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磁共振仪
icon
搜索文档
预算1.29亿元!云南大学设备更新项目采购大批仪器
仪器信息网· 2025-06-25 15:09
云南大学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 云南大学发布19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1.29亿元 涉及核磁共振仪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仪 圆偏振荧光光谱仪等高端科研设备 [1][2] - 采购计划覆盖化学 物理 天文 药学 农学 软件等多个学科领域 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5月 [2][3]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购项目 -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计划采购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等5台套设备 预算628万元 用于科研及拔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4] - 该学院还将采购核磁共振仪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仪等16台套进口设备 预算4365万元 用于更新老旧设备和完善科研前沿设备 [5] 药学院采购项目 - 药学院计划采购6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 预算1100万元 用于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 药物化学等方面的结构分析和性能研究 [5][6] - 药学院还将建设现代药物分析本科教学实训系统等教学平台 预算1520万元 用于药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 [14][15] 物理与天文学院采购项目 - 物理与天文学院计划采购THz近场显微光谱系统 预算190万元 用于THz产生及时域光谱的高精度测量 [8] - 该学院还将采购超快瞬态寿命测试系统 预算280万元 用于200nm-1650nm波段的瞬态寿命测试 [8][9] - 其他采购包括单光子探测及测试系统 预算170万元 用于提升量子信息科研水平 [14] 农学院采购项目 - 农学院计划采购高级光合-荧光全自动测量系统等13台套进口科研设备 预算1014万元 用于完善农学学科实验室科研基础条件 [11] - 该学院还将采购多口径核磁共振分析仪等5台套设备 预算389万元 助力农学学科教学科研发展 [11] 软件学院采购项目 - 软件学院计划建设"工业-农业-医疗"全场景物联网技术实践体系 预算805万元 包括工业互联网 农业物联网与生物电信号感知三大核心设备群 [12] 其他学院采购项目 - 现代工学院计划采购焊接强度测试仪 预算151万元 用于焊料合金材料研究 [6] - 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采购全自动蛋白质检测系统等设备 预算668万元 用于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 [13]
1.64亿元!浙江理工大学采购大批仪器
仪器信息网· 2025-05-12 16:59
浙江理工大学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 浙江理工大学发布4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64亿元,涉及核磁共振仪、真空热重系统等,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4~8月 [1][2] - 采购项目包括核磁共振仪(预算350万元)、生物基聚酰胺合成系统等设备更新项目(预算565万元)、重点建设学科及重点实验室设备更新改造二期项目(预算1277万元)和重点建设学科及重点实验室设备更新改造二期项目(一批)(预算14229万元) [4][5] 采购设备详情 - 核磁共振仪:400MHz核磁共振谱仪,用于化合物结构、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材料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研究,要求磁体性能优越,探头可检测核范围宽,能满足变温测试应用的需要 [4] - 真空热重系统:用于聚酯、聚酰胺材料在聚合和加工过程中的微观组分分析,整机和配件均须满足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 [4] - 连续聚合反应中试试验系统:用于聚酯、聚酰胺、生物质聚合物材料连续聚合装备及系统,要求提供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培训,免费质保服务至少12个月 [4][5] - 重点建设学科及重点实验室设备更新改造二期项目:包括14台设备,预算1277万元,用于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育质量 [5] - 重点建设学科及重点实验室设备更新改造二期项目(一批):包括105台设备,预算14229万元,同样用于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育质量 [5] 学校背景与科研实力 -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位于杭州市的公办理工类本科高校,前身蚕学馆创办于1897年,2004年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6] - 学校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位居ESI学科全球排名前2‰ [6] - 学校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研平台,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 [8] - 在化学领域,学校有浙江省高分子材料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0] - 在材料领域,学校有纺织纤维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纤维多维结构制备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纤维材料和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10] 科研项目与成果 - 生命科学领域:承担过国家"973"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9项,在生物医药、植物学等方面有诸多研究成果,如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医药产品 [11] - 化学领域:近5年承担国家与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2项 [11] - 材料领域: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纤维材料高效低碳制备技术、纺织加工理论与功能性纺织品、生态染整与纺织化学、蚕丝结构性能与制品"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众多相关科研项目 [11]
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5000亿市场争夺战
虎嗅APP· 2025-05-03 10:44
以下文章来源于AGI接口 ,作者陈广晶 AGI接口 . AI卷起的财富风暴。 出品 | 虎嗅科技医疗组 实际上,2016年以来,医疗影像AI产品在国内几经沉浮,一度因商业化难以解决被唱衰,融资规 模缩水超60%。此后的几年,藉由疫情期间检查需求量激增且须减少接触等因素,这类产品反弹 成为最成功的AI+医疗典范,不仅有望获得医保支持还在准入上占尽先机。 动脉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仅中国,拿到药监部门签发的三类医疗器械证的AI产品 就有16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都与影像检查相关。 同时,大型医疗设备企业也在卷医疗影像AI产品。比如:联影集团旗下的联影智能,自2017年成 立以来已经推出了100多款AI影像产品,覆盖筛查、诊断、科研、手术规划等多个场景,被3000多 家医院用到了临床上。跨国巨头GE医疗(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 )也在FDA拿到了81个相关产品的 认证。 与前一阶段,专注专科领域产品不同,如今医疗AI更注重生态,主流玩家都在致力于将原本分散 的功能整合起来。这一趋势,也有望进一步打破医院内部、医院之间的数据壁垒,推进医疗设备 市场格局、临床诊疗模式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01 不知不觉之间,A ...
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5000亿市场争夺战
虎嗅· 2025-05-03 07:01
AI在医疗影像市场的渗透 - AI已成为医疗影像领域的生产工具,医护人员对其依赖程度高,中国临床医护人员使用AI工具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达26% [1] -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12个流程中有9个加入AI元素,剩余3个实现自动化 [1] - 医疗影像AI产品经历商业化困境后反弹,疫情期间需求激增使其成为最成功的AI+医疗典范 [2] 医疗影像AI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中国已有160多个AI产品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绝大多数与影像检查相关 [3] - 联影智能推出100多款AI影像产品,覆盖筛查、诊断、科研等场景,被3000多家医院采用 [3] - GE医疗在FDA获得81个相关产品认证,行业从专科领域转向生态整合 [3] 医疗影像设备市场格局 - 2024年全球医疗影像市场规模超500亿美元,预计将增长至700亿美元(约5000亿元人民币) [6] - 中国2019-2023年相关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10%,2024年规模达1300亿元以上 [6] - 国产设备在高端领域取得突破,推出多个"全球首个"产品如零噪声DSA、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等 [7] 国产设备市场份额提升 - 在DR市场国产品牌包揽前三,合计占比达42% [8] - 联影医疗在次高端CT领域市场份额达33%,超过西门子医疗成为销冠 [10] - 高端CT领域联影医疗以23.2%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GE医疗 [10] AI带来的效率提升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时间从按周计算缩短至24分钟 [13] - 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可将25分钟的病历报告缩短至5分钟 [13] - PET/CT叠加AI使检查用时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示踪剂剂量减少近70% [15] AI推动医疗模式变革 - AI帮助基层医院提升诊断能力,地市级影像检查检验互认率达80%以上 [18] - 影像精度达到分子水平将改变疾病分类和治疗逻辑,实现按靶点分类治疗 [24] - 医疗设备厂商提供"系统"而非单机,实现多模态影像融合和语音控制 [25] 行业挑战与机遇 - 2024年联影医疗营收103亿元同比下降9.73%,净利润同比下降36.08% [27] - 核心零部件仍依赖全球供应链,如MRI射频线圈、CT设备的X射线探测器等 [27] - 国家推动医疗设备基层配置和影像云数据共享,为本土企业创造机会 [26]
美国仪器品牌在华市场是否会受关税影响?未必!(附全球生产线统计表)
仪器信息网· 2025-04-10 15:34
关税大战背景 - 2025年4月2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累计税率达54%,4月7日特朗普再度加征50%关税,总税率飙升至104% [4]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4月4日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4月9日将税率提高至84% [4] - 美国在质谱仪、核磁共振仪、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超60%,中国仪器行业对美进口依赖度高达32% [4] - 中国加征关税针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美国品牌若产地不在美国本土可暂时规避关税影响 [4] 美国仪器品牌全球生产线分布 赛默飞(Thermo Fisher) - 全球24个国家/地区设有60多家工厂,亚洲制造业务集中在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 [5] - 中国设有9家工厂分布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全国设立6个应用开发中心及示范实验室 [6] - 新加坡工厂生产水质分析电化学及比色仪器,马来西亚建有实验室设备和水质分析仪器工厂 [6] 安捷伦(Agilent) - 德国瓦尔特布隆工厂是全球最大工厂,全部液相色谱产品在此研发生产 [7] - 中国上海制造中心投资1.4亿元人民币扩大生产,已成为全球最大气相色谱生产基地 [7] - 新加坡设有自动化解决方案工厂和生命科学仪器制造工厂,马来西亚槟城工厂设有全球仪器设计中心 [7] 因美纳(Illumina) - 中国临港浦江基地计划2027年前实现高端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全面本土化生产 [8] - 新加坡工厂满足全球90%以上微阵列芯片需求,生产超60%的DNA测序消耗品 [8] 丹纳赫(Danaher) - 中国拥有15家本土制造基地,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苏州、杭州等地 [9] - 苏州工厂于2024年投产SCIEX 4500+、5500+机型,成为中国主力机型生产基地 [11] 其他品牌 - 沃特世在中国推出本土化制造的Waters Arc™ HPLC系统,新加坡为主要生产地之一 [14] - 珀金埃尔默中国太仓工厂面积扩大近四倍,将生产所有型号仪器,多类别核心元器件实现本地化供应 [15] - 赛莱默中国沈阳工厂产能达100000台,南京工厂生产60多个系列水处理系统 [17] - 伯乐2024年在苏州设立树脂微球中国区研发中心,服务层析技术和产品线 [18]
多仪器厂商回应关税“核弹”,104%背后没有赢家
仪器信息网· 2025-04-09 19:00
中美贸易战升级 -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4%关税,政策于2025年4月10日生效,涉及价值800美元或以下商品 [1] - 贸易战始于2025年4月3日,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最低基准关税,对中国加征幅度达34% [3] - 中国迅速反制,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采取出口管制、暂停企业资质等措施 [4] 关税升级过程 - 美国威胁中国在24小时内撤回加征关税,否则将从4月9日起对所有中国产品加征50%额外关税 [4] - 最终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4%关税,创下历史新高 [5] - 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为1890年麦金莱关税法案,平均税率达57%,部分商品税率高达70% [6] 对仪器行业的影响 - 美国在质谱仪、核磁共振仪、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中国仪器行业对美国进口依赖度达32% [9] - 高关税导致美国仪器品牌在华市场受打击,同时中国国产替代进程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 [9] - 短期部分国产仪器公司股价逆势上涨,如博迅生物(+12.04%)、海能技术(+8.57%)、聚光科技(+5.71%)等 [11] 长期经济影响 - 高关税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动荡,中国国产替代进程放缓,过渡期面临供应链挑战 [12] - 历史案例显示,高关税政策长期导致物价上涨、贸易关系恶化,如1890-1893年生活必需品价格指数上涨23% [13] -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加剧大萧条,当前中美贸易战或导致"坍塌式"无赢家结果 [15] 企业应对措施 - 部分企业如瑞思泰康科技表示库存充足,价格及货期不受影响 [16] - 泰坦科技因成本上涨调整价格策略,已下单现货订单维持原价,期货订单可能重新核定 [21] - 飞纳电镜因在欧洲生产,不受中国对美加征关税影响 [24] - 赛默飞和默克已关闭线上销售渠道,观望后续市场策略 [33] - 迈瑞医疗提前在美国备货,恒瑞医药表示海外业务占比仅2.56%,影响有限 [42][43] 行业建议 - 建议下游用户在关税窗口期前完成关键设备耗材采购,如色谱仪、质谱仪等 [36] - 生命科学检测机构如欧易生物提前备货,确保价格稳定和交付时效 [37] - 医药行业受关税影响严重,可能波及全球产业链稳定和民众健康福祉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