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

搜索文档
财经观察:中方限制采购欧盟医疗器械,影响有多大?
环球时报· 2025-07-09 06:46
中国对欧盟医疗器械采购限制措施 - 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限制措施,政府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需排除欧盟企业参与,非欧盟企业提供的欧盟进口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50% [1][2] - 该政策针对50种欧盟进口医疗器械,包括高端大型医疗设备如医用磁共振设备、医用X线诊断设备等 [4] - 措施是对欧盟限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其公共采购的对等反制,商务部表示欧方不顾中方善意构筑保护主义壁垒 [1][5]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358亿美元,同比下降4.7%,国产医疗器械在品质与口碑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7] - 500万元档医疗设备国产替代率达60%-80%,10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国产替代率30%-50% [7] - 联影医疗、东软医疗等国内企业的高端影像设备已在政府集中采购中占比逐渐增加 [5] 欧盟医疗器械市场影响 - 欧盟高端医疗器械如核磁共振仪、CT机、IVD平台等受影响较大,西门子、飞利浦等品牌将受冲击 [5] - 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市场份额缩减,在某公司业务中仅占10%,美国产品占30% [4] - 非欧盟国家产品可填补市场空缺,人工脏器及功能辅助装置等技术优势领域也将精准影响欧盟厂商 [6] 国产医疗器械发展趋势 - 预计"十五五"时期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2.27万亿元,占全球28% [8] - 未来2-3年国产替代率将进一步提升,仅极少数高端设备仍需进口 [7][8] - 人工智能技术普及有望在部分高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采用新方法替代传统方法 [9] - 高分子材料市场潜力大,国产治疗设备逐步具备竞争优势,"出海"将成为趋势 [8]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走进洛阳轴承集团 了解先进制造业发展
新华社· 2025-05-20 08:10
公司历史与背景 - 公司始建于1954年,拥有70余年历史 [3] - 初创时期厂房和装配车间保留20世纪50年代工业风貌 [4] - 1966年已具备特大型轴承生产能力,注重质量检验 [5] 核心业务与产品 - 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服务"大国重器"制造 [6] - 产品覆盖风电变桨轴承、航空工业轴承、地铁列车轴承等高端领域 [8][9] - 医疗CT机轴承和盾构机轴承体现精密制造能力 [10] - 自主生产轴承钢珠等核心零部件 [10]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转型 - 近年来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11] - 建成智能工厂,配备自动导向运输车(AGV)等自动化设备 [13][15] - 采用数控车床加工产品,工人执行智能化质检流程 [16][17] 政策支持与发展定位 - 2025年5月获国家领导人考察,定位为先进制造业标杆企业 [1]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体现因地制宜转型策略 [11]
特朗普的梦碎了!明明约定好互相减税,可中国人依旧是不买美国货
搜狐财经· 2025-05-19 08:37
中美贸易关系演变 - 美国加征关税后,中国贸易转向全球市场寻求替代 [2] - 美国大豆和玉米库存积压严重,价格下跌50%,农民面临销售困境 [5][6] - 中国从依赖美国大豆进口转向多元化采购,巴西成为主要替代来源 [13] 供应链调整与产业升级 - 华为昇腾芯片研发取得突破,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11] - 联影医疗CT机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11] - 特斯拉上海工厂国产化率大幅提高 [11] - 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成为战略重点,包括芯片和大豆等 [18] 全球资源布局 - 中国扩大从俄罗斯、中亚、澳大利亚和非洲的能源及农产品进口 [13] - 在南美投资建设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成本 [16] -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供应链格局 [18] 产业教训与转型 - 2003年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导致中国企业高价囤货后亏损,促使建立自主供应链 [7][8] - 外部压力加速国内产业升级,从医疗器械到汽车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化 [11] - 商业合作稳定性成为重要考量因素,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14][17] 制造业竞争力 - 中国制造在成本、效率和产业链完整性方面仍具显著优势 [19] - 美国尝试将产能转移至印度、墨西哥但效果不佳,仍需依赖中国供应链 [19] - 从日常消费品到工业品,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仍占据重要地位 [19]
从DeepSeek到《哪吒2》:AI狂飙下的制造业突围,如何颠覆?怎么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0 22:00
产业创新趋势 - 当前创新进入技术变革时代,多领域融合创新成为主流,单一技术外溢难以催生新行业 [1] - 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大创新活力,在生成式AI、人形机器人、民用航空、量子信息等领域成果显著 [1] - 企业创新模式从单打独斗转向协作共赢,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上下游合作场景创造 [5][6] 企业AI应用评分 - 通用技术集团AI应用评分为75分,通过"个十百千万工程"布局AI技术,聚焦工业母机领域 [7] - 国机集团AI应用评分为80分,重点突破制造业数据提取与安全性共享机制,推进中试平台建设 [7] - 海尔集团AI应用评分为90分,通过全员全方位AI应用构建生态能力,解决科技创新转化速度问题 [8] 企业创新战略 - 海尔集团以"我命由己不由天"为创新理念,从家电企业转型物联网生态企业,开发"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 [4][8] - 国机集团定位为"共和国长子",在超硬材料领域占据全球95%人造金刚石产能,但面临基础研究短板 [3][9] - 通用技术集团定位为工业母机领军企业,推出0.235秒超宽CT机刷新全球纪录,处于转型提升期 [3][6][9] AI赋能制造业 - AI技术重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用户体验全链条,推动个性化定制与高精度生产 [9] - 海尔通过智家与工业大模型开发实现零库存生产,国机集团通过揭榜挂帅解决"卡脖子"问题 [9] - 通用技术集团建立全球十大研发中心,东软医疗在高端装备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9] 绿色转型方向 - 制造业通过AI技术提升生产精度与效率,同步推进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0] - 海尔将AI应用于绿色制造,国机集团重新定义产品全生命周期运营模式 [10] - 通用技术集团全面赋能研发-制造-服务环节,布局绿色制造提升竞争力 [10]
中国对印度动手了!别被表面上的亲美迷惑,这才是中印关系的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5-06 15:11
贸易摩擦升级 - 中国商务部启动对美国和印度进口医用CT机核心部件的反倾销调查 [1] - 印度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铁制品加征12%临时关税 矛头直指中国产品 [1] - 印度财政部称加征关税旨在遏制中国廉价钢铁冲击本国产业 但中国钢铁仅占印度进口总量8% [3][5] 印度贸易政策逻辑 - 印度采取"选择性执法"套路 2023年禁止中国无人机零部件 2024年封杀59款中国APP却允许美国企业无障碍进入 [3] - 印度贸易政策暴露真实逻辑:把中国当靶子 拿美国当幌子 [3] - 印度构建"对华防御性遏制"战略体系 包括禁止中资参与5G建设、审查中国投资、限制中企参与基建项目等 [5]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针对印度医用CT机X射线管及管芯启动反倾销调查 印度65%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依赖进口 中国产品占40%份额 [7] - 中国考虑将反制范围扩大到印度优势产业仿制药和信息技术服务 印度每年对华出口药品原料超30亿美元 IT服务收入25%来自中国市场 [7] 双边贸易现状 - 2024年中印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 中国连续15年保持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11] - 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自华进口不降反增7.3% [11] 行业影响 - 钢铁行业:印度加征12%临时关税直接影响中国钢铁出口 [1] - 医疗设备行业:中国反倾销调查涉及医用CT机核心部件 印度高端医疗影像设备65%依赖进口 [7] - 制药和IT服务行业:可能成为中国反制目标 印度仿制药年出口中国超30亿美元 IT服务25%收入来自中国 [7]
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5000亿市场争夺战
虎嗅APP· 2025-05-03 10:44
医疗影像AI市场现状 - AI已成为医疗影像领域的刚需,正在改写5000亿元医疗影像市场的底层逻辑[3] - 中国临床医护人员使用AI工具比例超三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达26%[5] - 放疗12个流程中有9个加入AI元素,剩余3个实现自动化[5] - 2024年中国拿到三类医疗器械证的AI产品超160个,绝大多数与影像相关[5] 医疗影像设备市场格局 - 2024年全球医疗影像市场规模超500亿美元,2020年有望增至700亿美元(约5000亿元人民币)[10] - 中国医疗影像市场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超10%,2024年规模达1300亿元[10] - 国产设备在高端领域突破:联影推出全球首台零噪声DSA、5.0T全身磁共振系统[11] - DR市场国产三强占比达42%,联影在次高端CT领域市场份额33%超西门子[12] 医疗AI技术进展 - 联影智能推出100多款AI影像产品,覆盖筛查/诊断/手术规划等场景[6] - GE医疗在FDA获81个AI产品认证[6] - AI可将PET/CT检查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示踪剂剂量减少70%[18] - 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使25分钟的病历报告缩短至5分钟[17] 行业变革趋势 - AI使地市级影像检查互认率达80%以上[20] - 诊疗一体化趋势显现:影像既是诊断手段也是治疗本身[25] - 未来疾病将按靶点分类而非器官分类[25] - 医疗设备厂商转向提供"系统"而非单机,实现多模态影像融合[26] 本土企业机遇与挑战 - 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27] - 2024年联影营收103亿元同比下降9.73%,净利润降36.08%[28] - 核心零部件如MRI射频线圈仍依赖全球供应链[28] - 医疗反腐和集采政策导致大型设备市场低迷[28]
一场围绕医生“眼睛”的5000亿市场争夺战
虎嗅· 2025-05-03 07:01
AI在医疗影像市场的渗透 - AI已成为医疗影像领域的生产工具,医护人员对其依赖程度高,中国临床医护人员使用AI工具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达26% [1] -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12个流程中有9个加入AI元素,剩余3个实现自动化 [1] - 医疗影像AI产品经历商业化困境后反弹,疫情期间需求激增使其成为最成功的AI+医疗典范 [2] 医疗影像AI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中国已有160多个AI产品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绝大多数与影像检查相关 [3] - 联影智能推出100多款AI影像产品,覆盖筛查、诊断、科研等场景,被3000多家医院采用 [3] - GE医疗在FDA获得81个相关产品认证,行业从专科领域转向生态整合 [3] 医疗影像设备市场格局 - 2024年全球医疗影像市场规模超500亿美元,预计将增长至700亿美元(约5000亿元人民币) [6] - 中国2019-2023年相关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10%,2024年规模达1300亿元以上 [6] - 国产设备在高端领域取得突破,推出多个"全球首个"产品如零噪声DSA、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等 [7] 国产设备市场份额提升 - 在DR市场国产品牌包揽前三,合计占比达42% [8] - 联影医疗在次高端CT领域市场份额达33%,超过西门子医疗成为销冠 [10] - 高端CT领域联影医疗以23.2%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GE医疗 [10] AI带来的效率提升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时间从按周计算缩短至24分钟 [13] - 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可将25分钟的病历报告缩短至5分钟 [13] - PET/CT叠加AI使检查用时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示踪剂剂量减少近70% [15] AI推动医疗模式变革 - AI帮助基层医院提升诊断能力,地市级影像检查检验互认率达80%以上 [18] - 影像精度达到分子水平将改变疾病分类和治疗逻辑,实现按靶点分类治疗 [24] - 医疗设备厂商提供"系统"而非单机,实现多模态影像融合和语音控制 [25] 行业挑战与机遇 - 2024年联影医疗营收103亿元同比下降9.73%,净利润同比下降36.08% [27] - 核心零部件仍依赖全球供应链,如MRI射频线圈、CT设备的X射线探测器等 [27] - 国家推动医疗设备基层配置和影像云数据共享,为本土企业创造机会 [26]
CT机空间分辨率线对卡
搜狐财经· 2025-04-30 09:05
产品概述 - CT机空间分辨率线对卡是用于量化CT系统空间分辨率的专用测试工具,通过铅制线对阵列的显影清晰度评估设备成像能力 [5] - 产品可按照客户要求非标定制,技术参数与应用说明仅供参考 [5][14][15] - 产品质保期为12个月 [1] 定义与分类 - 线对卡分为高空间频率特性的条卡和圆孔/方孔卡,条卡适用于测试高分辨率CT系统如工业CT,圆孔卡对圆形结构检测更敏感,方孔卡适配方形结构验证 [5] 核心技术 - 采用0.05mmPb或0.10mmPb铅当量栅条设计,贴合屏蔽干扰射线,适配不同能量X射线(20kV-450kV)穿透需求 [5] - 覆盖0.6-5.0LP/MM分辨率范围,每组线对含铅条与透光间隙交替排列,支持CT系统逐级校准 [6] - 亚克力基板结合铅膜结构,耐受高温(≤80℃)及有机溶剂腐蚀,确保长期使用稳定性 [6] 测试方法 - 静态测试通过360°旋转扫描生成三维图像,评估各向同性分辨率(误差≤3%) [6] - 根据薄片厚度(500μm)及排列间隔(0.5mm),量化比较小可识别缺陷尺寸(低至50μm) [7] - 动态验证配合DSA设备实时监控血管支架植入过程,规避运动伪影干扰 [8] 应用场景 - 工业检测用于涡轮叶片、焊接管道等大尺寸工件(直径≤2m)的全景成像,缺陷识别灵敏度达50μm [9] - 放射疗质控验证放射用CT的亚毫米级结节检测能力,确保肺结节体积测量误差<2% [10] 质控标准 - 符合JJG 744-2004《放射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JJG 1078-2012《放射用数字摄影CR&DR系统X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等要求 [11] - 通过CNAS实验室验证,耐受80%乙醇擦拭及高温灭菌,适配洁净车间与手术室环境 [12] 公司服务 - 廊坊玉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可非标订制符合客户个性化要求的产品和设备 [14][15]
商务部发布《关于发放相关医用CT球管反倾销案调查问卷的通知》
快讯· 2025-04-29 11:46
一、本案调查问卷分为国外出口商或生产商问卷、中国国内生产者问卷、中国国内进口商问卷三类。有 关答卷要求、提交方式及提交时限详见各问卷。 二、外国出口商或生产商应当按要求填写国外出口商或生产商调查问卷。国内生产者应当按照要求填写 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国内进口商应当按照要求填写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 商务部发布《关于发放相关医用CT球管反倾销案调查问卷的通知》 智通财经4月29日电,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29日发布《关于发放相关医用CT球管反倾销案调查问卷的 通知》。通知提出,2025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20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 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机用X射线管及其管芯(又称相关医用CT球管)进行反倾销调查。该产品 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90223000,该税则号项下其他产品不在本次调查范围之内。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有关规定,现就该反倾销案调查问卷发放的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三、本通知发出之日即为问卷发放之日,相关利害关系方应按要求在问卷发放之日起37日之内如实填 写,并提交完整准确的答卷。如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按照问卷要求提供答卷,或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 倾 ...
阿为特: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9-27 22:01
证券简称: 阿为特 证券代码: 873693 上海阿为特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宝山区富联二路 438 号 1 号底层 上海阿为特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 本次股票发行后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市场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北京证券交易所主要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具有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退市风险高等特点,投资者面临较 大的市场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的投资风险及本公司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审 慎作出投资决定。 保荐机构(联席主承销商) (长春市生态大街 6666 号) 联席主承销商 (南京市江东中路 389 号) 中国证监会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注册申请文件 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 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股票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 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股票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 益变化或者股票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