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火语音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教育早餐荟 | 教育部提示考生和家长通过官方渠道查询信息;BOSS直聘倡议招聘方发布真实职位
北京商报· 2025-06-30 09:42
高等教育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919所(本科1365所 高职专科1554所) 成人高等学校248所 [1] - 北京市启动连续3年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 目标打造专职为主 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 招聘行业动态 - BOSS直聘发布倡议书 呼吁行业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提升服务标准 推动招聘市场透明化 [4] 人工智能技术进展 - 科大讯飞语音合成技术升级 实现一句话声音复刻与超拟人合成突破 采用三阶段层次化建模框架(星火底座建模 音色恢复 高精度声码器) [5]
焦点访谈丨科技赋能+机制革新 双引擎驱动文化强国建设
央视网· 2025-06-03 21:45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主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1] - 论坛围绕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创新、文化和科技融合、人工智能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3] - 论坛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推动中华文明迈向"软实力+硬科技"新时代 [3] 文化与科技融合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7年蝉联"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其创新实践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生动写照 [5] - 中影自主研发的全数字虚拟拍摄系统可通过实时图像渲染引擎与LED屏幕图像输出生成最终图像 [7] - 中影的CINITY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系统是全球领先的电影放映技术,预计8月《哪吒2》将在国外CINITY影院上映 [7] - 2025年1月,中影10米CINITY LED银幕系统成为全球首个获得DCI认证的LED电影放映系统 [9] 人工智能与文化传播 - 科大讯飞依托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AI孙悟空,作为中国馆"文化传播大使"精通中、日、英三种语言 [11][13] - 科大讯飞研发的翻译机支持74个语种方言免切换,能识别202种中国方言 [13] - 公司每年将营收的20%投入研发,登上"文化企业30强"榜单 [13] 文化企业创新实践 -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实行艺术生产项目制管理模式,推出舞剧《只此青绿》《诗忆东坡》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 [15] - 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黑神话:悟空》)、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哪吒之魔童闹海》)等30家企业进入"成长性30强"行列 [15] - 过去一年,"成长性3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净利润、研发费用的平均增长率均超过15% [15]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 文化产业已进入"内容与技术双轮驱动"新时代,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行业发展逻辑 [19] - 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技术突破的"硬支撑"和体制机制的"软环境",破除壁垒才能激活创新潜能 [19] - 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力科技与市场,文化创新将为世界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
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下)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08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 - 2024年合并营业收入116.20亿元,经营指标全国广电行业领先 [1] - 自研AIGC绘梦师引擎、企业级大模型平台"灵鸿"等核心技术,参与浙江省新型算力中心万卡集群项目 [1] - 构建省级文旅数字服务平台,推出"诗画浙江·文旅惠民卡",内容出海至法国、奥地利等国家 [1] 宋城演艺 - 广东千古情景区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增长40% [2] - 形成"千古情"主秀+中型演艺+外场演出的多元化剧目矩阵 [2] - 结合AI/VR/AR技术及非遗文化,深度嵌入当地消费市场 [2] 华策影视 - 《去有风的地方》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带动拍摄地成为网红打卡点 [3] - 影旅融合项目《承欢记》联动多地文旅部门,实现剧集与城市双向引流 [3] - 《国色芳华》以唐风艺术带动牡丹经济发展 [3]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 - 电商业务同比增长42.4%,42个直播间全年开播5159场 [4][5] - 开发全国首个时尚文化IP"元小鳌",入选出版发行业创新案例 [4] - 牵头成立海外华文书店联合体,覆盖24家海外书店 [5] 科大讯飞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20%,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6] - 星火语音大模型支持74种语种方言,覆盖288个地市 [6] - 完成亚运会、巴黎奥运会AI同传服务,打造60种语言虚拟主播 [6] 江西出版传媒 - 拥有3家A股上市公司,版权输出506项同比增长3% [7] - 《志愿军:雄兵出击》获"五个一工程"奖、百花奖、金鸡奖 [7] - 8家出版社全部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百强" [7] 芒果超媒 - 芒果TV国际APP下载量从1.3亿增至2.6亿 [11] - 全年上线综艺160档,创新占比40%,《歌手2024》获现象级关注 [11] - 微短剧10部作品入选广电总局推荐片单 [11] 腾讯科技 - 《数字中轴·小宇宙》获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金奖 [13] - 《王者荣耀》推出11款文创皮肤,联动4家文化机构 [13] - 《庆余年第二季》实现传统文化题材现代性重构 [13] 广东出版集团 - 《我的阿勒泰》年销量超150万册 [15] - 澳门语文教材覆盖率小学100%、中学90% [15] - 图书版权输出319种,覆盖58个国家 [15] 行业趋势 - 文化科技融合:AIGC、大模型、VR/AR技术普遍应用于内容生产 [1][2][6][11] - 影旅联动:影视IP带动地方旅游经济成效显著 [3][11] - 文化出海:版权输出、国际联合体、多语种技术成为主要路径 [5][6][7][15]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5-23 17:42
人工智能产业宏观环境 - 2024年国家将人工智能纳入战略重点,各地政府推进科研创新与算力基建,因地制宜出台特色政策 [4] - GDP增速放缓背景下,AI作为新质生产力在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方面展现潜力,政府支持提供强劲动能 [4] - 资本市场聚焦语言/多模态模型应用、芯片、算力服务等领域,基础层与应用层协同完善产业生态 [4][12] - 生成式AI普及提升公众接受度,但就业替代和隐私问题引发焦虑 [4] 技术发展与创新 - Transformer架构仍主导大模型发展,研发侧通过强化学习、思维链优化提升推理能力,加速跨模态融合 [4][16] - Scaling Law面临高质量数据与资源限制挑战,厂商转向后训练思维链优化和强化学习推理优化 [18] - DeepSeek开源模型通过多令牌预测(MTP)、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LA)等技术降低训练/推理成本达50%以上 [31][83] - 端到端语音大模型架构(如GPT-4o)提升交互流畅度,但级联式架构仍保持可控性优势 [50] 市场规模与商业化 - 2024年中国AI产业规模2697亿元,增速26.2%低于预期,主因大模型场景落地成本高且处于探索阶段 [6][24] - 预计2025-2029年CAGR达32.1%,2029年规模破万亿,DeepSeek开源推动2025年加速增长 [25] - B端以项目制为主(政务、教科、通信、能源领域占60%),C端采用"免费+订阅制" [6][37][39] - 价格战激烈:字节大模型降价99%,阿里云通义千问降价97%,百度部分模型免费 [34] 产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算力需求向推理侧转移,开源模型推动智算中心利用率提升 [6] - 分布式框架(DeepSpeed、Colossal-AI)、LLMOps平台及一体机产品降低企业应用门槛 [28] - 大厂主导C端生态(如kimi、豆包),创业公司聚焦垂类B端市场 [66] - 出海集中在图像/视频(占40%)和社交/情感陪伴(占35%)赛道,字节、阿里云、Minimax为主要厂商 [71][73] 产品创新方向 - AI Agent从对话问答向复杂任务代理演进,智谱AutoGLM支持超长任务规划 [45][76] - 具身智能成为战略高地,需解决硬件加速与跨行业协作挑战 [80] - AI硬件端侧落地加速:华为、荣耀等手机集成大模型,豆包推出AI耳机 [47] - 多模态模型分化为生成向(DiT架构)与理解向(MLLM架构),技术融合是未来关键 [63] 技术普惠与生态建设 - DeepSeek开源策略降低中小开发者使用门槛,带动沐曦、阿里云等产业链合作 [7][37][83] - MCP协议连接1100+工具服务,推动Agent生态标准化 [77] - 视觉生成产品商业化提速,Sora验证DiT架构在视频生成的优势 [56][63]
大模型时代有了“新故事” AI语音厂商再战IPO
中国经营报· 2025-04-30 17:10
公司IPO动态 - 思必驰于2024年4月25日向江苏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申请,计划最快2024年底提交科创板IPO申请,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1] - 云知声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2024年4月14日获证监会备案,这是其第三次递表,前两次分别于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提交但未通过 [1][2] - 思必驰曾在2022年7月提交科创板IPO申请但2023年5月上会被否,云知声2020年11月冲击科创板"AI语音第一股"未果后转战港股 [1] 财务表现 - 思必驰2019-2021年累计净亏损8.33亿元,营收分别为1.15亿元、2.37亿元、3.07亿元 [2] - 云知声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01亿元、7.27亿元、9.39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75亿元、3.76亿元、4.5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2.05亿元 [2] - 云知声2024年生活AI解决方案收入7.40亿元(占比78.8%),医疗AI解决方案收入1.99亿元(21.2%) [3] - 云知声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1.56亿元,较2023年底3.8亿元明显减少,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66亿元、-2.84亿元、-3.19亿元 [3] 行业竞争格局 - 出门问问2021-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76亿元、6.70亿元、8.02亿元、7.21亿元,四年累计亏损24.69亿元 [4] - 出门问问2024年AIGC业务收入2.22亿元(占比56.7%),智能设备收入1.52亿元,AI企业解决方案仅0.16亿元 [4] - 云知声按收入计为2024年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0.6%),在生活AI解决方案排名第三,医疗AI排名第四 [7] 技术发展 - 思必驰2023年发布垂域大模型DFM-2,聚焦智能汽车、办公会议、物联网领域,汽车前装市场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近80%,累计"上车"超1500万辆 [6] - 云知声2023年推出600亿参数大模型"山海",重点发展生活、医疗领域 [7] - 科大讯飞2024年1月推出星火语音大模型,延迟仅5秒;字节跳动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同期上线 [6] 商业模式 - 思必驰表示大模型未明显改变其商业模式,仍以标准化产品方案为主,包括技术服务、软件产品及硬件产品 [8] - 思必驰通过分布式架构实现大模型端侧部署,提升多模型协同能力,加速多语种研发并拓展海外客户 [8] - 行业分析师指出AI语音厂商需证明落地场景和价值,仅靠算法和故事难以支撑IPO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