 - 开幕式及宏观论坛[36]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化学品/新型碳源制造)[36][37] - 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闭门研讨会[37] 8月22日 - 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37] - 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37] - 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合成生物创新展览[37]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 宁波)
DT新材料· 2025-07-23 00:03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1+3"方向: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 [1]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等议题,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挖掘 [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 [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等多家行业机构 [2] - 大会顾问专家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等知名学者 [2][5][6][7] 产业化专家阵容 能源与化学品领域 - 大连理工大学薛闯教授在乙醇、丁醇、纤维素酶等生物基产品合成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开发了高效纤维素产酶菌株 [10] - 北京化工大学袁其朋教授构建了高版本芳香族化合物合成底盘,突破了天然理论收率,设计了对乙酰氨基酚等20余种化合物细胞工厂 [12] 材料与单体领域 - 重庆大学王丹教授专注于聚酰胺关键单体生物合成开发,与万华化学、金发科技等企业合作 [14] - 湖北大学杨世辉教授布局非粮大宗醇和有机酸生物燃料与材料生产,致力于成为非粮合成生物制造引领者 [16] 酶技术与蛋白设计 - 浙江大学姚远研究员聚焦数据驱动的基因编辑和蛋白设计技术,与多家制药企业合作 [19] -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朱蕾蕾研究员开发了多种高性能工业酶,推动一碳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 [31] 大会日程 - 8月20日: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青年论坛(20+场报告) [41] - 8月21日:开幕式及宏观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AI赋能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41] - 8月22日: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合成生物创新展览 [41]
兄弟科技(002562) - 2025年7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7 17:48
研发情况 - 2024 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0%,研发内容包括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研发、维生素等成熟产品工艺优化及技术创新 [1] 产品推广与批件 - 对苯二酚已正式销往 PEEK 领域,完成国内主流 PEEK 厂家送样,处于不同验证阶段 [1] - 拥有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拉考沙胺注射液两个产品注册证书,富马酸比索洛尔片 2024 年开展市场推广及产业化 [1] 激励与业务计划 - 2019 年回购过公司股份,2015 年开展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1 年推出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近期暂无股权激励、回购股份计划 [2] - 目前未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暂无该业务需求 [2] 存货情况 - 存货期末余额较大,因业务板块多,产品系列丰富,包括维生素、香料等多系列,主要由各板块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组成,备货规模大 [2] 资本开支方向 - 后续资本开支投向新项目建设(如 600 吨碘海醇原料药项目)和老项目技改,技改用于优化现有产品工艺,降本增效并提升安全环保管控水平 [2]
新和成(002001):营养品业务构筑基本盘,香精香料、新材料提供发展动能
东吴证券· 2025-07-16 16: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14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和成是国内精细化工领域领先企业,以营养品业务为基石,发展香精香料、新材料业务,一体化产业链保障产品生产稳定性和竞争力 [8] - 维生素产品价格筑底,公司规模与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凸显,打通产业链实现关键中间体自产,可与其他产业链协同 [8] - 蛋氨酸景气上行,公司扩大产能贡献增量,全球蛋氨酸供给寡头垄断,公司成本优势显著 [8] - 新材料多板块协同布局,项目有序推进,利用营养品板块中间体联动生产,发挥技术优势并节约成本 [8] - 香精香料盈利持续向好,兼具规模与技术优势,是国内最大香精香料公司,发挥一体化产业链成本优势 [8]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69、7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6%、6%,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8] 各部分总结 新和成:技术驱动、多元布局的精细化工龙头 - 公司起步于校办企业,创始人重视技术创新,打破国外长期垄断,进入多种关键产品产业链 [14] - 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以“化工+”和“生物+”为核心技术平台,以营养品、香精香料、新材料为核心的多元化业务体系 [15] - 股权集中,实际控制人为胡柏藩,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和股份回购,机构投资者为前十大股东 [18] - 拥有浙江新昌、浙江上虞、山东潍坊、黑龙江绥化四大生产基地,定位清晰,产品品类逐渐扩张 [22] - 主营业务涵盖营养品、香精香料、新材料,新项目推进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27] -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营养品为业绩主要来源,注重研发,推动利润率处于较高水平 [29][35] 维生素:VA、VE价格筑底,公司规模&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凸现 - 维生素下游主要为饲料行业,生产工艺壁垒高,市场集中度高,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44] - VA合成工艺复杂,有Roche法和BASF法两种,起始原料均为β - 紫罗兰酮,柠檬醛是合成关键,全球仅少数企业可生产 [56] - 截至2025H1,全球柠檬醛行业主要生产厂家为巴斯夫、可乐丽、新和成、万华化学,新和成具备规模化生产柠檬醛能力,成本降低13.4% [57] - VA产能集中度高,CR5 = 77%,新增产能有限,全球VA产能约6万吨,国内产能占比约55% [59] - VE合成工艺复杂,技术壁垒高,新和成采用异佛尔酮工艺,实现主环和侧链国内首次产业化,具备成本优势 [60] - VE供给呈现寡头垄断格局,CR5 = 92%,全球VE(按粉计)产能约26万吨,国内产能占比约60% [63] - VA、VE价格受供给端影响较大,2014 - 2025H1,VA价格经历五轮明显上涨,2008年至今,VE价格大致经历五轮周期性波动 [64][69] - 海外维生素企业退出市场和发生事故,增强我国维生素企业话语权,推动产品出口,2024年我国VA、VE出口量创过去二十年新高 [71] 蛋氨酸:供需格局改善,价格回暖上升 - 蛋氨酸是动物生长必需氨基酸,主要用于饲料行业,可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肉蛋品质 [75] - 供给端工艺高壁垒、环保要求高,市场集中度高,生产技术壁垒高,全球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主要生产工艺为化学合成法 [76] - 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大投产,进出口格局变化,自2018年以来,我国蛋氨酸进口依赖度降低,出口数量大幅增长,2024年进口量约16万吨,出口量约26万吨 [84] - 需求端全球需求稳步增长,国内增速较快,2023年全球蛋氨酸需求量约160万吨,国内需求43万吨,国外成熟养殖业多采用液体蛋氨酸,我国渗透率较低 [86] - 蛋氨酸价格自2008年8月以来总体呈下降趋势,经历大致三轮周期性波动,主要受供给端影响 [90] 新材料:多板块协同布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 PPS是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种工程塑料,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汽车运输等领域 [93] - PPS需求端下游市场广泛,需求保持高增速,自2016年以来,我国PPS需求量快速增长,2025年低空飞行技术为其带来新机遇 [98] - PPS供给端行业快速发展,产能集中明显,主要合成方法有硫化钠法和硫磺法,新和成采用硫化钠法,产能高度集中在亚洲地区 [103][105] - PPS发展曲折,新和成优势明显,曾代表国内产业提交反倾销调查申请,产能居国内第一,打造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布局有竞争优势 [106][107] - PPA是耐高温尼龙,应用市场广阔,具有普通尼龙优良特性和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等领域,市场规模增长,全球产能集中于国外 [109][112] - IPDA应用广泛,产业链优势明显,主要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应用逐步拓展,欧美生产商长期主导市场,新和成产能已达2万吨 [114][115] - PA66具备多种优势,应用于工程塑料、化纤等领域,我国长期受制于上游己二腈瓶颈,国产化进程加速,需求有望增长,新和成重视“己二腈 - 己二胺 - 尼龙”产业链 [127][128] 香精香料:盈利持续向好,规模与技术优势兼备 - 新和成布局丰富香精香料产品,新增产能稳步推进,营业收入和毛利贡献稳步增长,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 [131] - 一体化生产链赋予公司成本优势,保障生产稳定性,香精香料业务与维生素板块高度协同,围绕柠檬醛、芳樟醇系列展开 [133] - 公司具备技术优势,首创超临界反应技术,改进重排工艺,研发选择性氢化技术,与巴斯夫工艺相比,柠檬醛和芳樟醇成本下降 [13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7、233、2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5%、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69、7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6%、6% [138] - 选取浙江医药、花园生物、安迪苏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可比公司PE均值为15倍,公司PE值为11倍,估值水平低于可比公司,看好公司成长性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