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平台

搜索文档
盛通教育AI教育创新平台发布
环球网资讯· 2025-07-18 19:26
盛通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发布 - 盛通教育集团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盛世启智·通途育人——AI教育创新平台发布盛典",正式推出盛通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1][3] - 平台发布仪式由盛通股份董事长贾春琳、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等重量级嘉宾共同启动 [3] - 盛通教育集团与NOAI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中国区学术活动组委会签约,将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3] 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强调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6] - 盛通股份董事长贾春琳指出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科技教育发展,校外教育是教育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8] - 行业呼吁更多资本关注并助力科技教育发展,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协同进步 [8] 技术变革与教育转型 - 专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颠覆传统教育模式,推动教学从"以人为主"向"人机协同"转型 [9] -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向学科融合与终身学习跃迁,需调整教育目标与方法以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等核心能力 [10] - 人工智能将成为新的教学要素,驱动教育体系从工业时代的学校教育向数字时代的终身教育转型 [9][10] 校企合作与平台价值 - 圆桌论坛嘉宾指出目前学校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缺乏有效抓手,教学内容亟待更新 [12][13] - 人工智能教育平台能融合多种教育场景,提升教师工作效率与教学质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工具 [13] - 呼吁校企加强协同,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标准建设与应用创新 [13] 公益行动与社会价值 - 盛通教育面向全国6-18岁学生免费赠送3次人工智能编程课,旨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兴趣和认知 [15] - 该公益行动与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为储备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15] - 发布会凝聚各方共识,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应用和跨界资源整合提供可行路径 [15]
从佛山小厂到中国机器人TOP10,这家企业如何走上「软实力」出海?
36氪· 2025-07-10 08:58
三个多月前,汇博机器人COO秦磊来到新加坡,与合作伙伴签署了一份关于出海战略的合作协议,意 味着他创立的公司汇博机器人,在出海这条路上又往前迈了一步。"最近这几年,越来越体会到出海的 重要性。"秦磊说道。 当下,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球,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汇博机器人 作为这股浪潮中的一份子,从创立之初锚定工业机器人国产化替代的市场蓝海,以陶瓷卫浴行业的喷釉 环节为切入点,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后,从单一机器人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升级。 并且,不同于机器人企业普遍以产品和技术出海,汇博选择以职业教育培训为切入点,通过与工业产品 服务相结合,为行业提供了差异化的出海样本。接下来,汇博机器人计划与博彦科技合作,共同面向海 外市场开发智能教育平台,推动产品在"AI+教育"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1.专注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研发,价格仅为国外竞品的1/2 2008年,刚刚博士毕业的秦磊在佛山从事智能制造领域创业。彼时,正值国产工业机器人逐步进入工业 生产场景的早期阶段。当时技术门槛和质量要求更高的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国内 企业还不足以参与竞争。因此,汇博机器人选择了一条差 ...
网龙(00777)再获国家级荣誉 入选工信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领军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08:35
公司荣誉与认可 - 公司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公示》,成为"未来信息"领域唯一入选的福建企业 [1][3] - 公司的"元宇宙智能教育平台"和"会展元宇宙平台"项目入选福建省第一批未来产业典型应用场景 [1][5] - 公司在联合国总部高级别专家组会议上分享"AI+教育"模式探索与经验,获得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 [10]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 [4]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4] - 福建省出台《福建省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5] 技术实力与业务布局 - 公司依托VR/AR、AI、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构建了内容资源、工具方案、平台渠道三足鼎立的业务体系 [4] - 教育元宇宙平台已覆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5亿用户、200余万间教室 [4] - "元宇宙智能教育平台"整合教育数字人、虚拟实验室等组件,已在全国上百所学校开展示范应用 [7] - "会展元宇宙平台"集成多项前沿技术,已研发推广"元宇宙+会议"等多个应用产品 [8] 产品与应用场景 - "元宇宙智能教育平台"实现中小学物理、生物、化学等教材内所有标准实验的VR资源开发 [7] - "会展元宇宙平台"具备3D数字人捏脸换装、仿真引擎等技术,支持跨次元交流 [8] - 与福建省广电集团合作搭建"元宇宙虚拟演播空间",为2022年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打造元宇宙会场 [8] 战略方向与愿景 - 公司将"AI+教育"置于核心战略地位,通过教育元宇宙平台为全球提供可负担的优质教育资源 [10] - 提出"按需学习"新理念,助力实现全球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10] - 将元宇宙技术融入组织管理、党建、会展、文旅等场景,打造可落地的元宇宙应用 [10]
2025年AI赋能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多鲸
搜狐财经· 2025-06-18 08:55
AI赋能教育行业核心观点 - 2025年AI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模式根本性变革,重塑教育生态 [1] - 大模型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AI+教育进入智能时代,降低技术门槛并催生教育垂类大模型 [1] - 教育需求与人才培养体系重构,AI突破地域限制降低成本,促进教育公平与精准化 [1] - 产业格局覆盖校园、教企、用户端,商业模式分层(G端/B端/C端) [1] - 生态融合加强产业链合作,国内市场饱和推动企业出海,呈现"文化+模式+技术"三维输出特征 [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生成式AI在语言理解等方面接近人类基准,优化教学效率与体验 [1] - 开源大模型推动行业进入"全民时代",技术门槛降低 [1] - 大模型技术从工具辅助转向场景重构,实现"一校一模型"(MaaS模式) [31] - 多模态交互、实时语音技术推动AI教学助手从"工具型"走向"伴随式智能" [17][33] - AI与通信技术融合重构教育底层逻辑,实时分析能力结合低延时通信云打破规模化与个性化矛盾 [18] 市场规模与细分领域 - 2025年中国AI+教育市场规模超700亿元,2030年达近三千亿元 [2] - 校内市场规模可观但增长有限,校外市场因智能硬件和内容升级潜力更大 [2] - 细分领域AI渗透率差异明显,智能硬件、自适应学习系统等增长显著 [2][40] - 教育智能硬件日均交互token调用超25亿次,验证终端陪伴价值 [40] 企业案例与商业模式 - 头部企业如好未来、编程猫通过自研大模型或接入开源模型创新智能硬件与课程体系 [2] - 商业模式分层:G端聚焦政府管理,B端服务机构定制,C端提供个性化培训 [1] - 技术、产品、服务、数据四大商业模式并存,一站式解决方案成趋势 [1][19] - 出海模式从资本输出转向AI+教育产品输出,聚焦特定市场 [2] 政策与行业生态 - 国家层面政策频出,如《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 [73][74] - 地方政策推动一线城市形成创新示范路径,如北京、上海、深圳的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 [76] - "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强 [2][31] - 政策落地效果显著,在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基座构筑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77] 专家观点与未来趋势 - AI实现教育"不可能三角"(高质量、大规模、个性化) [4][68] - 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向能力培养,强调提问力、元学习力等核心素养 [8][37] - AI时代教师角色转型为学习设计师,人机协同成新常态 [35][60] - 未来3-5年AI+直播或成教育主流,重塑学习方式与生态 [33] - 十大趋势包括政策深化、技术升级、垂直细分、出海拓展等 [72]
从“诗画共生”到“字演千年”:鄂尔多斯东方实验小学的AI+语文人工智能跨学科教育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5-13 01:37
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应用 - 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通过AI绘图工具帮助学生以"诗画共生"方式理解古诗《静夜思》意境[1] - 平台AI工具生成甲骨文3D动态演示图直观展示象形字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1] - 该平台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2万多所学校应用[9] 教学效果提升 - 使用AI绘画功能后学生古诗意境理解正确率提高23%[5] - 41件学生作品入选校园科信节AI青少年创作赛[5] - 通过"学-创-评"闭环机制使AI成为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工具[7] 跨学科教学实践 - 东方实验小学开展"AI+语文"双师课堂[3] - 45名学生用16周完成"汉字文化探秘"项目化研究[7] - 形成包含16个子主题和45个具体案例的研究成果[7]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鄂尔多斯市2024年启动百校人工智能教育计划[1]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5年)》明确要求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9] - 教育部正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化课程建设[9]
中汇集团(0382.HK)公布2025财年中期业绩:持续加大办学投入,夯实高质量办学品牌
格隆汇· 2025-04-27 11:43
业绩亮点 - 报告期内收入达人民币1,247.5百万元,同比增长7.5%,主要因学生入读人数增加及平均学费上涨 [1][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2,070.8百万元,现金水平充裕 [1][6] - 在校学生规模达约100,300人,同比增长4.4% [1][6] - 董事会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6.6港仙,派息比率30%,为上市以来连续第12次分红 [1][6] 战略布局 - 在江门校区收购三块土地使用权,持续扩充办学容量 [2] - 积极引进行业专家与学科带头人,扩充双师型教师规模 [2] - 透过海外共融课程和国际院校合作网络,拓宽师生国际视野,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出海 [2] 教育创新 - 以「AI+人才培养」为核心战略,打造智能教育平台、引入AI助教及AI通识课程 [3] -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行业,与华为、百度、京东等名企合作 [3] - 透过产业学院、工作坊及企业实战项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3] 未来展望 -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4] - 紧跟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五年窗口期,动态优化专业布局 [4] - 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打造全球知名教育品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