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湾区伶仃号
icon
搜索文档
走近大国重器 | 行走的蓝色粮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近日正式下水。受访单位供图 正式下水前,工作人员检查船舶主推螺旋桨。受访单位供图 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养殖舱内部图。受访单位供图 工作人员检查船舶底部渔网情况,做好正式下水前准备工作。 受访单位供图 在广东新会银洲湖畔,一艘巨型养殖工船静静停靠,红色船身蓝色"腰带"分外醒目。蓝色的甲板上,工作人 员穿梭往来,为正式交付做最后的调试准备;甲板之下,12个养殖舱如蜂巢般整齐排列,等待鱼苗入舱。作 为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于近日正式下水,现处于水上舾装作业阶段,建 成后将为打造"蓝色粮仓"添动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 向海洋要食物。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海水养殖业不断向深远海、机械化、智能化 转变。 "湾区伶仃"号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这将带来多少产量?与其他类型的养殖工船相比,"湾区伶仃"号 有何特别之处?除了养殖,它还有什么功能,将如何实现"渔旅融合"?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行走的"蓝色粮 仓"。 既能自主航行又能实现海水自然循 ...
全省累计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超百个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3 15:52
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 - "格盛1号"智慧型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完成1/8产能试养,收获10万斤刺身级章红鱼,并批量投放4万余尾10-15厘米章红鱼苗,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至1/2试养规模 [1] - 广东推进重力式网箱与桁架式平台接力养殖、海洋牧场装备与现代养殖技术融合,实现深远海养殖安全、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1] - 2023年广东加快建设全链条现代化海洋牧场,在种业创新、装备创新、产业布局方面取得突破,为打造海洋强省注入新动能 [1] 海水种业创新突破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培育出"虎龙杂交斑"石斑鱼新品种,并实现黄金鲹人工繁殖、蓝圆鲹人工繁育等突破 [2] - 2023年广东培育出金鲳鱼新品系"鲳丰1号",突破硇洲族大黄鱼、黄唇鱼等人工繁育技术,潮州饶平海鲈实现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 [2] - 湛江2家硇洲族大黄鱼原种场获批省级水产原种场,实现湛江省级以上鱼类良种场零的突破 [2] 种业创新体系构建 - 广东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汇聚全国63个海水育种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进行技术攻关 [3] - 广东水产苗种年产量超1.3万亿尾稳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水鱼苗占全国超40%,虾苗约占全国1/3 [3] - 广东在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上已跃居全国首位,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持续丰富 [3] 海洋牧场装备发展 -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江门下水,具有船体结构创新、自主航行游牧、智能养殖、渔旅融合四大特点 [4][5] - 2023年以来广东新建1500余个重力式深水网箱、10多个桁架类网箱,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居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居全国第三 [5] - "明渔1号"全球首台风渔融合装备可抵御17级台风,"联塑L001"号和"湛农1号"桁架类网箱经受住17级台风考验 [5] 海洋牧场产业链形成 - 潮州饶平县依托海域资源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2024年全县渔业总产值约59亿元(含育苗业产值) [6] - 广东在江门、潮州推进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推广环保型高密度塑胶渔排,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 [6] - 2024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海水鱼养殖产量97.54万吨占全国近一半,深水网箱养殖产量3年翻一番 [6] - 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工项目超百个,形成种业培育、装备制造、精深加工、设施化养殖等完整产业链 [7]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成功下水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 "湾区伶仃"号是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标志着深远海养殖进入"科技牧海"新纪元 [1] - 该船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建造,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20米 [1] - 水下部分采用15根方形立柱拼砌成"水下宫殿",挂设渔网隔出12个独立养殖舱室,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 [1] 养殖规模与技术特点 - 整船养殖空间近8万立方米,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水量,可年产5000吨鱼 [1] - 采用高强钢作为主材料,能抵御12级台风,保障养殖安全 [1] - 静态养殖时100%使用清洁能源,配备20千瓦风力发电系统,减少碳排放 [2] 动力系统与环保性能 - 采用全电推进系统,配备两台3600千瓦舵桨机,桨叶直径3.8米 [2] - 设计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 [2] 运营规划 - 将赴粤港澳大湾区深处开展养殖作业,解决该区域台风频发、风浪大对养殖的影响 [1]
探访深远海养殖重器“湾区伶仃”号
新华社· 2025-06-11 16:39
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技术参数 - 船体尺寸达155.8米长×44米宽×24米深,最大吃水深度20米,形成近8万立方米养殖空间,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水量[1] - 水下部分采用15根方形立柱拼砌的开放式结构,挂设渔网形成12个独立养殖舱室,支持多鱼种混养[1] - 预计年产5000吨高品质海产,主要养殖金鲳鱼、章红鱼、红瓜子斑鱼等品种[1] 船舶建造工艺创新 - 采用高强钢板作为主材料,通过预设反变形量、调整焊接顺序等工艺将结构变形量控制在许可范围内[2] - 技术团队经过多次试验解决高强钢板塑形调节难题,确保船舶整体强度满足台风频发海域作业要求[2] 智能化养殖系统 - 配备高精度GPS和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实现船舶位置实时监控[2] - 具备动态游弋功能,可根据海洋环境数据和鱼群分布智能调整航速航向,优化养殖水域选择[2] 多功能运营模式 - 静态养殖期间可提供海上休闲服务,包括垂钓、主题食宿等增值业务[1] - 主要作业区域为珠海万山群岛海域,该海域具有台风频发、风浪大的特点[1][2]
香港公布30项措施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珠海“养殖航母”正式下水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22:51
香港银发经济措施 -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30项措施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涵盖促进银色消费、发展银色产业、推广银色品质保证、推广银色财务及保障安排以及释放银色生产动力五大范畴 [1] - 该政策既回应人口老龄化趋势 也挖掘银发市场潜力 有望推动经济多元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广东文化企业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 [3] - 3家企业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产业投资等领域表现突出 体现广东文化产业雄厚实力和良好发展态势 [4] 珠海养殖工船 - "湾区伶仃"号养殖工船正式下水 总投资2.6亿元 是世界首例符合船级社规范设计的可自航移动养殖平台 [5] - 该船总长155.8米 最大养殖吃水20米 拥有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 年产能3000~5000吨 相当于陆地5000亩鱼塘产量 [5] - 具备垂钓、研学旅游等配套功能 可联动海岛旅游打造"渔业+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5] 深圳交通建设 - 深圳春风隧道主线通车 以15.8米直径刷新华南地区单洞双层盾构隧道纪录 [6] - 独创"春风高架+春风隧道"立体交通走廊 将缩短深圳东部地区与罗湖、福田、南山等区域的联通效率 [7] 深交所行情 - 5月27日深证成指收报10029.11点 下跌0.61% [8] - 领涨个股:中旗股份涨20.07%至7.12元 格力博涨20.02%至24.88元 哈情東運涨20.01%至39.59元 [9] - 领跌个股:滨海能源跌10.03%至13.64元 江苏雷利跌7.75%至52.52元 富煌钢构跌7.27%至7.40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