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

搜索文档
基础设施提质 撑起高原好日子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16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 青藏联网工程、川藏联网工程、藏中联网工程、阿里联网工程4条电力天路建成投运 搭建西藏电力主干网络 [1] - 西藏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6% 用电负荷年均增长15% 最高达276万千瓦 [1] -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54.17亿千瓦时 是西藏自治区成立时的593倍 [1] 医疗领域电力保障 -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消毒供应中心、供暖设施需大量用电 电力公司配置双路供电保障 [1] - 西藏医院计划引入放疗仪器等大型新设备 采用远程手术机器人技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 民生基础设施改善 - 西藏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市区 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和4G网络通达 [2] - 群众生活实现从水桶到水管、油灯到电灯、土路到油路、毡房到楼房的根本性转变 [2] 旅游业发展成效 - 塔尔钦旅游小镇因电力网络改善带动住宿条件升级 旅馆经营者通过直播展示阿里美景 [2] - 小镇旅馆旺季床位供不应求 经营者年收入达30万元 [2]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 森噶村村民实现自来水入户 电视通信畅通 生活便利程度与城市持平 [2] - 基础设施完善彻底解决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通信难等历史性问题 [2]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拓宽经贸合作前景
辽宁日报· 2025-08-21 09:29
活动安排 - 辽宁活动周将于2025年8月24日至26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办 包括开幕式 经济文化交流 名品推介 文艺演出 非遗展演 实物展示及大连活动日等系列活动 [1][2] - 开幕式将重点推介辽宁文旅 经贸 绿色发展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2] - 大连日活动将展示其区位优势 产业优势 商旅文化优势及对外开放优势 [3] 参展企业及展示内容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展示多可机器人现场书法表演 [2] - 中国航发展示"太行110"燃气轮机模型 [2] - 东软集团展示CT机模型 [2] - 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展示一次成型双面数码印刷技术 [2] - 辽宁绿色食品 绿色农业名特优产品及节能环保产业将集中亮相 [2] - 以辽宁"中国好礼"为代表的系列名品参展 [2] 文化推广 - 运用沈阳理工大学裸眼3D全息技术对牛河梁文物进行无实物展示 [2] -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管理处进行两次专场推介 宣传红山文化遗址 [2] 区域推介 - 活动周期间将对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进行专场推介 [3] - 重点宣传辽宁省营商环境 资源优势和综合政策以寻求合作机遇 [3]
薛敏15年创新成医疗装备“破壁者” 联影医疗崛起市值超千亿批量造富
长江商报· 2025-08-11 08:13
公司发展历程 - 联影医疗由海归博士薛敏于2011年创立,目标是打破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被外资垄断的局面 [2] - 公司核心部件自研比例超过90%,产品已入驻全国1000多家三甲医院,市值超过千亿元 [2] - 2022年8月科创板上市,开盘市值突破1500亿元,成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里程碑事件 [11] 创始人背景 - 薛敏1957年出生于湖北麻城,拥有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及中科院磁共振物理硕士学位 [3] - 1988年赴美深造,获凯斯西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并在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参与全球前沿影像系统研发 [3] - 1998年回国创立迈迪特仪器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设备 [4]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累计专利申请突破9300项,发明专利占比超80%,授权专利超5000项 [9]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66.94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21.95% [9] - 通过建立磁体研发中心等举措,突破PET/MR设备关键技术,性能超越国际同类产品 [8] 市场表现与全球化 - 2020年营收57.61亿元、归母净利润9.03亿元,2023年较2019年翻倍 [2] - 2024年高端机型在全球40多个国家签单近300台,海外业务覆盖超85个国家和地区 [11] - 中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份额超越西门子等巨头,CT机占28%,MRI设备占25% [11] 员工激励与资本运作 - 公司设立5家员工持股平台,约830名核心员工参与,占总员工10% [13] - 2024年及2025年两次减持计划预计套现26亿元,员工人均获益超300万元 [14] - 联影智能完成10亿元A轮融资,具备独立融资能力,未来可能单独IPO [14]
关税冲击下机电行业出口不降反升 见证“智”造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7-20 08:30
进出口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9% [1] - 出口增长7.2%,其中机电行业增速达9.5%,占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60% [1] - 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4]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第9个月保持增长 [16] 机电行业亮点 - 高端装备和绿色转型相关产品(如"新三样")出口增长超过10% [1] - 上海本土科技企业与阿联酋签署350架载人电动飞机E20 eVTOL协议,订单总额10亿美元(约71亿元人民币) [2] - 中国高铁盾构机出口34个国家,累计订单突破130台,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 [6] - 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猛增61.5%,人形机器人成为新兴增长点 [18] 细分领域突破 - 医疗器械出口额同比增长5.9%,中高端设备(如CT机、呼吸机)进入欧美市场 [9][11] - 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出口23个国家,CT、呼吸机出口至190多个国家的9000多家医疗机构 [11] - 世界首台全身PET-CT分子影像设备"探索者"实现国产化,灵敏度较传统设备提升40倍 [13] - 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芯片成为出口大类 [8] 产业链优势 - 机电行业通过全产业链韧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产业集群优势显著 [6] - 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关节、传感器等核心部件 [21] - AI赋能的服务机器人(如高空清洗机器人、养老陪伴机器人)进入海外市场 [21] - 中国在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基础和AI技术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19] 市场拓展策略 - 对美国直接出口下降但对东盟出口增加,欧盟保持基本盘 [6] - 国产医疗设备通过性能对标国际+价格优势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如秘鲁) [11] - AI科技产品(如翻译机、AI眼镜)成为机电出口新动能,华强北成为外国游客采购热点 [21] - 国家药监局推出十条举措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出海,推动国际标准制定 [15]
财经观察:中方限制采购欧盟医疗器械,影响有多大?
环球时报· 2025-07-09 06:46
中国对欧盟医疗器械采购限制措施 - 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限制措施,政府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需排除欧盟企业参与,非欧盟企业提供的欧盟进口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50% [1][2] - 该政策针对50种欧盟进口医疗器械,包括高端大型医疗设备如医用磁共振设备、医用X线诊断设备等 [4] - 措施是对欧盟限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其公共采购的对等反制,商务部表示欧方不顾中方善意构筑保护主义壁垒 [1][5]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358亿美元,同比下降4.7%,国产医疗器械在品质与口碑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7] - 500万元档医疗设备国产替代率达60%-80%,10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国产替代率30%-50% [7] - 联影医疗、东软医疗等国内企业的高端影像设备已在政府集中采购中占比逐渐增加 [5] 欧盟医疗器械市场影响 - 欧盟高端医疗器械如核磁共振仪、CT机、IVD平台等受影响较大,西门子、飞利浦等品牌将受冲击 [5] - 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市场份额缩减,在某公司业务中仅占10%,美国产品占30% [4] - 非欧盟国家产品可填补市场空缺,人工脏器及功能辅助装置等技术优势领域也将精准影响欧盟厂商 [6] 国产医疗器械发展趋势 - 预计"十五五"时期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2.27万亿元,占全球28% [8] - 未来2-3年国产替代率将进一步提升,仅极少数高端设备仍需进口 [7][8] - 人工智能技术普及有望在部分高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采用新方法替代传统方法 [9] - 高分子材料市场潜力大,国产治疗设备逐步具备竞争优势,"出海"将成为趋势 [8]
特朗普的梦碎了!明明约定好互相减税,可中国人依旧是不买美国货
搜狐财经· 2025-05-19 08:37
中美贸易关系演变 - 美国加征关税后,中国贸易转向全球市场寻求替代 [2] - 美国大豆和玉米库存积压严重,价格下跌50%,农民面临销售困境 [5][6] - 中国从依赖美国大豆进口转向多元化采购,巴西成为主要替代来源 [13] 供应链调整与产业升级 - 华为昇腾芯片研发取得突破,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11] - 联影医疗CT机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11] - 特斯拉上海工厂国产化率大幅提高 [11] - 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成为战略重点,包括芯片和大豆等 [18] 全球资源布局 - 中国扩大从俄罗斯、中亚、澳大利亚和非洲的能源及农产品进口 [13] - 在南美投资建设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成本 [16] -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供应链格局 [18] 产业教训与转型 - 2003年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导致中国企业高价囤货后亏损,促使建立自主供应链 [7][8] - 外部压力加速国内产业升级,从医疗器械到汽车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化 [11] - 商业合作稳定性成为重要考量因素,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14][17] 制造业竞争力 - 中国制造在成本、效率和产业链完整性方面仍具显著优势 [19] - 美国尝试将产能转移至印度、墨西哥但效果不佳,仍需依赖中国供应链 [19] - 从日常消费品到工业品,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仍占据重要地位 [19]
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5000亿市场争夺战
虎嗅APP· 2025-05-03 10:44
医疗影像AI市场现状 - AI已成为医疗影像领域的刚需,正在改写5000亿元医疗影像市场的底层逻辑[3] - 中国临床医护人员使用AI工具比例超三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达26%[5] - 放疗12个流程中有9个加入AI元素,剩余3个实现自动化[5] - 2024年中国拿到三类医疗器械证的AI产品超160个,绝大多数与影像相关[5] 医疗影像设备市场格局 - 2024年全球医疗影像市场规模超500亿美元,2020年有望增至700亿美元(约5000亿元人民币)[10] - 中国医疗影像市场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超10%,2024年规模达1300亿元[10] - 国产设备在高端领域突破:联影推出全球首台零噪声DSA、5.0T全身磁共振系统[11] - DR市场国产三强占比达42%,联影在次高端CT领域市场份额33%超西门子[12] 医疗AI技术进展 - 联影智能推出100多款AI影像产品,覆盖筛查/诊断/手术规划等场景[6] - GE医疗在FDA获81个AI产品认证[6] - AI可将PET/CT检查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示踪剂剂量减少70%[18] - 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使25分钟的病历报告缩短至5分钟[17] 行业变革趋势 - AI使地市级影像检查互认率达80%以上[20] - 诊疗一体化趋势显现:影像既是诊断手段也是治疗本身[25] - 未来疾病将按靶点分类而非器官分类[25] - 医疗设备厂商转向提供"系统"而非单机,实现多模态影像融合[26] 本土企业机遇与挑战 - 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27] - 2024年联影营收103亿元同比下降9.73%,净利润降36.08%[28] - 核心零部件如MRI射频线圈仍依赖全球供应链[28] - 医疗反腐和集采政策导致大型设备市场低迷[28]
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5000亿市场争夺战
虎嗅· 2025-05-03 07:01
AI在医疗影像市场的渗透 - AI已成为医疗影像领域的生产工具,医护人员对其依赖程度高,中国临床医护人员使用AI工具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达26% [1] -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12个流程中有9个加入AI元素,剩余3个实现自动化 [1] - 医疗影像AI产品经历商业化困境后反弹,疫情期间需求激增使其成为最成功的AI+医疗典范 [2] 医疗影像AI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中国已有160多个AI产品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绝大多数与影像检查相关 [3] - 联影智能推出100多款AI影像产品,覆盖筛查、诊断、科研等场景,被3000多家医院采用 [3] - GE医疗在FDA获得81个相关产品认证,行业从专科领域转向生态整合 [3] 医疗影像设备市场格局 - 2024年全球医疗影像市场规模超500亿美元,预计将增长至700亿美元(约5000亿元人民币) [6] - 中国2019-2023年相关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10%,2024年规模达1300亿元以上 [6] - 国产设备在高端领域取得突破,推出多个"全球首个"产品如零噪声DSA、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等 [7] 国产设备市场份额提升 - 在DR市场国产品牌包揽前三,合计占比达42% [8] - 联影医疗在次高端CT领域市场份额达33%,超过西门子医疗成为销冠 [10] - 高端CT领域联影医疗以23.2%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GE医疗 [10] AI带来的效率提升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时间从按周计算缩短至24分钟 [13] - 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可将25分钟的病历报告缩短至5分钟 [13] - PET/CT叠加AI使检查用时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示踪剂剂量减少近70% [15] AI推动医疗模式变革 - AI帮助基层医院提升诊断能力,地市级影像检查检验互认率达80%以上 [18] - 影像精度达到分子水平将改变疾病分类和治疗逻辑,实现按靶点分类治疗 [24] - 医疗设备厂商提供"系统"而非单机,实现多模态影像融合和语音控制 [25] 行业挑战与机遇 - 2024年联影医疗营收103亿元同比下降9.73%,净利润同比下降36.08% [27] - 核心零部件仍依赖全球供应链,如MRI射频线圈、CT设备的X射线探测器等 [27] - 国家推动医疗设备基层配置和影像云数据共享,为本土企业创造机会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