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粉

搜索文档
助力渝企抱团出海 沙坪坝将提供“一组服务全球达”
搜狐财经· 2025-09-14 01:51
核心观点 - 重庆市沙坪坝区成立对外开放合作中心和外经贸企业协会 旨在打造集成化一站式全周期的综合功能服务平台 助力渝企降低出海风险和成本 并重点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 [1][4][6] 平台建设与服务 - 平台提供要素整合和抱团发展纽带 帮助企业应对出口压力 拓展市场空间 降低发展风险 提供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服务支撑 [4] - 成立中非中欧东盟等五个对外经贸合作工作组 搭建海外经贸服务网络 为企业汇聚链接劳动资本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 [4] - 依托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务站 构建市场调研法律合规财务税务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海外权益保护等全链条专业服务体系 [5] - 联动重庆市商务委等部门 推进内外贸产品经营服务与渠道等标准的衔接融合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创新线上服务场景 提供要素保障政策直达手续审批等一组服务全球达便捷体验 [5] 市场拓展方向 - 外贸重点瞄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 特别是东盟地区 重庆最大贸易伙伴是东盟 沙坪坝区已构建四向齐发国际通道网 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1个港口 [6] - 2024年1-8月全区开行国际班列2715列 运输19.5万标箱 货值444亿元 分别占全市的56% 65% 77% 均保持全市第1 [6] - 2025年上半年重庆进口木薯及木薯淀粉4186.6万千克 金额10740.2万元人民币 分别同比增长231.9% 157.4% [6] - 沙坪坝区正在筹备9月底面向东盟的投资洽谈会议 为与东盟经贸合作搭建平台 [6] 产业基础与会员构成 - 外经贸企业协会会员单位过半是汽摩产业企业 沙坪坝区以赛力斯为龙头 实施满园扩园行动 招引落地星宇车灯东风李尔美湖制造等优质企业55家 形成整车500亿加配套460亿的完整产业链条 [7]
中企承建木薯粉加工厂助力刚果(布)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升级
新华财经· 2025-09-10 20:24
公司业务与运营 - 公司为刚果(布)生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由中国威海国际公司于2021年成立 专注于木薯加工[1] - 加工厂位于西部卢迪马镇郊外 占地5万多平方米 设计年产能达1.8万吨[1] - 采用先进木薯全粉及营养粉生产线 实现连续化大规模生产 显著改善食用口感[1] - 生产流程包括去皮、锉磨、发酵等工艺 产生的木薯渣和污水经二次处理后循环利用[2] - 工厂自有种植土地7600余公顷 结合中国种植方式与当地经验 保证稳定原料供应并示范技术提升[2] 行业背景与市场 - 木薯是刚果(布)最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 耐旱高产 被当地称为"饱腹作物"[1] - 当地木薯粉多数由小型作坊用传统工艺加工 生产规模小且卫生条件差[1] - 公司产品出现在中非经贸博览会刚果(布)国家展台 成为"明星产品"并吸引合作意向[2] -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多次来访 希望采购木薯粉以推动非洲营养改善计划[3] 政策支持与社会影响 - 项目符合刚果(布)政府经济多元化和农产品深加工政策支持[1] - 工厂收购周边农场木薯 增加当地销路并带动经济发展[2] - 刚果(布)总统视察后认可生产模式能为经济注入活力 支持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战略[3] - 工厂改善生产条件 使当地能食用更卫生的主食并增加种植户收入[2]
儋州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样板间”
海南日报· 2025-07-02 09:4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儋州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样板间",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建设自由贸易港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2] - 澳斯卡粮油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年加工能力达200万吨菜籽/大豆、30万吨油脂精炼、16万吨包装油,2025年预计产值80亿元[3] - 京博(海南)新材料与海韵(海南)材料科技合作成立海南省沥青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聚焦高性能道路沥青材料研发[5] 工业智能化转型 - 澳斯卡粮油通过AI和算力技术实现工厂数字化、可视化,生产线高度自动化,几乎不需要工人参与[3] - 儋州推动"数字底座"建设,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组建产业创新研究院、联合体和联盟[6] - 儋州已有2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涵盖制造业、信息技术、新能源、环保等领域[6] 农业科技应用 - 儋州食用菌科技小院培育出高温下生长更快的白背毛木耳新品种,亩产值达5万元[7][8] - 儋州木薯科技小院推广种植华南9号木薯品种,累计面积超1万亩,并建立全国首条木薯粉湿法加工生产线[8][9] - 采用"公司+科技小院+村集体+农户"模式,儋州大成镇白背毛木耳种植面积超300亩,干品年产量600吨[8] 人才引进与培养 - 儋州国际人才工作站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工作许可办理等[11] - 儋州创新市场化、国际化人才招聘模式,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人才[11] - 儋州市科协推动专业人才将知识技能带进农村、企业,搭建科技创新交流平台[12]
“税路”畅通 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2 08:23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 - 中国与东盟十国宣布全面完成自贸区3.0版谈判,向签署升级议定书迈出关键一步 [1] - 2024年前4个月东盟继续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贸易总值2.38万亿元,增长9.2%,占中国外贸总值16.8% [1] - 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6.99万亿元,增长9.0%,占中国外贸总值15.9%,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1] 中国企业投资东盟案例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国设立首家海外工厂,规划年产能超5万台,2024年4月越南工厂第一期投产,辐射东盟市场 [2] - 湖州市在泰国曼谷建立海外营销中心,总面积8000平方米,采用"新零售+新批发+新展会"模式,已签约入驻中国企业140多家,达成意向订单金额超2500万美元 [3] -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成立两家分公司,执行项目面积超120万平方米,2024年海外营收超6亿元,同比增长19.48%,越南市场占比最高 [4]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数据 - 2023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25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7400家,雇用外方员工超72万人 [4] - 2024年中国对东盟地区投资较上年增长12.6%,全国税务部门为投资东盟国家纳税人开具6000余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4] - 税收协定网络覆盖114个国家(地区),包括东盟10国中的9国(除缅甸外) [4] 东盟企业投资中国市场 - 新加坡高德(苏州)电子有限公司投入3亿元启动智能化车载电子线路板扩建项目,投产后年产能达105万平方米,年产值提升30% [5] - 截至2024年底,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引东盟各国设立项目564个,合同外资投资超75亿美元 [5] - 2023年东盟在华投资新设企业2887家,同比增长35.5%,实际投资金额102.9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3%,2024年前4个月东盟对华投资增长42.9% [7]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2024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进出口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 [8] - 湖南怀化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班列266列,增长46.2%,外贸进出口35.4亿元,增长9.3%,其中对东盟进出口额达8.3亿元 [10] - 怀化市税务局实现270项业务"极速简办"、120项业务"即来即办",出口退税平均审批时长压缩至0.77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