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制氢设备

搜索文档
税务“黑天鹅”冲击利润,中国天楹去年增收降利,豪赌新能源资金受考
证券之星· 2025-05-29 10:48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6.67亿元同比增长6.46%但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下滑16.99%呈现增收降利态势[2] - 下半年业绩显著恶化营收30.18亿元同比增长2.8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8009.07万元同比下滑146%其中Q4归母净利润亏损8347.83万元同比下滑812.05%[2]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2.06亿元同比下降3.64%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47.63%延续下滑趋势[6] 税务问题影响 - 西班牙子公司Firion因税务调整需补缴2378.43万欧元(约1.83亿元)计入2024年损益这源于2016年收购Urbaser时借款利息的税务争议[3][4] - 税务补缴直接导致公司所得税费用大幅增加侵蚀利润[3] 战略转型与新能源布局 - 公司出售Urbaser后全力转型新能源领域2024年签约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达169.5亿元[7] - 在辽源市布局多个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超110亿元并启动国内最大规模(400MW)电解槽招标[7] - 2024年末在建工程23.69亿元同比增长45.74%其中新能源项目占比近90%2024年一季度在建工程进一步增至29.05亿元[8][9] 财务压力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12.18亿元但短期债务38.66亿元长期借款54.4亿元偿债压力显著[10] - 新能源业务尚未形成稳定收入2024年传统环保业务(供电及垃圾处理)仍贡献43.18%营收建造服务和城市环卫服务营收分别下滑7.44%和1.49%[10] 历史并购影响 - 2019年收购Urbaser使公司2019-2021年营收从18.47亿元跃升至185-21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16亿元增至6-7亿元但带来56亿元商誉和75%资产负债率[4][5] - 2021年出售Urbaser获109.37亿元处置价款但2022年因Urbaser出表及出售其他资产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3.06%至1.23亿元[4][6]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打破准入壁垒,民营企业加速布局能源领域
新华社· 2025-04-27 10:39
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 2025年一季度我国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加速布局绿色能源领域 [1] - 特变电工集团自主研发±800千伏特高压换流变压器,支撑"西电东送"战略 [1] - 远景能源下线全球首个整机自研自制全集成传动链的"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风电机组 [1] 民营企业参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爱德曼氢能启动电网侧储能项目,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特高压、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 [2] - 国家能源局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油气勘探开发、电力设施建设、新型储能等项目 [2] - 2024年8月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总投资2455亿元,均配置10%民营企业投资比例 [3] 核电产业链民营企业发展 - 吉利集团、万向集团等民企通过参股方式参与核电项目投资 [3] - 神通阀门、上上电缆等"专精特新"民企攻克核级阀门、管材等"卡脖子"技术 [3] - 政策引导民营企业投入营收5%-8%进行核心技术攻关,专利转化率较3年前提升近40% [3] 能源技术创新突破 - 远景能源全球首创滑动轴承批量化应用,500台机组零失效 [4] - 瑞麟氢能碱性光伏离网制氢设备获欧盟认证 [4] - 氢致能源电解槽技术使海水制氢设备寿命突破3万小时 [4] 民营企业在能源领域的市场份额 - 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约60%,光伏设备制造企业以民企为主 [5] - 民营售电公司达2400余家,占总数的近60%,零售交易电量3.6万亿千瓦时占市场化交易58% [5] - 规模以上充电运营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特来电等四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50% [5] 政策支持与新兴业态 - 上海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虚拟电厂、车网互动、新型储能等领域 [5] - 独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蓬勃发展,多元主体互动模式涌现 [5] - 民营企业成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覆盖沙漠光伏、深远海风电、氢能重卡等项目 [6]
北京明确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中国化工报· 2025-04-11 13:27
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旨在构建完整统一、与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适配度高的标准体系,解决标准滞后、缺失等问题 [1] - 目标到2027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基本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标准 [1] - 计划推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5项以上,深度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20项以上,主导制修订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30项以上 [1] - 标准体系将聚焦氢安全应用、氢能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氢能工业车辆应用、氢能产业用能管理等方面 [1] - 标准体系包括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5个一级子体系 [1] 氢制备标准 - 将对氢分离与提纯、水电解制氢、光解水制氢等不同制氢技术进行规范 [2] - 开展水电解制氢设备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2] - 在固体氧化物水电解制氢、规模化PEM制氢及其关键材料测试等领域制定市场急需的团体标准 [2] 氢储存和输运标准 - 将对高压气氢储存和输运、液氢储存和输运、固态储运氢、有机液体储运氢等进行规范 [2] - 主导和参与氢气压缩、液化、氢储运系统、液氢贮存和运输的相关设备及技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2] - 重点参与储氢容器、气瓶、管道等特种设备国家标准的制定 [2] 氢加注标准 - 将对加氢站设备、系统、管理等进行规范 [2] - 重点参与加氢站储氢容器、加氢站安全管理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 [2] - 重点推进液态储氢加氢站、液氢泵、液氢加注机等核心设备团体标准的制定 [2] 氢能应用标准 - 重点参与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氢内燃机、燃料电池汽车安全及测试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2] - 优先在液氢整车、车载液氢系统、车辆性能测试等国家标准空白领域制定团体标准 [2]