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Agent)

搜索文档
宋春雨:下一代颠覆性巨头,不会出现在大模型里
钛媒体APP· 2025-08-09 09:43
AI产业趋势 - AI产业正处于资本、产业和技术交织的临界点,大模型格局逐渐收敛,智能体应用想象力被点燃,AI芯片在供需紧张与架构创新间博弈[2] - 2025年AI产业比任何时候都更像加速中的实验,新原生硬件正在出现[2] - AI不只是技术升级,正在重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商业入口[2] 大模型格局 - 大模型创业公司格局已收敛到个位数,头部为几家大厂加阶跃星辰、智谱AI和DeepSeek三家创业公司[3] - 基础模型公司必须瞄准AGI天花板和上限,不强调短期商业模式,全球优秀基础模型公司如OpenAI和DeepSeek都纯粹聚焦模型本身[4] AI芯片发展 - 英伟达维持万亿美元市值,未来五年仍供不应求,当前算力主要用于训练,新增长点将来自推理[4] - 推理芯片更强调性价比,创业公司在先进架构领域有机会[4] - 国内芯片公司将进入整合阶段,出现大规模并购机会,部分初创公司有望在A股、创业板或港股上市[5] - 寒武纪一季度实现规模化盈利,是国内芯片企业中突出案例[5] - 中国AI芯片追赶速度不够快,但寒武纪在创业公司阶段取得成果是奇迹[6] Agent领域机会 - Agent是今年最重要的AI投资赛道,有机会诞生下一代"字节跳动"或"抖音"级别公司[8] - AI原生超级应用或智能体将成为新入口,未来中国会诞生数百家相关独角兽,全球可能出现上万家各具特色企业[8] - 观察方向包括通用智能体、垂直智能体、To C智能体、AIGC内容、AI个人系统等[9] - 中国创业公司围绕智能体的机会规模可能达到移动互联网十倍,同时覆盖To B和To C领域[10] - 浏览器将发生变革,未来Agent浏览器或任务型浏览器将主动帮用户获取信息[9] Agent评估标准 - 评估Agent项目首要标准是产品能否实现用户付费,反映强客户价值[13] - 关注上线后周同比指标如AIR和用户增长率,验证产品爆款潜质[13] - AI产品核心在于直接提升生产力和绩效,用户更愿为结果付费,与传统SaaS工具有本质区别[13] 浏览器与Agent关系 - 未来Agent可分为基于浏览器和非基于浏览器两类,各有优势[10] - 浏览器公司未必需要具备基础大模型能力,Agent更多依赖工程化能力如多智能体协作、性能优化等[11] - 基础大模型存在取舍,未来基于浏览器的Agent可能采用复合AI模式调用最合适模型[11]
智能体生死局:80%创业者都死在这一关
虎嗅· 2025-07-11 12:01
智能体创业现状 - 80%创业者因验证伪需求失败而退出市场,仅20%存活[3] - 企业级应用面临老旧系统集成难题,实施成本和时间常超预期3倍以上[15][17] - 智能体输出常需人工干预,最后一公里效率决定实际价值[20][22] 成功案例特征 - 腾讯云智能体在BIRD-Bench考试获75.74分,全球第三/国内第一[5] - 垂直领域专家型智能体更易成功,如跨境医疗合规审核等细分场景[28] - 专注解决可量化问题:错误率从5%降至0.5%等具体指标[33] 市场需求验证 - 免费用户转化率低,收费时留存率暴露真实需求[12] - 企业客户关注核心指标:人力节省金额/误差降低幅度[4] - 早期"挺酷"类反馈易造成需求误判[11] 技术实施挑战 - 企业IT系统集成复杂度被普遍低估,实施周期常延长300%[17] - 数据格式不兼容/权限流程等问题显著增加实施成本[16] - 混合智能模式(AI+规则引擎+人工)成主流解决方案[42] 产品设计策略 - 聚焦高频标准化场景优于通用型方案,如家电安装改期工单[28] - MVP阶段即需收费验证,五折Beta版比免费Demo更具参考性[34] - 深度行业Know-How构筑竞争壁垒,需理解潜规则与核心痛点[41] 价值衡量标准 - 关键指标包括任务完成率/平均处理时间下降%/人工干预率[33] - 必须追踪输出物实际使用效果,如报告采用率/线索成交率[38] - 单位经济模型需确保客户LTV远高于获客与服务成本[45]
ERP厂商要被集体颠覆了?
虎嗅APP· 2025-03-27 18:21
核心观点 - 传统ERP和工具型SaaS将被以AI Agent为载体的新一代SaaS淘汰 [3] - DeepSeek的强推理、低成本、开源特性正在颠覆SaaS行业 [4] - AI Agent将率先在B端场景落地并颠覆传统SaaS [6] - 智能体可实现人"做不到、做不精"的事情,将大量进入工作场景 [16] - 应用层将涌现大量小微创新团队,软件开发门槛大幅降低 [19] - 用友、金蝶等SaaS企业股价上涨反映市场对智能体带动业绩增长的预期 [21] 行业变革 - 传统SaaS厂商面临被AI Agent替代的风险,需抓住变革机会实现二次增长 [4] - 强推理模型成本较高,短期内更可能在专业B端场景落地 [7] - 企业服务生态将重构:底层大模型厂商、中层垂直服务商、上层场景化应用 [19] - DeepSeek开源使服务商可本地化部署,行业know-how能力成为关键竞争优势 [19] 用友案例 - 用友内部已广泛使用数智员工,IT零基础员工10分钟即可构建智能体 [9] - 智能体在费控场景实现20分钟完成交通补贴支付全流程 [9] - 采购合同智能体可自动审核标记不合规条款并生成修改建议 [10] - 流水认领场景中智能体通过自我学习将准确率从50%提升至80% [14][16] - 用友计划在第二季度密集发布一系列AI智能体 [11] 技术特性 - DeepSeek-R1幻觉率达14.3%,高于Deepseek-V3的3.9% [18] - 智能体存在生成内容与事实不符的风险,关键决策仍需人工复核 [17][18] - 智能体可适应业务变化无需二次开发,显著提升人效 [16] 市场影响 - 资本市场看好智能体对SaaS企业业绩和人效的提升潜力 [21] - 能否实现智能体落地带来的实质性增长将决定企业价值重估 [21] - 跟不上AI变革的SaaS企业将被淘汰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